-
诗词赏析: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意思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意思
喜庆的日子里我要放声歌唱尽情喝
酒,
明媚的春天正好作伴返回
故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
(76
3)
春天,作者五十二
岁。宝应元年
(
762)
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
收复了
洛阳和郑
(
今河南郑州
)
、
汴
(
今河南开封
)
等州,
叛军头领薛嵩、
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即广德元年正月,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
兵败自缢,其部将
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正流寓梓州
(
治所在
今四川三台
)
,过着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
以饱含激情的笔
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由于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
是第五个年头,
杜甫无时不期
望着能够平息叛乱,叶落归根。突
然他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喜极而
泣,不能自抑。作者用了“忽传”
、
“初闻”
、
“却看”
、
“漫卷”四个连
续动作,
把惊喜心情有表达得淋漓尽致。
而在
“即从”
、
“穿”
、
“便下”
、
1
“向”
这四个富有动感节奏的描述中,
作者想象着自己仿佛已经穿过
巴峡、
巫峡,
路过襄阳、
洛阳,
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乡。
后人说:
“此
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
,
此诗是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
,如此等等,都是
非常精当的评语。
首联恰切而逼真地反映出诗人当时的心理,
感人至深。
多少年动
荡流离的生活,多少个忧愁凄苦的长夜,多少军民的浴血奋战,就要
结束了
;
多少年的日思夜盼,终于实现了,怎能
不教人喜极而泣
?
颔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
,这是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
又一高峰。
“却看”
,即回头看。当自己悲喜交集时
,自然想到多年来
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
“漫卷”
,是一种无目的、下意识的动作。动乱
结束,第一个长期深藏在心里的愿望自
然冒出来:从此可以回乡,过
上安定的日子。
所以欣喜若狂地把
散乱的诗书卷起来,
诗人未必真的
要立刻收拾行李,只是情不自
禁,渴盼早归的自然流露。
p>
颈联就
“喜欲狂”
作进一步抒写,
并转入极欲回乡的心情。
放歌、
纵酒是狂喜的具
体表现。青春、还乡是诗人的设想。
“白首”
,一作白
日。
如果作“白日”
,就与下句中的“青春”显
得重复,故作
“白首”
较好。
“青春”
,指春季。
尾联就还乡作进一步抒写,
展望中的
旅程是多么美好,
又是多么
平易坦荡。实际上,从剑外到洛阳,
路途很远,巴峡、巫峡、襄阳、
洛阳四处相距也不近,
但在归心
似箭的诗人笔下,
简直就像朝发夕至
那么容易、那么快速。
p>
诗的开篇就
“忽传”
,
起势迅猛,
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
“快”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