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一)核心概念界定
1.
学术伦理:
与专注于科研方式及其结果应用方面
的科技伦理不同,学术伦理探讨的是科研人员
在从事学术人这个特殊社会职业时所面临的
“何为学术人”以及“学术人该何为”这样的伦理问题,
即学术人在科学知识生产实践过
程中所应遵循的在价值关系要求。
2.
学术伦理规制:
学术伦理规制就是学术伦理具体化和实践化,就是运用学术伦理所具有
的那种
在的、本质的、普遍联系的、无处不在的规约力使学术活动得到矫正或保持好的状
态的一种学术管理
活动。
(
二)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目前,我国已是研究生教育的大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
2010-2020
年)
》提
出要加强管理,不断提高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培养质量。但就目前情况来看,作为学术界的“准
学术
人”和国家科技力量的“预备军”
,
我国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失问题仍然不容乐观,成为继续影响研究生
培养质量的一个亟待
解决的问题。但回顾以往,研究生的学术道德问题要么在关注大学教师的学术不
端问题中
被忽视,要么寄托于导师的监管,要么寄希望于单一的技术手段(如论文防抄袭检测系统)
。
与此同时,还带来了研究生学术失趋于隐蔽化、学术创新力不足的尴尬局面。在此状
况下,如何建立
一个以促进学术创新为导向的高校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仍是一个需要亟
待解决的问题。
综观近年来学界对有关研究生学术道德问题的
研究,
已有文献遵循和形成了两种主要的研究模式:
第一,从制度层面来探究和解决问题。
如戴雪飞(
2009
)、王绪本(
2010
)、
郭德侠(
2010
)等
从社会转型这一
观察背景出发,
认为加强社会制度和学术制度的供给和创新是整饬学风的基础和关键,<
/p>
如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改革学术体制、加强相关立法、健全
学术违规的查处制度、加强学术
道德教育等等。
Davis <
/p>
(
2007
)等学者认为,
由于目前环境条件下
学术不端比以往更加便利,
所以
应设置独立于政治与科学两大体系之外的中介组织,强调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利用互联网
< br>新技术,这样才能改变学术诚信的环境。
Stephen
(
2005
)等学者认为,要拓宽学
术不端判决的
执行围,完善合法惩戒的程序,从而营造出鼓励学术诚信的氛围。
目前国研究此类问题的文献主要集中在这一研究模式上,但也存在一些
不足之处:①在构建研究
生学术道德规体系时以惩戒学术违规为导向,忽略了学术创新这
一学术活动的本质要求;②在分析研
究生学术道德问题的各个责任主体时,罗列式的泛泛
而谈,忽略它们之间的在联系;③缺少对研究生
学术道德问题形成与发展过程的动态分析
,
如仅仅关注学术活动成果发布或评价阶段的学术道德问题;
④
专注于学术体制和学术规制度本身,对个人的主体性却关注不够,从而造成具体的责任追究泛化、
空洞化;⑤在探讨学术规问题时,外延太大,有些问题甚至超出了高校管理乃至整个学术界力所能及
p>
的围,这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把问题复杂化了。
第二,从个体层面来探究和解决问题。
如爱君等
(<
/p>
2009
)
认为个人素质和修养对学术不
端行为起
决定性的作用。
J
on
p>
等(
2005
)认为,个人为了发表更多论
文以及获得更多认可、经济压力或由
于人格缺陷是导致学术不端发生的根源。
John
(
2008
)
认为学术不端是由个人的“价值错乱”所造
成的结果。而解决办
法,则需从个体的教化入手。如
James
M.
Bloodgood
(
2007
< br>)认为学术人员要像医
学以及法律界人士一样,
在学术活
动中树立自身的伦理标准,
并以此来加强
“学术的自我管理”<
/p>
。
Stephen
(
2005
)
等人认为要防学术不
端,
就不能忽视科研人员道德化的重要性,
虽然这一方式难度最
大,
但同时也是最好的办法。
这种研
究式目前在国外比较流行,但却脱离与外在因素的联系,并离问题的解决还有很大距离:
①把学术道德仅仅看成是个人的学术修养问题,
而不是一个组织行动的结果;
②缺乏对学术文化建设、
学术道德化、自我约束与监督机制等这些实质性问
题的深入论述,只是对学术实践活动中出现的个别
伦理问题(如学术诚信问题)进行情景
性的故事描述或反思,没有形成完善的、针对问题解决的理论
体系,所以也不足以为我国
独特文化背景下具体的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问题提供实践层面上的解决方
案。
(三)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 br>1.
对完善高校研究生教育培养制度体系、提升国家整体科技创新力具有重要的实
践意义
随着我国研究生规模的不断壮大,研究生实际上已经成
为我国学术研究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博士
研究生已经成为导师学术创新团队的主要成员和
工作者。他们的学术伦理水平状况直接影响到其学术
本质力量能否体现以及体现的程度,
影响到高校整个学术氛围的形成,影响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也影响到我国科技事业发
展的未来。本课题引入“学术伦理规制”这一理念和方法,力图构建一套以
提升研究生学
术伦理水平为导向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学术伦理规制体系。
2
.
对拓展学术道德问题的研究视角、夯实学术制度研究的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p>
学术伦理是大学学术文化的核心,也是学术创新的原动力。本课
题将在研究生学术道德问题的研
究中导入伦理关系式的解析与建构,凸显学术的“崇高性
”和“自由性”,并形成一套有价值基础、
外有制度保障和组织操作的、支撑整个高校研
究生学术活动良性运行的学术伦理规制体系。这样做,
无疑将有助于拓展学术道德问题的
研究视角,完善学术规的研究方法,丰富学术规研究的容,为完善
我国研究生培养制度研
究奠定理论上的基础。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一)研究目标
1.
在前期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论证研究生所涉及的学术伦理关系,分析研究生学术伦理规制
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规制原则和实现框架。
2.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并结合目前我国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的实际,建立一套有价值基础
、外
有制度保障和组织操作的研究生学术伦理规制体系。
(二)研究容
1.
理论研究
①学术伦理与学术自律、学术创新的相关性
②研究生学术伦理关系分析
③研究生学术伦理规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④研究生学术伦理规制的原则及其实现框架
2.
应用研究
①学术伦理委员会的属性、设置、人员构成和职责
②学术伦理准则、学术伦理制度及其操作细则的制定
③研究生学术伦理教育(课程设置、宣传与培训)的策略与方法
④研究生学术伦理评估的容、指标及操作方法
⑤研究生学术伦理审查的工作原则及程序方法
(三)研究假设
1.
学术伦理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
可以生成学术人具有较强稳定性的学术伦理意识
(如羞耻意识、
敬畏意识和成就意识)
,进而成为推动学术人自觉抵御外在不良干扰、立志学术创新的强大精神力量。
2.
目前我国研究生整体的学术伦理水平偏低。为此,有必要通过伦理
规制的方式提升研究生的学
术伦理水平。学术伦理规制有助于把抽象的学术伦理具体化、
实践化,以增强研究生的学术伦理意识
以及由此带来的自我纠错能力和学术创新精神,尤
其是在目前高校学术不断由“个人学术”走向“社
会学术”、研究生的主体围不断拓展的
学术生态背景下,更是如此。
3.
与
其他类别的规制相比,对研究生的学术活动进行伦理规制不仅是与学术伦理失相匹配的一种
价值性规制,
而且符合学术运作的规律,
契合研究生的学术生
活特点,
具有比一般学术规规制围更广、
规制力度更大的规约力
。
4.
提升研究生的学术伦理水平,
激发他们的学术创新精神,不可能仅靠行政命令或单一的制度规
来实现,而必须通过有组
织的学术伦理规制来完成。
(四)拟创新点
1.
拓展研究生学术道德问题的研究视角。与以往研究不同,本课题将充分借鉴应用伦理学、规制
经济学中的相关理论,从主体的研究视角和伦理关系的研究层面出发,分析研究生学术活动所存在的
伦理关系和伦理问题,进而提出一套以提升研究生的学术伦理水平为基础、学术创新为导
向的学术伦
理规制体系。
2.
为目前处在困境中的研究生学术管理实践提供一些好的借鉴。本课题将在实地调研访谈的基础<
/p>
上,通过建立一套研究生学术伦理规制体系,把研究生学术活动所处的环境、体制、制度、
道德等畴
统合起来,以图达到学术管理实践中人们所希望的“自律”与“他律”的良性互
动。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
(一)研究思路
首先是利用课题负责
人前期所做的相关研究论证学术伦理规制的一些理论观点,
然后在此基础上,
并结合实地调研访谈,从组织机构、人员配置、制度保障、配套措施等几个方面建立一套以学术创新
为导向的、动态的、多方参与的研究生学术伦理规制体系。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
由于大学学术伦理规制在一定社会环境下具有复杂性、继承性、发展
性以及融合性
的特点,为此查阅、整理并分析国外已有的相关文献资料,对形成本文的观
点或结论非常重要。本课
题将通过多种渠道尽量收齐、收全与本研究主题相关的书籍、论
文、报告、新闻报道以及法律、规章
和制度,容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然后据此提炼出具有
一定理论深度和现实针对性的研究观点或结论。
2.
调研访谈:
调研访谈是本研究做出准确判断的必要前提。本课题一是通过
后续补充完善的情境
故事问卷,
随机抽取不少于
3000
名的研究生进行投射检验,
以摸清他们各个层
面、
维度的学术伦理水
平状况;二是利用课题组广泛的关系资源
,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院校机构进行深度访谈,以了解它们
的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状况及
其存在的问题。
(三)技术路线
<
/p>
首先,
通过广泛文献分析,
掌握国外与该
申请课题相关的研究观点及其实践中的一些经验和做法;
其次,结合课题负责人前期相关
研究成果,从理论上分析研究生学术伦理规制的必要性、可行性、构
建原则及实现框架;
第三,结合实地调研和访谈,建立一套适合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现状的研究生学
术伦理规
制体系。
(四)实施步骤
2011
年
6-7
月,
开展课题立项论证工作;
8
月,分解课题任务,明确分工职责;
8
月
-12
月
,组织
课题组成员赴相关高校,开展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现状的调查研究,完成阶段研究
报告;
2012
年
1-5
月,抽取
3000
名研究生进行学术伦理水平情景故
事投射检验,完成阶段研究报告;
6-12
月,进行研
究生学术伦理规制体系构建部分的研究与写作,发表阶段研究论文,进行课题中期检查;
2013
年
1
月
-12
月,课题修改完善,发表研究论文。
2
014
年
1-2
月,召开课题论证鉴定
会议,继续修改完善课题;
3-5
月完成总的课题研究报告。<
/p>
—
3
—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引用、
、获奖及被采纳情况)
p>
,主要参考文献(限填
10
项)
;
·课题负责人的主要学术经历;主要参加者的
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
龄等)
;<
/p>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配套经费
、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
(
限
15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