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孝敬父母及长辈的先进事迹材料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及长辈是我中华各民族
的光荣传统美德,是为人之道最
起码的品质和风格。
尖扎县坎布拉真直岗拉卡村的村民英吉,
属
8
0
后的青年,
她就是我村
有名的孝女,
其祖母拉卓,
今年已是
80
岁的高龄,
在她的照顾和护理下,
老奶奶现在身体
健
康,精神饱满,红光满面,衣着干净,发行整洁一丝不乱。步伐犹如中年人,外人相见
误认
为是
60
岁的人,说已经是八十岁
的人,谁也不敢相信。
说到这就会联想到孙女英吉致孝的功劳,
英吉是祖母抚养长大的,
当奶奶进入老龄以后,
长期
以来英吉就以惊人的孝心,伺候奶奶,奶奶的被褥衣服都定时拆洗,始终保持洁净,每
天
起床后就帮奶奶倒洗脸水,梳头,整衣服。老人去寺院活动回来,英吉就给奶奶准备爱吃
的早餐,晚上陪睡奶奶的身旁,老人起夜英吉就搀扶奶奶,害怕奶奶摔倒,如果奶奶有病,
按时倒上开水,让奶奶定时服药,老人想吃什么就做什么饭,英吉为了不让奶奶寂寞,经常
跟奶奶拉家常,讲笑话,讲故事,让奶奶开心,英吉对祖母精心照料无微不至,因此,奶奶
< br>80
岁却像中年人一样。
英吉不但尽心尽意孝敬祖母,而且也孝敬自己的父亲母
亲,父亲已退休数年了,也是花
甲之人了,为此英吉处处时
时为父亲着想,
给父亲做喜欢
吃的饭菜
,
时常嬉笑于父亲的膝下,
为
父亲解忧愁,
父亲外
出,总是送父亲到大门外,亲叮咛万嘱咐,
叫爸爸注意安全,规劝父亲少饮酒,戒烟,从此
身体也好多了,英吉为了敬孝祖母及父母
出嫁后也不离开家,常住于娘家,因此,英吉这种
孝顺的精神,在村内很有影响力,村民
们普遍认为像英吉这样孝顺的女孩,在当今社会越来
越少了,
所
以,
他的孝顺事迹是村内年轻人的榜样,
更是
< br>80
后青年的楷模,
虽说英吉没有做
惊天动地的大事情,但是就孝顺这点确实一般人长年累月为老人尽孝很难做到,为此,我们
< br>村认为她当孝敬老人先进者是无愧的,是应该的,是实事求是的。因此,我们很简短地写此
材料,因文化水平问题,写的很不详细,只是她的楷模事迹的点滴而已。
坎布拉镇直岗拉卡村委会
2012
年
6
月
18
日篇二:阿克赛村好孝女先进
事迹材料
< br>
多拉特乡阿克赛村库拜·斯得克别克
先进事迹材料
她,一个普通的农村哈萨克族妇女;她,一个平凡的牧
民家女儿;十五年如一日服侍瘫
痪在床的老人,一如既往,无微不至,从不言弃,无怨无
悔,她的孝心感染着周边群众,她
的事迹传遍周边村庄,她就是托里县多拉特乡阿克赛村
库〃斯德克别克。
库拜〃斯德克别克出生在一个普通的牧民家庭,
库拜〃斯德克别克今年
30
岁,
照顾的老
人叫托海〃阿依达尔
62
< br>岁
,
托海〃阿依达尔是库拜〃斯德克别克的后妈,
p>
因中风瘫痪卧病在
床今年
15
年,连外出、洗澡、吃饭都靠她的没有血缘关系的女儿。由于家中并不富裕,住房
条件也比较简陋,考虑到母亲年老多病,就主动把自己夫妻居住的东边向阳的房间让给母亲
< br>居住,并扩大门和窗,使房间采光、透气更加理想,让老人要住得更加舒适和方便。库拜经
常说:
“家家都有老人,个个都会变老,如果自己不孝敬老人,不给儿女树立榜
样,等到以后
自己老了,
也就没有人照顾了,
< br>她虽然不是我的亲生母亲,
但在我心中她就是我的亲生母亲,
所以说孝顺老人是自己应该做的,
也是必须要做的”
。
p>
在他的言传身教下,
他的爱人等也非常
孝顺
老人。一家就这样过着虽不富裕却和睦幸福的生活。
今年老人的病突然加重了,老人已经
< br>62
岁了,由于病
情加重,连外出、洗澡、吃饭都靠她的孙媳妇。卧床不
起生活不能处理。从老人生病到
现在,她不分昼夜地守护在老人病床前,喂水、喂饭、喂
药,洗脸、洗脚、擦洗身体,尿布
常洗勤换。老人胃口不好,身体虚弱,不能和家里人一
起吃饭,库拜一日三餐都是给老人单
独做饭。每天早上七点起床,库拜就开始忙家务,一
直到很晚才能休息,照顾这么一大摊子
家务确实很不容易,但是她从来没有一句抱怨,在
库拜的精心照料下,老人的起色一天天的
变好。库拜不但没有怨声载道,也没有半点厌倦
,而且她全力挑起照顾老人的重担。毕竟是
60
多岁的老人,老
人的病一时难以康复,既要花精力照顾也要花钱买药,对于本来就拮据的
家庭来说要长期
坚持是不容易的。这时候村中有人劝他把母亲交给亲戚料理,好让自己外出
赚钱。但她说
:
“钱可以再赚,母亲只有一个,还是先把母亲照顾好再说吧”
。就这样无论盛
夏寒冬,他总是按时给老人洗脸擦身、喂饭喂药,考虑到老人牙齿不好,
他经常迎合老人的
口味把食物煮得很烂,耐心地喂给老母亲。由于服侍得比较好,老人的
精神一天比一天好。
好孝女,不是用嘴吧说的,而是用事实来证明的。库拜〃斯德克别克
出生在一个普通的牧民
家庭,生活的艰辛,并没有影响库拜对老人的奉献。她曾说:
p>
“我家是很困难,乡领导也给予
了许多照顾,但我知道,比我们家困
难的还很多,我不能垮下,
坐使领导的救济,我必须更加努力,努力做好自己应该
做的事,更好的回报社会,为大
家做出更多的贡献。
”她是这样
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有些人对库拜孝敬老人的行为不理解,
认为她是有目的,有企图的
,是冲着村里和乡里给的救济钱而表现的。对此,库拜却说:
“我
不在意别人说我什么,照顾老人是我们每个子女应该尽的义务,也是我们的责任”
。<
/p>
<
/p>
库拜这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在阿克赛村她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阿
p>
克赛村妇女起了模范带头作用。但愿家家有个“库拜〃斯德克别克”这样的孩子出现,这样<
/p>
我们的家庭会更加幸福,我们的社会会更加和谐。篇三:孝老敬亲先进事迹材料
孝老敬亲先进事迹材料
记龙王小学教职工任安玲
尽孝是善心的体现、爱心的写照;
尽孝是至高的道德、是做人的准则。
任安玲,女,现年
48
岁,是巫溪县龙王小学一名极其普通的幼儿教师,在工作时间里,
她和
别人一样,忠实地履行一名教师的职责。除工作之外,她默默无闻地恪守着“君子入则
孝
”
、
“事父母能竭其力”的人生格言,在漫长的十八载岁月中,
以拳拳之心、眷眷之情,无
怨无悔地侍奉于父母双亲身旁,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照料。她
以实际行动为家庭及其同事做
出了表率,赢得了单位同事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称赞,同时也
塑造了一个“现代孝廉”的典范
形象。
一、父亲患病
22
载,孝女常怀孝顺之心
199
0
年,我的父亲被检查出右侧脑梗塞,随后,病情不断加重,语言不清、行动不
便、性
格孤僻等症状越来越明显。父亲原本退休在家是家里的开心果,平日里性格爽朗,和
蔼可
亲,他在家时,家里总是欢声笑语。而突如其来的疾病改变了这一切,所有的家庭重担
落
在母亲和兄妹二人身上。俗话说:
“病起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那时的医疗条件,治疗脑
梗塞尚无良方,只能靠吃吃当参,充充血管,来延缓脑梗塞病
情的蔓延。母亲也年老体病,
我和大哥访遍了我市当时比较知名的内科专家,请教了许多
老中医,查阅了许多有关脑梗塞
方面的资料,希望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使父亲的病情
得以好转。
经过大夫的积极治疗和家人的精心护理,父亲的病情逐
步好转,尤其是肢体活动能力有
了很大提高,人们又可以在庭院内的树荫下看到我和父母
一起散步的身影,有时他们还抱着
年幼的小孙子和邻家孩子嬉戏。我和哥哥总算松了一口
气,疲惫的脸上显出了久已不见的笑
容。
谁知好景不长,
10
年后,
父亲的病情又严重起来。
2000
年8月份的一天深夜,
父亲躺在
床上休息,<
/p>
突然全身抽搐、
口吐白沫、
嘴歪眼斜,<
/p>
还拼命地咀嚼自己的舌头,
弄得满口淌血。
我见状,连忙用毛巾塞进父亲嘴里,以免他继续咀嚼舌头,造成更大的伤害。但是,又害怕
引起窒息,只好抽出毛巾,用手指抠开父亲牙齿,让呼吸系统保持通畅。父亲不自主的咀嚼
< br>还在继续,我的手指很快就被咬破了,手指上的血和父亲的血混在一起,染红了枕巾。十指
连心,
痛彻心扉,
可是再痛也抵不过对父亲的孝心爱意
,
我坚持着,
支撑着,
直到
“120”
救护车呼啸着赶来。
父亲住进了医院,以后的两个多星期,他一直处于昏迷
之中。通过脑部ct扫描显示,
他的右脑血管大面积梗塞。如不及时救治,将会留下不可
逆转的脑损伤,甚至可能发展成为
植物人。当时,父亲全身插满了输管,吃饭、喝水、大
小便,完全不能自主。我和哥哥轮流
陪护,时刻守候在父母身边,与他们共度难关。两个
星期里,我从未脱下过衣服睡觉,脸来
不及洗,头发来不及梳,整个人憔悴得不成样子。
可是,每次回家做饭,双手都洗得干干净
净,米淘过多次,菜反复择洗才能下锅,生怕父
亲吃得不卫生、不可口。也许我的真情感动
了上天,病魔再一次退却了。两个星期后,父
亲转危为安,恢复了神
智。
体力和肢体的恢复是漫长的,
也是艰难的。
经过两周卧床,
父亲体内的大便已干结成块,
p>
依靠他自己怎么也拉不下来。我怕父亲由于排便用力造成脑血管壁破裂,便清洁双手,戴上<
/p>
薄塑料手套,
用手指小心翼翼地将硬块的大便从父亲肝门内抠出。
父亲通畅地排完一次大便,
成为我和家人们最快意的事情。此后
的两个多月里,我和哥哥轮流地架着父亲,在医院内科
病房楼道里一步一挪地做着肢体恢
复活动,开始20分钟一次,后来增加到40分钟。回到
病房,我还要给父亲用开水烫脚
,做腿部按摩,请理疗科大夫为父亲做理疗。天道酬勤,这
话一点不假。三个月后,父亲
用自己的双脚走出了医院的大门。虽然不像以前那么稳健,但
和其他脑血栓病人相比,已
经算是一个奇迹了。
二、百善孝为先,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我的家庭并不富裕。那时,哥哥已经结婚成家,家庭收
入主要依靠父亲的退休工资。我
当时在巫溪县塘坊乡梓树小学教民校,
< br>工资待遇每月
32.5
元。
父亲
出院后,
除单位报销一部
分费用外,家里还要承担很大一部分医
疗费。为了让父亲增强体力,需买一些营养品滋补身
体,一个月下来,家里的收入所剩无
几。为了照顾父亲,我把工资全部拿出来给父亲买药和
营养品,几年时间没有添臵衣服和
家具。就是到现在,家里还看着
10
年前家里买的
17
寸海
信彩电,家具还是
10
年前的简易木质沙发和床铺。直到
2004
年搬家时,才添臵了一张餐桌
和一台冰箱,那是为父亲吃饭方便、卫生才买的。
除了这些,家
里没有更多的摆设了。这些东西,摆在
20
平方的房间里,整个屋子显得很拥挤。可是,
这里
面有和谐的家庭,有慈祥的父母,有和自己一样孝敬父亲的哥哥,我觉得很充实,很幸
福
。
从
1996
< br>年到
2008
年,十几年光景又过去了。在这十几年间,
父亲几乎每年都住进医院
治疗一段时间,每次多则半年,少则一个月。住院期间,我在兼
顾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全身
心陪护在父亲身边,夜晚住在医院,白天做饭、送饭,风尘仆
仆地奔波在医院和家庭之间。
2008
年
4
月份的那次住院是父亲犯病比较厉害的一次,一直到
12<
/p>
月份出院,父亲也没有能
恢复右侧肢体的功能,只有依靠别人支撑
才能站立。为了更好地照料父亲,我毅然担当起照
料父亲的责任,把父亲接到自己学校的
寝室里,和父亲住在一起。每天,我和母亲帮父亲起
床、穿衣、刷牙、吃饭、按摩、吸氧
、烫脚、通便,每天重复这些细致、繁琐却又非常重要
的护理步骤,这几乎成了我那些年
来固定的生活模式。在母亲看来,我对父亲的孝敬最大程
度地表现在我的细心上,父亲体
温的高低、床垫的干湿、卧室的冷暖,我都时刻挂在心上,
甚至是父亲的每一种表情、每
一个反映、每一个生活细节,我都毫不放过。谁说“久病床前
无孝子”?
我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人们:
“久病床前”不但有孝子
,而且久病床前的孝子对父
母的情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弥久弥真,最终化作传承美
德、敦化民风的人间佳话,流
传在世间的每一个角落。
从父亲患病到病故,整整
22
年。
22
年,
8030
多个日日夜夜,对任何人来说,都不能不
算作人生中的
一段漫长经历。对于我,这段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