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化学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3-02 18:44
tags:

-

2021年3月2日发(作者:傅雷翻译)


初中化学总复习资料之一



< br>学













一、基本概念:



1

< br>、化学变化:


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 br>2


、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


、物理性质:


不需要发生 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



:


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


4


、化学性质:


物 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



:


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p>


)


5


、纯净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



(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6


、混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


,< /p>


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 p>
7


、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

(


即质子数


)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p>



8


、原子


:是 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


、分子: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


、单质:


由同 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


、化合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区别: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19


、还原反应:


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


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



氧化反应:


物质跟氧发生的化 学反应


(


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


缓慢氧化:


进行得很慢的


,

< p>
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燃:


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 /p>


20


、催化剂:


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 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


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


MnO


2



前后都没 有变化的物质(注:


2H


2


O


2



===


2H


2


O + O


2




< /p>


此反应


MnO


2


是催化剂)



21


、质量守恒定律:< /p>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守恒原因:反应的前后




①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③每一个原子的质量也不变



所以总质量守恒



22


、溶液: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



①宏观:由溶质和溶剂 组成。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 、


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 溶液中


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②微观:由溶质的分子和溶剂的分子构成。



23


、固体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


克溶剂里达到饱和 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


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4


、酸:


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 的化合物


HCL HNO


3


H


2


SO


4



碱:


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KOH NaOH Ba(OH)


2



盐:


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KNO


3


Na


2


SO


4


BaCl


2



25

、酸性氧化物


(属于非金属氧化物)


:凡能跟碱起反应,生 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属于 金属氧化物)


: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6


、结晶水合物:


含有结晶水的物质(



如:


Na


2< /p>


CO


3



·


10H


2


O



CuSO


4



·


5H


2


O




27


、潮解:


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 分而变潮的现象



风化:


结晶水合物在 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



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28


、燃烧:


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 应



燃烧的条件:



①可燃物;



②氧气


(


或空气


)




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29


、溶解:


溶质的分子均匀的扩散到溶剂的分子中 。



30


、乳化:

溶质的液体小颗粒均匀地分散到溶剂中。



31

< p>
、溶质质量分数:


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



32


、六大营养物质:


糖类、蛋白 质、油脂、维生素、无机盐、水。其中前四位是有机物,





1






4




风化 是化学变化,



解是物理变化



关系:



缓慢氧化会引起自燃,都是氧化反应



区别:在化学变中


,


是否可以再分



区别:看化学式是不是只有一种元素符号


如:


O


2


是单质,


CO


2


是化合物


< p>
12


、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


,


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


、化学式:


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


、相对原子质量:

< br>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


1/12


作为标准


,


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单位为



1



,


省略不写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


(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


15


、相对分子质量:


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


、离子:


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


、原 子的结构






原子核



原子



质子(


+




中子(


0




核外电子(—)




18


、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


A + B = AB


②分解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 反应



如:


AB = A + B


③置换反应:


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 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如:


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


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 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


AB + CD = AD + CB


初中化学总复习资料之一



33


、三大合成材料:


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塑料




①要有可生锈的物质



②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③要与水接触



9


、可燃物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



①要有可燃物




②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灭火的措施


:①隔绝可燃物



②隔绝空气或氧气



③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10

< p>
、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PH


< br>




< br>性





说明:



1



PH



=7


,溶液呈中性;


PH



<7


,溶液呈酸 性;


PH



>7


,溶液呈碱性。




酸性增强



中性




2< /p>



PH


值越接近


0


,酸性越强;


PH


值越接近


14


,碱性越强;


PH


值越接近


7




溶液的酸、碱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



11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钾、



钙、



钠、



镁、



铝、



锌、



铁、



锡、



铅、



氢、



铜、



汞、



银、



铂、金)



K




Ca




Na




Mg





Al





Zn




Fe



Sn



< /p>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二、基本理论:



1


、空气的成分:



氮气占


78%,


氧气占


21%,


稀有气体占


0.94%,


二氧化碳占


0.03%,


其它气体与杂质占


0.03%


2


、主要的空气污染物:


NO


2




CO



SO


2



H


2


S



NO


等物 质



3


、其它常见气体的化学式:


NH


3


(氨气)



CO


(一氧化碳)


< br>CO


2


(二氧化碳)



CH


4


(甲烷)



SO


2


(二


氧化硫 )



SO


3


( 三氧化硫)



NO


(一氧化氮)



NO


2


(二氧化氮 )



H


2


S< /p>


(硫化氢)



HCl

(氯化氢)



4


、化学式的意义:



①宏观意义:


a.


表示一种物质;


b.


表示该物质的组成元素;



②微观意义:


a.


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


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③量的意义:


a.


表示物质的一 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


b.


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p>



5


、溶解度曲线:


5


个图形)



①读溶解读随温度的变化趋势



( 如


:C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②读溶液所处的状态



(如


:A


点的溶液所处的状态,


饱和状态

< p>





③读不同温度下同一物质的溶解度


(如


:t

< p>
1



t


2



t


3


a


物质的溶解度不同)



④读同一 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


(如


: t


3



a



b



c


的溶解度不同)



⑤读曲线上交叉点的含义



(如


: n


点的含义)



6

、核外电子排布:


1-20


号元素


(要记住元素的名称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Al)



(Si)



(P)




(Na)


(Mg)


注: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7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化学方程式 的步骤:


“写”



“配”



“注”


“等”




8


、金属生锈的条件及防绣原理:




(S)



(Cl)



(Ar)



(K)



(Ca)


+



+



+



+



+



+



+



+



+



+




说明:


1


)越前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前边的金属可以把后边的金属从他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


)排在 氢前边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后边的则不能。




3


)钾、钙、钠三种金属比较活泼,它们直接跟溶液中的水 发生反应置换出氢气



12


、化学符号的意义及书写


:



(1)


化学符号的意义


:


a.


元素符号


:


①表示一种元素;



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③有些表示一种物质



b


.化学式:本知识点的第


4


点第(

< br>1


)小点


(两个宏观概念,两个微观概念)



c


.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p>


Ca


Mg


Al


SO


4


NO


3



d


. 化合价符号:表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Al


Na



【注】



当符号前面有数字(化合价符号没有数字)时,此时组成符号的意义只表示该种粒子的


个数




如:


3S


只表示

3


个硫原子


5CO


2



只表示

5


个二氧化碳分子


4Mg



只表示


4

个镁离子



2+


+


3


+


1


(H)



(He)


+



+




(Li)



(Be)



(B)


+



+



+




(C)



(N)



(O)



(F)



(Ne)


+



+



+



+



+



2+


2+


3+


2-


-


原 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 4


,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


,易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原子 的最外层有


8


个电子(


He

< p>


2


个)


,结构稳定,性 质稳定。



(2)


化学符号的书写


:


a.


原子的表示方法


:


用元素符号表示



如:



氢原子:


H


b


.分子的表示方法:用化学式表示



如:



二氧化碳分子:


CO


2



c


.离子的表示方法:用离子符号表示



如:



钙离子:


Ca



d


.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用化合价符号表示



如:正二价的镁元素:


Mg







原子、分子、离子三种粒子个数不只“


1


”时,只能 在符号的前面加数字,不能在其它地


方加。





2






4




+


2


稳定



结构




< /p>



最外层


8


电子









第一层 为最外层


2


电子



2+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2 18:4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91934.html

化学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