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五年级古诗知识练习卷
班别:
姓名:
一、填空题
1
、《江上渔者》的作者是
宋
朝
范仲淹
。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
分热闹。次句写岸
上人的心态,但最能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的诗句是
君看一叶舟
,
出没风波里
。
2
、
p>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
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
< br>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
开怀畅饮美酒。
在
此情景中,你想到的诗句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
送暖入屠苏。
这首诗是“唐宋八大家”之
一的(
王安石
)写的《
元日
》,描写了他在
元日
这一天看到的有趣的风俗,如:
燃
爆竹
饮屠苏酒
换新桃符
)
3
、湖阴先生是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时的邻居,名叫
杨德逢
。
4
p>
、《泊船瓜洲》这首诗的作者是
_
宋
__
代文学家
_
王安
石
_
,诗中强烈抒发了作者的
_
热爱家乡
_
之情。
5
.写出《泊船瓜洲》三、四句诗的意思。
。
6
、黑云翻墨未遮山,
。卷地风来忽吹散,
。
7
、
,山色空蒙雨亦奇。
8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号
东波
居士。
9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的作者
苏轼
和苏洵、苏辙并称为“三苏”。
10
、竹外桃花三两枝,
。
,正是河豚欲上时。
11
、《惠崇春江晚景》诗中哪些是诗人看到的?哪些是诗人想到的?请把相关诗句摘抄下来。
看到的:
竹外桃花三两枝
蒌蒿满地芦芽短
想到的:
春江水暖鸭先知
正是河豚欲上时
精选文档
.
12
俗话说:“当事者迷,旁观者
清。”《题西林壁》诗中有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说明这个道理。
13
、《夏日绝句》主旨句是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p>
14
、“梅子黄时日日晴”描写了
p>
_
初夏
(填写季节)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
行时
_
愉快
_
的心情。
15
、梅子黄时日日晴,
。绿阴不减来时路,
。
16<
/p>
、《示儿》这首诗是
_
南宋
_
时期
__
陆游
_
(填人名)的绝笔,诗中作者以
__
父亲
__
的口吻,表
达了
_
自己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国家统一
_
的无比渴望。作者的遗憾是:
__
不见九州同
_
。作
者的嘱咐是:
_
无忘告乃翁
__
。
17
、死去元知万事空,
。
18
、三万里河东入海,
。
,南望王师又一年。
19
、三万里河
_________
,五千仞岳
_________
。
____________
胡尘里,
__________
_
又一年。这
首诗的题目是
_____
____
,作者是
_________
代诗人
_________
。
二、选择题
1
、江上渔者中有渔者指的是(
A
)
A
、捕鱼的人
B
、吃鱼的人
C
、买鱼的人
D
、赏鱼的人
2
、《元日》的作者是宋代诗人(
B
)写的一首诗。
A
、苏轼
B
、王安石
C
、范仲淹
D
、范成大
3
、茅檐长扫静无苔的意思是(
C
)
A<
/p>
、
茅屋顶上长满苔藓无法打扫。
B
、屋檐底下的长扫把,无法扫去青青的苔藓。
C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D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还是长着很多
青苔。
4
、
从瓜洲到诗人的家乡钟山,
可以说是山高水长,
路途遥远,
为什么诗人觉
得只是
“一水”
“只
精选文档
.
隔”呢?(
A<
/p>
)
A
.因为诗
人人在途中,却心系家乡。
B
.因为诗人已经回到家门口了。<
/p>
5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下列
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A.
醉
书
:
在大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B.
p>
黑云翻墨
:
乌黑的云像打翻的墨汁。
C.
白雨跳珠
:<
/p>
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就像珍珠般跳落。
D.
< br>卷地风
:
风从地面刮过。
p>
6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选出下面翻译有误一项
(
C
)
A.
黑云翻墨未遮山
:
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就下起了倾盆大雨
B.
白雨跳珠乱入船
:
一颗颗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杂乱地落入船中。
< br>C.
卷地风来忽吹散
:
从地面上
忽然刮起一阵大风,把雨珠吹散。
D.
望湖楼下水如天
:
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得像晴天一样,水像蓝
天一样开阔明净。
7
、《书湖阴先生
壁》从诗歌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是(
C
)
A<
/p>
.诗歌前两句写庭前优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干净、香雅、清幽的特点,侧面
烘托了主人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
B
.诗歌后两句用“护田”和“排闼”两词,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还体现
了
诗人在退居时期仍有对高洁清雅品格的喜爱和向往之心。
<
/p>
C
.诗歌赞美了庭院的清幽,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生活方式、生活情
趣的肯定,也流露了诗人对
这种渴望而不可得的生活的无奈和苦痛。
D
.
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人,<
/p>
但写山水就是写人,
景与人处处照应,
句
句关合,
既奇崛又自然,
既经锤炼又无斧凿之痕,韵味深长。<
/p>
8
、下列诗句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p>
?
(
D
)
A<
/p>
、欲把西子比西湖,淡抹浓妆总相宜。
B
、欲把西子比西湖,浓妆淡抹总相宜。
精选文档
.
C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抹淡妆总相宜。
< br>D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9
、
《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
首诗的作者是谁
?
(
B
)
A.
唐代李白
B.
宋代
苏轼
C.
唐代杜甫
D.
唐代
刘禹锡
10
、
《
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人抓住
(
B
)
的特征来描绘西湖的风采神韵。
A.
春季
鲜花
B.
夏季
时雨时晴
C.
秋季
西子
D.
冬季
女子
11
、
“水光潋滟晴方好”正确的理解是
(
C
)
。
A.
水波收敛了灿烂的阳光,非常好。
B.<
/p>
水波光闪动的样子与晴空呼应,刚刚好。
C.<
/p>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12
、描写雨中西湖景象的诗句是
(
B
)
。
A.
水光潋滟晴方好
B.
山色空蒙雨亦奇
C.
欲把西湖比西子
D.
淡妆浓抹总相宜
13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两句诗运用了(
D
)修辞手法
?
A.
排比
B.
夸张
C.
拟人
D.
比喻
1
4
、下列对
《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
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
A.
“潋滟”意为水波荡漾,写出雨
后水量充沛。
B.
“空蒙”即朦胧,暗示作者饮酒
后醉眼朦胧。
C
.一、二句赞美了不同天气情况下
的洞庭湖美景。
D.
三、四句写出淡妆浓抹的西施没
有西湖美丽。
15
、《惠崇春江晚景》这是一首(
A
)
A
、题画诗
B
、写景诗
C
、咏物诗
D
、边塞诗
精选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