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
1
古诗三首
一、用
“√”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融
化
(róng lóng)
鸳
鸯
(
y
üān
yuān)
.
.
< br>惠崇
(chóng cóng)
河豚
(tún téng)
<
/p>
.
.
二、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
小溪泛尽却
山行。
(
)
.
A.<
/p>
再,又。
2.
迟日
江山丽。
(
)
..<
/p>
A.
太阳升起得慢。
日”。
三、下列关于诗句“迟日江山
丽,春风花草香。”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句
中“迟日”的意思是这一年的春天来得太晚了。
B
.这两句以粗笔勾画出春的轮廓(kuò)
,描绘出春色的美好。
C
.第二句的意思是暖暖的春风送来了花草的
香气。
D
.这两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
的《绝句》
。
四、对诗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
.“迟日江山丽”中的“丽”字
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色。
B
.由“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可知,作者描写的是暮春时节的景物。
C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这两句诗表明诗人沿着“
来时路”返回,
还听到了黄鹂的叫声。
D
.“梅子黄时日日晴”点明了作者游览三衢山的时间是梅子成熟的季节,天气非常晴
朗。
五、下列对《惠崇春江晚景》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首
诗是作者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
B
.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然后,由江中写到江岸。
C
.诗的前两句咏画面的景物,后两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
D
.这首诗的高妙之处在于作者用想象和联想
点活了画面,使画中的景物变得生机勃发,
情趣盎然。
六、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B.
春天白天渐短。
C.
春季太阳落山渐晚,
所以说“迟
< br>B.
却是。
C.
即使。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
A
.
《惠崇春江晚景》是作者为惠崇画的《春江晚景》所作的题
画诗。
B
.
《绝句》和《惠崇春江晚景》描写的季节都是春天,
《三衢道中》描写的季节是初夏。<
/p>
C
.在《惠崇春江晚景》中,作者看到
了悠闲的野鸭和逆流而上的河豚。
D
.
《三衢道中》
--
诗中,“三衢”指
的是浙江衢州,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七、将下列诗句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1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
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古诗阅读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____
代诗人<
/p>
______
,
描写的是
______
时节的景物。
画面景物有动有静,
静的景物有
_______
,动的景物有
p>
______
,诗人从这些景物感受到
__
_____
到来了。
2.
下列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芦芽:芦苇的嫩芽
C
.欲上:想逆江而上
B
.蒌蒿:一种高大的树木
D
.河豚:一种有毒的鱼
3.
下列对诗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首
诗是作者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
B
.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然后,由江中写到江岸。
C
.诗的前两句咏画面的景物,后两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
D
.这首诗的高妙之处在于作者用想象和联想
点活了画面,使画中的景物变得生机勃发,
情趣盎然。
九、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练习。
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