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高考地理复习提纲_全 (1)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3-01 06:51
tags:

-

2021年3月1日发(作者:奇怪)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1


、天体系统的级别



自转



公转



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自西向东



逆时针



一个恒星日



一个太阳日



一个恒星年



一个回归年



除两极点外,



规律: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南北纬


60


°


都是


15


°


/


小时




的线速度是赤道线速度的


1/2


大约


1


°


/




大约


30km/s

规律:近日点(


1


月初)较快,远日点(

< br>7


月初)较慢







2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太阳系 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


、木星、土星(巨行


星)


、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



节气



时间(前后)



直射点位置



移动方向



对应点



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


春分



3



21


日< /p>










向北



B


之间



夏至



6



22


日< /p>



北回归线



向南



C


3


、地球的特殊性:已知的宇宙中唯


秋分



9



23


日< /p>










向南



A


一有生物的星球,其原因是



冬至



12



22




南回归线



向北



D


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



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③日地距离适 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


15


度)



④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



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

< p>
、太阳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太阳能量的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 /p>


3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



拉萨



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



4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①太阳辐射是大气环流、地表某些物质运动等赖以发生、发展的最主要动力源泉

< br>


②太阳辐射的能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



5


、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 光球层和色球层,活动周期为


11




6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影响地球气候:黑子的数量变化与降水的年际变化有相关性



②扰乱地球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信受阻



③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和两极的极光



三、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


、对比自转公转





2


、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 /p>


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


0


度。在太阳直射点 上正午太阳高度是


90


度。



晨昏线的判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所经过的晨昏线部分为晨线;顺


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所经过的晨昏线部分为昏线。



3


、时间计算:东加西减。


(加减)< /p>














地方时:经度每相差


1


度,时间相差


4min




时区 :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经度每隔


15


°划分为一个时区,全 球划分为


24


个时区。



区时:各时区的都已本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



相邻时区相差


1


小时。



4


、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不 偏。



5


、黄赤交角为


23


°


26


′,地轴与黄道平 面的交角为


66


°


34


′,







6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的公 转和自转(自转或公转)运动。



7


、各节气的特点研究




正午太阳高度


的分布规律



夏至日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北回归线 及其以北地区正午


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南


半球正午太阳高 度达到全年


最小值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北极圈出现极昼



冬至日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


大值;


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全年最小值


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南极圈出现极昼



春分或秋分日



由赤道向南北两侧



递减



赤道地区正午

< br>太阳高度达到全年


最大值



全球昼夜等长



全球昼夜等长



昼夜长短



出现极昼范围



8

、天文四季的划分依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季节变化


气候划分:


3



4



5


月为春季、


6

< p>


7



8


月为夏季、


9



10



11


月为秋季、


12



1



2


月为冬季



9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与昼夜长短



变化



趋势关系



时间



12



22




6< /p>



22




6



22


日至


1


太阳直射点方




向北移动



向南移动



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



北半球



昼渐长,夜渐短,

< p>
6



22




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



南半球



昼渐短,夜渐长,

< p>
6



22




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



方向



周期



角速度



线速度



昼渐短,夜渐长,

< p>
12



22


< p>


昼渐长,夜渐短,


12



22




1 2



22




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



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



3



21




9



23


< p>



全球昼夜平分



四、地球的圈层结构




外部圈层:位于地表以上,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1


、地球圈层结构




内部圈层:位于地表以下,包括地壳、地幔、地核


< p>
2


、岩石圈:包括地壳全部、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上地幔顶部)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一、地壳内部物质循环
















































岩浆岩





























岩浆








重熔







沉积岩







变质岩




风化






侵蚀




搬运








二、地表形态的变化





































三、大气受热过程



1




太阳辐 射是地球大气的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最主要、直接的热源。



2


、与大气的保温作用有关的现象



现象



成因



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



多云时云层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



夜晚多云时气温比晴天高



夜晚多云时大气逆辐射强,地面散失热量少



人造烟雾的防冻效果



可增强大气逆辐射,提高地面温度



晚秋或寒秋,


霜冻出现在晴朗夜晚


< /p>


晴朗夜晚,大气逆辐射低,气温低,易出现霜冻及雾等天气现


及“ 十雾九晴”




吸收作用:臭氧和氧原子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3


、大气运动





4


、热力 环流:由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 br>5


、风形成的直接原因:大气的水平运动



高空大气风向是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剃度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



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大气风向是摩擦力、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剃度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

< p>
压线斜交



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6



大气环流:


使高低纬度之间海路分布之间 的水分和热量得


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



①三圈环流所对应的地面气压带风带:




全球共有


7


个气压带,


6


个风带,


其中有


3


个低气压带。



②由 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


做周期性季 节移动。北半球,


大致是夏季



7


月)北移,


冬季(


1


月)南移




③夏季,大陆增温比海 洋快,大陆上形成热低压,切割副


热带高气压带,





































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



④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冷高压,切割副


极地低气压带,





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5


、季风环流



①东亚季风:冬季西北风,夏季东南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br>②南亚季风:风向:冬季东北风,夏季西南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




6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2



气候类型



热带雨



林气候



地中海



气候







气候



四、天气系统



1


、锋面



锋面



概念



成因



受赤道低气压带控


制,盛行上升气流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



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西风带控制



分布规律



赤道附近



南北纬

30


?~


40


?大陆西岸



纬度


40


?~


60


?之间的大陆


西岸



气候特征



全年终年高温多雨




夏季炎热少雨



冬季温和多雨



终年温和湿润



图示



过境前



温暖晴朗




过境时



阴天、下雨、


刮风、降温天




连续性降雨,


降水在锋前



过境后



气压升高、

< br>气


温骤降、


天气


转晴

< p>


气压下降、



温上升、


天气


转晴




实例



北方夏季的暴雨,


冬春季节的大风、


沙暴、寒潮









冷锋






进攻< /p>









暖锋






进攻



准静



止峰



2


、气压系统




气旋



反气旋



中心气压



垂直方向



低气压



高气压



上升



下降




低温晴朗







淮地区


的 梅



季节;


冬半年贵阳


多阴雨冷湿天气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一、自然地理要素与地理环境



1


、地理环境要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



2


、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生物循环对三大圈层的改造作用)< /p>



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



改变大气成分(使原始大气成为现代大气)



改变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加快岩石的风化;参与沉积岩的形成;促进土壤的形成



阴雨连绵




水平运动方向



北逆南顺



北顺南逆



天气状况



多阴雨天气



天气晴朗



五、水循环



1


、水循环的各个环节



绿色植物在改造自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



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2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3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人


类活动的影响







2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联系各圈层,进行水分的联系,同时进行物质迁徙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过程延续,使人类赖


以生存的淡水资源不断得到更新,并能持续利用,水循环还能塑造地表形态



六、洋流




3





三、自然灾害



1


、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



①滑坡、泥石流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 因:地形(山区)坡度大;地壳运动导致岩石破碎;气候(降水)


;植被状态。



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工程建设



②关注地震



我国典型地区:华北、西南、西北地区



形成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减轻灾害的措施:建立地震灾害监测预报体系(监测预报)


;提高建 筑物的抗震强度(工程措


施)


;积极开展














































防灾、 减


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


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非工程措施)



< /p>


2


、洪涝灾害的原因(从收支方面思考)



自然原因:降水


(


降水强度大,降水持 续时间长,降水丰沛导致河流水量大


)


;地形地势


(


地势低


洼,排水不畅


)< /p>


;水系特点;区域内的地形状况等。



人 为原因:人口密度大,上游植被破坏较多,水土流失严重;围湖造田


;

< br>抗灾能力弱



3


、干旱灾害的原因



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 br>自然原因:降水和蒸发的时空变化、气候异常等导致河流水量少及变化大;




人为原因:人口、经济(农业、工业等)需水量大;污染;浪 费(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西北气候干旱、异常,人口压力大 ,人类活动不合理,如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


资源利用不合理)

< p>


干旱治理措施:从开源、节流两方面思考。



①跨流域调水;



②修建水库;



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



④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



⑤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



⑥发展节 水农业


,


采用滴灌、喷灌技术,提高利用率;

< br>



4


⑦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



⑧海水淡化等



⑨规范法律法规;提高水价



4


、我国旱涝灾害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原因



副高强弱不稳定,夏季风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伏旱:副高)



5


、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降水状况;地表植被;土质特点



人为原因: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等


< p>
(黄土高原: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植被破坏,土质疏松,呈直立性)



6


、土壤次生盐碱化



分布: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 br>产生原因:自然灾害频繁;旱灾;气候变化(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人为原因:不合理灌溉。



7


、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



产生原因:过度抽取地下水



导致问题:地面沉陷,建筑物塌陷,沿海地区海水倒灌



治理措施:控制抽取地下水,实行雨季回灌




人口与城市



一、人口增长模式



1


、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2


、几个重要的人口日:


“世界


60


亿人口日”



1999/10/ 12



;中国


13

亿人口(


2005/1/6




3


、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








人口变化特点








农业革命之前



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



生产力水平低,死亡率高



人口数量增 多,增长速度较


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寿命提高



农业革命期间





工业革命开始后



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生产力、


生活质量不断改善,


死亡率逐渐降低



4



20


世纪 以来特别过去


100


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

< br>


过去


100


多年,伴随着生产 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


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 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


性不断增强,死亡 率进一步降低。



5


、某个地区人口自 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6< /p>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



类型



自然增长率水平



人口增长特点



原因分析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保持较低水平



水平较高



增长缓慢



人口增长很快,

< p>
世界新


增人口中,


发展中国家

占到


80%


以上



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


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



7


、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三个指标构成



公式:自然增长率


=< /p>


出生率


-


死亡率



8


、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



人口模式








1


、环境承载力



原始型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环境人口数量。



传统型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2


、合理人口容量



现代型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

9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四、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转变的因素: 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



10



大部分发达国家


(欧洲、

< p>
北美为代表)


为现代型,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 型,


中国为现代型,


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二、人口迁移



1


、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


、人口迁移的判断



①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




②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



③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



2


、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


: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3


、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




迁移原因








迁移路线




1


.殖民主义扩张和资本主义


1


.从旧大陆到新大陆



1


.欧洲人到美洲、非洲




发展



2< /p>


.从已知开发国家到未开发


2


.非洲黑人 被贩卖到美洲





2


.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开辟



地区



3


.东亚、南亚人被招工到美洲



4


、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1


.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


1


.拉丁美洲人到北美打工



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




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2


.定居移民减少,流动工人


2

.南亚、南欧、非洲人到西亚打工



、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 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影响付租能力高


5




增加(外籍工人)



3


.南欧、非洲人到西欧



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



4


、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



6


、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 br>



迁移原因



特点



迁移方向



1


.国家从东部城市抽调各种人员支


1


.计划经济体制

< p>


20


世纪


80


年代中


有计划、有组织地进


援西部、内地和边疆 地区的建设



2


.严格的户籍管理


期前





2


.大量农村人口从东部人口稠密区


制度



迁往西北和东北



20


世纪


80


年代中


内地到沿海、


山区到平原、


贫困地区到发


改革开放政策



自发迁移



期后



达地区、


“民工潮”



5


、人口迁移的意义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 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五、城市服务功能



6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1


、城市等级划分及依据


< p>
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好的影响有人才、


城市等级一般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劳动力的流失



我国的划分:特大城市 (


100


万以上)


、大城市(


50~100


万)


、中等城市(


20~50


万)


、小城市


对人 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不好的影响有人



20


万以下)


、以下为县城、建制镇 等



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依据:城市人口规模



7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2


、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



①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城市等级低,服务种类少,服务范围比较小;城市等级高,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比较大



②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六、城市化



③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1


、城市化的含义



三、人口的合理容量



①土地的城市化(乡村用地变为城市用地)




5




②人口的城市化(乡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



③一个城市等级提升的过程



④一个区域城市等级体系形成的过程



2


、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动力:



推力: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自然灾害,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拉力: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全,交通便利



3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4


、城市化的意义


< br>①城市市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



固体废弃物污染



噪声污染



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居民


消费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


施工、社会活动



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


(白色污染、


废旧 电池等)



妨碍人们休息、工作、危害人体健康



七、地域文化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一、农业区位



1


、农业的概念


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



发展



②促使聚落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变化



5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化阶段



水平



发展速度



地域扩展



趋势



常见的问题









初期阶段



25%~30%

< p>


下,低



缓慢



缓慢



地混杂布置,










交通拥挤、

环境


中期阶段



30%~70%< /p>


,较




迅速




< /p>


恶化、


住房紧张


等,

郊区城市化








后期阶段



70%


以上,高



缓慢,


甚至停滞



继续增大



空洞化、

< br>逆城市


化等



6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比较



①发展中国家



起步晚(二战后)



发展快



水平低(平均


33%




发展不合理(出现畸形发展)



处于初期和中期阶段



②发达国家



起步早(第一次产业革命后)



水平高 (平均


70%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处于后期阶段



7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来源



危害



城市居民生活排出的烟尘;


污染物有煤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大气污染



工矿企业


[


排放的烟气< /p>


]


;各


铅等有害物质,污染空气,危害健 康(伦敦烟


类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



雾事件、光化学污染、酸雨)



水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



使江河湖海和地 下水质变坏,危害人体健康和


动植物繁殖(骨痛病等)




2


、农业区位的含义



①农业生产的位置



②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联系



3


、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机械、科技



决定农业活动的类型和规模的重要因素是市场因素。



4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 p>
利用科技改造自然因素例子:培育良种促进农业发展(袁隆平杂交水稻、橡胶树种植范围的扩


大)


;改善局部自然条件发展农业(大棚农业生产反季节蔬菜)



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冷藏技术的进步使世界农业出现专业化和地域化< /p>



5


、农业地域的含义



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

< p>
产地区。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6


、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因素



①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



②自然条件







③社会经济条件



二、澳大利亚混合农业



1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条件


< /p>


自然区位条件: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世界主要小麦、畜产品产地)


;劳动力丰富;生产方式、技术先进



2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主要特征



生产结构: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小麦—牧羊)



经营方式:家庭大农场



科技应用:划区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制



农业专业化、地域化水平较高



发展措施:东水西调



二、季风水田农业



1


、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及作物



分布:亚洲的季风区(东亚、东南亚、南亚都有分布)



作物:水稻为主(水稻的习性:好暖喜湿)



2


、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



①气候以季风为主,高温多雨适合水稻生长



②地势平坦,适宜水田管理



6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1 06:5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86610.html

高考地理复习提纲_全 (1)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