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 2228011688
次文档是【完整版】
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知识要点:
1
、物理实验的显著特点,是在一定条件下,物理现象可以有规律地重复出现。
2
、观察是科学发现的重要环节,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的重要方法。
3
、长度测量仪器:刻度尺,游标卡
尺,千分尺。
4
、质量测量仪器:托盘天平和砝码。
5
、时间测量仪器:秒表(停表)
。<
/p>
6
、温度测量仪器:温度计。
7
、力的测量仪器:弹簧测力计,圆盘测力计。
8
、体积测量仪器:量筒。
9
、电的测量仪器:电流表、电压表。
10
、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
,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
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合作。
11
、生活中的易拉罐,饮料瓶,塑料袋,泡沫块,气球等
都是做实验的好材料。
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知识要点:
????1
.国际单位制(
SI
)
:为
了利于国际间的文化、科技方面的交流,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统
一的单位,叫做国际单位制
,简称
SI
。
????2
.长度单位:
????
基本单位:米,符号
m
< br>。
????
常用单位:
千米
(
Km
)
、
分米
(
dm
)
、
厘米
(
cm
)
、
毫米
(
mm
)
、
微米
(
μ
m
)
、
纳米
(
nm
)
????
换算关系:
1Km=103m????1dm=10-1m????1cm
=10-2m
?????????????1mm=10-
3m??
?1μm=10
-6m????1nm=10-9m
????
3
.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
??
??4
.分度值:测量仪器的最小刻度值叫分度值。一般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5
.量程:测量工具所能测
量的范围即刻度尺最大的读数叫量程。
????6
.科学测量要点:
????
(
1
)合理
选择测量仪器
????
(
2
)正确操作与读数
?
???
(
3
)科学处理数据
????7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
/p>
????
(
1
)
使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
(
2
)使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尺的位置要放
正。
????
(
3
)读数时,视线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
????
(
4
)记录时,既
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8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
/p>
????
(
5
)
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面齐平
????
< br>(
6
)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刻度范围的度数
????
(
7
)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靠放在玻璃杯边上
???
?
(
8
)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
出来读数。
????9
.量筒的读数
方法:读数时,视线要平视,对准液面的凹部(不包括水银)
????10
.测量误差:测得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11
.减小误差的方法之一: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p>
????12
.累积法:测量不能直接用
测量仪器测出来的微小量时,通常采用先测出这个微小量
的若干倍数的值,然后除以它的
倍数,求出微小量。
观
?
察
?
物质
?
世
?
界
?
< br>的
?
运
?
动
知识要点:
1
、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
、扩散:
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会发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3
、分子热运动:
< br>物质分子的运动随温度而变化,
温度越高,
分子运动越剧
烈。
这种分子的运动叫做分子热运
动。
4
、电磁运动:
电能产生磁;磁又能产生电。这些现象都属于电磁运动。
5
、原子内部运动:
原子虽小,
但是内部在不停的运动着,并且内部运动相当复杂。我们可以通过物
质发光、放
射性及通过加速器使电子、质子或加速后与原子碰撞来获取原子内部运动的信
息。
6
、有关概念介绍:
??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p>
??
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
扩散:由于微粒(分子、原子等
)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物质迁移现象。扩散现象能充分说明
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
分子:组成物质的仍能保持其化
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叫做分子。
??
原子放射性: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的现象。
??
原子核裂变:一个重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质量相近的较小原子核的现象。
??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
??
电流:导体中的电荷向一定方向移动,就会形成电流。
p>
??
磁场:
在磁
体的周围存在着一种能传递磁极间相互作用的物质,
这种看不见、
摸不着的特
殊物质叫做磁场。
??
电磁铁:是一个带有铁芯的螺线管,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磁性消失。
< br>
认识物质世界的能量
知识要点:
??1
< br>、能量:物质世界是运动的,运动物体具有能量。
??
2
、光能:光具有能量,光能是最常见的能量。
??3
、太阳能:太阳能以光和热的形式到达地球,是地球上能量的主要来源
。
??4
、机械能:做机械运动的物
体具有机械能。
??5
、内能:物体
内部分子做热运动,具有内能。
??6
、
电能:
发电厂、
电网供应电能。<
/p>
电能是使用最方便的能量,
可以完成各种各样的事情。
??7
、化学能:能燃烧的物体具有化学能。<
/p>
??8
、核能:当原子核发生裂变或聚
变时就释放出核能。
??9
、各种形
式的能量都可以相互转化,能量转化过程就是从一种运动形态转变成另一种运
动形态的过
程。
??10
、人类对能量的利用,
就是把某种形式的能量按人们的需要有控制地加以转化的过程。
??11
、
环保型能源:
太阳能,<
/p>
风能,
海洋能,
地热和核能称为环保性能
源,
又称为绿色能源。
声现象
知识要点梳理
1
.产生声音的原因
要点诠释: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固体振动可以发声,
液体、
气体振动也可以发声。
自然界中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
发声也停止。
2
.声音传播的条件
要点诠释: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因为声音在传播时需要通过介质传递声波。
真空不能传
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一般来说
,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快,
在气体中传播速
度慢,而且传播速度还
与温度有关。
3
、声速
要点诠释
:
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声音是以一定的速度传播的。例如:打雷时总是先看
到闪电再听到
雷声
等。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340m/s
。一
般情况下
v
固>
v
液>
v
气。
回声现象也是因为声
音是以一定的速度传播的,
从发出声音到听到回声这个过程中,
声
音传播的距离是声源到障碍物间距离的两倍,
或者用声速乘以
回声时间的一半可求出声源到
障碍物间距离。
人耳能
分辨出回声和原声的条件是:
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0.1S
以上,
即:
声源到障碍物的距
离大于
17m.
4.
听到声音需要三个阶段:
要点诠释:
发声体发出声音→介质传声→耳朵听声。
其中任何一个阶段被阻断,
< br>都将听
不到声音。人耳听觉障碍如果是传导障碍,一般可用骨传导来帮助听到声音
。
5
、
双耳效应
可以帮助人们准确地判断出声音传来的方位,
立体声音乐就是利用了双
耳效应使人有身临演奏现场的感觉的。
6
.音调、响度、音色
要点诠释: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单位是赫兹;响度是指声音
的大小,它
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同一音调的声音响度可能不同。同样,
同一响度
的声音音调也可能不同;由于不同的物体材料与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
即使不
同的物体发出的音调、响度都相同,但它们还是有区别,这就是音色的不同。当同一
物体
结构发生变化时音色也会发生变化。
7.
次声波、超声波
要点诠释:
人的听觉频率在
20
赫兹—
2000
0
赫兹,
低于
20
赫兹的叫次声波;
高于
20000
赫兹的叫超声波
.
次声波传播的距离远,有的动物对低频的波有
很好的反应,地震、火山喷
发、海啸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
.
p>
一些机器工作时,也会产生人耳听不到的次声波,有的次声
波对人体
的健康有害
.
8
.噪声及来源
要点诠释: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
人们要听的
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来源: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交通噪声;
社会生活
噪声;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9
.减弱噪声的途径
要点诠释: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
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10
.声音的利用
要点诠释: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利用声呐测海深、绘制海底地图;医学:听诊器、
B
超等;超
声探伤、地震预测,利用声音还可以传递能量:利用声波清洗钟表;用超声波除
去人体内
的结石。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一、光的直线传播:
1
、光源:
能够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太阳、
水母、萤火虫等是自然光源,电灯、烛焰、霓虹灯、
手电筒、火把是人造光源。光源是指
自身发光的物体,有些物体本身不发光,但由于他们能
反射太阳光或其他光源射出的光,
好像他们也在发光一样,
如月亮和所有的行星,
它们并不
是物理学所指的光源。
2
、光是如何传播的
与声源发出声音,
经过传播进入人耳一样,
光源发出的光也要经过传播射入人眼,
被人
眼的视觉神经所感知,我们就看到了光线。
那么光在传播过程中有什么特点呢?
A.
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在太空中没有空气,
处于真空状态,
但是太阳光可以传到地球上来,
说明
光可以在真空
中传播。
B.
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用激光笔照射充满气体的烧杯(或可乐瓶)
< br>、盛有混浊溶液的烧杯、透明的磨砂玻璃,
我们都可以看到一条红色的直线,
p>
这说明光在这三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当光从空气射
入水中时,
我们可以看到光线发生了偏折,
说明光
在非均匀介质中将不再直进。
经过大量的
实验可以证明:光在同
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注意:光的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
3
、光的传播速度
A.
真空
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
在物理学中用字母
c
表示。
通常在我们的计算中,
真空中的光速为:<
/p>
B.
p>
在空气中光的速度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十分接近,
通常处理问题时,
在空气中的光速
我们也认为是:
C.
光在
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比液体中的速度大,
光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固体中的速度大,
光在水中的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
3/4
,光在
玻璃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速度的
2/3
。
D.
光年指的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路程,是距离的单位。
1
光年
=9
.4608
×
1012km
在度量天文学距离时,
数字常常很大,
所以我们常用
“天文数字”
来形容特别大的数量。
对于天文学的距离若用“米”作单位,要写满一
张纸,但若用光年作单位,就简洁、方便了
很多。
二、光的反射
1
、光的反射
A
、光遇
到水面、玻璃面以及其他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reflection)
,像这样光
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又有部分光返回原介质
的传播现象叫光的反射。
B
、在反射现象中,理解好以下几个
概念:
“一点”
、
“二角”
、
“三线”
“一点”
---
指入射点,用字母“
O
”
表示
<
/p>
“二角”
---
指入射角
i
和反射角
r
。
入射角是指入射光线
和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指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
“三线”
---
指入射光线
AO
、反射光线
OB<
/p>
、法线
NO
。
法线是通过入射点作的垂直于反射
面的虚线,
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引入的,
没有具
体的物理含义,但在确定入射角、反射角时,法线就很关键了。
2
、光的反射定律
A
、探究:
提出问题
----
< br>光在发生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
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
再把一张纸板竖直的立在平面镜
上,纸板上的直线
0N
垂直于镜面。一束光贴着
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
O
点,经平面镜的反
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
AO
和反
射光
OB
的径迹。改变光束的入
射方向
,重做两次。用量角器测量
NO
两侧的角
i
和角
r
。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
角
i
角
r
第一次
?
?
第二次
?
?
第三次
?
?
B
、内容: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
入射光线分居
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就是光的反射定律。
说明:
①光在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在做光路图时,
有一条入射光线,
就有一条反射
光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一一对应。
②定律的存在条件是两种物质的界面上,
光从一种物质射到另一种物质的表面上,
并在
入射点处发生
反射,而不是在其他处。
③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方向移动,
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方向移动,
入射角减小,
反射角减
小。当入射光线垂直于
平面镜入射时,入射角为
00
,反射角也为
00
。
(光路图如右图)
C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如下图,
AO
是入射光线,
OB
是反射光线,现
使若光线沿着
BO
方向入射,根据光的反
射定律可以证明反射光线将沿着
OA
方向射出。这说明光路是
可逆的。
下面有一副对联,请同学们试着写出横批:
“你在镜中看我,我在镜中看你”
,同学们想出来了吗
?
对了,就是:<
/p>
光路可逆
你
我
在
在
镜
镜
中
中
看
看
我
你
3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平行光线入射,反射光线还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
平行光线入射,反射光线是向着不
同方向的,这种反射就叫做漫反射
▲问:
由于漫反射的反射光线是向着
不同方向的,
那么漫反射是不是就不遵守反射定律
了呢?
物体表面情况
不同,
对光的反射不同,
但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
对于每一条反射
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光关系同样是遵守反射定律的。
日常见
到的绝大部分反射面都会发射漫反射,
由于漫反射才能够使我们从不同方向看到
物体,
教室里的黑板用毛玻璃、
电影幕用粗布,
都是为了是各个方向的人都能看到,而黑板
用久了,会出现“反光”现象,就是因为发射
了镜面反射,使有些方向反射光线较强,从而
看不见黑板上的字。
透镜
生活中的透镜
一、透镜
1
、透镜的有关概念及特征
透镜是由玻璃制成的,
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
按其厚薄的形状可分为两类:
凸透镜和凹
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如图甲所示;边缘厚中间薄的透镜
叫凹透镜,如图
乙所示。凸透镜可以用光学符号“
”来表示,凹透镜可以用光学符号“”来表示。
A
、主光轴和光心
主光轴:
通过透镜的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主光轴,
每个透镜都有一条主光轴。
< br>主光轴
简称主轴。
光心:
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
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
用字母“
0
”表示,可以认为薄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
B
、焦点和焦距
1)
凸透镜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
p>
这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
凸透
镜两侧各有一
个焦点,
(
用字母
F
< br>表示
)
且对称.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
用字母
f
表示
p>
)
凸透镜两侧焦距相等。
2)
凹透镜
凹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发散,
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主轴上
的一点,这一点叫凹透镜的虚焦点。<
/p>
-
-
-
-
-
-
-
-
-
上一篇: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下一篇:最新英语中上厕所的委婉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