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全文作者翻译赏析
[
译文
]
青山能遮住人们的望眼,
p>
但毕竟遮不住江水,
它势不可挡地向
东流去
--
抗金恢复志不移。
[
出典
]
南宋辛弃疾《菩萨蛮》
注:
1
、
《菩萨蛮》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
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
可
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
鸪
(
g
ū)
。
2
、
[
注释
]
(
1
)
。郁孤
台: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南。清江:这
里指赣江。
(
2
)
。行人:被金兵骚扰
流离失所的人。
(
3
)
。长安:
此借指汴京(今河南开封市)
。这两句说:抬头向西北远望,想看到
故都汴京,
可
惜被万千山岭挡住了。
(
4
)
。
愁余:
我正发愁。
(
5
)
p>
。
鹧鸪:鸟名,叫声悲切,听时像在说“行不得也”
,
也借此指恢复中
原之事行不得。
3
、译文:
郁孤台下滔滔江水
中,曾经有过多少的
眼泪。
朝西北遥望京城,
< br>可惜无数山遮挡了视线。
青山又怎能遮挡,
浩浩江水终将会东流。黄昏我正在发愁时,听见鹧鸪在深山中哀啼。
p>
4
、辛弃疾生平事迹见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淳熙二年
1
/
11
__
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公元
1175
年)
< br>,江西茶商赖文政拥兵造反,声势浩大,朝廷屡战屡
败,
情急之下,
宋孝宗任命辛弃疾为江西提点刑狱。
辛弃疾慷慨赴任
,
充分施展军事才华,周密部署,围追堵截,成功地捕获赖文政,平定
< br>了茶商叛乱。辛弃疾还对茶商造反的原因作了调查研究,写下《论盗
贼札子》的折
子上奏皇上。在奏折中,辛弃疾说民为国之本,民之为
盗,是贪官污吏逼迫的结果,因此
皇上应该讲求弥盗之术。
虽然在
江西
做出了非常出色的成就,
但辛弃疾志不在此,
他的理想是挥戈北
上、重整山河。因此,他的词遍布愁云忧雨,流淌着悲情孤愤。
江
西造口有座郁孤台,四十多年前,金兵入侵江西,残杀百姓无
数,隆
裕太后怀抱太子仓皇南逃,在造口弃船登陆,逃往赣州。金兵一路追
杀掠夺,
不知有多少百姓流离失所。
孤独、
失意的辛弃疾登上郁孤台,
追往事,叹今昔,写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
壁)
》
,寄托了对深受金
兵蹂躏的百姓
的同情和抗金杀敌、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
郁孤台下
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
--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2
/
11
__
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淡淡的文字,浓浓的情结,
浸透着爱国志士的热泪。群山遮挡着
北望
故都的视线,投降派阻碍着收复失地的大业。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
流去”
,
是对未来的信心。<
/p>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
是对现实
的
失望。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
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这
首先表现在他的词中,
他不断重
复对北方的怀念。
另外,
在
《贺新郎》
、
《摸鱼儿》等词中,他用“剩水残山”
、
“斜阳正在断肠处”等词句讽
刺苟安残喘的南宋小朝廷,<
/p>
表达他对偏安一角不思北上的不满。
胸怀
壮志无处可用,
表现在词里就是难以掩饰的不平之情。
他擅长的
怀古
之作中《水龙吟》
,面对如画江山和英雄人物,在豪情壮志
被激发的
同时,他也大发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为
他的词构成悲壮的基调。
辛词在苏轼词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题材范
围,他几乎达到了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地步。
5
< br>、
“郁孤台下清江
水。
”
起笔横绝。
由于汉字形、
声、
义具体可感之特质,
尤其郁
(郁)
有郁勃、沉郁之意,孤有巍巍独立之感,郁孤台三字劈面便凸起一座
郁然孤峙之高台
。词人调动此三字打头阵,显然有满腔磅礴之激愤,
3
/
11
__
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势不能不用此突兀之笔也。进而写出台下之清江水。
《万安县志
》云:
“赣水入万安境,初落平广,奔激响溜。
”写出此一江激
流,词境遂
从百余里外之郁孤台,顺势收至眼前之造口。造口,词境之核心也。
故又纵笔写出:
“中间多少行人泪。
”行人泪三字,直点造口当年事。
词人身临隆佑太后被追之地,
痛感建炎国脉如缕之危,
愤金兵之猖狂,
羞国耻
之未雪,
乃将满怀之悲愤,
化为此悲凉之句。
< br>在词人之心魂中,
此一江流水,竟为行人流不尽之伤心泪。行人泪意蕴深广,不必
专言
隆佑。在建炎年间四海南奔之际,自中原至江淮而江南,不知有多少
行人流下无数伤心泪呵。由此想来,便觉隆佑被追至造口,又正是那
一存亡危急
之秋之象征。无疑此一江行人泪中,也有词人之悲泪呵。
“西
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长安指汴京,西北望犹言直北望。词
人因回想隆佑被追而念及神州陆沉,
独立造口仰望汴京亦犹杜老之独
立夔州仰望长安。抬望眼,遥望长安,境界顿时无限高远。然而,可
惜有无数青山重
重遮拦,
望不见也,
境界遂一变而为具有封闭式之意
味,顿挫极有力。
歇拍虽暗用李勉登郁孤台望阙之故事,却写出自己
4
/
11
__
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之满怀忠愤。
卓人月
《词统》
云:
“忠愤之气,
拂拂指端。
< br>”
极是。
“青
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赣江北流,此言东流,词人写胸怀,正不
必拘泥。无数青山虽可遮住长安,但终究遮不住一江之水向东流。换
头是写
眼前景,若言有寄托,则似难以指实。若言无寄托,则遮不住
与毕竟二语,又明显带有感
情色彩。周济《宋四家词选》云:
“借水
怨山。
”可谓具眼。此词句句不离山水。试体味遮不住三字,将青山
周匝围堵之感一笔
推去,毕竟二字更见深沉有力。返观上阕,清江水
既为行人泪之象喻,则东流去之江水如
有所喻,当喻祖国一方。无数
青山,词人既叹其遮住长安,更道出其遮不住东流,则其所
喻当指敌
人。
在词人潜伏意识中,
当并
指投降派。
东流去三字尤可体味。
“
江
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词情词境又作一大顿挫。江晚山深
,此一
暮色苍茫又具封闭式意味之境界,无异为词人沉郁苦闷之孤怀写照,
而暗应合上阕开头之郁孤台意象。正愁余,语本《楚辞·九歌·湘夫
人》
p>
:
“目眇眇兮愁予。
”楚骚哀怨要眇之色调
,愈添意境沉郁凄迷之
氛围。更哪堪闻乱山深处鹧鸪声声:
“行
不得也哥哥”
.
《禽经》张华
5
/
11
__
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