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爱图
王羲之爱兰
陶渊明爱菊
周敦颐爱莲
林和靖爱梅
王羲之爱兰
王羲之(
303
年
—
361
年,一作
321
年
—
p>
379
年),
字逸
少,
汉族,
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
有<
/p>
“
书圣
”
之称。
琅琊
(今
属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
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
剡(
shà
n
)县金庭。
<
剡读
y
ǎ
n
,姓氏
>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
州刺史,
后为会稽内史,
领右将军。
其书法兼善隶、
草、
楷、
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
,备精诸体,冶于
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
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被
誉为
“
天下第一行书
”
。在书
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
为
“
二王
”
。
西晋末
年随晋室南迁,永和元年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后,
就定居会稽
。
绍兴是王羲之第二故乡。
王羲之创造行书、
< br>草书受他的爱好有很大关系。王羲之一爱兰、二爱鹅。爱鹅
的故事其来由是他曾给
一位山阴道士书写了《黄庭经》而
笼鹅而归
,而又拓了
鹅
字而家喻户晓。而更有情趣的爱兰
却流传被人疏忽。永和九
年三月初三,王羲之约友修禊,选
择了兰亭为修禊之所,
除
p>
此地有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又有
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外
,此地还盛开幽兰,馨香扑鼻。同去
的名士们因此而留下了
p>
俯挥素波,仰掇芳兰
、
微音选泳,
馥为若兰
、
仰泳挹遗芳,怡神味重渊
等咏兰名句。
1
王羲之
在精研书法体势时,
得益于养鹅,
更得益于爱兰。
曲颈高歌,红掌拨水的鹅,给王羲之带来启示,从此伸臂运
笔,更挥洒自如。
而那迎风飘拂、婀娜多姿的兰叶,更启发
了他创飘逸流畅、妍美遒媚的书法新体。兰叶清
翠欲滴、素
静整洁、疏密相宜、流畅飘逸。王羲之将兰叶的各种姿态运
< br>用到书法中,使他的书法结构、笔法、章法的技巧达到精熟
的高度。他的书法兰画
映素,气脉贯通,字体秀美,错落自
然,且因字生姿、因姿生妍、因妍生势、因势利导,
达到了
神韵生动、随心所欲的最高境界。
陶渊明爱菊
陶渊明(
365
年
-427
年),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
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死后谥靖节),
东晋浔阳柴桑(现在
江西省九江市)人,是著名的隐士。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
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
彭泽县令等职
,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
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
诗人,
被称为“古
今隐逸诗人之宗
<
/p>
”陶渊明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
酒》诗里的“采菊东篱
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
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
(李清照亦同)
。
他的以“醉
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
毁誉雷同
的上流社会;
或反映仕
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
醉的心情;或表现
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
2
《归去
来兮辞》
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抒情小
赋,也是一篇脱
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
《桃花源记》
是东晋伟大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
《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p>
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
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
者追求美好
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五柳先生传》
是东晋田园派创始人陶渊明代表作之一,
是陶渊明自传散文(存争议)
。
在文中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
p>
文章,
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
表现了卓然
不群的高尚品格,
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个性之美。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
/p>
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周敦颐爱莲
周敦颐
< br>(1017
年
-1073
年
p>
)
,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
字茂叔,谥
号元公,北宋道州营道楼田堡
(
p>
今湖南省道县
)
人,世称濂溪先生。
周敦颐是北宋五子之一,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
祖,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
图说》
《通书》
(
后人整编进
《
周元公集》
)
。
所提出的无极、
3
太极、阴阳、
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
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
,构成理学范畴
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爱莲说》是一篇
119
字的议论散文。北宋仁宗嘉祐八
年(
1063
年),周敦颐与沈希颜、钱拓共
游雩都(今江西
省于都县)罗岩,有诗刻石。后来沈希颜在雩都善山与建濂
溪阁,请周敦颐题词,周敦颐作《爱莲说》相赠,表明了他
对莲花“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p>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的赞赏。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
独爱菊。自李唐
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
不可亵玩焉。
p>
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
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
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林和靖爱梅
北宋隐逸诗人,一生不娶不仕,以梅为
妻
,以鹤为
子
,有
梅妻鹤子
之说。林和靖(
967
年
-1028
年)名逋,字
君复,宁波奉化黄贤村人
。因他四十多岁后长期隐居杭州孤
山,直到八十三岁死于孤山,葬于孤山,时人多误以为
他是
“钱塘”人。
4
林和靖
少年好学,诗词书画无所不精,独不会下棋。常
对人说:“逋世间事皆能之,唯不能担粪
与着棋。”他性情淡
泊,爱梅如痴。在故里时唯以读书种梅为乐。相传,他于故
居前后种梅三百六十余株,将每一株梅子卖得的钱,包成一
包,投于瓦罐
,每天随取一包作为生活费,待瓦罐空了,刚
好一年,新梅子又可兑钱了。他种梅、赏梅
、卖梅,过着恬
然自乐的生活,常在梅园里独自吟哦,写过许多有名的梅花
诗,如:
《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林和靖终身不娶,
以种梅养鹤为乐。
时人说他“以梅为妻,
p>
以鹤为子”,“梅妻鹤子”的佳话因而留传千载。这只是他人生
的一
面。他人生的另一面还是情怀绵绵。这在他写的
《长相
思》
p>
这首著名的词里可以看出: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别离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林和靖对故乡的怀恋之情,亦常见笔端:“半夜月欲落,
p>
千山人忆往。
”“又是离歌,
一阕长亭暮。
王孙去,
萋萋无数,
南北东西路。”殷
殷思念屡溢言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