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莲说》
一、通假字:
无
二、一词多义:
陶后鲜
有
闻(形容词,读
xi
ǎ
n
,少)
.
1.
鲜
芳草鲜
美(形容词,读
xi
ā
n
,鲜艳)
.
水陆草木之
花(助词,的)
.
2.
远
可远
观而不可亵玩焉(形容词作状语,从远处)
.
香远
益清(动词,远播)
.
3.
之
余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舒缓语气
,不译)
.
三、词义活用:
1.
不蔓
不枝(名词作动词,生出枝蔓)
.
2.
不蔓不枝
(名词作动词
,长出枝节)
.
3.
可远
观而不可亵玩焉(形容词作状语,从远处)
.
四、古今异义:
1.
亭亭净植
(古:立;
今义:种植)
.
五、重点解词:
详见书本笔记
六、重点句子及翻译:
1.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翻译: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2.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
人盛爱牡丹。
翻译: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
社会上的人(都)非常喜爱牡丹。
3.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污泥的沾染,它在(池塘的)清水里洗过,而不显
得妖媚。
4.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翻译:(它的茎)中间贯通、外部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飘得越远(就)越觉得清香,笔直
地洁净地立
(在水中)。(人们)可以从远处观赏但是不能够贴近去玩弄(它)啊。
p>
5.
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p>
翻译: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p>
!
七、内容理解:
本文共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
p>
1
):描写莲的形象和品格,说明爱莲的缘由
开篇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这是总提,为下文说到的“菊之爱,莲之爱
,牡丹之爱,”张本,接
下来用
“予
独爱莲”引入正题,连用七个句子,势如泼墨,一气贯下,着力描写莲的种种可贵品质,突出莲的可
爱。这种描写,将莲人格化了,是将它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作者写莲花,也是写自己,拿他比喻
君子的高尚
-
-
-
-
-
-
-
-
-
上一篇:八年级(下)课外古诗词赏析.doc
下一篇:环境微生物学(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