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满门节义 诗礼世家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28 20:50
tags:

-

2021年2月28日发(作者:bazaar)


满门节义



诗礼世家










































---


吴氏庆余堂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吴思温
























吴德余








翻开《吴氏庆余堂宗谱》


,一个名门望族赫然跃入眼帘,一位名垂竹 帛


的英雄让人掩卷而泣。







他是元 代中书行省平章左丞被明皇追封为


“护国忠臣显灵王吴祖的第八


世孙。







他是从小深受程朱理学熏陶儒家道统传承的万历甲午举人。







他是至今高悬于云南博物馆“历史沿革”中的史籍展项!







他是明万历到崇祯年间辗转十数年云南西部丽江玉溪一带的郡守州府


太守!







他是七十高龄迁任广西布政司参政广西省督。







他是为抵抗杀人魔头张献忠追杀


,


至鄂州抗 节而死的英雄!







他在《吴氏庆余堂宗谱》里的姓名:吴思温。







































吴思温,字杨修,号初庵,又名江黄。据笔者推算,应生于1566年


(嘉靖丙寅)


,卒于


1643


年(崇 祯十六年)


,享年


76


岁。

< p>
[注


1




吴思温为吴氏庆余堂始迁祖吴定的第十三世,


其五世祖是赫赫有名的吴


祖(字国栋,号汝)


“显灵王”


,六世祖是吴 国栋的次子吴权。思温家族在世


系里沉寂了五代,直到第十二世吴国(字汝冶,号前溪, 吴思温的大父,明


敕爵号奉直大夫)


、吴楚(字汝齐,号鲁溪, 吴思温的生父,明敕爵号奉直


大夫)吴臣,才“五世而后斩”


, 再露头角。



吴思温是吴楚


(字汝齐,


号鲁溪)


的第三子,


在怀抱时就过继给 了吴国,


承其长子;


吴国、


吴楚在明朝 的爵位都是奉直大夫,


吴楚曾任云南鹤庆军民


顺州知府,


也有五子,


其二子吴思聪


(字达之,


号平奥)


曾任广德石首教谕。








吴思温的祖父名大健,字体乾,号方田,排行第一。嘉靖年中 ,伺奉母


亲迁居于武汉江夏的太平里。卒于万历庚申,年六十七。



吴思温对其祖父的描述是,


“隆准、中身、方严、文雅,聪 敏有诸舅风,


兼览五经及术数,书业未成,以赀为府椽,寻弃去。以礼让耕读传家。元修


于里之雨坛山,有天际真人想。



(< /p>


《吴氏庆余堂史志·方田公家传》



< /p>


思温五六岁时,最受祖父锺爱。吴大健开初入府衙为吏,很不痛快,


曾经在墙壁上写了一副对联:




1


滔滔人望许吾慧悟读儒书



在在科名愧我以图从吏业




迁居江夏以后,以叔父文台(吴臣,思温三叔)业儒,又不就。祖父眼


见 思温比两个哥哥都聪慧,


遂令他背着书袋在城内,


拜秀才姑丈李 筠轩为师


读书。


当时思温年方九岁,


大 父吴国住在李庄守宗祀,


生父吴楚住在玉盆湖


的袁庄,


三叔父吴臣自建居所在李庄,


大门对着山,


都说 祖父住宅里外的书


法古雅别致。吴大健曾经题联于思温大父吴国门两边,曰:

< p>



日月生辉盈栋宇




山川聚气秀人文





又题联生父吴楚的堂上,曰:



举父子兄弟尽慈孝友恭乃故家气味




有书田山水能渔樵耕读真隐者生涯




又题曰:




期子孙之云上




望诗礼于风行





并且教诲思温二兄说:


“此《易经》 字面,长自知之也。




又题联叔父吴臣之门曰:




爰居爰处气象




肯堂肯构家声





也教诲温曰:


“此诗书上话也”




吴大健晚年研究长生之术,

< p>
得一手杖,


在手杖头上镌刻一个半月形的图


案,题 联曰:




一钩杖头月,以我共成三




逍遥人世上,谁识出人间





吴大健轻财尚义,


见儒生不怎么庄重 但实际上是尊敬的,


见富人则鄙视


远远地保持距离。

< p>
自己的所得俸禄很少,


但交接了许多豪杰朋友,


经 常慷慨


解囊。他留下的遗物只有书卷,抚琴之类的东西。



从他的那几幅对联我们已经领略其情其趣,


其情其怀,


诗礼修为,


理学


程度,文字功底,可见一斑。他那高 雅豪迈的气节岂是一般人所能媲美的!




2



吴国是吴思温的大父,籍贯黄冈 人,


“伟貌隆准”


“坦直疏豁”


“事上 以


诚,不计私利”


。十四岁因书法出众被州衙门录用为文书。后 来随吴楚迁居


于江夏太平里,死于


1619

年正月十一日,享年


60




生父吴楚,


也好生了得。


当思温乡试中举后 ,


思温的两兄相继入庠堂读


书,两弟从事田间农耕,都想加倍地 复兴祖业。乡里人对吴楚格外地敬重,


因为他“拯人之困若己有之”



曾经有一次,


见路人衣不蔽体 ,


急忙脱下自己的衣服给路人穿上。


回到


家中,家人问起,笑了笑说“不知在哪里弄丢了。


”家人不信,过了好久,

< p>
才嬉笑着说:


“我见路人可怜,就送给他了”


。< /p>



看见有人偷他家的东西,


发现了也不追 赶,


窃贼倒感到十分惭愧。


吴楚


暗地里 对贫困的人说:


“吾有个儿子是吃官饷的,你去向他借钱,我帮你说

情。


”受他资助的人说“真是没有见过有这样的老者!


”< /p>





吴思明是 吴思温的同胞哥哥,


就是吴楚的长子,


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思温亲自给他写过家传:




“字克之,号自庵,晚号柏庵,行一。性高简方介,不以小物介忧喜。


髫 年即露头角。年二十三读性理书,遂有志于理学。用功刻苦,气质忽变,


若不可以寻尺计 。年三十始以第一人游郡庠。读书多观大旨,字画遒劲,为


文笔力高。古诗率意而成,不 谐世韵。其得意处超出蹊径外,非人所及。多


不存稿,尝咏怀曰:


“独行少朋从,委蛇来莲渚。清风吹我衣,飘然欲轻举。


渚水清若斯,莲花香如许。悠 然真自得。欲述非言语”


,其高迈之气略可见


矣。颇有时望数最 坎坷,七科不试,年五十二,始以第二人补学生。



平生疏于近 小,多远识。虽不面折人过,而言必中其微。目无庸俗亦不


稍露圭角,以故内外皆敬而服 之。晚愈空匮,毫不渝其素守。迁湖山草庐,


手所种柏苍翠成列,因复号柏庵。读书观物 ,寝兴自适,略无世味。温虽勉


为步趋,不逮也。自少至老,同处者四十余年,毫无抵忤 。及温游宦万里,


相别十年,精神独相映彻。崇祯戊辰九月卒于柏庵,年六十五。









吴思温还给同胞二哥吴思聪写过家传






“字达 之,号平澳。行二。少伯兄一岁。年十二,同伯兄及温受业郭门。


识力不逮伯兄,


而举业艺独其所长。


弱冠先游庠序,


历试有声 ,


每为阖庠冠。


门墙问业者日益众。性卞急而坦直,偶有争论, 必求其胜,人亦不憾也。万


历己丑,阖门困病。公侍母疾不解带者月余。见人衰危必与怜 恻,其所厚善


辄倾肝胆。家贫,亲老兄弟同居,公廪私束悉以膳家,分给奁田不蓄私橐。


人多称之。率性而行,自少至老不能增亦不能减也。九科不第,老于场屋。



3


崇祯二年,


始以明经 领选广德州东斋,


莫不以长者敬而信之。


壬申迁石首教


谕,未至任而道卒,悲思者众。






现今,


吴国吴楚的后代遍布江南鄂州新洲黄冈一带,


有少部分的在距今


150-200


年前后被迁离湖北,到陕西、重庆、云阳、旬阳 等地驻居。







吴思温与前后四个夫人生有四子四 女,


长子江藻、


次子江芑早夭,


又次< /p>


子江英(字敛如)


,少子江最。长女嫁给了任家,次女嫁给黄冈蔡 家,三女


四女尚未出嫁。


吴思温被张献忠杀戮后,


他的夫人田氏、


江英夫妇及两个未


出阁女儿不愿受辱 ,


一起投井殉节而死。


唯独少子江最当时在乡下得以免难,


几代单传,后无显达者。









































吴思温在五个兄弟里为长子



,其父吴 国出生地在邾城(即现在武汉市


新洲)


,幼儿时一直受父教诲, 出身地也在邾城无疑。







五岁时,


一天偶然跟随父亲外出,


走在路上,


见道路左边有一座荒塌了< /p>


的坟茔,他指着荒坟问父亲:


“这座坟既然没有主人,为何还要给 它培土,


保留它?”父亲十分吃惊,一时不知怎么回答。







又有一次随父亲出门,见前面迎面走来一个妇人,思温对父亲说:


“ 男


女不同,


路上相遇应该稍稍避让才是。



父亲见他小小年龄,


竟然这般见识,


感到特别奇异。



六岁起,思温就在自家的私塾读书,私塾先 生对他讲授古书里的笔记


故事,


其中的节义情节耿耿于怀,


听得懂,


记得牢。


七八岁起就熟读六经


(诗、


书、礼、易、乐、春秋)并能背诵。



他常常自言自语地说:


“人要是不能成为圣贤,


哪能说自己有学问呢?”



十四岁时,得到一本《近思 录》


,这是朱熹先生的理学经典,他如获至


宝,孜孜不倦,一再 通读,更坚定了要做一个有学问的人的信念。他还经常


与他的堂兄自庵一起研读,互相鼓 励。正心,修性修身,不知不觉,潜心理


学十来年。生平著作很多,可惜尽皆遗失,只有 一本手抄的理学名著《密证


录》


尚存于他的从玄孙吴率祖那里,


吴思温曾就这本书请教过大儒贺阳亨先


生,贺击节叹赏,说这是 “理学正宗”


。更可惜的是,吴率祖离开我们一两


百多年了。< /p>



古时读书人都是走的这条路:


读书,< /p>


求功名。


1594


(万历


22


年甲午)


的春天,他通 过了补弟子员(明清时的县学生员,秀才)


;当年秋天通过乡


试 ,中了举人。吴思温并不以此为荣,也没有表现出什么欣喜,他的志向在


于秉持理学理念 ,


家族伦理,


正心,


修性修身,


将来服务社会,


立言,


立功、


立德。



所以后来几次参加科举会试都没有考中,


也不怎么灰心气馁,


每日仍是



4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8 20:5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83777.html

满门节义 诗礼世家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