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隋唐时期宁夏的移民状况
摘要
:宁
夏自古就是就是一个民族交往比较濒繁的地区,
丝绸之路开通之后更是与国际有了广泛的
经济、
文化交流。
这些
民族交往和文化
交流在历史上甚至是今天都对宁夏的发展起着
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以历史上关于宁夏地区的移民情况
(确切的
说应该叫做历史时
期人口的变迁)
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从
< br>约三万年前宁夏北部出现“水洞沟”居民开始,到“塞上江南”
美誉的出现,再到
今天首府银川的发展,
“移民”这个问题确实
令我们深思。由于
隋唐两个朝代,尤其是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
历史发展的最高峰。它气势恢宏、兼容并蓄
,并创造了一个前所
未有的盛世。
所以本文选取这两个朝代旨在
说明在这段辉煌的大
历史背景下宁夏的人口变动及移民情况。
关键词:
移民
隋唐
少数民族
首先,
我们先了解一下隋代在宁夏的建制。
隋朝的地方行政
区划分为郡、县两级,全国有
190
个郡,县
1255
个。今天的宁
夏地区分别属于平凉郡之平高(今宁夏固原)
、百泉县(今固原
南)
、盐川郡之五原县(今陕西定边)
、灵武郡之回
乐(今灵武西
南)
、
弘静
(今永宁东北)
、
怀远
(今
银川东)
、
灵武
(今陶乐南)
、
鸣沙(今中宁东
北)
、丰安(今中宁东)县。整个宁夏在当时都
是政府重点防御
突厥的地区。灵州、原州更是设防的重镇,特别
是灵州的军事地位尤为重要,
经常会有朝廷的大员驻守。
而且隋
朝的名将大多都
在宁夏抗击过突厥。
由于为了抗击突厥,
防止突
厥的入侵,
隋代采用了修筑长城这种古老的方式,
也就
引出了关
于隋朝时期宁夏移民的特殊情况——修筑长城。
开皇五年
(公元
585
年)
“令发丁三万,
与朔方
、
灵武筑长城,
东至黄河,西拒绥州,南至勃出岭,绵亙七百里
”
。
???
在第年(公
元
586
年)又有两次大规模修筑长城的情况:
“上复令仲方发丁
十五万,与朔方已东缘边险要筑数十城,以遏胡寇”
。
???
“丁亥,
发丁男十一万修筑长城,二旬而罢”
。
???
隋文帝最后一次修筑长
城是在公元
587
年:
“是月,
发丁男十余万修筑长城,
二旬而罢”
。
???
到隋
炀帝时期更是大规模的对长城进行修筑,大业四年(公元
608
年)
:
“丙申,发丁男十万掘堑,自龙门东接长平、汲郡、抵<
/p>
临清关、渡河、至浚曦、襄城,达于上洛,以置关防”
。
???
“秋
七月辛巳,发丁男二十余万筑长城,
自榆谷而东”
。
???
通过上述的文献资料我们可以看出,文帝和炀帝两代都不断
的对长城进行补充
筑建和维修。
虽然时间不长,
只在一到二旬之
< br>间,但每次动用的人数却很多,有十万、二十万甚至百万之众。
按常理推算,
p>
这些修筑长城的人肯定不会全是青壮丁,
但至少也
< br>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
以当时宁夏的实际情况来看,
不可
能一下
子召集这么多的劳动力,
所以可以说在宁夏境内修筑长城
的人一
1
部分时来自周边地区的,
还有屯驻在当地的军队。
因此在修筑
长
城的过程中给宁夏带来了短暂性的移民。
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
问
题是在修筑长城的过程中,
由于劳动条件的艰苦加上繁重的体
力
劳动,使得很多人积劳成疾而死去,史书上也有关于此的记载,
有时死亡的人数甚至高达“十有五六”
。
???
这其中也包括很多宁
夏的当地居民,
所以在一定程度
上也使得宁夏的本地居民减少了
很多。但两者又是相互的。
由于当时宁夏的很多地方是国家的边防的重镇,
粮草的运输
因为路途遥远,
也就十分的不便。
再加上当时修筑长城的人数众
多,
所以
粮草的供给不可能全部都有国家来负担。
在朝廷之内就
有号召<
/p>
“长城以北,
大兴屯田,
以实塞下。
p>
又于河西勒百姓立堡,
营田积谷”
。
???
在屯田的过程中,这些来自农业发达地区的外乡
人,
带来了先进的农耕技术和农耕文化,
这在很大程度
上促进了
宁夏农业和经济的发展。
下面来看一下唐代宁夏的移民情况。我们知道,由于大唐王
朝经
济、
文化的繁荣昌盛和军事上的强大,
再加上唐王朝所实行
p>
的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这样对边疆的少数民族除了具有军事上的
p>
威慑力外,
更有着一种文化上的强大的吸引力。
这一时期的宁夏
移民多以唐王朝安置内附的突厥、
吐谷浑、
党项羌等少数民族为
主。
突厥是在贞观年间开始归附唐朝的。贞观四年(公元
630
年)
,唐大败突厥颉利可汗,其部落有的投奔了薛延陀,或是往
2
西迁到的西域,
p>
而剩下归附唐朝的人口有十余万。
唐太宗采用大
臣温颜博的建议,
即汉武帝安置匈奴的办法:
使他们不离开
旧土
和不改变自己的风俗,
授之生活之业,
在幽州至灵州一线上置顺、
祐、化、长四州都督府予以安置。
???
也就是说一部分突厥降户被
相应的安置在了宁夏境内。
贞观十年(公元
636
年)
,突厥首领
阿史那社尔率部万余人降附与唐,唐“授其为左骁卫大将军,处
其部众于灵州境内,
以衡阳长公主妻之,
为驸马都尉,
统领屯兵”
。
????
贞观二十二年(公元
648
年)二月,
“癸丑,西番沙钵略叶护
率众归附,
以其俟斤屈裴禄为忠武将军
兼大俟斤。
”
????
置于皋兰、
p>
祁连二州,隶属灵州都督府。突厥的几次归附唐王朝,而被安置
在宁
夏地区,促进了当时宁夏人口的增加。同时,也给宁夏带来
了不同于汉族农耕文化的游牧
文化。
吐谷浑也是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其中以养马业最为发
达,
产良马。在唐高宗咸享三年(公元
672
< br>年)
“吐谷浑全国尽没,
唯慕容诺葛钵及亲信数千帐内附
,仍徙于灵州界”
。
????
“??于
是吐谷浑遂为吐蕃所并,
诺葛钵以亲信数千来内附,
诏武卫大将
军苏定劣为安置大使,始徙其部众于灵州之地,置安乐州,以诺
葛钵为刺史,欲其安而且乐乐也。
”
?
???
在《新唐书》卷
221
(上)<
/p>
中也有记载:
“诺葛钵以吐蕃盛,势不抗鄯州地狭,又徙灵州,<
/p>
帝为置安乐州,即拜刺史,欲其安且乐云。
”
唐高宗调露二年(公元
679
年
)
,但《新唐书》卷
37
上认为
是调露元年,载:
“调露元年,于灵、夏南境以降突厥置鲁州、
3
-
-
-
-
-
-
-
-
-
上一篇:洛可可的发展之道
下一篇:动名词的用法(完美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