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从礼记丧葬(服)礼制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28 16:35
tags:

-

2021年2月28日发(作者:取得进步)



從禮記喪葬(服)禮制



省思國人之死亡態度








國文科:武靜蕙、蔡勝豐






目錄


< /p>


一、前言


………………………………………………………………< /p>


2


二、


禮記簡介


…………………………………………………


..2



(一)




記 成書概述


…………………………………………


..2

< p>


(二)



< p>
記內容


……………………………………………………


..4



三、喪葬禮制


……………… …………………………………………


8


(一)




制 訂定之立意


………………………………………………


8


(二)喪葬禮制


……………………………………………………


.10



四、喪服禮制


………………………………………………………


.17


(一)




服 意義


……………………………………………………


.17


(二)


「五服」釋義


………………………… ……………………


..17



1 < /p>


(三)喪服制度的文化意義


………………………………………


.17


(四)喪服制度的社會意義


……… ………………………………


.18


(五)喪服的等級



五服


…………………………………………


.18


(六)九族五服之關係


…………… …………………………


.



..19< /p>



五、省思國人死亡態度暨死亡教育之可行性分析


………………


..21


(一)古代死亡禮制的特點< /p>


………………………………………


..21

(二)死亡教育實施


………………………………………………


..21


六、結語


……………………………………………… ………………


22



七、參考資料


…………………………………………………………


22





從禮記喪葬(服)禮制省思國人之死亡態度



一、前言







人類因群居,形成部落社會,使人 與人間產生了互動的人際關係,


因維持一定秩序的需要,而產了生「禮」


,而「禮制」則是將抽象概念


轉化為人們生活中可以導循的準則,也直接、間接 地使人潛移默化,接


受各項限制性要求及建設性期待



論語



述而篇



子日



「不學禮


,< /p>


無以立」



2


可見孔子對學禮之重視。







中國禮 的起源眾說紛紜,而不外下列原因:


1.


起於節制欲望。


2.



於適應人情:如問喪篇。


3.


起於政教要求。


4.


起 於社會需要。


5.


起於聖


人制作



禮義的基礎



實際 就是人類情感與理性得到協同調和的結果


(周


何,


1998









禮記一書內容,龐雜豐富,凡人類社會風俗習慣,人民生活態度、


倫 常觀念,哲學思想都包含其中,且與


「死亡」


相關的禮制也極為 詳盡,


因此擬以其內容研討國人「死亡」相關文化傳統,以為今人關心死亡教

< p>
育,擬定死亡教育計畫之酌參。




二、禮記簡介



(一)禮記成書概述








禮記之所以產生,最初也是因於使當時的禮制,便於流傳,而用


文字 加以記錄,稱為「禮經」


,舉凡重大而正式的典禮,都有固定專門


的用途



也有一定的禮節程序



人們在閱讀儀禮後



心領神會有所啟發,< /p>


因此將經文附記在後,經後人彙整。所謂「記」則是解經文之體,屬於

附經而衍生之文字。







禮記之成書,要推至


「儀禮」



「儀禮」


之名首 見者,十六篇


(王充:



3


<


論衡、謝短


>


言高祖 詔叔孫通制作


<


儀品


>16

< p>
篇,後復定


<


儀禮


>


,見在


十六篇



秦 火之餘也)



後漢人加入


<

< p>
喪服


>


一篇


< p>
遂為今本之十七篇



「儀


禮」尊之為經,故亦稱「禮經」



「儀禮」原只稱「禮」


,漢稱「士禮」



相對於禮記而言,它又稱< /p>


「禮經」


。其十七篇都是具體禮儀的詳細記錄,

< br>取名「儀禮」



「儀」說明重在儀節之敘述,

< p>
「禮」者說明此儀節為禮之


要求,前者明其內容,後者明其性質,至於「儀 禮」和禮記之關係可論


為「儀禮」為經,禮記為傳,特別是禮記早期均附經而作(亦即前 述讀


經之後,有所感發或領悟,順手寫下,是為附經而作)


,之 後才單獨成


篇到匯編成書。






「儀禮」的十七篇主要有:



第一篇< /p>


<


士冠禮


>


,記 載古代貴族男子成年時舉行加冠典禮的詳細禮儀。



第二篇


<


昏禮


>



記載男女雙方在家長主持下從納采到婚後廟見的一系列


禮儀。



第三篇


<


士相見禮< /p>


>


,記載古代貴族與貴族之間第一次交往,帶著禮物登

< p>
門求見和對方回拜的禮節。



第四篇


<


鄉飲酒禮


>


< p>
記載古代基層行政組織定期舉行的以敬老為中心的


酒會儀式。



第五篇


<


鄉射禮


>



記載古代基層行政組織定期舉行的射箭比賽 大會的具



4


體儀節。



第六篇

<


燕禮


>


,記載諸侯及其大臣們舉 行酒會時的詳細禮節。



第七篇


<


大射儀


>


,記載在國君主持下舉行射箭比賽 的具體儀節,參加比


賽大會的人都是各級貴族。



第八篇


<


聘禮


>

< p>
,記載國君派遣使臣到別國進行友好訪問的具體禮節。


< br>第九篇


<


公食大夫禮


>


,記載國君舉行宴會招待外國使臣的禮節。



第 十篇


<


覲禮


>


,記載諸侯們朝見天子時的禮節。



第十一篇

< br><


喪服


>


,記載人們對死去的親 屬,根據親疏遠近而在喪服和服


期上的種種有差別的規定和制度。



第十二篇


<


士喪禮


>




第十三篇


<


既夕禮


>




這兩篇記載一般貴族從死到埋葬的詳細儀節。


< /p>


第十四篇


<


士虞禮


>



記載一般貴族埋葬其死去的父母後回家所舉行的安


魂禮。



第十五篇


<


特牲饋食禮


>


,記載一般貴族定期在家 廟里祭祀其祖禰的禮


節。



第十六篇< /p>


<


少牢饋食禮


>




第十七篇


<


有司徹


>





5


這兩篇記載大夫一級的貴族在家廟中祭祀其祖禰的禮節。




(二)禮記內容


< br>1.


曲禮:以日常生活中許多細少的行為規矩為主,兼及朝廷社會上


各種稱謂等的說明。



2.


檀弓:雜記當時人行禮得失的事蹟或言語,大抵以與喪禮有關者



多。



3.


王 制:記述王者應有的行政制度,雖然也有歷史背景的依據,但


其中還是有不少託古改制的 理想之言。



4.


月令:記述一年十二 月中,自然氣候的變化特徵,以及每月之內


適應氣候變化,設計安排所應做的各種事物。



5.


曾子問:以孔子與曾子答問的方 式,對喪制和喪服方面,作比較


深入的特殊問題的討論,足以補儀禮之不備。

< p>


6.


文王世子:記述世子培養品德,修飾言行的 方法,並說明世子事


奉君父所應有的態度與行為。


< p>
7.


禮運:說明禮的興起,和因應時代進化所產生的演變與發展的趨


勢。



8.


禮器:由 禮的外表形式觀察所得,探索禮的內涵精神,提出時、



6


順、體、宜、稱五種立體原則的討論。



9.


郊特牲:雜論各種專禮中應該注意的事項,並討論某些儀節設置

< br>的用意和原則。



10.


內則: 大抵記述在家庭生活中,為人子女者應如何事奉父母翁


姑的許多細則,連帶涉及飲食及教 養子弟的方法、層次等問題的


討論。



11.


王藻:記述天子、諸侯、大夫、士等人生活起居方面所應適時

注意的事項,及衣服、飲食、容貌、稱謂等法制的規定。



12.


明堂位:記述魯以侯國而能擁有天子禮樂的原由,進而說明魯

國兼備虞、夏、商、周四代禮樂的內容和盛況。



13.< /p>


喪服小記:為儀禮喪服作補記,比較偏重在士喪服制方面的為


多。 除了補記喪服之未備,並闡述其原由外,又涉及宗法禮制的


說明。



14.


大傳:說明治理天下必須以親親為基礎,而後往外推 展的道理,


並由此推論到宗法及服制等問題。



15.


少儀:雜記與人交往之間許多應該注意的瑣細行為規範,與曲

< p>
禮篇的內容性質很相近



不過此篇以少事長



卑事尊的事類較多




16.


學記:記述古代大學中教學的目標、方法、效果及基 本的理論,



7


並檢討教學上所以有得失興廢的原由。



17.


樂記:說明禮樂對社會人心的教化的功能,進而陳述音樂理論

< br>的內涵和外用。



18.


雜記: 雜記諸侯以至於士的喪禮,而以有關喪制細節的補充說


明為多。



19.


喪大記:雜記諸侯大夫士各種不同身分的喪制,尤以有關 器物


方面的介紹很詳細。



20.


祭法:雜記有關日月山川等外祭、喪禮中的歛葬弔祭,以及宗


廟制度 等事。



21.


祭義:說明祭祀的義理 由來和作用,由於祭是孝養的延長,因


而推論孝親敬長之道。中間夾有樂記篇的一段錯簡 。



22.


祭統:說明祭祀的本體要旨 ,區別祭禮凡有十類,並各予以現


實意義的解釋,而後統歸於推行政教的社會作用。



23.


經解:由六經對社會民俗深具指導 作用的影響,說明六經的教


育宗旨和特色的不同,而歸本到禮為領導政教的主要關鍵。< /p>



24.


哀公問:記述魯哀公向孔子問禮 、問政之事,內容以解說為政


先禮,禮為政教之本的理論為主。



25.


仲尼燕居:記述孔子為弟子講論禮樂政教之道,主要在說 明禮




8


對社會政教所具有的指導作用。



26 .


孔子閒居:記述孔子與子夏的幾段答問,也是在闡述禮樂的特


性與作用,但比較偏重於抽象的精神方面的內涵解說。



27.


坊記:說明禮所具有消極節制作用的特性,目的在於事先的防


範 ,由是而可減少罪惡過錯的發生,從而建立健全的行為準則。



28.


中庸:闡釋中正平和的思想內容,說明這是修己治人最完美、

也是應用最普遍的修養目標。



29.

表記:由內在思想道德的培養,到外在行為儀表的敬慎,說明


君子所應該努力修持的 種種目標。



30.


緇衣:說明在上位 的君子應該具備相當的道德水準,以德化民,


以自身為標榜,然後才能達到安國治民的政 治理想。



31.


奔喪:記述士在外, 獲知親人亡故,由遠方匍匐奔喪的禮儀節


目。本篇應當歸屬於儀禮,而不是禮記的性質。



32.


問喪:解釋儀禮士喪禮中某些 節目的設置用意,進而說明喪禮


原乎人情而為之制的作用,及其對社會政教有所影響的重 要。



33.


服問:依據儀禮喪服,對 喪服的禮制作進一步的說明。



34.


閒傳:對喪禮的儀節和服制作綜合性的記述,而特別注意親疏


遠近、輕重厚薄之間的差別 ,有精審的說明。




9

< p>
35.


三年問:闡釋服喪的期限何以有長有短,以及稱情而立文以區


分等差定制的道理,藉以說明喪制的最終目的在於促進家族之團


結,與 社會之安定。



36.


深衣:說明深衣 的制度,及其應乎規矩權衡的用意。



37.

< br>投壺:記述主人與賓客宴飲之間,講論才藝的投壺禮制。本篇


也應該歸屬於儀禮一 類。



38.


儒行:由各種不同角度, 說明儒者所特有的道德行為,藉以顯


示真正的儒者不同於凡俗的可貴之處。



39.


大學:闡述儒家由個人修身以至治國平天下 的修為方法,由內


聖而達於外王的終極理想


< br>是一套體系完整



內容博大精深之學



40.


冠義:解釋儀禮士冠禮 中某些儀節的設置原意,進而說明冠禮


所以成人的作用,及其影響社會政教的重要性。< /p>



41.


昏義:解釋儀禮士昏禮中某些儀 節的設置原意,進而說明昏禮


能使家族長久興盛團結的作用,及其影響社會政教的重要性 。



42.


鄉飲酒義:解釋儀禮鄉飲酒 禮中某些儀節的設置原意,進而說


明鄉飲酒禮促使體認尊卑長幼、慕賢尚齒的作用,及其 影響社會


政教的重要性。



43.


射義:解釋鄉射禮、大射儀中某些儀節的設置原意,進而說明



10


射可以觀德,故由射取士的作用,及其影響社會政教的重要性。



44.


燕義:解釋儀禮燕禮中某些儀節的設置原意,進而說明燕 禮促


使君臣一體,人和政通,及以威儀等差示民有常的教育作用。



45.


聘義:解釋儀禮聘禮中某些儀節的設置原意,進而說 明聘禮所


以使諸侯之間交相聘問、輕財重禮的作用。



46.


喪服四制:闡釋制定喪服所依據的恩情、義理、節制、權宜四


種原則的含義,並由此說明喪服制度的內涵精神和作用。








禮記中專門討論有關喪禮的篇目就有


<


檀弓


>


上下、


<


曾子問


>



<


喪服小記


>


<


大傳


>



<


雜記


>


上下、

<


喪大記


>


<


奔喪


>



<


問喪


>



<


服問


>



<


間傳


>



<< /p>


三年問


>



<< /p>


喪服四制


>


等篇,它們幾


乎佔據了禮記四分之一篇章。




三、喪葬禮制



(一)禮制訂定之立意





1.


關懷人類







喪葬制度的形成,是出於對人類的關懷,對死去親人的眷戀。喪禮


是 哀悼死者的禮儀。當死亡降臨在自己親人時,生者總要經歷一段相當


長時間的調適,且常 不因死者一死而百了,反而更加深思念的綿長。生



11


者為表達對死者的深切哀思,也為求得內心安寧,不厭其煩地透過各種


方式為死者服務,一方面藉此適當的宣洩情感,一方面透過一道道儀式


的安排,從切身 所承受痛苦所忍受的悲傷,乃至超離悲痛、恢復生機,


重回正常生活。

< br>




2.


始終如一,事死如生







荀子



禮論:生,人之始也;死,人之 終也;始終俱善,人道畢矣。故君子,


敬始而慎終。始終如一,是君子之道,禮義之文也 。……故如生如死,如亡如存,


終始一也。…


..


故喪禮者,無它焉,明生死之義,送以哀敬而終周藏也。又左傳:


事死如事生 ,禮也。





3.


親親尊尊







「親親」指父子關係,


「尊尊」指君臣關係。


(劉松來,


1997



,前


者以「孝」


,後者以「忠」


,喪禮、喪服之禮制 均有明訂。







禮記


< /p>


問喪:親始死,雞斯,徒跣,扱上衽,交手哭。惻怛之心,痛疾之意,

傷腎、乾肝、焦肺,水漿不入口,三日不舉火,故鄰里為之糜粥以飲食之。夫悲哀


在 中,故形變於外也,痛疾在心,故口不甘味,身不安美也。譯:父母剛去世時,


孝子要去 掉冠,


只留下簪子和裏髻的帛


,脫掉鞋子而赤腳,


將深衣前襟插在腰帶裡,


雙手相交在心口痛哭。悲傷的心情,痛苦的意念,使 腎臟受損,肝臟乾枯,肺臟焦


燥,一點水都喝不下


< p>
三天都不生火做飯


,所以鄰居們煮了稀飯薄粥給孝子喝下去。


心中悲哀很深,


所以外在形貌都發生了變化


;感情非 常痛苦,


所以吃東西沒有味道,



12


衣服穿得齊整反而渾身不安。意:親人死亡時生者之苦痛。







禮記



檀弓(上)

:唯天子之喪,有別姓而哭。譯:只有在天子的喪事裡,諸侯


依同姓、異姓、庶姓的 區別,站於不同方位哭。意:哭天子喪之規定






4.


緣情制禮







禮記



檀弓


( 下)


:喪禮,哀戚之至也。節哀順變也,君子念始之者也。譯:


「喪


禮中,孝子哀戚到極點,用種種禮節來節制其悲哀,本是根據孝子哀痛情緒本身的< /p>


變化,因為君子必然念及先人的德澤」








禮記



檀弓


( 上)



「曾子日:


『喪有疾,食肉飲酒 ,必有草木之滋焉。』


以為薑、


桂之謂也」

。譯:曾子說:


「禮書上說:


『居喪期間生了病,吃肉喝酒 ,必須佐以草木


滋味』那其實就是調以薑、桂香料。」意:居喪期間對有病親屬健康的關 照,也在


飲食中加入香料,刺激食慾








禮記



曲禮(上)

:居喪之禮,頭有創則沐,身有瘍則浴,有疾則飲酒食肉,疾


止復初。不勝喪,乃比 於不慈不孝。五十不致毀,六十不毀,七十唯衰麻在身,飲


酒食肉,處於內。譯:居喪之 禮,如果頭上生瘡則洗頭,身上發癢則洗澡,生病可


以飲酒食肉,病癒之後仍恢復居喪之 禮的要求。承擔不了喪事的哀痛而病倒,就等


於不慈不孝。年紀到了五十歲,可不必哀傷 到極度贏弱;六十歲,可不必因哀傷而


消瘦;七十歲的人居喪,只要身上披麻,可以飲酒 食肉,照常住在屋裡。意:居喪


期間對有病及老人親屬健康的關照






禮記



檀弓(上)

:死而不弔者三:畏、壓、溺。譯:死亡而不必去



致弔的 ,有三種死法:畏懼自殺、被重物壓死、溺死。意:凡輕身忘孝而死者,不



13


必致弔。




(二)喪葬禮制





1.


瀕死初喪







禮記



喪大記:疾病,外內皆埽。君、 大夫徹縣,士去琴瑟。寢東首於北牖下。


廢牀,徹褻衣,加新衣,體一人。男女改服。屬 纊以俟絕氣。譯:病人病勢沈重後,


庭院及堂屋都要打掃乾淨。諸侯、大夫要撤去所懸鐘 罄等樂器,士要撤去琴瑟。病


危時要移到屋子北面牆垣下,頭朝東,撤去牀,脫掉所穿舊 的內衣,換上新衣,四


肢各有一人幫助。主人、主婦這時應改換服飾,穿上深衣。放一縷 絲綿在彌留者鼻


孔邊,以等待斷氣。意:對瀕死者的敬重:包括更衣居正寢,躺北牆窗下 ,頭東向


以吸收向陽之生氣,並以「屬纊」儀式確認死亡之事實,乃「慎終」之概念,又 稱


撫斂,即停屍。






2.


復魂







即招魂 。亦含期望死者復生之義,先招魂,若魂不能返還,才行後


禮。







禮記



檀弓(上)

:父母之喪,哭無時,使必知其反也。譯:父母去世後,子女


當因悲哀不斷啼哭,好 使死者靈魂能感知而返還。意:透過哭泣,期待靈魂能感知


而返還。



14






禮記



檀弓(下)

:復,盡愛之道也,有禱祠之心焉。譯:招魂,是盡自己愛心


的方式,為的是祈禱死 者再生。








禮記



喪大記:唯哭先復,復而後行死 事。譯:喪禮中,只有行哭禮在招魂禮


之前,其他喪事在招魂禮之後方才開始料理。







禮記



檀弓 (上)


:復、楔齒、綴足、飯、設飾、帷堂并作。父兄命赴者。譯:

招魂、楔齒、綴足、口中含物、為屍體沐浴裝飾、張設帷堂,這些都是在死者剛斷


氣 時所作的。報喪的人,一般都是由叔伯或堂兄派遣。



死者初喪應做的事情,順序如下:




1


)楔齒:人剛死時,即用角柶置於齒間,使口不閉,以便於浴 屍後



在口中放入珠、玉、米、貝等物




2


)綴足:用小几綴住死者雙腳,使 其不致變形,以便於浴屍後穿屨



3


) 飯:亦稱為唅。浴屍以後納米於口中,天子另含玉,諸侯另含珠,






大夫、士另含貝



< br>4


)設飾:指為死者沐浴、理髮、修剪指甲及穿著新衣




5


)襲衣:浴屍後後為死者穿衣之禮




6


)命赴 :派人向死者的上級、親戚、朋友報喪,赴為今「訃」古字。







禮記



喪大記:復,

< br>……


。小臣復,復者朝服。君以卷,夫人以屈狄;大夫以


玄赬,世婦以襢衣;士以爵弁,士妻以稅衣。皆升自東榮,中屋屐危,北面三號,


卷衣投 于前,司服受之,降自西北榮。


……


。唯哭先復,復而後行死事 。譯:為死



15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8 16:3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82388.html

从礼记丧葬(服)礼制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