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百度文库
散文阅读辅导之——理解词、句子含义
高考现
代文阅读,文学作品选文绝大部分是散文作品,抒情、说理(哲理)、叙事性
的散文都有
。这就需要我们特别关注散文作品的特点及阅读规律和技巧的掌握,这样可以
帮助我们更
好的理解作品,更有效率地提高成绩。
散文的特点是虚实结合。所谓虚,是指散文作者在文章中表达
的看法、认识、情感等;
所谓实,是指散文借以表达情感的人、事、景、物等。情感的表
达一般来说并不是凭空的,
而是借助于对一定的人、事、景、物的认识和理解而产生的。
抓住了这个特点,可以帮助
我们在行文中比较准确地找到与主旨有关的语句,从而准确地
概括出文章主旨。
高考对现代文的考点要求是:
1
理解:
词语
句子
2
分析综合:筛选整合信息
分析层次
归纳中心
3
鉴赏评价:形象
语言
表达技巧
思想内容
观点态度
本次我们将就词语和句子的理解进行辅导。主要有三项内容:
1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3
、总结解题规律。
一、词语理解考点解说
重要词语含义深邃、丰富,通常能
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以及深层次
的含义,分析时应该结合重要词语的上
下文语境进行分析。
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百度文库
主要考查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指代义、隐含义、修辞义等。
坚持“词不离句”是最基本原则。
规律总结:
1
、对于具有“指代”特点的词语的
理解:
应该先找出该词语所在的具体的语句或者段落,一般应运用结构分析的方法,理清指
代
对象的位置和范围,根据语境确定指代对象和内容,然后可以将答案代入原文,看是否
恰
当。
2
、对隐含义要注意结合词语本身的特点和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进行理解。
3
、对修辞义要结合语境进行还原。
*
对词语
含义的理解要注意的一点是在解答的时候要符合词语的词性特点,名词要答成
名词性的,
动词要答成动词性的。
例题分析
1
:
你们走吧!我也是这样选择的。这则记载在《秋水》篇中的故
事,不知会让多少人暗
自惭愧汗颜。这是由超凡绝俗的大智慧中生长出来的清洁的精神,
又由这种清洁的精神滋
养出拒绝诱惑的惊人内力。当然,我们不能以此悬的,来要求心智
不高内力不坚的芸芸众
生,但我仍很高兴能看到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有这样一个拒绝权势媒
聘、坚决不合作的例子。
是的,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
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
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
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
一两棵在清风夜唳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
(第五册《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2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百度文库
1
、文中所说的“清洁的精神”的含
义是什么?
【答案】“清洁的精神”,是一种洁身自好,拒绝诱惑,不屈
从权势的精神。
【解析】本题属于隐含义的理解。“清洁的”做“精神”的定语,是理解的核心。本
段文字也主要是对庄子精神的深刻理解,所以我们可以从文段中找到关键的词语来加以解
释。最终的答案要作出完整的表述,还是要表述成“是指一种……的精神”的规范表述。
2
:
⑴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的吞咽
今年北平的春天。
……
<
/p>
⒅看得恰到好处,便辞谢了主人回来。这春天吞咽得口有余香!过了三四天,又有友
人来约同去,我却回绝了。今年到处寻春,总是太晚,我知道那时若去,已是“落红万点
愁如海”,春来萧索如斯、大不必去惹那如海的愁绪。
14<
/p>
“我要尽量的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的“吞咽”的含义是什么?(
< br>2
分)
【答案】
“吞咽”的含义:尽情地享受。
【解析】考查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本文的主旨在于表现对“一日的春
光”的喜爱赞美之情。依照常理,
“吞咽”和“春
天”搭配不当,但此处的搭配显然更能显示出作者的情感。这里的“吞咽”无疑不是真正< p>
的吞咽。依据与春天进行搭配的习惯,再推敲一下作者的感情,可知“吞咽”在此处是享< p>
受、欣赏之类的意思。那么“尽量地吞咽”就是尽情地享受和欣赏。作者之所以这样说,< p>
是因为特别喜爱春天。
3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百度文库
二、句子理解考点解说
理解重要句子主要体现在几类句子中:
含义丰富的句子;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句子;体现作者情感
的句子。
因此在阅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几类句子:
观点句、中心句、过渡句、结论句、感悟议论句等。
规律总结:
1
、单句
,从主干入手。必须做好梳理工作,去芜存精,抽取出句子主干,分析句子的
构成,才能
有效地把握答题的方向。
2
、复句要注意从句间关系入手。当重要句子以复句形式出现时,把握
分句间的关系成
为理解句子含义的一把钥匙。
3
、
p>
带有修辞手法的句子,
要分析修辞意。
如果
是比喻,
应该将喻体还原成朴素的句子。
4
、总的
原则是要从整体出发,结合主旨,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
例题分析:
1
:
张家界
卞毓方
张家界绝对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
奖,假如有人把她的大美翻译成人类通用的语言。
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别处的山,都是亲亲热热地手拉着手,
臂挽着臂,惟有张家界,
是彼此保持头角峥嵘的独立,谁也不待见谁。别处的峰,是再陡
再险也能踩在脚下,惟有
张家界,以她的危崖崩壁,拒绝从猿到人的一切趾印。每柱岩峰
,都青筋裸露、血性十足
4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百度文库
地直插霄汉。而峰巅的每处缝隙,每尺瘠土,又必定有苍松,或翠柏,亭亭如盖地笑傲尘
寰。银崖翠冠,站远了看,犹如放大的苏州盆景。曲壑蟠涧,更增添无限空蒙幽翠。风吹
过,一啸百吟;云漫开,万千气韵。
14.
文章开头说:“张家界绝对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假如有人把她的大美翻译
成人类通
用的语言。”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
4
分)
< br>
【答案】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应该是国际上最好的文学作品,张家界则是世界上最美
的
山水风景。
【解析】这是一个倒装的对比关系式的假设复句,这类假设复句的中心意思在表结果
的分句上。因此,作者的表达意图是用最美的文学作品(以获诺贝尔文学奖为标准)与张
家界的自然风光作对比,突出张家界之大美。试题考查目标是理解句子的含意,因此,答
题的重心应抓住第一句,同时注重对比句的作用。
2
:
黄河之水天上来,如果说往前往后的黄河都是平面的话,到了
壶口,黄河一下子像愤
怒像高昂像要直抒胸臆地站了起来。这时的黄河。是立体的黄河了
,像猴子站立起来是人
进化的重要标志,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一个飞跃,就像个顶天立地的
人活了。活了便要说话,
那浪涛卷起雷鸣般的吼声,便是她第一声啼哭,第一声就不同凡
响。注视着从上而下的水,
第一次看到自然里的生命在毫无羁绊的状态下的兴奋和放纵。
那啪啪的水击之声便是欢笑,
真正的快感,真正的淋漓尽致。看久了,心也会溶进那飞溅
的黄色水流里。
抬起头,极目四望,北方,阳光打过去,一片白色,水和天连在一起,汪洋恣肆在那
里;下游,水会渐渐宽阔,毕竟快到海了,快到生命的终结抑或是升华的地方了;便也心
平气和。只有在这里,给予黄河的天地竟仅仅小到一个壶口,考验也就在这里了。过去了,
< br>黄河便拐了一直角,再往后便没有什么能挡住她的了,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还。看看
< br>空中的水汽,听听大地的回音,便会知道黄河的自信和决心。跃过去,一跃就是五千年,
< br>或七十万年,或是一百七十万年,肯定还有久远。司马迁会不会从这里受到了鼓舞,而将
< br>5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百度文库
那汉代的竹简写尽写穿?易水该是黄河的分支吧,要不荆轲怎
么会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气
概和性格
?
18<
/p>
.怎样理解第六段“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一个飞跃”这句话的含义
?
(
4
分)
【答案】
(1)
站起来的黄河像人一样活了,体现出自由生命的淋漓尽致
的活力
(
或表现出“生命
在毫无羁绊的
状态下的兴奋和放纵”
)
;
(2)
经
受壶口的考验后,黄河从此便无法阻拦一往无前
(
或“再往后便
没有什么能挡住
她的了,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还”
)
。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抽象语句的理解能力。“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一个飞跃”用了
拟人修辞,分析其修辞义是核心。分析题干,“也是一个飞跃”是说现在的黄河与以前不
同。文中有“这时的黄河……是一个飞跃”的句子,怎么“飞跃”,答案肯定藏在后面。
第
6
段讲了一层意思:这时的黄河活了,
有了毫无羁绊的兴奋和放纵。再往下搜索到了第
7
自
然段“考验也就在这里……”,是说黄河到这里有了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势。按照这两
点
组织语言做答。
三、高考追踪
例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
17
题。
乡村的瓦
冯
杰
乡村的瓦大都呈蓝色,那种蓝不是
天蓝也不是海蓝,是近似土蓝;我们乡下有个词说
得准确——“瓦蓝”。这个词属于瓦的
专利。
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
6
-
-
-
-
-
-
-
-
-
上一篇:乳糖操纵子的正负调控机制
下一篇:罗马法精神及其现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