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说“义”,
从
古到今,
一般人理解的就是讲哥们义气,
为朋友两肋插刀。
p>
三国时期的关云长,
也因为千里走单骑,
舍
弃曹操给予的荣华富贵,
护送嫂夫人
过五关斩六将,
投奔当时落魄的结拜兄弟刘备。
从而被后世当作义的化身。
那么
义的含义,就仅仅是讲义气吗?作为儒学的创始人,孔子在《论语》里面多
次提
到了义,他怎样看这个义呢?)
义这个概念,
我们在平常经常使用,
和其他的一些词连用,
比如仁义、<
/p>
道义、
礼义、正义,经常使用。那么义在孔子这里,究竟是什么意
思,我们需要给大家
进行解释,那么孔子《论语》里头,多次提到了义,他讲道:见得思
义,见利思
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那么义究竟是什么含义呢
?
<
/p>
(义的含义是什么?荆轲刺秦王,
他为报答燕国太子丹的知遇之恩
,
不顾个
人安危,前去刺杀秦国的国王赢政,这是义!水浒好汉
鲁智深,为救弱女子,三
拳打死无赖镇关西,这也是义!但从《论语》里面提到的有关义
的词语来看,它
的含义并不仅仅就局限在这一方面,
它还有着更
深的内涵在里面,
那么在孔子的
眼中,义究竟还有什么含义呢?
)
<
/p>
我们需要把义和其他一些概念进行比较,
在比较中来显示出义的含
义,
我们
先把义和仁来进行比较。义相当于形式,仁相当于内容
,那么仁是内容,义是形
式,它们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仁在孔子里头是最高的道德理念
。仁,爱人,仁
是一种爱的情感,
最高的道德。
但是这种最高的道德,
最高的理念,
最高的精神,
p>
要通过某种形式表现出来,
你想实现你美好的理想,
想实现美好的道德,
那么你
必须要通过做事情,
必须通过某种具体的形式。
你要不通过做事情,
不通过某种
具体的形式,某种途径来实现这个道德,那你是不义的。所以义,它是一种
实现
仁的形式,实现美好道德理念的形式。
《礼记
》里还说过这种话:义者艺之分,仁之节也。“义者”这个“义”就
是我刚才要讲的道德
、
仁义、
礼义这个“义”,
“艺之分”
这个“艺”是艺术的
“艺”,文艺的“艺”,这个“艺”是不同的标准的意思。“义者艺
之分,仁之
节也。”是说正义的“义”,礼义的“义”,这是“义”呢,是要求我们在具
体
实行的时候,根据不同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程度来实现仁,所以仁
要通过义来实现。义就要看具体的情况,也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义表现为这个,
也可能在那种情况下,
义表现为那个。
情况不同,
p>
标准不同,
它的表现也是不同,
那么义到底
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特殊的表现呢?它是来表现仁,
它要根据不同的
情况来表现仁,
那么它大概根据哪些情况,
有哪些不同的表
现呢?那么我这里大
概来介绍两种情况:第一,根据人的身份不同,义的表现不同;第二
,根据遇到
的事情不同,
义的表现也不同。
那么第一我们先讲根据人的身份不同,
人是有不
同身份的,
那么有的人是这个身份,有的人是那个身份,当然也有不同的职业,
我们现在有不同的职
业,那么你是教师,他是工人,他是军人,他是医生,那么
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人,你
来体现仁这种道德,体现仁爱的精神,那你的表现
是不同的,而且必须是不同,不能混。
比如说我是个医生,那么我是个医生,我
仁爱精神的体现,就是要什么啊,对病人温暖如
春,要治病救人,我不这么做,
我就是不义。但是你既然是医生,那你体现仁爱精神,就
应该和你医生的身份,
医生的职业相称。那你是医生,你不是交通警,我是医生,结果我
不做好我医生
的工作,不去治病救人,我非得说我到大街上去维持交通秩序,我去指挥交
通,
那你也是不义。
因为你的身份
(职
业)
决定了你的仁爱精神在你的身份上就得治
病救人,这就是义
。你去做别的,做你不该做的,那你就是不义了。
这个《左传》里头,那么说这么一
个故事:“郑伯克段于鄢”,郑伯就是郑
庄公,段就是他弟弟工叔段,那么这里头讲到,
工叔段,因为这个弟弟大概对哥
哥不服,弟弟又受到母亲的支持,老想篡夺君位,由于想
篡夺君位,所以弟弟他
就做出了和自己身份不相称的事情,
那么
你既是弟弟,
同时你又是臣,
从亲缘关
系上讲,你是郑伯的弟弟,从政治上讲,你的哥哥是君,你是臣,那么臣的身份
应该做出
和臣的身份相适应的事情,
相称的事情。
但是这个弟弟,
他做出了和自
己的身份不相称的事情,
他干嘛
啊,
他做了一系列的事情,
比如说按照礼的规定,
那么底下的臣,底下的大夫,卿大夫,你可以给自己在自己的地盘内建城市,但
是你建城市建得不能过大,
你建的大城市按规定顶多也就是国都的三分之一,
中
等城市不能超过国都的五分之一,你建的小城市呢,你不能超过国都九
分之一,
这都是礼。这是制度给你定的规模,你如果遵循这个制度,遵循这个臣道,那你
就是义。
但是工叔段不遵守,
这就是不
义。
所以当时有些大臣就对郑庄公讲到了
工叔段这个问题,
p>
觉得是不是应该早点防范这件事,
郑伯应该出来制止,
那么郑
伯,也就是郑庄公说了这么一句话: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多行
不义,
不义是什么意思呢?他干了和自己的身份不相称
的事情,
这就是不义。
那
么后来工叔段
又进一步地不义,
进一步做一些和自己的身份不相称的事情。
比
如
他私下私自把郑国的西部边界和北部边界,
大概这个边防都划
到自己的名下,
由
自己负责,
同时还把
一些地盘都划到自己这儿,
变成自己个人的封邑,
进一步扩
p>
充自己的势力。
那么有一些大臣马上又来劝郑伯,
< br>劝郑庄公,
说不能再让他这样
干下去了,
说一个国家不允许有两个君主,
问郑伯你看怎么着,
你
要是让你的弟
弟当君主的话,那我们赶紧去侍奉你的弟弟,既然他是君,我们去侍奉他,
如果
你不让你的弟弟,
不让工叔段当君主的话,
那早点解决这个问题,
不能等他的势
力雄厚了,势力特
别大了,坐大了以后来解决。那么郑庄公,郑伯当时说了什么
呢?说:不义,不暱,厚将
崩(--《左传》)。不义,他不符合义,不暱,就
是说他不会得到人们的亲近,
为什么?他做了和自己身份不相称的事情,
他不义,
< br>人们不会亲近他,广大的人民不会亲近他,他即使实力雄厚了,他崩溃得更快。
那
么到后来工叔段怎么样,野心日益膨胀,因为郑庄公大概对他一直没有阻止,
他可能认为
郑庄公软弱,
所以他野心膨胀,
继续扩充自己的势力,
同时训练军队,
积累武器,积累很多武器,最后发动叛乱,最后郑庄公把
他给镇压了,把叛乱给
平定了。那么这个故事里头两次提到了义,一个是“多行不义,必
自毙”,一个
是“不义,不暱”,那么这个义,就是我们前头说的要跟你的身份相称,你
不能
够履行你身份范围之内的职责,那是不行的。超越你的身份,那么你做的事情,
p>
你就是不义。那么这就是我们说的,仁这个美德,这个最高的美德,这个最抽象
的美德,
在具体实行的时候,
要根据你的身份,
p>
根据你的地位,
你来具体地去做,
这样才可
以。
再有一个故事,
也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比如齐桓公的时候,
陈国有一个公子
(敬仲)
< br>来投奔齐国,
因为陈国发生了内乱,
那么敬仲来投奔齐国
,
那么齐恒公,
当时对他非常好,而且给了他要职,给了他重要
的职务,让他在齐国做事情,在
齐国来发展。那么敬仲他有一次陪齐恒公喝酒,齐恒公非
常高兴,喝喝喝,白天
喝酒,白天喝,喝,一直喝到晚上,喝到天黑,那么喝到天黑,齐
恒公可能觉得
还没有尽兴,没尽兴想接着喝,这时候敬仲就说了,说这个酒已成礼,喝酒
能够
达到什么啊,达到符合礼仪的程度就可以了,不能再过份,不能再多喝了,而且
p>
我的职责是陪你白天喝酒,
我不能陪你夜里喝酒,
< br>再陪你夜里喝,
再喝下去怎么
样,你就违反了礼,作为臣
子,我不能让你违反礼,我不能做这种事情,如果我
不阻止你的话,你的酒就喝过了,用
我们现在的话说喝大了,喝高了,那可能就
要出别的事情。如果作为我臣子,不能阻止你
这个事的话,不阻止你,违反礼来
饮酒,你这个饮酒不能饮到违反礼的程度,我要不阻止
你的话,那我就是不义,
所以现在我来阻止你,
我就负责白天陪
你喝,
晚上不能再喝了,
实际上就是这个
意思。那么敬仲这种做法呢,那么按照史书的评价,他就是义,符合他的臣子之
道。<
/p>
(以上这些例子说明,
作为臣子,
作为被领导
者,
义的表现就是服从和尽职,
这就符合孔子所讲的义,
下属做到这一点,
就是尽了自己的义,
像三国
时期的诸
葛亮,他一生鞠躬尽瘁,辅佐自己的主公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对于刘备,诸葛亮
尽到了义,
那么反过来,
像刘备这样的
领导者,
义在他们身上,
应该怎样表现呢?)
< br>
那么义在君主那里头应该是如何表现呢?比如君主的身份,统治者的身份,
义应该如何
表现呢?比如说当时也发生了一件事情,
什么事情呢?陈国有一个贵
族叫夏征舒,
他杀了自己的君主,
那么杀了自己的君主,<
/p>
周天子命令诸侯发兵讨
伐夏征舒,
那么史
书把周天子下令讨伐叛逆这种做法就叫做义,
就是如果底下发
生
了叛乱,那么作为天子,你应该下令讨伐叛乱,你不下令讨伐叛乱,你就没有
尽自己的职
责,没有做自己该做的事情,那你就是什么,就是不义,所以周天子
下令讨伐叛乱,这是
义。还有一件事情,当时楚国打宋国,那么宋国是弱国,是
小国,打不过楚国,但是宋国
还在反抗,还在守住它的城市,抵御楚国的进攻,
但是它有点儿抵御不住了,
所以当时向晋国求援,
晋国是大国,
那么晋国马上
派
了个使者,这个使者叫解扬,马上去宋国。告诉宋国的国君,说晋国答应出兵支
援宋国,解救宋国,让宋国再抵抗一段时间,晋国的援军马上就到。结果这个使
者解扬就去送信,
路上一下被郑国人给抓住了,
那么郑
国是楚国的盟国,
郑国抓
住解扬之后,
把晋国的使者解扬交给楚国了。
那么楚国的国君就跟解扬说,
劝
解
扬,说你去到宋国反着说,反着说晋国国君的意思,别说晋国要支援宋国,就说
晋国不愿意支援宋国,不愿意出兵,你反着说。解扬开始不干,后来楚国对他威
胁、利诱、恐吓,那么最后解扬就答应了,然后楚国人把解扬放在楼车上,置于
高处,
让他向宋国喊话,
结果解扬还是按照晋国原来的意思,<
/p>
向宋国人传达了这
个意思,
还是说晋国答
应支援宋国,
让宋国再抵抗一段时间,
晋国的援军马上就
到。楚王大怒,他就要杀了解扬,那么解扬也讲了自己的一番道理,解扬说君主
能够下达正确的命令,这就是义,那么这是君主应该做的,那么作为我臣子,当
然我应该执行君主的命令,这也是义,他下达正确的命令,他是义,我执行他的
命令,我
也是义。所以君主的身份干你君主该干的事情,那么臣子的身份,干你
臣子该干的事情,
你们双方君和臣,
不管你什么身份的人,
你都体现了仁的精神,
那么你就是义。所以董仲舒有这种说法:立义以定尊卑之序,君
臣之职明矣。义
立起来了,尊卑之序列就明确了,君臣之职就明确了。就是你该干什么,
他该干
什么,大家都非常明确了。所以我们说呢,义的含义,它是一种仁的表现形式,<
/p>
这种表现形式,
第一就要根据你的身份,
做跟你身份相称的事情,
那么这就是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