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例设计
单位:
作者:
地址:
电话:
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
教材分析:
《守株待兔》出自《韩非
子·五蠹》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个种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
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丢掉锄
头,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结果再也没有得到野兔,地也慌了,被
宋国人耻笑。这则寓言既
讽刺了懒汉思想,又批判了经验主义。同时告诉我们:切不可把偶
然的侥幸作为做事的根
据。如果抱着侥幸心理,片面地凭着老经验去办事,一般是不会成功
的。只有脚踏实地地
去做,才能有所收获。
《守株待兔》是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
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是一篇精读
课文。关于寓言故事,是第一次以单元的
形式出现。语言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
道理。
”经过
之前学习的寓言故事,学生对于寓言故事的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本文是第二次
以文言文
的形式出现,
(第一次是上册第
24
课
《司马光》
)
,学生虽然对于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和朗读方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文言文的理解依旧是个难点。
1
、字:本课要求会读会写的生字有
4
个“宋、耕、颈、冀”其中”颈、冀“容易读错。
“颈”读第三声,
“冀”读“
ji
”四声,字形容易和“翼”混淆
。
2
、词: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有<
/p>
6
个。
1
、株:
露在地面上的树的根或者茎。
2
、走:跑。
3
、因:于是。
4
、释:放下。<
/p>
5
、耒: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6<
/p>
、冀:希望。
3
、句:本课要求掌握的句子:
p>
“送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介绍了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种田人。<
/p>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写出了种田
人捡到一只邮费有大的兔子的高兴的心情。
“因释
其耒而守株,
冀复得兔。
”
点名了种田人的具体做法
,
以及心中所想。
重点引导学生读好停顿。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这是故事的结局,引导
学生讨论“那个农夫为什么被宋
国人笑话?”从而明白这则语言说明的道理:切不可把偶
然发生的事情作为做事的根据,如
果抱着侥幸的心理,片面地凭着老经验去办事,一般不
会成功的。
4
、段:本文只有一段话
,共
5
句话。文章虽短,但是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
经过、结果都交代很清楚,文章中蕴含的“不能凭借老经验办事,把偶然发生的事当成必
然”
的道理显而易见。
5
、篇:这是一篇文言文,故事简短明了,说明了一个道理:自己不主动努力,存在侥幸
心理,想不劳而获,只会一无所获。写作特点是语言简洁,用词准确。
教学目标:
1
、认识折、冀等
5
个生字
,
学写守、株、待等
9
个生字。指导写好株、耕两
个字,木和
耒做偏旁时最后一笔变成点。
2.
能读准字音、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
。背诵课文。<
/p>
3.
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
。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
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学重点
:读通文言文,理解意思,懂得不要心存
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
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
/p>
教学难点
: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
。明白“存在侥幸心理,想不劳
而获,没有好下场”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学生:
预习寓言。
教学方法
:学法:小组自
主讨论,合作探究。学习内容:先读会读通课文,再理解课文,
明确道理
教学时数
:
2
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揭题解题
同学们以前
学过哪些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下面考考你,根据图片、能不能猜出故事
名称?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知寓言故事出发,通过看图片猜寓言故事名称
从而激发学生对寓
言故事的兴趣,调动课堂积极性。
】
出示图片。
(守株待兔)
,古人写的寓言故事叫做文言文寓言,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咱们都
了解过,今天咱们看
看作者韩非是怎么写这个故事的。
(
1
)生书空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师随机指导“株”
“待”的写
法。
(
2
)
提问“株”是什么意思?“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
(
3
)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读题目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这样的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学
习
课文内容的兴趣。
】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请你打开课本,结合注音,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
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小组四人互相指正读音。
2.
检查一个小组的学习情况,每人一句,最后一句齐读。师随机正音。
预设点:
(
1
)折颈而死:
“折”
,做一做折的动
作,提手旁。
“颈”
,应读三声。
<
/p>
(
2
)
“冀”字
正音。
“冀”与“翼”对比识字。出示:羽翼、希冀。
(
3
)身为宋国笑。出示:
< br>[ w
é
i ]1.
做,行,做
事
2.
当做,认做
3.
变成
4.
被
[ w
è
i
]1.
替,给
2.
表目的
3.
对,向。
师提问:在
本句中,
“为”读哪个音?读一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加一加、熟字换偏旁等方法来识记生字。多音字根据不同的
-
-
-
-
-
-
-
-
-
上一篇:小升初口语交际
下一篇:《守株待兔》教案两篇.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