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
人生多少哲理,
尽在寓言中”
。
著名作家严文井老先生对寓言曾
做过绝妙的比喻,他说:
“寓言是一把钥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这
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
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
”而小学语文二
年级下册第七组教材正
是围绕“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一专
题选编了两则流传千古的寓言。
《守株待兔》便是其中一篇,情节简
单却促人深思,
语言浅显而寓意深刻。
故事通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
机会得到
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
他就丢下锄头整天守着树桩等待
野兔
的故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想不劳而获是不
行的”这一比较深奥的道
理。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生字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
课文,默读课文;能把
故事讲给别人听。
2
、过程与方法目
标:继续练习默读课文的方法,在读中感知兔
子撞死在树桩上是一件偶然的事,悟出“不
能靠运气过日子,不劳动
是没有收获的”的道理。
3
、情感与价值目标: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心存侥幸,只有劳动才
有收获。
【教学重点
】
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感悟寓意。
【教学难点
】感悟寓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
【教学预设】
一、
揭示课题。
2
分
1
、看图片、猜寓言的游戏引入。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p>
2
、教学生字“守”
。
3
、读题质疑。齐读课题,让学生说说想知道什么?问题
预设:
课题是什么意思?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
理?
【设计意图】
“
p>
兴趣是最大的老师。”出示几则寓言的插图让学
生看图猜故事
,
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热情,为学故
事打下基础,
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状态,
同时又顺理
成章地揭示课
题,引出新授内容。“学贵有疑,疑则进矣!”读题质疑这个环节,
让学生带着探索的心理去学习课文。
二、感知课文。
(一)
、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
说说在初读课文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自己注意的?
教师做适
当补充。
< br>【设计意图】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了解初读课文的要求,
让学
生自己说说读课文前有什么要提醒自己注意的,
这是对学
生掌握学法
情况的检验,也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二)抓住关键句,理解题目意思。
1
、默读课文,用“——”在文中划出最能说明题目意思的一句
话。
随机出示:
从此他丢下锄头,
整天坐在树桩
旁边等着,
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
撞死在树桩上。
2
、学习这句话中的生字:锄
此
丢
庄
桩
撞
锄:
<
/p>
(
1
)读准翘舌音。
(
2
)看课件(锄头)图片,说
说“锄”为什么是“金”字旁
?
(
3<
/p>
)理解锄头的用途。锄头是除草的、弄松土地的劳动工具。
形近字
区分:
(
1
)此——些,读词语:从此
一些
(
2
)丢——去,丢的反义词:扔。丢
的近义词:捡
音近字区分:
(
1
)庄:看图(庄稼)理解意思,说说庄稼
有哪些?记字形。
(
2
)桩:看图(树
桩)理解说说树桩指的是什么?记字形。
(
< br>3
)
撞:
看图
< br>(野兔撞在树桩上)
理解意思。
记字形。
指名说
(
地撞。
3
、读句子。解释题意。
(
1
)齐读句子。
p>
(
2
)在这句话中找出“守株待兔”每个字
的意思。
株——树桩
守——守着
(文中相应的词语是:坐
在……旁边。
)
待——等着
兔——野兔
(
3
)连起来说说整个题目的意思?“坐在树桩旁边等着野兔”
)
p>
【设计意图】
继续练习默读是新课标对二年级学生的要求。让学
p>
生在文中找出文中最能说明题目意思的一句话,
在这句话中找出题目
中每个字的意思,
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
享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信心。
(三)
、抓住关键词,概括主要内容。
1
、找出文中关键词。
这个人为什么会坐在树桩旁边等野兔呢?板书:坐等
因为他曾经在树桩边白捡了一只野兔。板书:白捡
为什么他能白捡到一只野兔呢?板书:撞死
种田人坐在树桩旁边等野兔,结果怎么样?板书:全完
2
、引导学生运用(撞死、白捡、坐等、全完)这些词语说课文
的主要意思。
(指名说。
< br>)预设:有只野兔撞死在树桩上,种田人白捡了一只
野兔,就整天坐在树桩旁等着
,野兔没等着,庄稼全完了。
建议学生在坐等前面加个“于是
”
,在全完前面加个“结果”
,把
意思
讲得更有条理。再指名说。同桌互相说。
【设计意图】
运用撞死、白捡、坐等、全完这些关键词语说课文
的主要意思,教师做
出表达上的指导,从个别参与到全员参与,使学
生感知了课文,又得到了规范、扎实、有
效的语言训练。
三、深入课文。
(一)
、探究“撞死”的过程。
1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
、解读重点词“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