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英语完整版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26 16:24
tags:

-

2021年2月26日发(作者:refuse的用法)


普通高中



英语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前言


………………………………………………………………


1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 ………………………


4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


6


三、课 程结构


……………………………………………………


8


四、课程内容


……………………………………………………

< p>
12




(一)主题语境


/13




(二)语篇类型


/15




(三)语言知识


/17




(四)文化知识


/27




(五)语言技能


/30




(六)学习策略


/34

< p>
五、学业质量


………………………………………………………


38


六、实施建议


…………………………………… …………………


43


附录



附录


1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p>


………………………………


87


附录


2


词汇表


………………………………………………………


89


附录< /p>


3


语法项目一览







…………………………………………


156

< br>附录


4


教学案例及课文原文


…… …………………………………


160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

< p>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


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


规定了教育目标 和教育内容,


是国家意志


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 发挥着关键作用。



2003


年,教育 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导了十余年来普通高中


课程改革的实践 ,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基本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


适应

< p>
时代发展要求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


促进了教育观念的更新,推进了人才培 养模式的变革,



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 br>有效推动了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


为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作出


了积极贡献。但是,面对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面对新时代社会主要

< p>
矛盾的转化,


面对新时代对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 /p>


面对我国高中阶段教


育基本普及的新形势,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 程标准实验稿还有一些不相适应和亟待改进之


处。


< p>
2013


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本次修订深入总结


21


世纪以来我国普通


高中课程改革的宝贵 经验,


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


努力将普通高中课程 方案和课


程标准修订成既符合我国实际情况,


又具有国际视野的 纲领性教学文件,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


普通高中课程体系。



一、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1

< br>.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

的指导地位和基本立场,


充分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p>
有机融入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培育和践 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生态文

明和海洋权益等方面的教育,


培养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使学生坚定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 观、人生观、


价值观。



2

< p>
.坚持反映时代要求。反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关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关


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


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话语体系,反映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新成就。



3


.坚持科学论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 生


活实际,充分反映学生的成长需要,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加强调查 研究和


测试论证,广泛听取相关领域人员的意见建议,重大问题向权威部门、专业机构、 知名专家学


者咨询,求真务实,严谨认真,确保课程内容科学,表述规范。



4


.坚持继承发展。对十余年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 践进行系统梳理,总结提炼并继承已有


经验和成功做法,确保课程改革的连续性。同时, 发现并切实面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


针对性地进行修订完善,在继承中前行,在改 革中完善,使课程体系充满活力。



二、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



(一)关于课程方案



2


.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一是保留原有学习科目,调整外语规划语种,在英语、日语、


俄语基础上,增加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二是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


和选修课程。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有选择的课程。三是进一


步明确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必修课程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


全修全考;选择性必修课程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选修选考;选修课程 由学


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开设,


学生自主选择修习,学而不 考或学而备考,为学生就业和高校


招生录取提供参考。四是合理确定各类课程学分比例, 在毕业总学分不变的情况下,对原必修


课程学分进行重构,由必修课程学分、选择性必修 课程学分组成,适当增加选修课程学分,既


保证基础性,又兼顾选择性。



3


.强化了课程有效实施的制度建设。进一步明确课 程实施环节的责任主体和要求,从课


程标准、教材、课程规划、教学管理,以及评价、资 源建设等方面,对国家、省(自治区、直


辖市)、学校分别提出了要求。增设

< p>


条件保障



部分,从师 资队伍建设、教学设施和经费保障


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增设< /p>



管理与监督



部分,


强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的责任。



(二)关于学科课程标准



1


.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细化。为建

< p>
立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


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教学对全面贯彻党 的教育方针、


落实


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发展素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


各学科基于学科本质凝练了本学科的核


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知识

< p>
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进 行了整合。


课程标准还围绕核心素养的落实,


精选、重组课程内 容,明确内容要求,指导教学设计,提出考试评价和教材编写建议。


< br>3


.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各学科明确学生完成本学科学习任务后,学科核心素养 应该达


到的水平,各水平的关键表现构成评价学业质量的标准。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 的,


更加注


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更加 强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帮助教师和学生


把握教与学的深度和广度,


为阶段性评价、学业水平考试和升学考试命题提供重要依据 ,


促进


教、学、考有机衔接,形成育人合力。

< br>


4


.增强了指导性。本着为编写教材服务、为教学服务 、为考试评价服务的原则,突出课


程标准的可操作性,切实加强对教材编写、教学实施、 考试评价的指导。课程标准通俗易懂,


逻辑更清晰,原则上每个模块或主题由

< p>


内容要求


”“


教学提示


”“


学业要求



组成,大部分学科增


加了教学与评价案例,同时依据学业质量标准细化评价目标,增强 了对教学和评价的指导性。



本次修订是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的重要环节,


直接关系育人质量的提升。


普通高中课程


方案和课程标准必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接受检验,


不断完善。可以预期, 广大教育工作者将在


过去十余年改革的基础上,


在丰富而生动的 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推动普


通高中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 p>
共创普通高中教育的新辉煌,为实现国家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


国作出新 贡献。



一、



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 br>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是高中阶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英语

< br>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础文化课程。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学习及运用英语语言的课程,与义 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相衔接,


旨在为学生继续学习英语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普通高中 英语课程强调对学生语言能力、


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综合培养,具有工具性 和人文性融合统一的特点。普通高中


英语课程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

< br>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发展


跨文化交流能力,为他们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汲取世界文化精华、传播中华文化创造良好的条

< br>件,


也为他们未来继续学习英语或选择就业提供更多机会;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同时还应帮助学


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多元文化意识,


形成开放包容的态度,


发展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


好的鉴赏能力,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增强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 br>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未来参与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更好的适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


和社会信息化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



1.


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 /p>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旨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 /p>


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实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应以德育为


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 ,注重在发展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帮助他们


学习、理解和鉴赏中外优秀文化 ,培育中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拓展国际视野,增进国际理


解,逐步提升跨文化沟通能 力、思辨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和价值观。

< p>


2.


构建高中英语共同基础,满足学生个性发展 需求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应在有机衔 接初中学段英语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必修课程为所有高中学


生搭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共 同基础,


使其形成必要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


能力,为他们升学、就业和终身学习构筑发展平台。必修课程的内容与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具

有基础性特点。同时,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应遵循多样性和选择性原则,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特


征、认知水平、学习特点以及未来发展的不同需求,开设丰富的选修课程。


< /p>


3.


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着力提高学生学用能力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倡导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学 习活动观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等学习方式。教师应设计具有综合性、关联性 和实践性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通过


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融语 言、文化、思维为一体的活动,获取、阐释和评


判语篇意义,表达个人观点、意图和情感 态度,分析中外文化异同,发展多元思维和批判性思


维,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



4.


完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促进核 心素养有效形成



5.


重视现代信息技 术应用,丰高英语课程学习资源




普 通高中英语课程应重视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充分利用信息


技 术,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根据信息化环境下英语学习的特点,科学地组织


和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丰富课程资源,拓展学习渠道。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重视营造

< br>信息化教学环境,


及时了解和跟进科技的进步和学科的发展,

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对教与学


的支持与服务功能,选择恰当的数字技术和多媒体手 段,确保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等


新技术的应用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英语 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 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


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

< p>
能力。



1.


语言能力



2.


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


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 文


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文化意识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


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助


于学生增强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人 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学会做人做事,


成长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3.


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


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 。


思维品质体现英


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


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他们


能够从跨文化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4.


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


拓高英语学习渠道、


努力提升英语学


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能力构成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条件。


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


生做好 英语学习的自我管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拓宽学习渠道,提高学习效率。学科


*




(二)课程目标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 总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 务,


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 br>培


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于课程的总目标,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 具体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在接受高中英语教育


后应具备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 质、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普通高中英语学科核


心素养各要素的发展以三个水平划分 ,水平描述参见“附录


1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达到本学段英语课程标准所设定的四项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目


标。



语言能力目标:

具有一定的语言意识和英语语感,


在常见的具体语境中整合性地运用已有

< p>
语言知识,理解口头和书面语篇所表达的意义,识别其恰当表意所采用的手段,有效地使用口


语和书面语表达意义和进行人际交流。



学习 能力目标:进一步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


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具有明确的学习


目标,


能够多渠道获取英语学习资源,


有效规划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


选择恰当的策略与方法,

< p>
监控、评价、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进程,逐步提高使用英语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意识


和能力。



三、课程结构



(一)设计依据



1.


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为依船,构建多元的英语课程结构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设计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为依据,


在义务教育的基础 上,


遵循高中课程


应体现的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和关联性原 则,建构由必像、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相


结合的课程结构,


满足高中学生多元发展的需求。


其中必修课程是所有高中学生都需修习的课

< p>
程,


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共同基础;


选择性必修 课程是有升学要求的高中学生必需修习的课


程,也供有个性发展需求的学生选修;选修课 程分两类,一类是在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基础上设


计的拓展、提高、整合性课程,供特色学 校和英语基础扎实的学生选用,一类是学生根据自己


的学习需求任意选修的课程。


必修、


选择性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课程结构有利于学生全面而有


个性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也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规划职< /p>


业作准备。



2.


从课程发展现状出发,整课程结构与要求,实现轻负增效



3.


构意与课程目标一致的课程内容和方式



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


必须构建与其一致的课程内 容和教学方式。


基于对本


学科课程标准的国际比较以及对学科前 沿理论的梳理,


针对英语教学存在的教学内容碎片化现


象和为考 试而教等突出问题,


本课程标准提出了由主题语境、


语篇类型、


语言知识、


文化知识、


语言技能和学习 策略等六要素构成的课程内容以及英语学习活动观。


具体而言,


指向学生学科


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应以主题意义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整合语言知识、 文化知识、语言技


能和学习策略等学习内容,


创设具有综合性、 关联性和实践性的英语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采用


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参与主题意义的 探究活动,并从中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汲


取文化营养,促进多元思维,塑造良 好品格,优化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确保语言能力、


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的同步提升。英语学习活动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是落实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 。


实施好英语课程需要有机整合课程内容,精心设计学习活动,



实现目标、内容和方法的融合统一。



(二


)


结构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必修课程(


6


学分)为全体


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


旨在构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共同基础,


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英语学业


质量水平一的要求


(


见第


47~48


页表


12


),满足高中毕 业基本要求。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应以必


修课程的内容和学业质量水平一为命题主要依据。 选择性必修课程(


8


学分)供有学习兴趣和

升学考试需求的学生选修,


与必修课程形成递进关系;


学生 在完成选择性必修课程的


8


学分后,


方 可参加高考。高考应以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内容以及学业质量水平二(见第


48 ~49


页表


13


)为命题主要依据。选 修课程为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包括国家设置的提高类、


基础类、

< br>实用类、


拓展类、


第二外国语类等课程和学校自主开发的 校本课程。


课程结构见图


1





1


普通高中英语课 程结构示意图



选修课程作为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


既包括国家在必修与选择性必修基础上设置的提


高类课程,也包括学生 三年期间可以任意选修的基础类、实用类、拓展类和第二外国语类等校


本课程。开设选修 课程的目的是满足地方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供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和不同需


求的学生任意 选修。其中,基础类课程主要为英语基础薄弱、但有继续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意愿


的学生开 设;实用类和拓展类课程供有不同需求、潜能和兴趣的学生选修;第二外国语类课程


为有 意愿选修另外一门外国语的学生开设。


提高类课程主要为未来有意从事与英语相关的工作


或研究的学生开设,


与选择性必修课程形成递进关系,


学生完成提高类课程的


6


个学分且学业


水平合格,可以达到学业质量水平三(见第


50~51

< br>页表


14


)。选修课程的具体名称建议如表


1


所示:




1


选修课程系列的课程名称建议



在三级 课程管理框架下,选修课程的权利主体是学校,属学校一级的课程开发与管理,



学校根据学生兴趣和当地经济、


文化发展需要以及学校办学特色等进行 开发建设。


课程的选择


和内容的选编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常见方式 ,


学校应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可利用的当地资源,


设置

< p>
并开好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三)学分与选课



通常情况下,多数 学生在高一年级一个半学期(即


3/4


学年)的时间内完成必修 课程


6



学分,可达到学业质量水平一 ,即满足高中毕业的英语学业要求。完成必修课程后,有升学需


求的学生通过修习选择性 必修课程,


完成


8


个学分,可达到学业 质量水平二即高考要求。


如果


学生有兴趣或者需求,

< p>
还可以在完成选择性必修课程后,


继续选择修习选修课程系列中的提高


类课程,达到学业质量水平三。此外,在高中三年内的任何学期,学生都可以选择修习选修系


列中的基础类、实用类、拓展类、第二外国语类等课程,以丰富学习内容,拓展学习领域 ,发


展学习兴趣。



基础相对薄弱的学 生,


可以统筹规划高中三年内必修和选修课程的课时和学分,


适 当延长


必修的时间,


也可以通过修习选修课程系列中的基础类课 程补习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保达到高中毕业要求。


在完成必修课程后,


有升学愿望的学生可以在高二和高三年级继续修 习


选择性必修课程,为参加高考作准备。


学校应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和学习需要灵活设置和安排英语课程。


教师应指导学 生和


家长客观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应根据其能力和意愿进 行选课,


并根据考试规定及时间安


排,决定何时参加考试。



四、课程内容



英语程内容是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包舍六个要素:主题语境、语解类型、


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主题语境涵盖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

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等内容,


为学科育人提供话题和语境;

< p>
语篇类型包括口语和


书面语篇以及不同的文体形式,如记叙文、说明文、议 论文、应用文、访谈、对话等连续性文


本,以及图表、图示、网页、广告、漫画等非连续 性文本,为语言学习提供文体素材;语言知


识涵盖语音知识、词汇知识、语法知识、语箱 知识和语用知识,是构成语言能力的重要基础;


语言技能分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具 体包括听、说、读、看(


viewing)


、写等,学生基于< /p>


语篇所开展的学习活动即是基于这些语言技能,


理解语篇和对语篇 作出回应的活动;


文化知识


指中外优秀人文和科学知识,


既包含物质文明知识,也包含精神文明知识,是学生形成跨文化


意识、


涵养人文和科学精神、


坚定文化自信的知识源泉;


学习策略包括元认知策路、


认知策略、


交际策略、情 感策略等,有效选择和使用策略是帮助理解和表达、提高学习效率的手段,是学


生形成自 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必备条件。



课程内容的六个要素是一 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见图


2


)。具体而言,所有的语言学习


活动都应该在一定的主题语境下进行,


即学生圈绕某一具体的主 题语境,


基于不同类型的语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语言 技能获取、梳理、整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深化对



语言的理 解,重视对语篇的赏析,比较和探究文化内涵,汲取文化精华;同时,尝试运用所学


语言 创造性地表达个人意图、


观点和态度,


并通过运用各种学习策略 ,


提高理解和表达的效果,


由此构成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 观察。




2


六要素整合的类语课程内容图示



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 是指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



移创 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


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


使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


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 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



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 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这一过程既是语


言知识与语言技能整合发展的过程 ,


也是思维品质不断提升、文化意识不断增强、学习能力不


断提 高的过程。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内容要求按照以上六大要素, 即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


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描述所规定的学习 内容及要求。主题语境包括人与自我、人与


社会和人与自然,涵盖整个高中阶段所涉及的 主题内容,不分课程类别进行描述;其他



五项内容要素均按照 必修、


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描述具体的内容要求。


本课程 标准还针


对每项内容要素(含子要素)给出具体的教学提示,以帮助教师在实施各项具体 内容的教学中


解决好常见的问题。



(一)主题语境



【内容要求】



主题为语言学习提供主 题范圈或主题语境。


学生对主愿意义的探究应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


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学生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在人与自我、

< br>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这三大主题语境中,人与自我涉及“生活与学习”


“做人与做 事”等两个


主题群下的


9


项子主题;< /p>


人与社会涉及“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


“文学、艺术与体育”


“历史、


社会与文化”


“科学与技术”


等四个主题群下的


16


项子主题;人与自然 涉及


“自然生态”


“环


境保护”“灾害 防范”“字宙探索”等四个主趣群下的


7


项子主题。所有主



题语境都应包含中外文化的范畴。




2


按照学生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中应学习 的三大主题语境描述内容要求,


供教材编写者


和教学实施者参考 。


虽然主题语境的内容要求未按照必修、


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 课程进行描


述,但在实施过程中其广度和深度应该呈现递进状态,体现出这三类课程不同 的语言要



求、内容广度和内涵深度。



主题语境











主题群



生活于学习



做人与做事



主题语境内容要求



1.


个人、家庭、社区及学校生活;



2.


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的生活态度;



3.


认识自我,丰言自我,完善自我;



4.


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



5.


语言学习的规律、方法等;



6.


优秀品行,正确的人生态度,公民义务与社会责任;

< p>


7.


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 p>
8.


未来职业发展趋势。个人职业倾向、未来规划等;


9.


创断与创业意识。
















人际沟通



文学、< /p>


艺术与


体育



历 史、


社会与


文化



科学与技术



1.


良好的人际关系与社会交往;



2.


公益事业与志愿服务;



3.


跨文化沟通、包容与合作;



4.


小说、戏剧、诗歌、传记、文学筒史、经典演讲、文学名



着等;



5.


绘画、建筑等领域的代表性作品和人物;



6.


影视、音乐等领域的概况及其发展;


7.


体育活动、大型体育赛事、体育与健康、体育精神;



8.


不同民族文化习俗与传统节日;



9.


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物;



10.


重要国际组织与社会公益机构;



11.


法律常识与法治意识等;



12.


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造产:



13.


社会热点问题;



14.


重大政治、历史事件,文化渊源;



15.


社会进步与人类文明;



16.


科技发展与信息技术创新,科学精神。











自然生态



环境保护



灾害防范



宇宙探索



11.


主要国家地理概况;



2.


自然环境、自然遗产保护;



3.


人与环境、人与动植物;



4.


自然灾害与防范,安全常识与自我保护;



5.


人类生存、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6.


自然科学研究成果;



7.


地球与宇宙奥秘探索。



【教学提示】



主题语境不仅规约着语 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范围,


还为语言学习提供意义语境,


并 有


机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对主题语境和语篇理解的深度,直接 影响学


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语言学习成效。英语课程应该把对主题意义的探究视为教与学 的核心任


务,并以此整合学习内容,引领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的融合发展。



在以主题意义为引领的课堂上,


教师要通过创设与主题意义密切相关的语境,


充分挖掘特


定主题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和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关键点,


基于对主题意义的探究,


以解决问题


为目的,整合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学习与发展,将特定 主题与学生的生活建立密切关联,



励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 /p>


开展对语言、


意义和文化内洒的探究,


特 别是通过对不同观点的讨论,


提高学生的鉴别和评判能力;同时,通过中外文化比较,培 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引导学生建构多元文化视角。


在主题探究活动的设计上,要注意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动学生已有的基于该主题的经验,


帮助学生建构和完善新的知识结构,

< br>深化对该主题的理解和


认识。通过一系列具有综合性、关联性特点的语言学习和思 维活动,培养学生语言理解和表达


的能力,推动学生对主题的深度学习,帮助他们建构新 概念,体验不同的生活,丰富人生阔历


和思维方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实现知行合一。



(二)语篇类型



【内容要求】



语篇类型指记叙文、议 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不同类型的文体,以及口头、书面等多模


态形式的语篇,如文字 、图示、歌曲、音频、视频等。接触和学习不同类型的语篇,熟悉生活


中常见的语篇形式 ,把握不同语篇的特定结构、文体特征和表达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


语篇意义的理 解,


还有助于他们使用不同类型的语篇进行有效的表达与交流。


必修课程所学习


的语篇类型要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


选择性必修 和选修课程(提高类)的语篇类型可以进一步


丰富并更多关注语篇的内涵意义。普通高中 英语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提高


类)的语篇类 型建议如表


3


所示:




3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语篇型内容要求



课程类别



必修



语篇类型内容要求



1.


对话、访谈;


< br>2


记叙文,如:个人故章、人物介绍、短篇小说、童话、剧本等;



3.


说明文,如:地点、事物、产品介绍等;



4


应用文,如:日记、私人信件、简历、宣 传册、问卷等;



5.


新闻报道,如: 简讯、专题报道等;



6.


新媒体语篇 ,如:一般网络信息、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



7.


其他语篇类型,如:目录或指南,表格与图示,日程表,告示



牌,地图和图例,莱单和烹饪食谱,规则,操作指令,天气预



报,歌曲和诗歌等。



选择性必修



1.

专题讨论、讲整、


”报告等;



2 .


记叙文,如:小说、科幻故事、熟城故事等;



3.


议论文,如:论说文、评论等;



4.


说明文,如:现象说明、事例阐释等;


5.


应文,如:正式书信等;



6.


新媒体语篇,如:博客、知识类成科普类等网页:



7.


其他语篇类型,如:散文、戏剧、寓言、 影视、笑话、广告等。



选修



(提高类)



1.


专题讲座、演讲、辩论等;



2.


记叙文,如:文学名着、名人传记等:



3.


议论文,


如:

报刊社论、


专栏文章、


书评、


影评 或学术论文摘要等;



4.


说明文,如 :机构介绍、科技成果介绍、操作指南、使用手册等;



5.< /p>


应用类正式文体,如:提议、建议、工作计划、议事日程等;


< /p>


6.


其他语篇类型,如:专题类文章、科研和学术报告等。



【教学提示】



不 同的语篇类型为学生接触真实社会生活中丰富的语篇形式提供了机会,


也为教师组织多< /p>


样的课堂学习活动提供了素材。


教师和教材编写者在选择语篇时,


应注意长短适中,


由易到难,


尽量洒盖 实际生活中各种类型的语篇,


包括多模态语篇。此外,还应注意文学性和非文学性语


篇的合理比例,


在确保选择一定比例的文学性语篇的同时,


注意为学生提供体验非连续性文本


的机会,


提高 他们对非连续性文本的解读能力。


语篇的选择还需要考虑该语篇在促进学生思维、


体现文化差异、形成正确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意义,使学生一方面能够接触到真实、多样的语< /p>


篇材料和语篇形式,以更好地适应未来学习、工作和娱乐的需要;另一方面,通过学习语篇 所


承载的文化和价值观等具有深刻内涵的内容,使学生学会欣赏语言和多模态语篇的意义 和美


感,丰富生活经历,体验不同情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除 了课堂和


教材所包括的语篇外,


教师还应注意指导学生积极开展 课外听读活动,例如,指导学生在信息


化环境下练习听力和开展阅读。

< br>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广泛阅读可以让学生体验更丰宫的语篇文

体,如:对话、小说、传记、新闻报道和报刊文章、网络媒体的代表性文章等语篇类型,使他


们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阅读发展阅读能力,通过阅读学习语言和人文、科学知识,

< p>
通过阅读拓展思维,提高审美、鉴赏和评价的能力。



(三)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包括语音、 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知识。对于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的学习要


特别注意语境的创设 ,


学习语言知识的目的是发展语言运用能力,


因此要特别关注语 言知识的


表意功能。以下针对语言知识所包含的各要素列出高中阶段学生应学习的内容和 要求。



1.


语音知识



【内容要求】



语音和语义密不可分, 语言依靠语音实现其社会交际功能。英语的语音包悟重音、语调、


节奏、停领、连读、爆 破、同化等。说话者通过语音的变化表达意义观点。反映其态度、煮图、


情感等。学生在 义务教育阶段已经获得了初步的语音意识,学习了一些语音知识,高中阶段的


语音知识学 习应侧重在有煮义的语境中,


通过学习和运用语言,感知语音的表意功能,逐步学


会恰当地运用语音知识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


普通高中英语必修课程、


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


课程(提高类)的语音知识内容要求如表


4


所示:



【教学提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 经具备了一定的语音知识,


了解了英语发音与拼写的关系,


也学 习


了一定的音标知识。高中阶段的语音知识学习应在巩固义务教育所获得的语音知识的基 础上,


侧重通过实践增痰学生的语感,


体会语音知识的表意功能 ,


帮助学生楚构语音意识和语音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多种形 式的语音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感知、模仿英语的发音,


注意停顿、连读、爆 破、节奏等,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发音和一定的语感,并通过学习相


关的语音知识, 形成一定的语音意识。同时,教师还应提供大量的语音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


逐步借助语 音知识有效地理解说话人的态度、意图和情感,同时表达自己所希望传递的意义、


意图、 观点和态度。语音知识的学习和语音能力的培养都应该在语境中进行,教师应根据高中


学 生的特点,组织丰富多样、切合学生实际的语音实践活动。在高一阶段必修课的学习中,教


师应重视通过听力练习、


口头模仿和朗读训练,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语感、提高表达的 自信心


和流畅性。在选择性必修和选修阶段,教师可以通过英文诗歌朗诵、戏剧表演、影 视配音等活


动提高学生发音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流畅性。



2.


词汇知识



【内容要求】



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 语言中所有词和词组的总和。词是语言的建构材料,


也是最小的能


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词汇中的任何词语都是通过一定的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与其他 词语建


立起一定联系的,并在语境中传递信息。学习词汇不只是记忆词的音、形、义,更 重要的是在


语篇中,通过听、说、读、看、写等语言活动,理解和表达与各种主题相关的 信息或观点。学


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掌握了


1500~160 0


个常用单词和一定数量的短语,


对于词的音、形、

< p>


三者之间的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


高中阶段的词 汇教学除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更广泛地


运用已学词汇外,


重点是在语境中培养学生的词块意识,


并通过广泛阅读,


进一步 扩大词汇量,


提高运用词汇准确理解和确切表达意义的能力。



普通高中英语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提高类)


的词汇知识内容要求如表


5


所示:




5


普通高中英研课程词汇知识内容要求



课程类别



必修



词汇知识内容要求



1.


借助词典等各种资源,理解语篇中关键词的词义和功能以及所传



递的意图和态度等;



2.

< p>
了解词汇的词根、词缀,掌握词性变化规律,并用于理解和表达



有关主题的信息和观点;



3.


在语境中,根据不同主题,运用词汇命名相关事物,进行指称,



描述行为、过程和特征,说明概念等;



4.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


1500-1600


个单词的基础上,学会使用


500


个左右的新单词和 一定数量的短语,累计掌握


2000-2100


个单词



(参见附录


2





选择性



必修



1.


在 语境中。理解具体词语的功能、词义的内涵和外延以及使用者



的意图和态度等;



2


根据不同主题,梳理词语,并用于理解和表达相关的信息;


< br>3.


学习形容词与名词、动词与副词、动词与名词等的习惯搭配,逐



渐积累词块,确切表达意思、描述事物;



4.


在比较复杂的语境中,运用恰当词汇命名事物。进行游称,描述< /p>



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描述特征,说明概念等;


< p>
5.


学习使用


1000~1100


个左右的新单词和一定数量的短语,累



计掌握


3000~3200


个单词(参见附录


2





选修



(提高类)



1.

运用构词法知识,扩大词汇量。结合各种主题语境,积累词块,



深度学习词语。在表达各种信息时提高词语使用的准确性和丰富



2.


在特定的语境中,有效运用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正确 理解



和确切表达比较复杂的主题意义和观点;


3.


根据话题、语境、场合和人际关系等各种因素,选择适当的词语



进行比较流利的交流成表达!


4.


学习使用


1000


个左右新单 词和一定数量的短语,系计掌握



4000-4200


个单词。



学生在高中阶段应学习的词汇详见“附录


2


词 汇表”。



【教学提示】


< p>
词汇学习不是单纯的词语记忆,也不是独立的词语操练,而是结合具体主题、


在特定语境


下开展的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听、说、读、看、写等方式,感知 、理解相关主题意


义,使用词语表达相关话题的信息和意义。同时在这一系列行为中,根 据词性、词语的习惯搭


配和主题内容,构建不同词汇语义网,积累词块,扩大词汇量,并 在大量的语言学习活动中,


强化语感,迁移词语运用能力,最终做到词语内化。在具体教 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词语


的结构和文本的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 br>借助词典等资源,学习词语的用法,并大胆使用新的词


语表达自己的意思。在日常 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主题语境,不断地复现有关词语,其中包


括教师自己的课堂教学 话语和学生发言、对话、讨论的话语,譬如在小组活动前,教师提示相


关词语运用的要求 ,有意识地促使学生在讨论中使用新学的词语。在学生词汇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根据 主题,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梳理词汇。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词块的呈现,帮


助学生关 注动词词组、介词词组、名词词组、形容词词组和副词词组的习惯搭配和表达。词汇


学习 是一个长期综合实践和有效积累的过程。



3.


语法知识



【内容要求】



英语语法知识包括词法 知识和句法知识:词法关注词的形态变化,如名词的数、格,动词


的时、态(体)等;句 法关注句子结构,如句子的成分、语序、种类等。词法和句法之间的关


系非常紧密。在语 言使用中,语法知识是“形式一意义一使用”的统一体,与语音、词汇、语


篇和语用知识 紧密相连,直接影响语言理解和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



高中 阶段英语语法知识的学习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法学习的延伸和继续,


应在更加丰富的语


境中通过各种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和恰当运用义务教育阶段所学的语法知识,


学会


在语境中理解和运用新的语法知识,进一步发展英语语法意识。



普通高中英语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提高类 )


的语法知识内容要求如表


6


所示:< /p>




6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语法知识内容要求



课程类别



必修



语法知识内容要求



1.


意识到语言使用中的语法知识是“形式一意义一使用”的统一



体,学习语法的最终目的是在语境中有效地运用语法知识来理解;



2.


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理解口头和书面语篇的基本意义,描述真



实和想象世界中的人和物、情景和事件。筒单地表达观点、意图



和情感态度,在生活中进行一般性的人际交流;



3.


在语篇中理解和使用过去将来时态;



4.


在语篇中理解和使用现在进行和现在完成时态的被动语态;



5.


在语篇中理解和使用动词不定式作句子中 的定语和结果状语;



6.


在语篇中理 解和使用动词


ing


形式作句子中的定语、状和补语;



7.


在语篇中理解和使用动词


-ed


形式作句子中的定语,状语和补语;



8.


在语篇中理解和使用由关系代词


that< /p>



which



who



whom


< br>


whose


和关系副词


wh en



where


< br>why


引导的限制性定语从句;



9.


在语篇中理解和使用简单的省略句。



选择性



必修



1.


通过在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语法知识,认识英语语法在那些主 要方



面不同于汉语语法;



2.


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理解所学语篇的基本意义和深层意义,恰



当地描述真实和想象世界中的人和物、情景和事件,表达观点、



意图和情感态度,进行人际交流;



3 .


在语篇中正确地理解和使用过去完成、将来进行和现在完成进行



4.


在语篇中恰当地理解和使用过去进行和过去完成时态的 被动语态;



5.


在语篇中正确地理解 和使用动词不定式作句子中的主语和表语;



6.


在语篇中正确地理解和使用动词


ing


形式作句子中 的主语、宾语



和表语:


< p>
7.


在语篇中正确地理解和使用动词


-d


形式作句子中的表语;



8.

< br>在语篇中正确地理解和使用由关系代词


which



who



whom




whose


和关系副词


when



where


引导的非制性定语从句;



9.


在语篇中恰当地理解和使用主语从句和表语从句:



10.


在语篇理解中借助五类句子成分(动词短语、名词短语、形容< /p>



词短语、副词短语、介词短语)有选择地对长句和难句进行分



析。



选修



(提高类)



1.

通过在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语法知识,认识英语语法的基本体系及



其特征;



2.


熟练地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准确地理解语篇的基本意义和深层



意义,有效地描述真实和想象世界中的人和物、情景和事件,表



达观点、意图和情感态度,进行流畅的人际交流;


< p>
3.


在语篇中恰当地理解和使用倒装、强调、同位语从句等结构传递



意义,以取得一定的修辞放果;



4.


在语篇中恰当地理解和使用虚拟语气。


< /p>


学生在高中阶段应学习的语法知识详见“附录


3

< br>语法项目一览”。



【教学提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 经学习了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


高中阶段英语语法教学的目标是使


学生在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已有的渐法知识的基础上,


在具体语境中恰当地运用所学语法 知识来


理解和表达意义,进一步增强英语语法意识。教师应该认识到,本课程标准所倡导 的英语教学


语法观,


是以语言运用为导向的

“形式一煮义一使用”


三维动态语法观。


在语言运用中,< /p>


语音、


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知识总是交织在一起,成为语篇意 义建构的最重要基础。语法参与传


递语篇的基本意义,语法形式的选择取决于具体语境中 所表达的语用意义。据此,


语法知识的


使用不仅需要做到准确和 达意。


还要做到得体。


因为语法形式的准确并不等同于语言使用 的有


效,


有效的语言使用还涉及说话人的意图、


情感态度及其对具体语境下参与人角色和身份的理


解,这些都离不开语用意识和 相关的语用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在语境中呈现新


的语法知识,在语境中指 导学生观察所学语法项目的使用场合、表达形式、基本意义和语用功


能,并通过课内外和 信息化环境下的练习和活动,巩固所学语法知识,在语境中带助学生学会


应用语法知识理 解和表达意义,引导学生不断加强准确、恰当、得体地使用语言形式的意识;


在练习和活 动的选择和设计上,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围绕“形式一意义一使用”采用和


设计不 同类型的学习实践活动,


以既有层次又强调整合的多种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发展英语语< /p>


法意识和能力。学生在学习中遇到语法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语法书、词典、网络等 学


习资源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自主。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语法知识内容要求概括了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提


高类)的基本要求。在这三类课程的教材和实际教学中,出于表达意义的 需要,可能会出现少


超出本阶段语法内容要求的现象,


对这些语 法现象,有必要帮助学生做到理解,


不要求在表达


中使用。



4.


语篇知识



【内容要求】



语篇是表达意义的语言 单位,包括口头语篇和书面语篇,是人们运用语言的常见形式。



其长度而言,


较短的语篇可以是一句话甚至一个单词,


而较长 的语篇可以是一本书甚至几本书。


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


语言使 用者不仅需要运用词汇和语法知识,


而且需要将语育组织为意义


连贯的语篇。这就需要运用语篇知识。语篇知识就是关于语篇是如何构成、语篇是如何表达意

义以及人们在交流过程中如何使用语篇中各要素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如句与句、段与段、

< br>标


题与正文、文字与图表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涉及语篇的微观和宏观组织结构。


句子内部的语


法结构、词语搭配、指代关系、句子的信息展开方 式等,属于语篇的微观组织结构。语篇中段


与段的关系以及语篇各部分与语篇主之间的关 系,


则属于语篇的宏观组织结构。


语篇宏观组织


结构还包括语篇类型、语篇格式等。



学习语篇知识是 发展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


语篇知识在语言理解与表达过程中具有重要作


用。语篇知识有助于语言使用者有效理解听到或读到的语篇,比如,关于语篇中的立论句、段

< p>
落主题句、话语标记语的知识可以帮助读者把握文章的脉络,从而提高阅读效果。在口头和书


面表达过程中,


语篇知识有助于语言使用者根据交流的需要选择恰当的 语篇类型、


设计合理的


语篇结构、规划语篇的组成部分、保持语 篇的衔接性和连贯性。比如,在作文中恰当地运用语


篇知识来组织语篇结构,可使逻辑更 加清晰,内容更有条理,整个语普通高中英语必修课程、


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提 高类)的语篇知识内容要求如表


7


所示:




7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语篇知 识内容要求



课程类别



必修



语篇知识内容要求



1.


记叙文和说明文语篇的主要写作目的(如:再现经历、传递信



息、说明事实、想象创作)以及这类语篇的主要语篇结构特征



(


如:该类语篇的必要组成部分和可选组成部分、各组成部分的



2.


日常生活中常见应用文的基本格 式、结构及语言特点;



3.


新闻报道 的常见语篇结构、标题特征和语言特点;



4.


语篇中的显性衔接和连手段,如:通过使用代词、连接词、省



略句、替代等手段来实现的指代、连接、省略、替代等衔接关系;


< p>
5.


语篇中段首句、主题句、过渡句的作用、位置及行文特征;

< p>


6.


语境在语篇理解和语篇产出过程中的作用; 语境与话篇结构、语



篇内容的关系,比如,通过语境预测语篇内容,通过语篇的内容



推测语篇发生的语境。



选择性



必修



1.


散文、歌、广告、访谈等语篇的主要目的(如:表达情感、 娱



乐、获取或传造信息)以及这些语篇类的的语篇结构特征;


< /p>


2.


论文语篇的主零写作目的及其主要语篇结构特征和论证方法;



3.


文学语篇的写作风格和主语言特 征;



4.


正式与非正式语篇、口头与 书面语篇的语言特征及差异;



5.


语 篇中的信息组织方式。如:语篇中新旧信息的布局及承接关系;



6.


语法结构在组织语篇中的作用,如:通过使用被动语态或调整主

< br>


从复合句中主和从句的位置。在句子中合理安排重要信息的位



置,以提高语篇的连贯性;



7.


语意成分(如:句子、句群、段落)之间的语义逻辑关系,如:



次序关系、因果关系、概括与例证关系。



选修



(提高类)



1.

公文、社论、书评等语篇类型的主要写作目的(如:传递信息、



论证观点、评析事实)和语篇结构特征;


2.


实用类正式文体(如,提议、建议、工作计划、工作报告)的语



篇结构、语言特征和行文格式;


< br>3.


专愿讲座、演讲、辩论等正式口语篇的结和语言特征;



4.


语篇中话语标记语的语篇功能及常见用法;

< p>


5.


比喻、拟人、强调、反讽、张、对仗等修辞 手段在语篇中的表



意功能及常见用法;



6.

< p>
语篇中的隐性衔接和连贯手段,比如,在不使用


but


however


等连接性词语的情况下实现转折、对比等语义逻辑关系;



7.


多模态语篇的呈现形式和手段,如:语篇中的非文字表意形式和



手段(图片、表格、语音和语调)的表意功能。



【教学提示】



语篇是语言学习的主要 载体。语言学习者主要是在真实且相对完整的语篇中接触、理解、


学习和使用语言,因此 语言学习不应以孤立的单词成句子为单位,而应以语篇为单位进行。


< br>师应该有意识地渗透有关语篇的基本知识,


帮助学生形成语篇意识,把握语篇的结 构特征,



而提高理解语篇意义的能力。


同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语篇知识有效地获取和传递信息,

表达观点和态度,达到运用语言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目的。



5.


语用知识



【内容要求】



语用知识指在特定语境 中准确理解他人和得体表达自己的知识。


掌握一定的语用知识有助


于学生根据交际目的、交际场合的正式程度、参与人的身份和角色,选择正式成非正式、直接

< br>或委婉、


口头或书面语等语言形式,


得体且恰当地与他人 沟通和交流,


达到交际的目的。


因此,


在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背景下,


学习和掌握一定的语用知识有利于提升高中学生有效运 用英


语的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普通高中英语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提高类)


的语用知识内容要求如表


8


所 示:




8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语用知识内容要求



课程类别



必修



语用知识内容要求



1.


选择符合交际场合和交际对象身份的语言形式,如正式与非正



式语言,表达问候、介绍、告别、感谢等,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2.


运用得体的语言形式回应对方观点或所表达的意义,进行插话、



打断或结束交谈。并在口语交际中有效运用非语言形式,如目



光、表情、手势、姿势、动作等身势语;


3.


根据交际具体情境,


正确理解他人的态度、

< p>
情感和观点,


运用特体的语


言形式。如礼貌、直搜 或委编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态度、情感和观点。



选择性



必修



1.


根据交际场合的正式程度、


行事程 序及与交际对象的情感距离,


选择正


式或非正式、直接或委婉的 语言形式,理解和表达道歉、请求、视愿、建


议、拒绝、接受等,达到预期的交际效果;



2.


在比较深入的跨文化沟道中,< /p>


正确理解他人的态度、


情感和观点,


根据


交际场合的式程度和行事程序,


选择正式威非正式、

< p>
直接或委婉的语言形


式。表达自己的态度、情感和观点,体现文化理解,运 用得体的语言进行


跨文化交际;



选修



(提高类)



1.

根据社会交往场合的正式程度、行事程序以及与交际对象的情感距离。


运用正式成非 正式、


直接或委婉的语言形式恰当地理解和表达更广泛的交


际意 图,体现对交际对象应有的尊重和礼貌,使交际得体有效;



2 .


根据不同对象、


时间、


地点、


情境,


综合理解他人的态度、


情感和观点,< /p>


运用得体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态度、


情感和观点,


体现文化理解,


达到


良好的交际效果;



3.


熟悉英美等国家的文化特征和思维方式,


有效运用将体的语言开展文化


交流,体现多元思维,与不同文化背景 的人进行顺利沟通。



【教学提示】



语言的得体使用必须考虑交际参与者所处的语境。


也就是说,< /p>


语言形式和语体风格会因交


际场合的正式程度、行事程序、交际参 与人身份的不同而不同。吴体而言,语境主要涉及交际


的时间、地点、情绪等环境因素, 也涉及参与人的交际目的、交际身份、处境及心情等个体因


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 增强语用意识,在设计口、笔头交际活动时,努力创设接近真实


世界的交际语境,明确交 际场合、参与人的身份及其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到语言形式的


选择受到具体交际情 境的影响。针对语用知识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播放视频、模拟实


景等方式开展活 动,


增强学生对交际场合的正式程度、


行事程序以及对交际参与 人身份的感知,


根据交际场合的正式程度选择正式或非正式的语言表达形式开展交流。< /p>


同时,


教师要注意增强


学生对交际对象情 感距离的感知,


并根据这一知识,判断是否要使用正式或非正式、


直接或委


婉的表达方式,体现对交际对象应有的尊重和礼貌,确保交际得体有效。例如 ,教师在布置口


语交际任务时,要明确交代交际各方的身份、年龄及其之间的关系,描述 交际的场合及交际的


主题等,使学生明白要根据交际场合的正式程度,选择得体的礼貌用 语和身势语开展交际。



外,教师还需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帮助 学生学习不同的书面文体,如记叙、说明、新闻、论述


等,及其特有的文体结构和语言表 达特征。了解和学习这些结构和特征,有利于学生恰当地使


用书面语篇形式进行交流。< /p>


同时,教师还要帮助学生了解同文化的价值观和社会习俗,在交际


时,避免冒犯对方的文化禁忌,从而有效地实现与他人的沟通与合作。



(四)文化知识



【内容要求】



文化知识指中外文化知 识,是学生在语言学习活动中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


汲取


文化精华,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掌握充分的中外多远文化知识,认同优秀文化,有助于促进

< br>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文化知识涵盖物质和 精神两个方面。物质方面主要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等,以及


相关的发明与创造; 精神方面主要包括哲学、科学、教育、历史、文学、艺术,也包括价值观


念、道德修养、 审美情趣、社会规约和风俗习惯等。学习中外优秀文化,有助于学生对不同文


化的比较、 鉴赏、批判和反思的过程中,拓宽国际视野,理解和包容不同文化,增强对中华优


秀传统 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情感,成为有文


明 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普通高中英语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 课程和选修课程(提高类)


的文化知识内容要求如表


9


所示:




9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文化知识内容要求



课程类别



必修



文化知识内容要求



1.

< p>
了解英美等国家的主要传统节日及其历史与现实意义;


比较中外传统节日的 异同,


探讨中


外传统节日对文化认同、文化传承的价值和意义;



2.


了解英美等国家的主要习俗; 对比中国的主要习俗,尊重和包容文化的多样性;



3.


了解英美等国家主流体育运动,感悟中外体育精神的共同诉求;



4.


了解英美等国家主要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政治家 及其成就、贡献等,学习和借鉴


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5.


发现并理解语篇中包含的不同文化元素,理解其中的寓意;



6.


理解常用英语成语和俗语的文化内涵;

< br>对比英汉语中常用成语和俗语的表达方式,


感悟语


言和文 化的密切关系;



7.


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知和体验英语语言的美;



8.


了解英美等国家人们在行为举止和待人接物等方面与中国 人的异同,


得体处理差异,


自信


大方, 实现有效沟通;



9.


学习并初步运 用英语介绍中国传统节日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如京剧、


文学、


绘画、


园林、


武术、饮食文化等)


,具有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选择性



必修



1.


了解英美等国家地理概况、


旅游 资源


(自然及人文景观、


代表性动植物、


世界文化遗产等)



加深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理解;



2.


了解英美等国家政治和经济等方面情况 的基本知识;


比较中外差异,


认同人类共同发展的


理念;



3.


理解常用英 语典故和传说;


比较汉语中相似的典故和传说,


分析一同,


理解不同的表达方


式所代表的文化内涵;



4.


了解常用英语词语表达方式的文化背景;


对比汉语词语相似的表达方式,


丰富历史文化知


识,从 跨文化角度认识词语的深层含义;



5.


在学习活动中理解和欣赏英语语言表达形式(如韵律等)的美;



6.


理解和欣赏部分英语优秀文学作品(喜剧、诗歌、小说等 )


;从作品的意蕴美中获得积极


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启示;< /p>



7.


通过比较、分析、思考,区分和 鉴别语篇包含或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并作出正确的价值


判断;



8.


了解英美等国家主要大众传播媒体,分析辨识其价值取向;



9.


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与融通,在跨文化较集中初步体现交 际的得体性和有效性;



10.


使用 英语简述中华文化基本知识,包括中华传统节日、中华优秀文化的表现形式(如京


剧、文 学、绘画、园林、武术、饮食文化等)及其内涵,主动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 /p>



选修(提



高类)



1.


了解英美等国家的主要文化特色,吸收国外的优秀文化成果;



2.


了解世界重要历史文化现象的渊源,

认识人类发展的相互依赖性和共同价值,


树立人类命


运共同 体意识;



3.


了解英美等欧国家对 外关系特别是对华关系的历史和现状,


加深对祖国的仁爱,


扞卫 国家


尊严和利益;



4.

< p>
理解和欣赏经典演讲、文学名着、名人传记等,感悟其精神内涵,烦死自己的人生成长;

< p>


5.


在学习活动中观察和赏析语篇包含的审美 元素(形式、意蕴等)


,获得审美经验,形成对


语言和事物的审 美感知能力;



6.


运用中外典故和 有代表性的文化标志表达意义和态度,有效进行跨文化沟通;



7.


了解中国对外经济、政治、文化的积极影响,感悟中华文 明在世界历史中的重要地位,树


立中华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教学提示】



文化知识的教学应 以促进学生文化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为目标。


文化学习不仅需要知识的积

< br>累,还需要深入理解其精神内涵,并将优秀文化进一步内化为个人的意识和品行。


这是一个内


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涉及几个步骤的演进和融合:感知中外文化知识< /p>


——


分析与比较;


认同优秀文化


——


赏析与汲取;


加深文化理解


——


认知与内化;


形成文明素养


——


行为与表征。



学生通过义务教 育课程的学习,


对中外文化知识已经有了诸多积累,


进入高中后 将进一步


扩大对中外文化知识学习的范围,


丰富学习的内容,学 会用英文讲述好中国的故事。教师在中


外文化知识的教学中,


应 通过创设有意义的语境,恰当利用信息技术,基于语篇所承载的文化


知识,


引导学生挖掘其意义与内涵,


帮助学生在语言练习和运用的各种活动中学习和 内化语言


知识和文化知识;通过感知、比较、分析和鉴赏,加深对文化异同的理解,提高 对文化差异的


敏感度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帮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国家意识。



文化知识内容要求按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提高类)三类 课程分别提出要求,是为了


体现文化知识的积累过程,反映对文化知识理解与感悟的深化 ,有利于分级实施和评价设计。


有些文化知识可以出现在不同阶段,

但选择性必修和透修课程(提高类)的内容会在必修课程


的基础上表现出更高层次的 语言水平或更深层次的意义内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层次


性,掌握好难度和深度的 递进。



教师可采取多种措施,


围绕文 化知识开展教学:一是结合教材各单元内容,有意识地帮助


学生了解英美等国家文化背景 知识,理解、分析、讨论语篇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二


是针对教材中出现的与文 化习俗相关的习语和成语等,


提供背景资料,


设计相关情境进行 巩固


性、交际性操练;三是在学习中遇到英美等国家主要传统节日、着名人物的纪念日、 重要事件


纪念日、近期要事件等时,可向学生推荐相关的专题阅读材料,并组织丰富多样 的活动让学生


感受和体验有关的文化习俗,


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对 待不同文化,防止盲目效仿;四是结合课外


阅读,创造文化环境,开展主题演讲、文化专 题作文比赛、英语诗歌朗诵比赛、知识竞赛、英


语戏剧演出、英语歌曲演唱等活动;五是 根据条件适当开展中外学校、学生之间的联系和联谊


活动,


一方 面可从中外交流中直接获得文化知识,


另一方面也能促进英语语言技能的提升和跨


文化沟通能力的有效发展。



除上述措施以外 ,学校和教师还可以通过开设校本课程,进行文化专题教学。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语言与文化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意识,引导学生通过探索、


体验、比较、对比等多种方式学习中外文化知识,实现将文化知识内化为具有正确价值取向的

认知、行为和品格。要关注中外文化的差异与融通,正确认识和对待他国文化,吸收中外文化


精华,积极发展跨文化沟通策略和能力,增强国家认同,坚定文化自信,自觉传播和弘扬中国

< p>
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五)语言技能



【内容要求】



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 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看、写等方面的技


能。听、读、看是理解 性技能,说和写是表达性技能。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在语言学习过


程中相辅相成、相 互促进。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发展语言技能,为


真实语言交际 打基础。



发展学生英语语言技能,就是使学生能够通过听、说 、读、看、写等活动,理解口头和书


面语篇所传递的信息、观点、情感和态度等;并能利 用所学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等,根据不同


目的和受众,通过口头和书面等形式创造新语篇 。这些活动是学生发展语言能力、文化意识、


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普通高中英语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提高类)


的语言技能内容要求如表


10


所示:




10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语言技能内容要求



课程类别



必修



语言技能





语言技能内容要求



1.


从语篇中提取主要信息和观点,理解语篇要义;











2.


理解语篇中显性或隐性的逻辑关系;



3.


把握语篇中主要事件的来龙去脉:



4.


抓住语篇中的关键概念和关键细节:



5.


理解书面语篇中标题、小标题、插图的意义;



6.


辨认关键字词和概念以迅速查找目标信息;



7.


根据语篇标题预测语篇的主题和内容;



8.


批判性地审视语篇内容;



9.


根据上下文线索或非文字信息推断词语的意义;



10.


把握语篇的结构以及语言特征;



11.


识别书面语篇中常见的指代和衔接关系;



12.


在听、读、看的过程中有选择地记录所需信息;



13.


借助话语中的语气和语调理解说话者的意图;



14.


根据话语中的重复、解释、停顿等现象理解话语的意义;



15.


理解多模态语篇(如电影、电视、海报、歌曲、漫画) 中的画面、图像、声


音、符号、色彩等非文字资源传达的意义;



16.


课外视听活动每周不少于


30


分钟;


课外阅读量平均每周不少于


15 00



(必


修课程阶段不少于


4.5


万词)




必修













1.


根据交际需要发起该话并维持交谈;



2.


清楚地简述事件的过程;



3.


使用文字和非文字手段描述个人经历和事物特征;



4.


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借助连接性词语、指示代词、词汇衔 接等语言手段建立


逻辑关系;



5.


在书面表达中借助标题、图标、图像、表格、版式等传递信息、表达意义;



6.


根据表达目的选择适当的语篇类型;



7.


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词汇和语法结构;



8.


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正式语或非正式语;



9.


借助语调和重音突出需要强调的意义。



选择性



必修







1.


区分、分析和概括语篇中的主要观点和事实;



2.


识别语篇中的内容要点和相应的支撑论据;









3.


识别语篇中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过程顺序:



4.


理解多模态语篇中文字信息与非文字信息(图表、画面、 声音、符号)在建


构意义过程中的作用;



5.


根据定义线索理解概念性词语或术语:



6.


根据语篇标题预测语篇的体裁和结构;



7.


根据语境线索或图表信息推测语篇内容;



8.


通过预测和设问理解语篇的意义;



9.


根据上下文推断语篇中的隐含意义;



10.


借助语气、语调、停顿识别说活者的讽刺、幽默等意图:



11.


根据连接词判断和猜测语篇中上下文的语义逻辑关系;



12.


批判性地审视语篇涉及的文化现象;



13.


识别话语中加强或减弱语气和态度的词语;



14.


课外视听活动每周不少于


40


分钟;


课外阅读量平均每周不少于


25 00



(选


择性必修课程阶段不少于< /p>


10


万词)




选择性



必修













1.


以口头或书面形式描述、概括经历和事实;



2.


以口头或书面形式传递信息、论证观点、表达情感;



3.


通过重复、举例和解释等方式澄清意思;



4.


运用语篇衔接手段,提高表达的连贯性;



5.


根据表达意图和受众特点,有意识地选择和运用语言;



6.


根据表达的需要,设计合理的语篇结构;



7.


在书面表达中有目的地利用标题、图标、图表、版式、字 体和字号等手段有


效地传递信息、表达意义;



8.


在口头表达中运用目光、表情、手势、姿势、动作等非语 言手段表达意义;



9.


讲话时进行必要的重复和解释;



10.


使用语言或非语言手段预示和结束谈话;



11.


使用恰当的语调、语气和节奏,提高表达的自然性和流畅性。



选修(提



高类)









1.


阐释和评价口语和书面语篇反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


理解电影、电视、画报、歌曲、报纸、杂志等媒介语篇中 的文字、声音、画


面和图像是如何共同建构意义的;







3.


根据语篇中的事实进行逻辑推理;



4.


将语篇的内容与自身的经历联系起来;



5.


批判性地审视语篇的价值取向、语篇的结构和语篇的连贯性;



6.


辨别并推论语篇中隐含的观点;



7.


识别语篇中的隐喻等修辞手段并理解其意义;



8.


分辨语篇中的冗余信息;



9.


识别语篇中的字体、字号等印刷特征传递的意义。



选修(提



高类)













1.


通过口头或书面方式再现想象的经历和事物;



2.


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对观点、事件、经历进行评论;



3.


通过罗列、举例、对此等方式进行论证;



4.


借助词语和句式形象地传递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5.


根据需要创建出不同形式的语篇;



5.


根据需要使用委婉语、模糊语;



7.


使用衔接手段有效提高语篇的连贯性;



8.


使用特殊词汇、语法进行创造性地表达;



9.


使用图像、声音、图表等非文字资源创造性地表达意义;



10.


根据需要插话或转换话题;



11.


在人际交往中建构必要的交际角色和人际关系。



【教学提示】







在语言 运用过程中,


各种语言技能往往不是单独使用的,


理解性技能与 表达性技能可能同


时使用。因此,在设计听、说、读、看、写等教学活动时,教师既要关 注具体枝能的训练,也


要关注技能的综合运用,可以设计看、听、说结合,看、读、写结 合,看、读、说、写结合,


以及听、说、读、写结合等综合性语言运用活动。在综合性的 语言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


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选择既有意义又贴近学生生活 经验的主题,创设丰富多样的语境,


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和体验语言的兴趣,


以使学生能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反思和再现个人的生活


和经历,表达个人的情 感和观点,在发展语言技能的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批判与


创新的能力。



在语言技能的教学中,要将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结合起来,如:在 听力训练中穿插看图、


问答、讨论、记笔记等说、看、写活动,在阅读训练中穿插看图预 测、提取表格信息、读前、


读后的讨论或写概要、续写等看、说、写活动,避免孤立的单 项技能训练。



要注意课内与课外训练相结合。听、说、读、看 、写等技能的发展不仅要靠课堂教学,还


要借助课外的泛听、泛读、自由会话、自主探究 、写日记等活动来实现。课内的听、说、读、


看、写等教学活动重在培养兴趣、指点方法 、提供示范、训练思维,而课外的学习活动旨在开


阔视野、增强兴趣、运用技能、促进自 主学习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学习策略



【内容要求】







学习策 略主要指学生为促进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


学习策略的使


用表现为学生在语言学习和运用的活动中,


受问题意识的驱动而采取的 调控和管理自己学习过


程的学习行为。


有效使用学习策略有助于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和效率,


有助于学生发展自


主学习的习 惯和能力。学习策略的使用还具有迁移性,有助于促进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


学科< /p>


*




学生在学 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常用的策略包括: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


交际策略和情


感策略等。其中,元认知策略指学生为了提高英语学习效率,计划、监控、评价、反思和调整


学习过程或学习结果的策略;认知策略指学生为了完成具体语言学习活动而采取的步骤和方< /p>


法;交际策略指学生为了争取更多的交际机会、维持交际以及提高交际效果而采取的策略;



感策略指学生为了调控学习情绪、


保 持积极的学习态度而采取的策略。


通常这些策略可以组合


运用以 解决学习中较复杂的问题。



普通高中英语必修课程、选择性必 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提高类)


的学习策略内容要求如表


l1


所示:




11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学习策略内容要求



课程类别



必修



策略













学习策略内容要求



1.


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重点,计划和安排预习和复习;



2.


经常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纳;



3.


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主动分析原因并尝试解决困难;



4.


选择适合的参考书和词典等工具辅助英语学习;



5.


通过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等资源获得更广泛的英语信息, 扩充学习资源;



6.


有意识地注意和积累生活中和媒体上所使用的英语;



7.


反思自己使用不同策略的效果,总结经验,并根据需要进 行调整。





1.


在新旧语言知识之间建立有机联系;









2.


从 不同的角度认知新学语言项目,既关注语言项目的形式,又关注其意义和


用法;



3.


在语境中学习词汇和语法;



4.


通过分类等手段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



5.


利用笔记、图表、思维导图等收集、整理信息;



6.


根据篇章标题、图片、图表和关键词等信息,预测和理解 篇章的主要内容;



7.


根据语篇类型和特点,了解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意图;



8.


根据语篇中的核心词、代词等,理解段落或句子之间的内 在衔接;



9.


通过快速浏览理解篇章大意;



10.


通过扫读获取篇章具体信息;



11.


借助图表等非语言信息进行表达;



12.


计划、监控、评价认知策略的学习和使用。



















选择性



必修













1.


借助手势、表情等非语言手段提高交际效果;



2.


通过解释、澄清或重复等方式克服交际中的语言障碍,维 持交交际;



3.


计划、监控、评价交际策略的学习和使用。



1.


对英语学习保持主动和积极的态度,不断增我强学习的自信心;



2.


有学习英语的兴趣,主动参加各种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



3.


有合作学习的意识,愿意与他人分享各种学习资源;



4.


计划、监控、评价情感策略的学习和使用。



1.


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善于分析成因,制订切合实际的目标;



2.


根据目标,实施并监控计划的实施过程和效果,根据需要 调整自己的目标与


计划;



3.


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报纸、杂志、广播或电视等多种渠道查找语言学习所

< br>需的信息和材料;



4.


进行 阶段性反思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学习成效,归纳和总结有


效的方法,提高学 习效率。







1.


通 过构词法、话题词等方式建构训词族、词汇语义网,扩大词汇量;



2.


通过观察、比较、分类和总结等手段,概括具体语言形式 的结构、意义和使






用规律;



3.


根据不同语篇中的衔接方式,理解语篇的逻辑,以及段落 间的衔接;



4.


通过观察、比较、 分类和总结等手段,概括语篇的文体、语言和结构的特点,


概括作者如何根据不同的交际 目的选择不同的语篇类型;



5.


在 听和读的过程中,借助情景和上下文揣测词义或推测段落大意;



6.


根据说话人的语调或用词,推断其态度和意图;



7.


在获得的信息与个人的经历之间建立有意义的联系;



8.


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列出主要信息,组织基本信息结构;



9.


利用语篇衔接手段,有逻辑地组织信息;



10.


利用构思、谋篇布局、起草、修改、编辑等手段创建和 完善文本。



















选修(提



高类)





















1.


借助语音、语调、重音和节奏的变化以及眼神、手势等手 段进行交流;



2.


在交际中,恰当运用补白语、插入语等手段做到自然表达;



3.


遇有沟通障碍时,通过解释、复述、举例等手段重建交流;



4.


监控交际中语言运用的得体性,并根据需要作出相应调整。



1.


能针对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焦虑或急躁情绪,分析原因, 采用有效方法进行


自我调整,有毅力坚持学习;



2.


使用英语时不怕出现错误,大胆尝试,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



3.


有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和愿望,积极争取获得各种练习和 运用英语的机会。



1.


理性并自觉地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优化学习策略;



2.


根据学习目的和需要以及存在的问题,规划、实施、反思 和调整学习方式,


提高学习效率;



3.


根据学习目的和需要,选择最合适的资源,拓展学习渠道;



4.


完成理解或表达任务后,反思和巩固所使用的有效的理解 或表达的策略。



1.


通过比较、分 析和总结等手段,辨析作者为使语篇连贯所采用的衔接手段和


所达到的效果;

< p>


2.


通过比较、分析和总结等手段,解释具体 文本中特有的语言形式的意义和意


象效果;



3.


分析篇章结构的特点,解释作者是如何通过选择不同的篇 章结构来传递意义


并达成目的;



4.


通过事物说明、特性描述,以及必要的修辞手段创建文本;



5.


根据主题表达需要,合理运用语篇知识,有逻辑地组织信 息结构;



6.


使用恰当的例子、段落和篇章结构,增强文章的逻辑性;



7.


有效地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筛选、分类、重组等,为不断扩 展知识和创建新信


息奠定基础。



















1.


有持久的英语学习动力,坚持不懈,创造和把握多种机会 练习和运用英语;



2.


有自主学习 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乐于分享学习资源和学习经验,主动开展课


外学习。



1.


根据不同文化语境下的礼貌习惯和规范进行交 流,如使用委婉语言来表达意


义或想法等;



2.


根据不同文化语境,使用特定的习惯用语和口语进行有效交流。



【教学提示】



发展学生运用学习策略 的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


是教学的重要内容,


也 是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在教学中应面视对学 生学习策略的培养,


有意识地引


导学生学习并尝试使用各种不同 的学习策略,


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教师要注意指导< /p>


学生学会规划自己的学习,


适时反思学习的效果,在学习过程中调 控自己的情感,利用多种资


源开展学习;


帮助学生在语言实践活 动中通过有效运用各种学习策略,


提高分析语言和文本结


构的能 力、理解与沟通的能力以及创建文本的能力。



形成有效运用策 略的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增强学生的策略意


识,突出策略训练的过程性,保证策略运用的实际效果。教师可以将策略的教学融入学生的语

< p>
言学习活动之中,结合学习内容有重点地训练不同学习策略的运用。完成学习活动后,教师可


组织学生对策略的使用情况和作用进行讨论,


分享经验,反思运用策略 的效果。教师还要注意


根据不同的策略类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鼓励和指导学生组合运用多种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


的培养可以 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为学生


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需要 说明的是,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有部分重叠,



者之间是相辅相 成的关系。例如:在确定语篇的主题意义时,运用快速浏览策略,并借助语篇


标题、图示 和关键词来推测中心意思,这里既体现了对阅读技能的运用,


也体现了在阅读中认


知策略的运用。学习策略的内容要求虽然从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提高类)三个阶段< /p>


分别描述,但在日常教学中,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跨级别选择合适 的


策略开展学习。



五、学业质量



(一)学业质量内涵



学业质量是学生 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


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本学科核心


素养及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见附录


1


),结合课程内 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


依据不同水平学业成就表现的关键特征,


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


并描

述了不同水平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


高中英语学业质量以学生在语言能力、文化意识 、思维品


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核心素养为基础,


结合高中英语 课程的内容以及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的进


阶情况,重点描述了高中学生在特定问题情境中运 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现。



(二)学业质量水平







高中英 语学业质量设置三个水平。


这三个水平是根据问题情境本身的复杂程度、


问题情境


对相关知识、技能、思维品质的要求以及问题情境涉及的情感态度和价 值观念等进行划分的。


每一级水平主要表现为学生在不同复杂程度的情境中,运用知识、 技能以及各种重要概念、



法和观念解决问题的关键特征。


学业质量的三个水平与必修课程、


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中


的提高类课程有关联性。高中英语学业质量水平的具体要求如下。



水平一



学生能够在相对熟悉的情境中 ,


围绕必修课程内容所涉及的人与自我、


人与社会和人与自


然等主题语境,使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有效运用学习策略,理解必修课程所规定的


不同类型语篇所传递的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理解语篇中不同的文化元素及其内涵,< /p>



分析不同语篇类型的结构特征和语言特点,

并能以口头或书面形式陈述事件、传递信息、


表达


观点和态 度等。具体要求见表


12





12


高中英语学业质量水平一



序号



1-1


1-2


1-3


1-4


质量描述



在听的过程中,能抓住日常 生括语篇的大意,获取主要事实、观点和文化背景。



能根据重 音、语调、节奏的变化,理解说适人所表达的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



在听的过程中,能注意到图片、符号、表格、动画、流程图等传递的信息。



能简要地口头播述自己或他人的经历,表达观点并举例说明。



1-5


1-6


能口头介绍中外主要节日等中外文化传统和文化背景。



在口头表达中,能根据交际场合和交际对象的身份,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如

< br>正式或非正式、直接或委婉的表达方式)


,表达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能借助< /p>


手势、表情、图表、图示等非语言手段提高表达效果。



1-7


1-8


1-9

< p>
能通过重音、语调、节奏的变化,表达特殊的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


< /p>


能高过重复、解释、提问等方式。克服交际中的语言障碍,保特交际的顺畅。



能通过读与看,抓住日常生活篇的大意,获取其中的主要信息、观点和文化 背


景;能借助多模态语篇中的非文字资源,理解语篇的意义。



1-10


能区分语篇中的主要事实与观点:能基于所读和所看 内容,进行推断、比较、


分析和概括。




能识别语篇的类型和结构,辨识和分析语篇的文体特征及衔接 手段,识别语篇


为传递意义而选用的主要词汇和语法结构。





能识别语篇直接陈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社会文化现象。


< /p>


能以书面形式管要描述自己成他人的经历,表达观点并举价说明:能介绍中外


主要节日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面表达中所用词汇和语法结构能够表达主要


意思。




能运用语篇的衔接手段构建 书面语篇、表达意义,体现意义的逻辑关联性;能


借助多模态语篇资源提高表达效果。< /p>



水平二



学生 能够在不太熟悉的语境中,围绕选择性必修课程内容所涉及的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


人与 自然等主题语境,


使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综合运用学习策略,


理解选择性必修


课程所规定的不同类型语篇所传递的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理 解语篇中不同的文化元



素及其内涵,分析不同语篇类型的结构 特征和语言特点,并能以口头或书面形式陈述事件、



递信息、 再现真实或想象的经历、阐释观点和态度等。具体要求见表


13





13


高 中英语学业质量水平二



序号



2-1


质量描述


< br>在听的过程中,能抓住熟悉话题语篇的大意,获取其中的主要信息、观点和文


化背 景。



2-2


理解说话者选用的词汇 、语法结构和语音手段所实现的特殊表达效果。



2-3


能借助说话人使用的图片、表格、动画、视片段、示意图等多模态资源,更准


确地理解话语的意义。



2-4

在比较复杂的语境中,能口头描述自己或他人的经历,表达情感态度,描述事


件发生 、发展的过程,播迷人或事物的特征,阐释和说明观点。



2-5


根据交际场合的正式程度和行事程序,选择正式或非正 式、直接或委婉的语言


形式表达道歉、请求、祝愿、建议、拒绝、接受等,体现文化理解 ,达到预期


交际效果。



2-6


2-7


2-8


能在口头表达过程中有目的地选择词汇和语法结构。



能在表达中借助语育难构交际角色,体现路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



能判断和识别书画语篇的意图,获取其中的意要信息和观点:使识别语篇中的


主要事实与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理解语篇反映的文化背景;能推断语篇中的


隐 含意义。




能识别语篇中的内容要点 和相应支撑论据;能根据定义线索,理解概念性词汇


或术语;能理解文本信息与非文本信 息的关系。




能识别语篇中新旧信息 的布局及承接关系;能理解语篇成分之间的语义逻辑关


系,如:次序关系、因果关系、概 括与例证关系;能识别语篇中的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过程顺序等。



能在语境中理解具体词语的功能、词语的内涵和外延以 及使用者的意图和态度


;能理解语篇中特定语言的使用意图以及语言在反映情感态度和价 值观中所起


的作用。




能根据所学概念性词语,从不间角度思考和认识周国世界;能识别语篇间接反


映或除合的社余文化现象。




能在书 面表达中有条理地描述自己或他人的经历,阐述观点,表达情感态度,


能描述事件发生、 发展的过程;能描述人或事物的特征、说明概念;能概述所


读语篇的主要内容或续写语篇 。




能在表达过程中有目的地选择词 汇和法结构。确切表达意思.体现意|



义的逻辑关联性;能使 用多模态语篇资源,达到特殊的表达效果。



水平三



学生能够在更加广泛的或不熟 悉的语境中,


围绕选修课程中提高类课程内容所涉及的人与


自我 、


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等主题语境,


运用所学的语育知识和文化 知识,


综合运用学习策略,


理解选修课程中提高类课程所规定的 不同类型语篇所传递的意义、


意图和情感态度,


理解语篇


中不同的文化元素及其内涵,


分析不同语篇类型的结构特征和语言特点 ,


并能以口头或书面形


式陈述事件、传递信息、创造性地再现经 历、阐释观点和态度等。具体要求见表


14


< br>




14

高中英语学业质量水平三



3-1


能通过听,抓住较为复杂的口语语篇的大意,理解其中的主要信息、观点和文


化背景。







理解专题报告、演讲、辩论等正式语语篇的结构和主要语言特 征。



理解电影、电视、广告等视燃媒体传递的信息、意义和信 感态度。



与不同地城的人进行交时,可以识别出其发音和语调的不同。



在比较复杂的语境中。能口头描述自己或他人的经历,表达情感态度。

< br>


描述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描述人或事物的特征、说明概念,并对观点、事< /p>


件、经历进行评论。




根据社会交往场合的正式程度、行事程序以及与交际对象的情感距离。



选择正式或非正式、直接或委婉的语言形式恰当地交流和表达态度、情感和观

< br>点,体现文化理解,达到预期交际效果。





能针对所看的电影、电视、演讲等发表评论。表达个人观点。



能在口头交流过程中,根据需要插话或转移话题;能归纳、提练和总结日头交

< p>
流中的主要内容。




能 闹释和评价语篇所反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根据语篇中的事


实进行逻辑推理;能辨别并推论语篇中隐含的观点;能分辨语篇中的



冗余信息。




能批判性地审视语篇的站构和连贯性;能识别正式文体的谣策站构、语言特征


和行文格 式,能识别语篇中的字体、字号等印刷特征所传递的意义。




能识别语篇中使用的隐咖等修辞手法并理解其意义;能识别语法结构在组织语

< p>
篇中的作用。




理解和 欣赏经典演讲、文学名着、名人传记、电影、电视等,分析评



价语篇所包含的审美元素。




能通过书面方式再现想象的经历和率物,对事实、观点、经历进行评



论;能根据需要创建不同形式的语箱。




能使用衔接手段有效提高书面语篇的连贯性;能使用特殊词汇 、语法|



创造性地表达意义。





(三)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




高中英语学业质量水平既是指导教师开展日常教学的依 据,


也是阶段性评价、


学业水


平考试和 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


高中英语学业质量水平中,


水平一主要用 于检测必修课程的学


习结果,


是高中学生在英语学科应达到的合 格要求,


也是高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主要依


据;水乎二主 要用于检测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学习结果,是英语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水平三主


要用于检 测选修课程中提高类课程的学习结果,可以作为其他相关考试或测评的依据。



六、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 br>本课程标准提出,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具体目标,这是以

< br>人为本教育理念在学科层面的重要体现。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是通过具体 的语言学习


过程逐步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基于具体的主题及语篇,主动参与语言 实践活动,运用


各种学习策略,学习语篇呈现的语言和文化知识,分析、理解主题意义并 使用所学语言进行思


考、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 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教师要积 极探索有效的教与学的方式,研究如何在教学中将语言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运


用能力, 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情感和态度,努力实践以主题意义为引领的英


语学 习活动观,实施深度教学,落实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为此,特提出以下教


学建议。





1.


以核心素养为目标,依据课程内容要求,开设好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




1


)必修课程 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的课程,是学生满足高中毕业要求必须修习的课程,


旨在帮助学生奠 定必要的语言能力、


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基础。教师要把握好必修

< p>
课程的基础性,从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和基本需求出发,根据必修课程的内容要求,制订合理


可行的教学计划,努力使课程内容与义务教育有机衔接。教师要注意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



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帮助他们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确保所有高中


学生经过必修课程的学习,


基本达到学业质量水平一的要求,


为他们继续学习英语和未来发展


奠定基础。




虽然 必修课程的主题语境,即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与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


相同 ,但是在主题内容的深度、广度和语言的难度方面这三类课程应是逐步扩展和加深的。



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好必修课程的基本要求,围绕具体评篇所提供的主题语境,


与学生初


中接触过的话题建立关联,


基于学 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学习兴趣和语言水平,


引导他们积极主


动地 参与到对主题意义的探究活动中来。


在语篇类型方面,必修课程阶段重点学习记叙文、< /p>



明文和应用文,以及新闻类语篇和与之相关的语篇知识。教师要 在深入研读语篇的基础上,



据主题语境、语篇类型、不同文体 的语篇结构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语言所表


达的主题意义,建构结构化知 识,内化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自主表达观点,实现深度学习。




必修课程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的内容要求突出了语用方 面的要求,并通过语篇知识


和语用知识的标准,凸显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视。教师要 改变碎片化的、脱离语境教授知


识点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认识到 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在真实语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理解意义,


传递信息,表达个人情感和观点,比较和鉴别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同时,教师要重视真实情

境的创设,明确参与各方的身份和关系,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得体的语言形式开展有效的交流。


教师要努力把文化知识的教学有机融入语言学习之中,


充分挖掘语篇中的文化和 育人价值,



活动中与学生共同探讨文化的内涵,


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发展学生的文化鉴赏力,


将文化知

识内化为具有正确价值取向的认知、行为和品格,提高跨文化意识,拓展国际视野,坚定文化


自信,


达到育人目的。


必修课程中所列出的学习策略要 求是高中学生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


在必修阶段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对学习策略的 培养要融入语言学习、信息整合、意义探究、


文化比较和价值判断的学习活动中。


此外,除课堂学习外,本课程标准对课外视听和课外阅读


活动也提出了 明确的要求,


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指导学生开展好课外学习活动,确保


每周的课外视听活动不少于


30


分钟;


每周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


1500


词,


总量不少于


4.5


万词。




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思维的工具。语言能力的提高 应与思维品质的发展和文化意识


的形成同步。教师要在帮助学生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促 进他们思维品质的发展,引导学生树


立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本课程标准力求把对学生思 维品质和文化意识的发展要求有机



融入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 学习中。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知、理解、整合、内化语言


和文化知识,获取信息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鉴赏评价、自主表达,使这一过程成为学生语


言能力的发展过程 、思维品质的提升过程、文化意识的建构过程和学习能力的形成过程。





2


)选择 性必修课程与必修课程为递进关系,主要为有升学意向的学生开设。课程力求


在必修课程 的基础上,


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为他们进 入大学奠定良好的


英语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选择性必修课程所提出的六要素的内 容要求,采用丰富多样


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进一步突出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以 活动为途径的整合性教学方


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理解文 化内涵、应用学习策略;在提升


语言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和审视事物和人物的真、 善、美,评判不同的价值观,实现对


主题意义的深层理解,


充分 体现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融合,


落实好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


心素养的目标。




教师要认真把握 本课程标准对选择性必修课程所规定的各项内容要求,从深度和广度两个


方面扩展三大主 题语境的内容,同时补充更多的语篇类型,如:专题讨论,论说文、评论、散


文等文体, 以及小说、科幻故事等文学类文体。教师要在教学中整合课程内容的六要素,通过


学习理 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英语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探究意义,学习语言,发展思维,


运 用策略,


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根据选择性必修课程对课外视 听活动和课外阅读量的要求,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确保每周 的课外视听活动不少于


40


分钟,


每周 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


2500


词,总量不少于

< br>10


万词。为此,


教师要积极与学生共同开发更


为丰富和更有价值的学习资源,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由于学生在完成选择性必修课程之后将参加高考, 因此,教师要在实施选择性必修课程的


教学中,


辩证地处理好教 学与考试的关系,


认真学习本课程标准对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命题的

建议,积极适应课程改革的变化趋势,不断创新教学实践,改进日常教学的评价内容、方式和


手段,始终把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放在首位,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防止以考代教

< p>
和过度应试的倾向。





3


)选修课程(提高类)与选择性必修课程为递进关系,主要 是为在英语学习方面有更


高需求的学生开设。与选择性必修课程相比,选修课程(提高类 )的难度明显增加,在所学习


主题的深度和广度,特别是内涵方面均有所提升。语篇类型 增加了学术报告、论文摘要、工作


计划、演讲与辩论以及其他特色类语篇,增强了针对学 习内容的思辨性、论述性以及哲理性方


面的探讨。课程对语言知识的掌握、语言技能的驾 驭、文化差异的处理能力,以及对学习能力


的培养都有更高的要求。因此,选修课程(提 高类)的开设应更注重挖掘意义的内涵,探究其


背后的文化价值观,

分析语篇结构的特征和行文格式对意义表达的作用,


发现语言结构在组织

< p>
语篇中的价值,引导学生更深刻地体会语言的魅力,欣赏文化和语言的美妙,


从而发展他们的


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除了常规的教学活动外,


教师应更多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



织更加开放的、 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创作性学习等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


与,引入和 和用多种资源,鼓励学生分享感受、经历、看法和个人创作,为学生展现自我、挑


战自我 、突破自我、相互学习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




选修课程中的其他类课程(基础类、实用类、拓展类、第二外国语类)旨在供不同水平、


不同兴趣和不同需求的学生任意选修,


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个性化课程设置,


可在高一至高三


年级的任何学期开设。


教师应根据学生需求和学校条件,


积极探索开设这些课程的途径和方法,


实事求是地选择和确定开设的门类,


指导学生选修适合自己的课程,实现个性发 展。必要时还


可开发和设置其他符合学校办学宗旨和特色的选修课程。

< br>




2.

关注主题意义,制订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人 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是英语课程内容的三大主题语境,是培育和发展英语学科


核 心素养的主要依托,是引领教学目标制订与学习活动开展的关键。




单元是承载主题意义的基本单位,单元教学目标是总体目标的 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应充分


了解必修课、选择性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课程内容、内容要求及 其之间的关联,根据高中学段的


课程结构和总体目标,


以及各单 元的主题和教学内容,制订各单元的具体教学目标。单元教学


目标要以发展英语学科核心 素养为宗旨,


围绕主题引领的学习活动进行整体设计。


教师要认 真


分析单元教学内容,梳理并概括与主题相关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 略,并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


确定教学重点,


统等安排教学,


在教学活动中拓展主题意义。


教学目标应该可达成、可操作、可检测。每个课时目标的设定都要为达成单元整体目标服务,

有机整合课程内容六要素,


并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有所侧重,


避免脱离主题意义或碎片化的呈现


方式。教学目标要体现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同时兼 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既确保共同进步,


又满足个性发展。






案例


1


基于主题的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设计



单 元主题:人与社会


——


责任、权利及规章制度

< br>


单元标题:“


Other Houses, Other Rules





本单元的主题是人与社会,涉及的话题是责任和权利以及规章制度,并通过以下四个语篇


呈现主要内容:高中学生对规矩的态度、各自家庭的家规、年龄与责任和权利、社团的意义与< /p>


章程。语篇类型有问卷调查、家规讨论、学校社团章程,以及有关学生责任和权利的议论文 。




整个单元按照“说”“听”“读 ”“写”四大板块编排。每个板块都以一种语言技能活动


为主,兼顾对其他技能的培养, 关注语言的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的协调发展。教材的语言


材料涉及的具体语言知识有 :(


1


)从正反两方面阐述观点的方法;(

2


)责任和权利(相关情


态动词)的表达;(


3


)规章制度的文体和语言特点。单元话题可以引发学生对规章制度、责


任和权利等方面的理性思考,


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个人观点; 同时,可以利用学生学校


生活、家庭生活中的素材开展教学,鼓励学生开展小组活动,增 强合作意识。





















单元目标:



通过本单元学习,学生能够:



①从正反两方面说明自己的观点;



② 结合各自家庭情况,组织家规讨论,整理各自家庭的家规,并说明增减家规内容的理由;



③正确认识高中学生的责任和权利,并正确使用情态动词进行清楚的表述;



④与人合作,共同组织一个社团,拟订社团的章程。



课时计划:




1


课时(完成第一个语篇):学生能够



一完成问卷调查,分享对“规矩”的认识和态度;



一从正反两方面说明自己的观点;



一正确认识“规矩”的重要性,形成对“规矩”的正确态度。




2


课时(完成第二个语篇):学生能 够



一听懂一个普通家庭的家规介绍,并归纳要点;



一与自己家庭的家规作对比,整理并完善自己家庭的家规;



一正确使用有关话题词语,介绍自己家庭的家规。


< p>


3


课时(完成第三个语篇):学生能够



一正确认识每个人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责任和权利;



一正确使用有关情态动词,表达自己在家庭、学校、团队里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应承担的


责任和应有的权利;





一对照高中学生应承担的责任和权利,进行自我反思。




4


课时(完成第四个语篇):学生能够





一正确认识学生社团的意义,评价学校已有的各种社团的章程;



一设计并组织一个社团,以书面形式说明社团成立的理由、社团的章程和成员的责任与权


利。





案例说明:



本单元目标都是直接通过 口头或书面语言完成的,同时与表达责任、权利、说理等语言功


能密切联系。这些目标的 设计体现了可达成、可操作和可检测的特点,完成这些目标不仅能够


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还对学生构建社会规则意识、锻炼逻辑思维、发展创新思维、



开展合作学习等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具体而言,基于语言能力的发展,目标①中“从正反两

< br>方面陈述观点”,聚焦思维品质培养;


目标②中“整理家规”体现优秀文化认同,


“说明理由”


亦关注思维品质培养,


“ 结合……组织讨论”立足学习能力提升;目标③中“正确认识高中学


生的责任和权利”促 进文化意识形成,突出知行合一;目标④中“与人合作、组织社团、拟订


章程”助力学习 能力和社交能力发展。





3.


深入研读语篇,把握教学核心的内容



语篇是英语教学的基础资源。语篇赋子语言学习以主题、情境和内容,并以其特有的内在


逻辑结构、文体特征和语言形式,组织和呈现信息,服务于主题意义的表达。因此,深入研读

语篇,把握主题意义、挖掘文化价值、分析文体特征和语言特点及其与主题意义的关联,对教


师做好教学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是教师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 p>
创设合理学习活动的重要


前提。




研读语篇就是对语篇的主题、内容、文体结构、语言特点、作 者观点等进行深入的解读。


建议教师首先尝试回答三个基本问题:


第一,语篇的主题和内容是什么即


What


的问题;


第二,


语篇的深层涵义是什么也就是作者或说话人的意图、情感态度或价 值取向是什么即


Why


的问


题;第三, 语篇具有什么样的文体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也就是作者为了恰当表达主题意


义选择 了什么样的文体形式、语篇结构和修辞手段即


How


的问题。< /p>


Why



How


的问题通常没有


唯一答案,对语篇深层意义和文体结构的解读更多取决于教师的教育背景 、生活阅历、


认知方


式,以及教师在与语篇互动的过程中所表现 出来的分析和探究能力。因此,每个人都可能会给


出不同的解读和阐释。




对语篇的研读,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关注语篇的选材 出处和发表时间,分析作者或说话人的


立场、观点和写作或表述风格,以及特定时期的语 言特点和时代印记等。




总之,研读 语篇可以帮助教师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语篇所传递的意义,依据语篇的主题意


义、文体风 格、语言特点和价值取向,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同时利用作者视角、写作背景和


时间等 信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语篇,把语言学习与意义探究融为一体,实现深度学习。有关


语 篇分析的案例见下文。




案例


2


语篇研读:以“


A Trip on



The True North


’” 一文为例(课文原文见附录


4


第二部分)




[What]



A Trip on



The True North


’” 是一篇游记,介绍了两姐妹乘火车从温哥华


自西向东横跨加拿大到大西洋沿岸的旅行。文 章按照旅行的时间顺序和自西向东的方位顺序,


依次介绍了沿途经过的主要城市和地区, 如:温哥华(


Vancouver


)、落基山脉(


the Rocky


Mountains


)、卡尔 加里(


Calgary


)、桑德贝(


T hunder


Bay


)、五大湖(


the


Great


Lakes


)、


多伦多



Toronto)

等,


并以每个地点为依托,


通过两姐妹的所见和感悟,


以及同行人


Danny


Lin

< p>
的讲述,介绍了加章大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概况,如:人口数量、国土面积、农业种植、气候特


点、体育活动、特有动物、城乡差异、淡水资源和森林资源等。文中包含了丰富多样的加拿大< /p>


自然和人文信息,以及旅行者的内心感受。





[Why]


从中国学生的视角以游记的形式介绍加拿大概况。



[How ]


该文是一篇典型的游记,其明线是按照时间、路线、见闻、感受的线索展开,通过


两姐妹亲历加拿大的旅行见闻及朋友介绍,


呈现了这次旅行;


暗线则是对加拿大的主要地理概


况(城市、人口、自然资源等)、着名 景点、气候以及风土人情等进行介绍,使读者了解加拿


大的地理、经济、文化、农业、体 育、人口、交通等方面的主要概况:




该文以时间顺序展开,细节信息比较分散,只有通过分层整合时间、路线、见面和感受等


相关信息,


才能在零散的信息之间建立起关联,


也才能在此基 础上进一步提炼和整合加拿大国


家概况,构建有关加拿大国家概况的结构化知识,为比较 中加两国概况,在新语境中迁移所学


内容,实现创新表达创造条件。




3


展示学生分层梳理整合后的两姐妹加拿大之旅的所到之处、所见所闻和旅途心境。图


4< /p>


展示学生需要重组和提炼的有关加拿大国家概况的结构化知识。





案例说明:



通过文本研读,教师不仅 对文中两位中国学生加拿大之旅的基本信息和需要学习的语言知


识有了清晰的了解,还对 文本的深层意义


——


加拿大概况和加拿大文化

< br>——


有了准确的把握。


同时,教师还分析了文体类型、语 篇结构、语言特点和结构化知识,为组织学习内容、设计学


习活动、达成学习目标奠定了 必要的基础。由此看出,教师只有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才


能把握住文本的主题,< /p>


梳理出学生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挖掘文化内涵,


使学生 建构


对加拿大国家概况的整体认知,从而能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介绍加拿大国家概况和 文化特


征,为比较中加文化和地理概况奠定语言、思维和文化的基础。

< br>




4.

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促进核心素养有效形成



本课程标准 提出了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明确活动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形


式,是学习者 学习和尝试运用语言理解与表达意义,发展多元思维,培养文化意识,形成学习


能力的主 要途径。活动观的提出为整合课程内容、实施深度教学、落实课程总目标提供了有力


保障 ,也为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英语教与学的效果提供了可操作的途径。教师应从英语


学习活动观的视角重新审视课堂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整合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方式,

为学生设计有情境、有层次、有实效的英语学习活动。




英语学习活动的设计应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为目标,围绕主题语境,基于


口头和书面等多模态形式的语篇,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层层递进的语言 、思


维、文化相融合的活动,引导学生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帮助学生在活动中习得语 言



知识,运用语言技能,阐释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评析 语篇意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


积极的情感态度,进而尝试在新的语境中运用所学语言 和文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


造性地表达个人观点、情感和态度。




应用实践类活动主要包括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 断、内化与运用等深入语篇的学习活动,


即在学习理解类活动的基础上,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和所形成的新的知识结构开展描述、


< br>释、分析、判断等交流活动,逐步实现对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内化,巩固新的知识结构,促


进语言运用的自动化,助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迁移创新类活动主要包括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 造等超越语篇的学习活动,


即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语篇背后的价值取向或作者态度进行推理 与论证,


赏析语篇的文体特征与


修辞手法,探讨其与主题意义的 关联,批判、评价作者的观点等,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进


而使学生在新的语境中,基 于新的知识结构,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综合运用语


言技能,进行多元思维 ,创造性地解决陌生情境中的问题,理性表达观点、情感和态度,体现


正确的价值观,实 现深度学习,促进能力向素养的转化。



英语学习活动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情境创设 要尽量真实,注意与学生已有


的知识和经验建立紧密联系,力求直接、简洁、有效;



2


)教师要善于利用多种工具和手段,< /p>


如:思维导图或信息结构图,引导学生通过自主与合作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对信息的获取与 梳


理、概括与整合、内化与运用。教会学生在零散的信息和新旧知识之间建立关联,归纳 和提炼


基于主题的新知识结构;



3< /p>


)教师要善于提出从理解到应用、从分析到评价等有层次的问题,


引导学生的思维由低阶向高阶稳步发展;


同时,


教师要启发学生 积极参与针对语篇内容和形式


的讨论和反思,鼓励学生围绕有争议的话题有理有据地被达 个人的情感与观点;(


4


)在情境


创设 中,教师要考虑地点、场合、交际对象、人物关系和交际目的等,提示学生有意识地根据


语境,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确保交际得体有效;(


5


)教师要 根据所学主题内容、学习目标


和学生经验等,选择和组织不同层次的英语学习活动。




以下是针对一篇阅读文章的教学活动设 计案例。其他指向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活动设


计,教师可以参见附录


4


中的完整教学案例。







案例


3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学习活动设计



主题语境:人与自我


——


做人与做事



语篇类型:新闻报道“


A Material world


”(课文原文见附录


4


第二部分)



语篇研读:该文讲述的是当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期盼成为有钱人的时候 ,一位大学教授


Charles Gray


却将自己的百万家产 捐献给慈善机构,自己过起了简朴的生活。这改变了他原


本富有却不快乐的生活,


同时使他获得了对生活和金钱的感悟。


作者希望通过本文引起人们对< /p>


金钱与幸福关系的思考:富有并不一定幸福。自给自足、奉献社会、帮助他人可以给自己带 来


幸福和快乐。该文是一篇人物报道,有标题、导语、正文、引语等,立场观点鲜明、内 容真实


具体、语言简明准确。作者以多数人的金钱观为背景,通过主人公的今昔生活对比 ,沿着主人


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变化这两条主线,


探讨了人 们的金钱观与幸福观。


这两条主线相互交


织,把语篇的事实性信 息、语言表达方式,以及对主人公幸福观的探讨有机整合在一起,由此


梳理出本文的信息 结构图和结构化知识图(见图


5


、图


6


)。






教学目标:



学生在学习完本篇新闻报道后,应该能够:


< br>(1)


从物质和精神生活两方面的变化梳理和概括主人公的生活经历;

< p>




2

< p>
)基于所读内容和主要语言分析论证主人公不愿做百万富翁的原因;





3


) 预测想象主人公将钱全部捐出之后会遇到的问题;





4


)对主人公的金钱观和行为作出自己的 评价;




5


)联系个人生活,谈论自己对金钱和人生的态度以及对慈善活动的看法。







主要学习活动:



(1


)学习理解类活动



第一步,围绕主题创设情境,铺垫语言。



教师创设情填。提出问题:关注新闻题目


Who wants to be a millionaire? I don't


。学

生推测并讨论“


I


是谁


?


”“为什么”“多数人会怎么想


?


”思考:如果 自己处于相同情境会如


何对待阐述理由,从而在语境中激活与


m illionaire


相关的词汇。






第二步,概括、梳理、整合信息。



① 学生根据新闻标题预测内容,并通过快速浏览,获取该报道的主要内容。



②学生细读课文,找到主人公物质和精神生活变化的相关信息,梳理并整合细节信息,使


之结构化(见图


5


和图


6< /p>


),通过对细节信息的梳理,熟悉并学习一些固定搭配和本课特有的


语言表达方式。







2


)应用 实践类活动



第三步,实践与内化所获得的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



学生依据所梳理和提炼的结构化知识,运用所学习的固定搭配或语言表达方式,采用两人


问答或对话的形式,


描述并阐释主人公在物质和精神生活方面发生的主要 变化,


内化所学语言


知识与相关信息。





第四步,基于主题与内容进行分析与预测,表达个人观点。


< /p>


①学生根据主人公生活及态度的变化,分析其不愿做百万高翁的原因,初步讨论金钱与幸< /p>


福的关系。





②学生预测主人公把钱全部捐出之后可能遇到的困难与挑战。



③学生创编人物访谈类节目,从主人公及其亲人、朋友、被捐助人等的角度,深度解读主


人公的行为对自己和他人可能造成的影响等。







3


)迁移创新类活动



第五步,分析评价语篇的意义与形式。



①学生讨论写这篇报道的作者(记者)的观点,分析并讨论新闻报道的写作手法(新闻报


道要求客观公正,一般不轻易表露作者观点等)。





②学生对主人公的金钱观和裸捐行为作出自己的评价。



第六步,在新的语境中开展想象与创造,运用所学语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①设置情境:你和同学们在共同策划一个你们力所 能及的慈善活动,你们提出了不同的意


见,面临多种选择。学生分组讨论。各自发表意见 。每组选出一个大家都认同的最具创意的决


策。




②将自己小组的决策与语篇中主人公的金钱观进行比较,体验 生活中的决策背后的价值


观。




③报道中作者对主人公的做法予以肯定,但是否所有人都会支持



他的选择


?


学生尝试分析不同的人可能 对这一选择的态度,并再次联



系自我进行思考,理性表达自己 的观点。通过全班交流,提升对这一



问题的批判性思考。





案例说明:



本案例展示的是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教学设计。遵循这一活动观,教师需要整合课程的


六要素,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将语言知识学习、文化内涵理解、语言技能发展和学

< br>习策略运用融合在学习理解、


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三类相互关联的语言与思维活 动中。


为此,


教师在语篇研读的基础上,围绕“富有与幸福”这 个主题,设计了以下的学习活动:首先,学


生置身于“富有与幸福”这一主题的语境中, 思考自己会如何面对类似的问题;然后,学生依


托语篇,梳理并整合事实性信息,发现主 人公从富有变为贫穷,但情感从不快乐变为快乐的事


实,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概括出结构 化知识,为进一步讨论主题意义奠定了语言、文化和认知


基础;接着,学生尝试使用和内 化所学的语言和信息,分析和欣赏新闻报道的文体特征和语言


特点,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 解。最后是迁移和创新类活动,学生结合生活中可能面对的情境,


通过多元和批判性思维 ,


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通过学习本课,对金钱和幸福的关系有

< br>了深层次的思考,形成了新的认知。




教学活动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或顺序,教师应基于对语篇的解读和对学情的把握,灵活而


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将不同的活动以不同的顺序串联或组合在一 起,比如,



师可以在学生理解新闻大意之后,


让学生直接讨论对所读内容的看法,探讨记者观点等,


之后

再对内容进行深度学习和意义推断。教师也可以在获取语篇整体信息之后,将学生分成小组,


请小组中的每位学生分角色去完成阅读任务,


例如,有的负责总结物质和精神生 活的变化,



的负责对主人公提问,


有 的负责预测主人公裸捐之后可能遇到的困难与挑战,


有的负责推断主

人公不愿意做百万富翁的原因等。


然后由学生创编访谈类节目,深度剖析和解读这一 事件。总


之,不论采用什么方式组织活动,教学都应体现出基于语篇的学习理解类活动、 深入语篇的应


用实践类活动、超越语篇的迁移创新类活动。在每类活动中有机融入语言知 识学习、语言技能


运用、学习策略应用、思维品质发展和文化意识培养,帮助学生积极主 动地参与到探究主题意


义的学习活动中,


学会运用所学语言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


达到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


目标。





5.


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等会学习创造条件



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


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发展学习能力创造有利条件,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


学会


如何进行自我选择、评判和监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 习的能力。




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 、探究的学习能力,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支持和激励的学习环境,在


教学中关注学生是否在 合作学习中增强了个体的责任感,是否实现了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 br>否通过合理分工促进了学生独立思考,


是否改善了人际关系、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 。在组织学


生开展探究式学习时,


要注意所选的内容是否与学生 的兴趣和知识基础相符,


要关注学生的探


究过程,


关注学生的结构化知识是否形成或得到发展,


促使学生在活动中以合作和探究 的方式


获得知识、丰富经验、发展技能、提高能力、养成健康人格,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 促进和共同


提高。




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需要教师精心的指导和帮助。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子指导,


例如,课前合理布置自学活动,课中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与探究活动,课后布置适量的拓展性作

< p>
业。此外,教师要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感受学习英语的价值和意义,了解英语语言的结构特点和


语用习惯,


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尝试自我评价和同伴互


评,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在体验自主学 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教师


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避免包办代替。




教师要在教学过 程中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每个学生的学习背景、生


活环境和成长经 历不同,


学习英语的方法和策略也有差异。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观察学生的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6 16:2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72883.html

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英语完整版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