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学概论要点总结(李良荣)
一、
新闻与宣传
新闻与宣传相关,人们常
说
“
新闻宣传
”
,新闻也要达到宣传的效果。但新闻不等于宣传。
新闻是告
诉人们发生了什么是,目的是
“
受者晓其事
”
。宣传是传播观点和观念,引导人们按
照宣传者的思想行
事,或者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是
“
传者扬其理
”
。
新闻重事实,宣传重观
点。新闻重时效,宣传重时机。新闻重平衡,宣传重倾斜。
二、
新闻与舆论
“
新闻舆论
”
这个词,人们常常用,二者的确紧密相关。但二者
也是有区别的,新闻不等于舆
论。
新
闻是媒体发布的刚发生的或者正在发生的事实。舆论是公众的意见。
< br>新闻传播是有组织的,是自为的。舆论传播具有无序性,是自发的。
新闻可以反映媒体或者记者的见解,
是媒体倾向的反映。
< br>舆论必须具有群众性,
是大多数人
的看法。
三、
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
人们常说
p>
“
新闻传播
”
。<
/p>
新闻要让人们知晓,
其途径就是传播。
所
以,
新闻学与传播学很相关。
但新闻学不是传播学,二者侧重点
与研究方法不一样。
刚才说了新闻学的概念。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信息传播交流的学科,
重在对人们的传播活动和
受众的接受心理进行系统的调查分析,学理阐释。
新闻学是对新闻历史、新闻构成方式、新闻传播行为的实践总结和学理分析,较为微观。而
传播学是对人类传播活动进行归纳、
演绎和验证,
大量采用社
会学、
心理学和人类学的研究
机制。较为宏观。
四、
意媒的概念
构成有声的信息符号,这
是人类最早的意媒。意媒是人类表意的符号系统,用其了解对
方的发现或向对方告知某些事情。
语言意媒是人类表达思维的工具,
思维对象及其活动构成
意媒的内容,语言表达则是思维形式。
五、
传播史上的几次变革
第一次革命:手
抄媒体的形成;第二次革命:印刷媒体的形成;第三次革命:广播的诞生;
第四次革命:电视的诞生;第五次革命:互联网
六、
新闻的成分和要素
新闻的成分是指构
成新闻中事实的各个细小的部分,表现为事实的多种要素。包括事象、
事实和事态。
事实:是真是存在的具体事物,多表现为事件的客观存在。
<
/p>
事象:是构成事实的最小元素,使新闻呈现出事象的复合性、运动性和可感性。
事态:
是指新闻中事象总和的动态,
表现为事实各种联系的趋向,
囊括了多种事象间的动向,
< br>形成以人的行为为核心的事态链。
七、
新闻的构建
新闻的构建
是由新闻的事态与意态共同完成的,
新闻既是对事实的描述,
又是对意义的追问。
新闻构建必然包括事实构建与意义构建两部分,并用相应的
手段将其呈现出来。
新闻形态的构建
是指记者协调地排列、
组成每个事象和事实,
使新闻获得一种实
体,
再现新
闻的内在联系和外部结构。新闻建构适合人们认识事
实的习惯,就是一种最佳的报道框架。
大体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1
、
以选择事实为开端(选题)
2
、
新闻的基础建构(新闻要素安排)
3
、
安排新闻的结构(文本写作)
4
、
不同事实类型的组构(主、次事实及细节安排)
新闻意态的建构
是通过记者选择事实、选择角度和阐释事实实现的。记者按照
事实的
倾向选择中药事实,
寻求和确
定事实的意义,
是新闻意态建构的主要出发点。
对于客观事实<
/p>
来说,意义是第二性的、派生的,是被决定的因素,只有事实本身才能决定事实的意义。对
意义明显的时间,说清了事实,
意义也自然显露。
记者必须把握事实的本质,揭示新闻与客
观事实的联系,从整体上确定事实的
意态。
八、
趋势性事件与世界同构
趋势性事件<
/p>
指客观世界必然出现的事件,分为主导趋势性事件和次要趋势性事件。它是
一种集合,
在连绵的过程中相继出现,
事实的推进性和延续性是确定趋势性事件的标准。
在
新闻学范畴,
趋势性事件与非趋势性事件是两个相对的概念,
新
闻报道的终极目标就是用大
量趋势性事件反映世界的发展,同构真实的世界。
1
、
新闻是历史进程的一环;
2
、
新闻对世界的重构。
九、
新闻的个体真实
个体真实
又称事实真实、单一事实真实或具体真实,是指对某个事实所报道的五或六要
素(人物、情节、时间、地点、起因和结果)完全符合实际,即发生在某个时空中的
人物、
情节、数字、细节和事件发展过程同客观事实相符。
个体真实的标准
1
、
单一
事实的五或六要素应个个准确无误,是衡量个体真实的第一个标准;
2
、
对事物发展的过程和细节陈述得完全符合实际;
3
、
新闻背景的介绍、数字和文献资料的引用也必须真实;
4
、
新闻
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思想变化等隐性事实的介绍必须真实,不能渲染夸大、以想
象代替事
实
个体真实的特点
1
、
新闻个体真实是感性真实(具体的
可感的
复写事实);
2
、
新闻
个体真实是一种表象真实(记者在新闻文本写作或拍摄时的影像思维过程,
这
个过程要符合事实本质);
3
、
新闻
个体真实是在单一时空中可证实的真实;(新闻事实在现实空间和时间上可以得
到证实)
;
4
、
新闻个体真实有度的差别。(个体事实的细目陈述得精确与否,使新闻真实具有不同
p>
的程度,也称之为
“
新闻的真实度)
个体真实的形式
(
1
)、事概真实,指真实地概述事实的概况和归纳(概括性)
。
(
2
)、
事体真实,指情节真实和情境真实(形象性)。
(
3
)、事势真实,真实地阐释事实的性状,揭示事实的利弊和作用。
新闻的原真状
态:
是指在新闻报道中按照事实的原型来反映事实,
把那些不能
反映事物原貌
的次要材料删掉,仍没改变事实的真实性,即马克思所说
< br>“
根据事实描写事实
”
十、
“
小
三角理论
”
由新闻本源到新闻的转换
过程,
形成
“
发现事实→记者的认识→
构成新闻
”
的三个环节。
这一
概括最早由甘惜分教授提出,将之命名为
“
小三
角理论
”
。
十一、新闻的涵化
涵化
:包括、融合之意,指一件事例中包括了应用者的个人思想与见解。
新闻涵化
:
新闻涵化是指媒体在新闻传播中渗
透一定的思想,
用以引导受众,
但又不直接地
< br>说出来,而隐藏在对新闻的客观报道之中。
技术涵化<
/p>
:运用技术手段加工新闻事实,赋予新闻某种思想意蕴,叫新闻的技术涵化。如:
拍摄的角度、彩色与非彩色、文字形式、图像与图片的光线、声音运用等等。
专业手段涵化
:
用特有的非语言
符号表达对事实的评价,称为新闻的专业涵化。
如:版面安
排、
报道内容的详略、报道体裁、新闻的排列顺序等等。
话语与语
体涵化
:使用什么语言、运用哪个概论或者词汇,采用什么句式、语气、是否语言
修辞等,称为话语与语体涵化。
框架涵化<
/p>
:
运用什么文本构成的排列组合形式来体现自己的意图及见解,<
/p>
称为框架涵化。
如:
人物出场的排列组合
、事实先后的排列组合、突出哪一部分事实而弱化哪一部分事实等。
< br>用事实涵化事实的方法
:
1
、关
联事实的涵化;
2
、背景事实的涵化;
3
、厚重事实的涵化。
十二、传统新闻价值与现代新闻价值
传统新闻价值:
于
19
世纪产生于西方
的新闻界,在
20
世纪得到了巨大发展。新闻价值理
论起源于报刊成为大众日常读物时期。
现代新闻
价值
:
是新闻在受众接受过程中满足其认识需要表现出的效用,
包括受众对新闻的
精神享用和由此导致的获得的物质利益,
p>
包括有用、有益、有效三个要素。新闻是价值的体
现者,
媒介是价值的载体,受众是价值的确定者和受益者。所以,
新闻价值是指新
闻的使用
价值,建立在对受众有用、用效的基础之上。
现代新闻价值理论的特点:
1
、
精神价值:给人们以精神、思想、道德的提高;
2
、
效用价值:以受众为主;
3
、
交换价值:要能卖的出去,产生经济效益;
4
、
社会价值:社会制度对新闻价值有规定性,为社会利益服务。
“
现代新闻价值理论
”
与
“
传统新闻价值理论
”<
/p>
的区别:
①、
前者把对受众的效益作为新闻报道的出发点,
关注受众的现实需求;
后者把记者鉴别新
闻事实作为报道的出发点,关注的是记者对事实是否适合报道的感
受。
②、
前者考虑新闻能给人们的认
识和生活带来什么,
是以新闻对受众的效用为核心的;
后者
p>
考虑的是什么样的事实能够成为新闻,是以识别事实的特性为核心的。
③、前者以满足受众对新闻的使用为对象的,西方新闻传播学的
“
使用满足理论
”
,正是对现
p>
代新闻价值目标的简要概括;
后者是以记者对事实的使用为对象的,
罗列的要素显示的是事
实的属性,而不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