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隆平杂交水稻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前言】
一粒小小的种子改变了世界。
袁隆平,这位
“
杂交水稻之父
”
,在
1973
p>
年率领科研团队开启了的杂交水稻
王国的大门,
在数年的时间内就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
有力回答了世界
“
谁
来养活中国
”
的疑问。正如美国著名农业经济学家帕尔伯格所言:袁隆平把西方
国家远远甩到
了后面,
为中国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并将引导中国和世界过上
不
再饥饿的美好生活。
目前,中国杂
交水稻已在世界上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和推广,并被<
/p>
冠以
“
东方魔稻
”
、
“
巨人稻
”
、
“
瀑布稻
”
等美称,甚至将之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
媲美。
【资料一】
1973
年
10
月,<
/p>
在全国杂交水稻会议上,
袁隆平发表论文
《利用
“
野败
”
选育
“
三
系
”
的进展》,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
“
三系
”
配套成功。
1976
年,杂交水稻开始进行大面积推广,全国达到
208
万亩,增产
全部在
20%
以上。
1981
年,
袁隆平被授予新中国第一个、
迄今为止唯一
一个国家特等发
明奖。
1982
年,国际水稻研究所学术会
首次公认:中国科学家袁隆平为世界
“
杂交
水稻之父
”
。
在对杂交水稻的一片赞扬声中,袁
隆平自揭其短:杂交水稻
“
前劲有余,后
劲不足;分孽有余,成穗不足;穗大有余,结实不足
”
。
p>
他决心开展
新的研究攻关,在
1986
年提出了杂交水稻育种方法从三系向
两
系再向一系迈进的战略设想。
1987
年,
“
两系法
”
杂交水稻研究被列为国家
“863”
计划项目,袁隆平出任
责任专家,主持全国
16
个单位协作攻关。
1995
年,
“
两
系法
”
杂交水稻大面积生产,平均产量比
“
三系
”
增长了
5%~10%
。
当全国农业界的兴奋还没有离开
“<
/p>
两系法
”
,
袁隆
平又提出超级杂交稻分阶段
实施的战略目标:
把塑造优良的株叶
型与杂种优势有机结合起来,
提出了旨在提
高光合作用效率的超
高产杂交水稻选育技术路线。
2000
年,超级杂交水稻亩产
700
公斤目标实现;
2004
年,
800
公斤目标
实
现;
2005
年,超级稻第三期小片
试验田达到
900
公斤。
-
-
-
-
-
-
-
-
-
上一篇:高考英语听力常用词汇
下一篇:高考英语翻译专项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