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文言简答策略 教案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17 18:38
tags:

-

2021年2月17日发(作者:受不了)


湖南高考文言文简答题的应对策略



2007< /p>


年高考湖南试题稳中求变、稳中出新,这些








体现在文言文考查中,就是减少了一道选择题,变为


主观题测试即以一道简答题的形式加以考查,保持文言文分值不变。这道题的设置从思路上值得 肯定(文言文阅读


应该加重



理解



),但设题未能有效实现这一意图。因为仅仅是考查了一个指代词 指代的内容,只要把握了原文中上


一句即可得出答案,虽然浅显,但从学生得分情况看并 不理想,总体评价是这道简答题(第


14


题)较失败。尽管如< /p>


此,但在文言文阅读中增加主观题型,则是大势所趋,将来还可能加大主观题分值,这完全 符合新课改、新课标的


要求,注重积淀,更加突出能力考查,纯知识的考查及纯技巧性的 考查将逐步淡出高考试卷。





展望


2008


年高考,湖南高考命题肯定会 进一步求变求新,文言文简答题的命题角度也会求变求新,从而弥补


2007

< p>
年命题的缺陷。如何把握文言文简答题设题的角度,如何有针对性地应考,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得分 率,这是


摆在我们每一位高三语文教师面前的新课题,值得我们每一位高三语文教师去深 思和探究。







一、上海卷给我们的启示







上海< /p>


2001


年的文言文《射说》是一种杂说体的散文,已不再出于< /p>



二十四史



, 不再是史传文,打破了文言


文选材囿于



史传文



一统天下的僵化模式和格局。在这之前,上海卷除了 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还以主观题的形


式加以考查,


并且主 观题型已日臻成熟。


而湖南卷高考文言文的改革始于


2004< /p>


年,


跳出了



史 传文



的模式,


又在

< br>2007


年增加简答题,


这些都是对上海卷的一种回应。


湖南卷


2008


年高考在这道题的设题 角度和形式上会参考和吸取上海


卷的成功经验,因此认真研究上海卷历年的文言文简答题 ,对于我们应对


2008


年的高考就显得尤为必要。下面先简< /p>


要回顾


2000


年至

2007


年以来的上海卷文言文简答题:



27


.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出李实对皇帝、官吏、百姓 的不同态度。


(2000


年上海卷


)


21.


文中划线部分共有


3< /p>


个分句,请依次把它们写出来


(2000


年上海卷


)



28.“


邦人



认 为,他自己说的话哪一句最重要?


(2000


年上海卷


)


26






常常有所叙、有所议。从本文看, 所叙的事情是


(


用自己的话回答


)


;所议的观点是


(


用文中句子回答


) (<<


射说


>>


元好问


) (01


年上海卷


)


23


.导致



周人


”< /p>


可悲结局的自身原因是什么


? (01


年上海春招卷


)


28


.你认为王烈能使盗贼改过自新靠的是什么


? (01


年上海春招卷


)


21


.甲文中,郑谷建议齐己,将



昨夜数 枝开



改为



昨夜一枝开



,其理由是


?? (02


年上海卷


)


22


.乙文中,



随园担粪者

< br>”


在农历十月中报告主人,梅树



有一身花矣



,作者将这句话加工成



霜高梅孕一身花




仔细品味这一诗句中的




” “




两字的妙处。

< br>(02


年上海卷


)


2 3



这两则古代诗话告诉我们,


写诗作 文要善于向各类人学习,


甲文所指对象是


??


乙文所指对象是


(02


年上海卷

)


27


.苏辙兄弟贬官以后,世人和巢谷对他们 的态度有核不同?(用文中词语回答)作者这样描写的意图是什么?


(用自己的话回答)


(02


年上海卷


)


22


.根据文意,写出作者的艺术创作主张。


(


用文中句子回答


) (02


年上海春招卷


)


28 .


乙文



洞极邃者,必猿挂蛇行,穷其旁 出之窦



一句中的



猿挂蛇行



用现代汉语怎么翻译?作者是否用它直接描


绘洞穴恐怖的景象?为什么?


(03


年上海卷


)


29.< /p>


乙文中最能概括徐霞客探险精神的句子是:


(03


年上海卷


)


20


. 文中画线句中



丧志



一词的意思是___,主人公龙仲房所以



丧志



,其原因是____。


(2003


年上海春招



)


21


.文中主人公龙仲房后来说:


得之矣。



作者在文章中要说明 的道理是____。


(03


年上海春招卷


)


25


.写出与



函牛之鼎,不可以烹小鲜



意思相同的一句成 语或俗语。(不能用文中句子)


(03


年上海春招卷

< p>
)


26.


为什么焦奇能缚虎却不能缚猫 ?为什么怀才者、用才者都要知道这个道理?


(03


年上海春招 卷


)


28


.从全文看,为什 么李广



如此焉可也



,却又



不可以为法


”?


(


用自己的话回答


) (04


年上海卷)



23< /p>


.根据文意,



笔奇



笔翻空则奇





词畅



词旁搜曲引则畅



的含义是


(05


年上海卷


)


26


.文中先说



予以数言了之



,后说



予更以数十百言 ,排荡摇曳而出之



,两者并不矛盾,请说说理由。


(05


年上


海卷


)


24


.作者规劝陈君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06


年上海卷


)


25


.这是一篇讽喻文章,它在写作上的特点是




(06


年上海卷

)


26


.你对文中


“< /p>


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遂至朘民之生而不顾,此何异攻摽劫夺之为者乎?



这句话的思想意义有



1


何评价?


(2006


年上海卷


)


21.


文中写仲长统和高干的交往 ,突出了仲长统哪些个性特点?


(07


年上海卷)



22


.第一段中与



文武之道一也



意思相呼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 (07


年上海卷)




24.“


可以观,可以法,可以戒


< p>
运用了修辞手法,它的表达效果是


___________ (07


年上海卷)



25.< /p>


作者



酌古


”< /p>


所要研究的材料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07

年上海卷)



26.


作者 写作《酌古论》的用意是什么?


(07


年上海卷)





从上面对上海卷的回 顾来看,再结合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不难把握文言文简答题的考查点、命题的规律和


类型、答题的方式及其命题方向。





1


、考查点





I


分析综合:






1


)筛选 文中的信息;(


2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II


鉴赏评价:






1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


、命题的规律和类型:





1


)把握 文意题,如


2003


年上海卷第


28< /p>


题和


2006


年上海卷第


24


题等;





2


)归纳概括题,如


2004


年上海卷第


28


题等 ;





3< /p>


)鉴赏评价题,如


2006


年上海卷第< /p>


21


题和第


26


题等。





3


、答题的方式:





1


)摘抄 式即要求考生用文中的原话进行回答,如


2000


年上海卷第< /p>


21


题(文中划线部分共有


3

< p>
个分句,请依


次把它们写出来)、第


28


题(



邦人



认为,他自己说的话哪一句最重要?)





2


)概括式即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话加 以概括回答,如


2004


年上海卷第


2 8


题、


2006


年上海卷第

< p>
24


题等。





4


、命题方向:





过去是



言多文少




现在是



言文并重


< br>。


这里的



< br>”


是指文言知识,


如实词、


虚词 的理解,


常见句式的辨析等;





主要指对文意的理解和评价。如


2006


年上海卷文言文题目


29


分中,文意的 理解分析就占有


17


分。从近几年的文


言文试题来看,





的分数比重越来越大。





随着高中课改在


2007


年秋季的全面 铺开,湖南省将迎来



新教材



首次高考,


2008


届、

2009


届正处于过渡期,


在课改领域已取得成功经验的上 海,无疑会对湖南产生深远影响。这样,


2008


年湖南高考文 言文试题



言文并重




特点,将进一步凸现。





二、文言文简答题的应考对策





1


、回归教材,加深感知





充分利用教材课文后的问答题,熟 悉并训练自己对这类题型的感知,从而提高自己对这类题型的解答能力。





2


、依据题型,各个突破





1


)把握文意题;





把握文意是指在文言文阅读中,通 过文言常用词语的理解和句意认知,把握整个文段的文意。解答此类题目,


关键是读懂原 文,联系语境,并简要作答。如:





2006


年上海卷第


24


题,作者规劝陈君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此题实际是考查理解文章最后一句 的意思,只要快速浏览全篇把握住最后一句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





参考答案:希望陈君能够像陈相国 那样,努力建功立业,而不要一味贪恋富贵生活。





2


)归纳概括题:





①原则:






1


)概括要完整、全面;(


2


)概括要准确、 恰当。





②步骤和方法:






1


)整体 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





记叙性文字,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一 般的叙事文要弄清作者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人


物的哪些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




2




议论性文字要理清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等。





说明性文字要理清说明对象、说明 内容和说明方法。只有整体阅读,总体把握,才能高屋建瓴地驾驭阅读材料,


才能准确完 整地去分析、评价人物和事件。






2


)善于抓中心句,找关键句,理清 文章的层次。




< br>读一篇文章时,应特别关注中心句、关键句。如《六国论》开头的中心句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


赂秦


”< /p>


;《过秦论》则卒章显志:



仁义不施, 攻守之势异也。



另外还有《游褒禅山记》《阿房宫赋》等等。






3


)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加深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

< p>




归纳概括时,要注 意充分利用文章的题目、文中或文后的注释、文章出处、作者情况等信息,结合学过的有关


知识作综合分析,从而多方面理解文章的内容。如:





2004


年上海卷第


28


题,从全文看,为什么李广


如此焉可也



,却又


< p>
不可以为法


”?


(


用自己的话回答


)




参考答案:要点:前一问:


(1)< /p>


李广才气高;


(2)


士卒乐于为他献身。





后一问 :


(1)


后继者难以为继;


(2)


与他同时的将领因军心受扰难以治军;


(3)


军队无法对付敌人的突然袭击


(


写出


两点即可


)






2006


年上海卷第


26


题,作者写作《酌古论》的用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 是为了探究、参酌历代治国用兵的成败得失,为后人提供借鉴。





3


)鉴赏评价题:





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鉴赏, 就是要求能够判断文章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


是否健康。评 价鉴赏文章的思想内容要以全面深入的阅读分析为基础,要全面辨证地评价文章,评价要有理有据,


要具体充分,有深度。对待古代作品的评价,要辨证地分析,历史地看待,不能孤立地静止地评价,也 不能用今人


的要求来苛求古人。如:





2006


年上海卷第


26


题:你对文中



一日得志 ,思以逞其欲,遂至朘民之生而不顾,此何异攻摽劫夺之为者乎?


这句话的思想意义有何评价?





参考答案:应有辩证认识:不要置民生于不顾,这在当时和现在都有积极意义;



得志



< p>




从历史的角度讲,


有一定的局限性。





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对于


文言散文的写作技法应从以下方面去分析 :





①从 表达方式角度: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


述顺序的安排,倒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特点(白描细描、细腻生动),细节描写、景物 描写等的作用。





②从选材剪裁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





③从 表现手法角度:是否运用了象征、对比、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手法。





④从结构安排角度:是否开头结尾 ,各有特色;结构严谨;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⑤从语言运用角度:语言是否准确 、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


简洁明快、 含蓄深沉等);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⑥从论证方法角度:是否运用了比 喻论证或正反对比论证等等,运用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如:梁启超《论毅力》是怎样运用正反对照的说理方法来论述



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 p>
的观点的?





参考答案:运用正反对照的说理方法,如成与败,逆与顺,强与弱,彼与我,

< br>“


攻亏一篑





虽覆一溃



的对比,


处处阐述了有毅力与无毅力会造成成功与失败两种不同的结果,从而突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 /p>





3


、培养学生以题解题的能力。





充分利用文言文的最后一道选择题 ,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把握题与题之间的相互暗示作用,提高自己的解题能


力与得分能力 。如长沙一中的一次月考题《庄辛说楚襄王》第


14


题:





庄辛用



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



的事例有何目的?





这道题的解答就可充分利用第


12< /p>


题的


D


选项:



这篇作品通过庄辛对楚襄王的劝谏,说明一国之君必须居安思


危 ,励精图治,如果只图眼前享乐,丧失警惕,必将引起严重祸害



再加上一个正反对比论证即可。





参考答案:正反对比论证,说明一国之君必须居安思危,励精图治,如果只图眼前享乐, 丧失警惕,必将引起


严重祸害。






3


高考文言文简答题应对策略



及练习



一、导入:我们师古,重在师 其“思”,师其“艺”,简答虽简,内涵却极深广。



二、考查内容:





1


、对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概括





2


、对文章行文脉络的清晰梳理





3


、对作者观


点态度的理解评价





4


、对文章事理情景的关系分析





5


、对艺术手法关键词句的分析理解



三、典型题例:



1



07


年湖南卷



原文说“此与楚人鬻珠 、秦伯嫁女同类”,“此”指什么?请联系上下文作答。(


3


分 )




答:指墨子“若辩其辞”




2



08


年湖南卷




文中说“及晋公败,士多不免,惟公不 及”,请根据文意,说明“惟公不及”的原因。



< p>
答:(


1


)欧阳颍品行端正,持身谨严。(


2


)丁晋公居高位时,欧阳颍有意同他保持距离。(

< br>3


)欧阳颍靠自己的


能力和政绩升迁,不是靠晋公提拔。




.2011


年湖南卷



结合文意,请你 谈谈作者对严祺先的文章“欣赏叹诧”的原因。(


4


分)



解析:此题考察作者喜欢严祺先文章的原因。答案:因为严祺先的文 章:①命意立论,卓尔不群不被世俗的人所理


解而受到讥笑②说理叙事明白晓畅,严峻犀 利。





3



2003-2005


年上海卷:






①乙文“洞极邃者,必猿挂蛇行,穷其旁出之窦”一句中的“猿挂蛇行”用现代汉语怎么翻译?作 者是否用它


直接描绘洞穴恐怖的景象?为什么?






(03


年上海卷


)


②乙文中最能概括 徐霞客探险精神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 (03


年上海卷


)


③从全文看,为什 么李广“如此焉可也”,却又“不可以为法”?




(


用自己的话回答


)



(04


年上海卷)



④根据文意,


“笔奇”(“笔翻空则奇”)、


“词畅”(“词旁搜曲引则畅”)的 含义是


_____________


(05


年上海卷


)


2006


年上海卷:



①文中为什么要将白居易与贾谊相比?请联系全文加以说明。

















3


分)



②作者规劝陈君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2


分)



③这是一篇讽喻文章,它在写作上的特点是□□□□。
























2


分)


< /p>


④你对文中“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遂至朘民之生而不顾,此何异攻摽劫夺之为者乎?” 这句话的思想意义有何


评价?(


3


分)



2007


年上海卷:



文中写仲长统和高干的交往,突出了仲长统哪些个性特点?


< /p>


第一段中与“文武之道一也”意思相呼应的句子是


_______ ____


“可以观,可以法,可以戒”运用了修辞手法,它的表达效果是


___________


作者“酌古”所要研究的材料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作者写作《酌古论》的用意是什么?



四、


2009


年命题展望:


1


、考查点




I


分析综合:


< br>(


1


)筛选文中的信息;(


2< /p>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 /p>


3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II


鉴赏评价:



1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 p>



2


)评价文章的思想 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


、命题的规律和类型:


< p>
1


)把握文意题,如


2003

年上海卷第


28


题和


2006


年上海卷第


24


题等;


2


)归纳概括题,如


2004< /p>


年上海卷第


28


题等;

< br>



3


)鉴赏评价题,如


2006


年上海卷第


21

题和第


26


题等。



3


、答题的方式:




4


1


)摘 抄式即要求考生用文中的原话进行回答,如


2000


年上海卷第


21


题(文中划线部分共有


3


个分句,请依次把它


们写出来)、


2007


年湖南卷第


14


题(“此”指什么?)



2


)概括式即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话加以概 括回答,如


2004


年上海卷第


28< /p>


题、


2006


年上海


卷第


24


题、

< br>2008


年湖南卷第


14


题等。



4


、命题方向:


过去是“言多文少”,现在是“言文并重”。这里的“言”是指文言知识,如实词、虚词的理解,

< p>


常见句式的辨析等;“文”主要指对文意的理解和评价。如


2006


年上海卷文言文题目


29

< br>分中,文



意的理解分析就占有


17


分。从今年试卷结构调整看来,“文”的分数比重越来越大。



五、文言文简答题的应考对策:



1


、回归教材,加深感知


< p>
充分利用教材课文后的问答题,熟悉并训练自己对这类题型的感知,从而提高自己对这类题型的解答 能力。



2


、依据题型,各个突破




1


)把握文意题;把握文意是指在文 言文阅读中,通过文言常用词语的理解和句意认知,把握整个文段的文意。解



答此类题目,关键是读懂原文,联系语境,并简要作答。如:《触龙说赵大后》一文的习题“在触 龙看来应该怎样


爱子女?



解题步骤: 一找到文章回答该问题的句子“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二翻译成现代汉语“父母疼爱他子女,就得为他们考虑长远些 ”。答题模式:



第一步



在文章中找到文章主旨句。往往是表议论的句子。


< p>
第二步翻译成现代汉语。必要的时候可以作适当的补充说明,以突出其现实意义。如上题可以加上“ 而不应该溺爱


孩子”。变式题






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的理解



例:《子路 、曾皙、冉有、公西华待坐》一文习题“孔子对四个人的谈话作了什么评价”。



2


)归纳概括题:



①原则:





1


)概括要完整、全面;





2


)概括 要准确、恰当。



②步骤和方法:


< /p>



1


)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 点抓重点。(


2


)善于抓中心句,找关键句,理清文章的层次。




3


)充分


利用各种信息,加深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的习题“听了邹忌的分析,威王采取了什么措施?收到了这样的效果?”



答题模式



第一步



确定答题区间。是“听了邹忌的分析”后。




第二步



审清核心要求。是“采取了什么措施?收到了这样的效果?



第三步



筛选出相关的句子,将相关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进行概括。



变式


1




分析事件产生的原因





1


《触龙为什么说赵大后》一文的习题“触龙为什 么说赵大后更爱燕后?”



变式


2




分析事理情景关系



《游褒禅山记》设 题:本文通过写游览过程所见之景,写出了一个什么道理?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3


)鉴赏评价题:


< br>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鉴赏,就是要求能够判断文章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 情是否


健康。评价鉴赏文章的思想内容要以全面深入的阅读分析为基础,要全面辨证地评 价文章,评价要有理有据,要具


体充分,有深度。对待古代作品的评价,要辨证地分析, 历史地看待,不能孤立地静止地评价,也不能用今人的要


求来苛求古人。如:

< p>


2006


年上海卷第


2 6


题:你对文中“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遂至朘民之生而不顾,此何异攻摽劫夺之为者 乎?”这


句话的思想意义有何评价



参 考答案:应有辩证认识:不要置民生于不顾,这在当时和现在都有积极意义;“得志”的“志”从历史的角度讲,


有一定的局限性。



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




5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17 18:3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62918.html

文言简答策略 教案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