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天人合一”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16 22:58
tags:

-

2021年2月16日发(作者:idealistic)


中国传统的


“天人合一”


思想是一种具有高度概 括性的哲学理论,


具有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人与自我本性等和 谐统一的多重意蕴。


“天人合一”对于我们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 会,


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提高整体国民素质、


推动国民经济健


康稳定发展等方面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天人合一”思想






在中国哲学史上,“天人合一”观 念出现的甚早。


《易经》中有:“易,所以会天道,


人道也。” 是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最早表述。最先阐述这一思想的是庄子,


《庄子·齐


物论》中提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 br>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


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所谓“天”,一 种观点认为包含着如下内容:


1


,天是可以与

< br>人发生感应关系的存在;


2



天 是赋予人以吉凶祸福的存在;


3



天是 人们敬畏、


事奉的对象;


4


,天是主宰 人、特别是主宰王朝命运的存在(天命之天)



5


,天是赋予人仁义礼智本性的


存在。


另一种观点认为 “天”就是“自然”的代表。


“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


一是天 人一


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是说人和 自然在


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老子说:“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马王堆出土


《老子》


乙本)


即表明人与自然的一致与相通。


先秦儒家亦主 张“天人合一”,


《礼记·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认为人只要发扬“诚”的德性,


即可与天一致。汉儒董仲舒则明确提出: “天人之际,


合而


为一。”(


《春秋繁 露·深察名号》


)成为二千年来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






“天人 合一”的思想作为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之一,


它强调的是天与人,


人与人,


人与


社会的自然和谐关系,


倡导把人看做宇宙自然的一部分,


在实践中达到主观与客观、


情 感与


理性、


权利与义务、


个体与社会的 和谐统一。


“天人合一”的思想,仍是我们今天可以借鉴


的重要 思想,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个人修养、传承中华文明精髓,都有着


重要 的现实意义。






二、“天人合一”思想对当今的指导意义






人与自 然的和谐。近代工业文明发展所形成的自然观,强调人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


才能保障 自己的生存与发展。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人类确实取得了巨大的物质文明成就。






但随着 工业化社会的发展,


到上世纪后期,温室效应、臭氧破坏、


水体 污染等一系列困


扰人们的环境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


给人类的生 存和发展带来巨大的威胁。


中国的“天人合


一”思想强调人与周 围环境的协调同步,


人类应该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


认识自然,


尊重自


然,


保护自然,


而不能破坏自然。


反对一味地向自然索取,


反对片面的 利用自然与征服自然,


董仲舒他在《立元神》中说:“何为本?曰:天、地、人,万物之 本也。天生之,地养之,


人成之。……三者相为手足,合以成体,不可一无也。”意即: 天生长万物,地养育万物,


人成就万物,他们之间分工合作,不能破坏,否则就会有“自 然之罚”。






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 其一焉。”这“四大”既


不是相互冲突,


也不是杂乱无章,而是 井然有序和谐统一的,


这集中体现在“人法地,


地法

< p>
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人类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要尊重天地万物 自然存在的状态及其


运行规律,


尽量克制自己的占有欲、


好奇心无限制地扩张,尊重其他物类存在的权益,


尽可


能地避免与其他物类发生矛盾与冲突”,尽可能地实现人与自然万物的平等与和谐统一。





现当今的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


我们不但需要进行现代化文明建设,


还需要


与自然和谐相处。


胡锦涛同志关于和 谐社会的权威论述中,


谈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强调


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的确,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应 有之意。


如今,我


们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观,


不是对过去的简单重复和回归,


而是自然意识的全

< br>面发展和升华,


是基于对自然规律的更深理解和把握,


更 是基于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和渴望。


我国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基本特征之一,


这既是对人与自然关


系的正确定位,


也是对社会主义社会特征的一种新认识。


具体来说,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是指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高度统一状态。其中, 生态良好是生产发展、生活富


裕的前提和保证,能够从根本上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方面,在儒家思想中就表现得非常突出。长期以来,


一直作为儒家知识分子人生信条的“修身、治国、


平天下”“为天地立 心,


为生民立命,为


往圣继绝学,


为万 世开太平”等思想都强调“修身”和“治国”。


“修身”说的是个人修养


(道德、知识等)


。在儒家看来,人人都具有从善的趋向性,即孔子说的“仁者 爱人”,这


是一种的自律管理行为,



“但是如果仅凭自律管理,而无外在的他律管理则难以保证所有


的人能够自觉规范自身行 为,故管理具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外在的强制性”[2]因此,孔子


又把“仁”作为依据 上升到“礼”的高度,


以强调社会管理的必然性和强制性。


由此 可以看


出,“儒家对于管理的存在属性的认识,正是从天人合一的思想出发来揭示的。”


[3]这里


的“天”就是指他律管理的“必然性”和“强制性” ,


“人”就是自律管理的可能性


(仁)



每一个社会都要有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


来指引和约束社会公 民的行为。


“八荣八耻”的提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16 22:5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60256.html

“天人合一”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