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
鼎尚图文制作整理
光现象思维导图
光的三个基本规律
直线、反射、折射
①平静湖面上的倒影
②光滑物体表面反光
③成语典故猴子捞月
④照镜子(生活中)
①夜空探照灯的光柱
②手影游戏,人的影子
③日食、月食成因
④小孔成像、站队
①河水变浅
②水中的筷子变弯
③雨后彩虹
④海市蜃楼
光的反射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折射
思
维
导
图
光源
现
象
现
象
现
象
p>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
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
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路
是可逆的。镜面反射和漫发射。
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光在同种
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
真
空
中
传
播
速
度
约
为<
/p>
v=3
×
10
8
m/s
在其他介质中传播速度比真空
和空气中小。
光的基本规律在生活中应用
A.
平面镜成像规律
①成等大正立的虚像
②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镜
3
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垂直。
面的距离相等
;○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
入水中或其他介质
中时,折射
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
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
增大时,
折射角也增大。当光从空气垂
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
时,
传播方向不变。光路是可逆的。
光的色散:
太阳
光
通<
/p>
过
三棱
镜
折
p>
射
发
生
光
的
色散
把
光
分
成
红橙黄绿蓝靛紫。
看不见的光:
红外线,紫外线
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也
可以表述为:平面镜所成的像
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B.
光的基本规律在生活中应用
潜望镜应用;
凹面镜的应用;
探照灯;
汽车观后镜;
手电筒上的聚光灯等。
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
一、光的直线传播一节主要内容导学
1.
了解光源的种类
2.
知道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3.
能用光的直线传播特点来说明生活中的直线传播现象
(
1
)日食、月食的形成;
(
2
)影子的形成;
(
3
)一叶障目,不见
泰山;
(
4
)井底之蛙,所见甚小。
4.
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二、光的直线传播一节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结构网
1.
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
。
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如太阳、
萤
火虫属于
光源,
;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属于
p>
光源。月亮本身不会发光,
它不是光源。
2.
光的直线传播:
(1)
规律:光在同一种
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
p>
实例及应用:①激光准直;②影子的形成;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太阳和月亮
中间时可形成
。如图所示,在
月球后
B
的位置可看到
食,在
A
的位置看到
< br>
食,在
C
的位置
看到
食;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
》中就有记载。小
孔成像成
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
。
3
.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
c=
m/s
;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
3×10
m/s
,光在水中速度
为真空中光速的
3/4
,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
2/3
< br>。
三、光的直线传播一节重点和难点如何处理的思维方法
8
1.
探究并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特点是本节重点。
掌握一些实例,
比如:
在有雾的天气,看到透过树
丛的光束是直的;从汽车前灯射出的
光束是直的;
电影放映机摄
像银屏的光束也是直的,
说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然后了解
一些光在液体中,
固体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 br>可以总结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
播的。解决本重点主要会利用日常生
活的实例来说明就可以了。
2
.用光
的直线传播现象的特点解释有关生活实例是本节难点。
能用光
的直线传播的特点通过作光路图说明(
1
)日食、月食的形成;
(
2
)影子的形成;
< br>(
3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
4
)井底之蛙,所见甚小等现象。
比如解释说明小孔成像原因:
小孔成
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的例证。如图所示,蜡烛
AB
中任意一点(如
A. B
)发出的
光,向四面八方沿
直线传播,只有一部分光束通过小孔到达屏上,
在屏上出现一个光点
(亮
的光斑)
,蜡烛
AB
上每一个点均对应于屏上一个光斑,无数的光斑就这样组成了蜡烛
AB<
/p>
的
像
A
1
B
1
。
四、光的直线传播一节三维目标同步典型例题导学
1.
知识与技能目标类问题
【例
1
】在纸上剪一个很小的三角形,让太阳
光垂直照射在三角形上,那么地面上形成的光斑
(
)
A.
是三角形,它是太阳的影
B.
是圆形,它是太阳的虚像
D.
是三角形,它是太阳的实像
C.
是圆形的,它是太阳的实像
【答案】
C
【易错点处理办法】
许多学生答
A
或
者
D
。错误原因是不了解小孔成像时的特点。知道小孔
成像特点是: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也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还可以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像的
大小跟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和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所成的像形状与物体
有关与孔的形状无
关。
2.
过程与方法目标类问题
【例
2
】我们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在晴朗的日子里,你能用现有知识测
一棵大树的高
度吗
?
请写出需要的实验器材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答案】
用卷尺量出自己的身高
A′B′和影长
B′C′,再测出大树
AB
的影长
BC
。
因为△
ABC
∽
△A′B′C′,所以
p>
所以
AB=
AB
B
C
=
,
?
?
?
?
A
B
p>
B
C
A
?
B
?
?
BC
,这就是大树高度的表达式。
B
?
C
?
【解析】
根据题中所给的条件,
结合已学的光的直线传播知
识,
可联想到阳光以相同角度掠过人
的头顶和大树梢,
便可在地面上形成”影子”,
用刻度尺可测出”人”和”影子”的长度,
即可
利用图示的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求出大树的高度。
【易错点处理办法】
先确定一已知物体的高度,
再根据三角形相似的知识列出比例式进行求
解。但列式时要注意
数据的对应。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类问题
【例<
/p>
3
】电视台把无线电信号传送到高空中的通信卫星上,卫星再把信
号传到地面上其他地
区,这样就实现了卫星电视传播。在调试
过程中,电视台本身也要接收卫星传回的信号,并
和演播室里
用电缆传来的信号进行比较,这时发现,卫星传来的画面上,人物动作的变化总
比电缆传来的画面上相应的变化发生得晚一些。
(
1
)解释产生这种时间延迟的原因。
(
2
)已知通信卫星的高
度大约是
36 000 km
,无线电信号传播的速度与光速相
同,估算画面延
迟的时间。
【答案】
(
1
)
卫星和
地面间的距离比演播室和接收机间的距离大得多,
电视信号由地面传到
< br>卫星再返回地面需要较长时间,所以出现画面延迟现象。
(
2
)延迟时间约为
0. 24
s
。
【解析】
因为卫星和地面之间的距离比演播室和接收机之间的距离大得多,
电视信号由地面传到
卫星再返回地面,
需要较长的时间,
所
以出现画面延迟现象。
因为通信卫星的高度约为
36
000
km
,
故电视信号由地面传到卫星再返回演播室通过的距离为
2×36 000
km=
72 000 km
。已知无线电
信号传播速度
v=c
=3.
0×10
m
/
s
=3.
0×10
km
/
s
< br>,信号由接收机传到演播室需要的时间极
8
5
短,可忽略不计,则延迟时间为
t=
72000
km
=0. 24
s
。
5
3<
/p>
.
0
?
10
p>
km
/
s
(
2
)延迟时间约为
0. 24
s
。
【详解易错点】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速的知识,利用公式
v=s/t
。<
/p>
光的直线传播课节原创(含改编)题同步课时作业
一、填空题
1.
< br>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那么我们如何描述光呢?为了表示光沿直线
传播,
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我们
用
表示光传播路径、用
代表
光的传播方向。这样的表示方法体现了我们物理学
上的简单之美,
但要注意:
光是真空存在的,
但光线只是人们为了形象的表示
光的传播而画
出的,是不存在的。它只是一个
理想化模型。
2.
俗话说“坐井观天,
所见甚小。
”为了说明井底之蛙观
察井外范围的大小与井深的关系,
甲、乙同学都用画示意图比较的方法来说明,分别如图
所示。在你看来,他们所画的
图
(选择下列有关词填空:“都正确”、“都不正确”、“甲正确,乙不正确”、
“乙正确,
甲不正确”)
;
根据他们所运用的方法,
你在评价他们的示意图画得是否正确时,
< br>主要是
看
p>
(选择下列有关词填空:“画图是否认真”、“图上是否全面正确地反映了应该
控制的变量”、“画图时所运用的物理知识是否正确”)
。
< br>
3.
能够
_____
的物体叫做光源.现有①星星、②月亮、③太阳、④钻石、⑤电灯、
⑥电视屏
幕、⑦无影灯、⑧萤火虫、⑨灯笼鱼、⑩交通路牌.上述物体中一定是光源的<
/p>
_________
,
一定不是光源的有
________
,
可能是光源的是
________
。
将所举
例子中的光源进行
分类,其中属于天然光源的有
_______
,分类依据是
______
;属于人造
光源的有
_______
,
分类依据是
________
。
-
-
-
-
-
-
-
-
-
上一篇: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下一篇:氧合指数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