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13 22:16
tags:

-

2021年2月13日发(作者:chaber)



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初二物理



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 /p>



物理实验课上,某实验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 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


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 个位置及其对应时刻


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


)本实验的原理是


___


< p>



2


)实验时应保持斜 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


_____


(填“路程”或“ 时间”)


时造成的误差;




3


)斜面倾角不变,小车由静止释放运动到底端,则小车前半程的平均速 度


____


小车后半


程的平均速度(选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


)由图观察可知,小车从乙位置运动至丙位置时,所测量的路程是


____cm


,平均速度


____m/s





< br>5


)物体的运动常常可以用图像来描述,下图中能反映本实验中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______


(选填“


A


”或“


B


”)

< p>



【来源】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


2019-2020


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



【答案】


v


=


【解析】



【分析】



【详解】



(1)[1]


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需要用到速度的公式


v


=


s



时间



小于


65.0 0.1625 B



t


s




t


(2)[2]


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 向下加速运动越快,所用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


以为使计时方便,减小测量时间 的误差,斜面坡度应小些。



(3)[3]

小车由静止释放,做加速运动,小车通过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后半程的平


均速度。



(4)[4][5]


由图可 知,小车从乙位置运动至丙位置时的路程是


65.0cm


,运动 的时间是


4s


,平




均速度



v


=


s


65.0cm

?


=16.25cm/s=0.1625m/s



t


4s


(5)[6] A


图为


s


-


t


图象,是一过原点的直线,说明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距离与时间成正


比,故


A


不符合题意;而


B

< br>图为


v


-


t

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速度逐渐变大,故图


B


中能反 映小车运动情况。




2



在“探究纸锥下落的快慢”的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个直径


8.0cm


的纸锥,某次实验用


频闪照相机拍摄得到如 图所示的照片,已知:频闪照相机每隔


0.25s


曝光一次,照 片中纸


锥的直径是


0.8cm


,照片中


A



G


的长度


L


=8.4cm




照片中


A


G


的长度



L


/cm



8.4











纸锥的平均速度



v

< br>/



m


·


s


-1








1


)为了能够从已知的信息计算得出纸锥从


A


下落到


G


点的平均速度,请你在设计的表


格中将空缺的①②③④部分补充完整:



< br>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 _


;③


__________


;④


________




2


)观察纸锥下落的照片,可以得出纸锥从


A



G


过程中,下落速度的 变化情况是


_________



< /p>


【来源】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


2019-2020


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从


A



G


的下落实际 高度


H


/m 0.84



A



G


的下 落时间


t


/s 1.5


先加速后匀


速(速度先增加后不变)




【解析】



【分析】



【详解】



(1) [1][2]


由表格可知,要计算纸锥的平均速度,需知道纸锥从


A



G


的下落实际高度,纸


锥 的实际直径为


8.0cm


,照片中纸锥的直径是


0.8cm


,因此照片中纸锥和实际纸锥的比例是


1: 10


,故从


A



G


的下落实际高度


H


为照片中


A



G


的长度的


10


倍,即:



H


=


8.4cm


?


10=84cm=0.84m






故①和②应填:从


A



G


的下落实际高度


H


/m



0.84


;< /p>



[3][4]


要计算纸锥的平均速度, 需记录从


A



G


的下落时间,单位


s


,频闪照相机每隔


0.25s


曝光一次,从


A



G


共曝光


6


次,故从


A



G


的下落 时间为:



t


=0.25s

< p>
?


6=1.5s




故③和④应填:从


A


G


的下落时间


t


/s



1.5





(2)[5]


纸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 过的路程先变大,后不变,所以纸锥的运动速度先加速后匀


速。




3



小明在 “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上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斜面顶


端由静止 下滑,图中的时间是小车到达


A



B< /p>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时刻:





1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_____


(填“陡”或“缓”)些。




2


)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 p>
v


AB


______


v< /p>


BC


______


v

AC



(选填“>”或“<”或“=”)





3


)实验 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


A


点后才开始计时 ,则会导致所



AC


段的平均速度


V


AC



____


(填“大”或“小”)。





4


)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 度,某同学让小车从


B


点由静止释放,测


出小车到达


C


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 平均速度


,


他的做法正确吗?


____ ____


,理由是


_____




【来源】内蒙古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第二中学


2019-2020


学年八年级


12


月月考物理试题



【答案】缓









不正确



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 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


A



C< /p>


的过程中通过


B


点时的速度不为


0


;小车通过


AC


段的 时间与


AB


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


半程< /p>


BC


段的时间。




【解析】



【详解】



(1)[1]


实验中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

< br>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缓一些;



(2)[2][3]


由图知道,



s


AB


=10cm-5cm=5cm




t


AB



=1 5



35



2 2-15



35


20=2s




所以,



v


A B


?


5cm


?


2.5cm/s




2s


s


AC


=10cm




t


AC


=15< /p>



35



23- 15



35



20=3s




所以,





v


AC


?


10 cm


?


3.3cm/s




3s


s


BC


=5.0cm




t


BC


=15



35



23-15



35



22=1s




所以,



v


BC


?


v

< p>
AB


?


v


BC

< p>
?


v


AC







5cm


?


5cm/s




1s


s


知道,算出的速度偏大;



t


(3)[ 4]


若计时晚了,则计时间偏小,由


v


?


(4)[5][6]


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 小车从


A



C


的过程中通过


B


点时的速度


不为


0


;小车通过


AC


段 的时间与


AB


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


BC


段的时间,所以,小明


的方案不正确。



4



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玻璃管中气泡运动规律的实验装置。



< /p>



1


)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 ,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测量时间的工


具是


____


。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讨论实验方案时,提出了以下方案,你认为方案

____


更合


适;



方案一:测量气泡从


O


点运动到

10cm



20cm


< p>
30cm



40cm


处所 用的时间;



方案二:测量气泡从计时开始

2s



4s


6s



8s


所通过的距离。




2


)实验中,在 如图玻璃管上应选择线


____


(甲


/




)


作为起 点


O


更合理;气泡上升过程


中,若以气 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向


____


运动的;

< p>



3


)小明在记录气泡 上升一段路程后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 br>O


点到开始的距离


s


/m



0



10



20



30



40




O


点到开始的时间

< br>t


/s



0



1.24



2.50



3.76



5.02






根据实验数据可归纳出: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气泡的运动可 以近似看做是


____


运动,依




据是


____


;小明发现其他小组实验中气泡运动的速度与自己的不同,可能原因是


____




【来源】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

< p>
2019-2020


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 br>


【答案】秒表









匀速直线运动



相同时间内路程相等(合理即可得分)



气泡


的大小不同,或玻璃管竖直程度不同(其它合理解释也可得分)

< p>



【解析】



【详解】



(1)[1]


根据题意知道,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所以,需要测量时间的工具秒表;

< br>


[2]


由实验过程知道,在运动过程中,用秒表记录时 间比用刻度尺测量距离更容易操作,所


以,最好的方案是测量气泡从

O


点运动到


10cm


< p>
20cm



30cm


和< /p>


40cm


处所用的时间,即


方案一更合适 ;



(2)[3]


为便于测量,应使气 泡在管内运动的较慢。实验中,气泡是从静止开始运动的,所


以,要等它运动起来之后再 开始记录时间和距离,故在玻璃管上应选择线乙作为起点


O


更< /p>


合理;



[4]


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上端玻璃管口的塞子位置改变,而离气泡越来越


近 ,所以此时塞子是向下运动的;



(3)[5][6]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路程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且路


程与时间的比值接近,所以,气泡的运动可以近似看做是匀速直线运动;



[7]


影响气泡运动的速度的因素有很多,如气泡的大小不同,或玻 璃管竖直程度不同等,都


可以使气泡速度不同。




5



取两张 等大的圆形纸,分别剪去两个大小不等的扇形(图甲所示),再将它们做成图乙


所示的两 个锥角不等的纸锥.




< p>


1


)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可将纸锥按如图 乙


_________


(选填


“A”< /p>



“B”


)所示的位

置释放.若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可通过比较下落至地面的


______ ___


来比较纸


锥下落的快慢;



还可以比较同一时刻纸锥下落的


_________


来比较下落的快慢.




2< /p>


)如果要测量纸锥的下落平均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_____ ____



_________





3


)在



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


活动中,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是选择大纸锥还是小纸锥,有


如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_________



A


.选择大纸锥,因为它下落时间较长容易测量



B


.选择小纸锥,因为它下落路径基本是直线



C


.如果下落高度较大选用小纸锥,如果下落高度较小选择大 纸锥



D


.随便选择哪个纸锥对实验都没有什么影响




4


)实验中测出纸锥速度为


1.06m/s


,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__________ ________




【来源】江苏省 南京市联合体


2019-2020


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 理试题



【答案】


A


时间



高度



刻度尺



秒表


C


纸锥每秒钟下落


1.06m





【解析】



【详解】



(1)[1]


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图乙


A


中两纸锥的下


端高度相同,图乙


B

< p>
中两纸锥的上端高度相同,故应选图乙


A


的位置释 放;



[2][3]


实验中即可记录下 落至地面的时间,也可测出纸锥下落相同时间运动的距离;



( 2)[4][5]


要测量纸锥的下落平均速度,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测量路程的工具是 刻度尺,测


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



( 3)[6]


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如果下落高度较大选用小纸锥,如果下落高度较小选择大 纸锥,


可以增大下落的时间,故选


C




(4)[7]


纸锥速度为

< p>
1.06m/s


,表示纸锥每秒钟下落


1.06m





二、初二物理



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6



如图所示是



探 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装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

< p>
A


放在玻璃板的前


面,再拿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


B


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


A


的像完


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像的位置,在白纸上记 下


A



B


的位 置。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做


多次实验。





1


)如果 有


5mm


厚和


2mm

< br>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_________ mm


厚的 玻璃板做实验较


合适。实验中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和物体的

< br>__________


的关系。




2


)通过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平面镜所成的 像与物体关于镜面


_______





3


)移去蜡烛


B


,在其位置上竖立光屏,在光屏上


________(








不能


”)


承接到蜡烛


A


的像。




4


)实验过程中同学们体会到:用玻 璃板代替平面镜成像虽没有平面镜清晰,但能透过玻


璃板观察到蜡烛

___________(



“A”



“B”)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这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 /p>




5


)在探究 实验的过程中,若把蜡烛


A


放在距玻璃板


30 cm


处,蜡烛


A


在玻璃板中所 成


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是


______cm

;当蜡烛


A


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


______(






”“


变小





不变


”)




【答案】


2


大小



对称



不能


B 30


不变




【解析】



【详解】



(1)[1]


玻璃板的选择主要是薄,因为厚的玻璃板两个表面都成像,会产生重影。应选择



2mm


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


相同的两个蜡烛是为了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


< p>
(2)[3]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3)[4]


平面镜所成像为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



(4)[5]


本实验时,是从点燃 蜡烛一侧,观察未点燃蜡烛与点燃蜡烛的像重合,便于确定像的




位置,所以透过玻璃板观察到蜡烛


B




(5)[6]

平面镜所成的像,像距等于物距。蜡烛


A


放在距玻璃板


30 cm


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也是


30cm




[7 ]


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是像与物等大,无论蜡烛远离还是靠近镜面,像与物大小都相等,


也就是像的大小不变。



< p>
7



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 装置进行实验,平面镜置于水平桌面上,


把一可沿


ON


折叠的白色硬纸板竖直放置在平面镜上.



< /p>



1


)在实验中使用白色硬纸板能显示< /p>


______________


,也能方便地测量


_________




(< /p>


2


)以法线


ON


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


F


面绕法线


O N


向后旋转,则


_______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


_____________ __


.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


______________


(选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




3


)如图,当


E



F


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


A O


沿纸板


E


射向镜面,在


F


上可看到


反射光线,若将


AO



ON


靠近,则

< br>OB


______________


ON


.(选填“靠近”或“远离”)



< br>4


)要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规律,需测出图中的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如这二 个角相


等,则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规律.你认为这样做需改进的地方有:

< p>
_____________




【答案】光路



入射角和反射角



不能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



不发生



靠近



应该改变角度的大小,多次测量,得到普遍性的结论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


白色硬纸板能发射所有光,在实验中使用白色硬纸板能显示入射光、反射光的光


路,也能方便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



(2)[3][ 4][5]


白色硬纸板的面向后旋转,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了入射光线、反射光线 、


法线在同一平面,反射光线的位置是不变的;



(3)[6]


若将


AO


向< /p>


ON


靠近,那么入射角变小,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也变小, 反射光


线应该靠近法线;



(4)[7 ]


需要改进的地方,应该是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测出对应的反射角,这样得到的结< /p>


论才有普遍性.



8



钞票的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了标记,在紫外线下识 别这些标记,是一种有效的防伪


措施.某同学在较暗的环境中做了下列三次实验:





< p>


1


)如图甲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面值为


100


元的钞票,看到


“100”


字样发光.这表明


紫外线能使


________


发光.




2


)如图乙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一块透明玻璃,调整 透明玻璃的位置和角度,看到钞


票上的


“100”


字样再次发光.这表明紫外线能被透明玻璃


________






3


)如图丙所示,他把这块透明玻璃放在紫外线灯和钞票之间,让紫外 线灯正对玻璃照


射,在另一侧无论怎样移动钞票,


“100”< /p>


字样都不发光.他做这次实验是为了探究


________




【答案】荧光物质



反射



紫外线能否透过玻璃


(


或玻璃对紫外 线的吸收能力;或玻璃对紫


外线的反射能力等


)



【解析】



【分析】



【详解】




1



[1]


由于紫外线能够使荧光物质 发光,因此用紫外线灯照射面值为


100


元的钞票,看



“100”


字样发光;




2



[ 2]


只要钞票上的


“100”


发光,说 明已经被紫外线照射到了,而紫外线灯并没有照射钞


票,说明钞票上接收到的紫外线是透 明玻璃反射的;




3



[3]


把这块透明玻璃放在紫外线灯和钞票之间,让 紫外线灯正对玻璃照射,在另一侧


无论怎样移动钞票,


“100 ”


字样都不发光,说明紫外线不能穿透玻璃而照射到钞票上,所以


他做这次实验是为了探究紫外线穿透玻璃的能力(玻璃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玻璃对紫外


线的反射能力等).




9



如图所示是小方同学用两只外形相同的蜡烛“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


)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


_______





2


)选取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像和物体的


_ ______


关系.




3


)在实验过程中,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再将另一支不点燃蜡烛 放在玻璃板


的后面来回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前面的蜡烛的像


__ _____




4


)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


20cm



A


处时,玻璃板后


B


处的蜡烛好像也被“点


燃”了;移去


B


处的蜡烛,将光屏放在


B


处,发现光屏上并没 有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


所成的像是


_______


像.




5

< p>
)小方将玻璃板移去,在玻璃板位置放一个凸透镜,


B

处放光屏,发现光屏上恰好成倒




立、等大的蜡烛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_______ cm




【答案】像的位置



大小



重合





10




【解析】



【详解】



(1)

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的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透过玻璃板也


能观察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 )


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



(3)


实验时要另外拿一支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 在玻璃板前看上去与


玻璃板前的蜡烛在玻璃板中成的像完全重合时,说明平面镜成的像与 物体是等大的;



(4)


移去


B


处的蜡烛,将光屏放在


B

处,发现光屏上并没有蜡烛的像,因为虚像不能用光屏


承接,说明是虚像;



(5)


由题意可知,当物距为


20cm


时,物体成一个等大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


知,此时的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


10cm





10

< br>.


小明和小聪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先将平面镜


______


放在水平桌面


上,再将纸板


ABCD


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束激光紧贴纸板射向


O


点;在硬纸板


ONBC


面内看到反射 光



_______


(填“能”或“不 能”);如果保持入射光的方向不变,将硬纸



ONBC


面以


ON


为轴向后折转,如图乙所示,则在< /p>


ONBC


面内


_________


(选填“能”


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现象说明

< br>__________





【答案】垂直





不能



反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在的平面内




【解析】



硬纸板


ABCD


必须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才能获得反射光线、 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


让一束激光紧贴纸板射向


O


点;在硬纸板


ONBC


面内能看到反射光,如 果保持入射光的方向


不变,将硬纸板


ONBC

< br>面以


ON


为轴向后折转,则在


O NBC


面内不能看到反射光.此现象说明


反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 法线所在的平面内.




三、初二物理



物态变化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1



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






1


)如图甲所示是某小组安装的实验装置,以下器材的合 理安装顺序是


_____


(填序号)




装水的烧杯




酒精灯




铁杆


A


和温度计(含厚纸盖)




铁圈


B

< p>
和石棉网




2


)下表是小强记录的实验数据.



时间


/min



温度


/




0



88



1



90



2



92



3



94



4



96



5



98



6



98



7



98






请根据 上表数据绘出水温与时间的关系图象


____________




3


)小明撤掉酒精灯水停止沸腾后, 发现有段时间烧杯底部的温度仍高于杯内水的温度,


水不会继续沸腾的原因是

< p>
_____




【答案】


②④①③




杯内的水沸腾需要吸收热量,烧


杯底部吸收的热量不能够提供水沸腾所需的热量




【解析】



【详解】




1


)酒精灯要使用外焰加热,所以合理顺序应先放好酒精灯,由其外焰高度确定铁圈及石


棉网的高度,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浸没在液体中,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壁,所


以接着应放置烧杯,最后安装温度计,即合理安装顺序为:


②④ ①③





2


)由表格中的数据描点连线得:







3


)小明撤掉酒精灯水停止沸腾后,发现有段时间烧杯底部的温度仍高于杯内水的温度,


水不会继续沸腾的原因是杯内的水沸腾需要吸收热量,烧杯底部吸收的热量不能够提供水


沸腾所需的热量.




12



三个实验小组同时分别探究



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


< br>”




水的沸腾



,记录数据如下表:






1


)在三 个探究实验中,除秒表、酒精灯、打火机和铁架台外,都用到的主要实验器材还



______________





2


)根据记录表,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

< br>)



A


.甲是蜡,乙是海波,丙是水


B


.甲是水,乙是蜡,丙是海波



C


.甲是海波,乙是蜡,丙是水


D


.甲是水,乙是海波,丙是蜡



(< /p>


3


)为减小误差,探究



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过程中试管中的固体 颗粒


______________


(大


/


小)一点的好,用如图甲的方式对海波进行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


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


______________

< p>
,而且海波的温度上升速度较


________


( 快


/


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4


)实验小组又探究某种液态 物质凝固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依据实验


数据描绘出了该液态物质在凝 固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由图像可知,


该物质是

_______


(选填



晶体





非晶体



),该物质从开始凝固到完全凝固所用的时间是

< br>_________min


,此时物质处于


______ _____



,


这个过程要

< p>
_______(



/



)




9mi n


末温度


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______________



,,此时物质处于< /p>




______________


态.



【答案】温度计


B




受热均匀





晶体


5


固液共存态




73





【解析】



(1)

这三个实验都需要测量温度,都要用到温度计.


(2)


由 表格中数据知,甲开始吸热升


温,当温度达到


98


℃后,因为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达到了沸点,但还在继续吸热,所以甲


是水. 乙在整个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所以乙是非晶体即蜡.丙开始温度升高,当温度达



48


℃时,温度保持不变,一段时间后温度又升高.所以丙是晶体即 为海波.


(3)


探究




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过程中试管中的固体颗粒要小一些,这样能均匀受热;将装


有固体的试管放入水中 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固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


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 实验温度;


(4)


此凝固图象中,有一段时间此物质温度是不 变的,故


此物质是晶体,这段温度不变的过程就是晶体在凝固;从图象上可以看出,物质 从第


3min


开始凝固,到第


8min


凝固结束,凝固过程持续了


8min


-


3min


?


5min

< br>;



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1


℃,第


9min


时,温度计的读数是


73


℃,此时凝固过程已经结束,因此


物质处于 固态.



点睛:实验难度不大,只要抓住液体沸腾的特点、晶体 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即可.




13



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


请你指出图

< br>1


中实验操作错误之处是


______

< br>;



(2)


< br>2______


(选填“甲”或“乙”)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水沸腾后继续给水 加热,水


的温度


______




(3)


水沸腾时,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的冒 “白气”,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


(填物态变


化名称);



(4)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相互交流时,有的小组觉得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请你说出


一 条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


______




【答案】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不变



液化



用温度较高的水实验




【解析】



【分析】



【详解】



(1)[1]


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这样测量的温度不是液体的温度了,同时还容易

< br>损坏温度计。



(2)[2][3]

水在沸腾过程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并且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到最后破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13 22:1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53086.html

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的相关文章

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