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西塞山怀古 赏析doc.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13 20:50
tags:

-

2021年2月13日发(作者:lynas)



《西塞山怀古》赏析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旛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长庆四年(公元


824


年)七、八月之际,刘禹锡由夔州任调往和州任,沿江东下,途


经如今湖北大 冶附近的西塞山时,抚今追昔,


感慨万千,


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 的《西塞山怀


古》







《西塞 山怀古》在我们面前展示的是一幅绮丽的历史画卷。作者把特定的历史情节和山


川形胜的 自然背景协调地组合在一起,


并将秋色不露痕迹的涂抹在画面上,


造成了含蓄蕴籍


的艺术境界,


令读者体会到了历史家的严峻,


政治家的敏锐,


哲学家的深邃,


文学家 的伤感,


挥就了一首杰出的诗章。

























































王濬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


收。







这句首联,是刘禹锡给《西塞山怀 古》这幅历史画卷选择的第一个情节。







距离刘 禹锡写《西塞山怀古》五百四十四年前,即公元二七九年,


西晋武帝司马炎为完


成统一大业,


下令伐吴,


在东起滁洲

< p>
(今安徽滁县)


西至益州


(今四川成都)


的广阔战线上,


以贾充为大都督,


组织了数路大 军,


向吴主孙皓发起了全面进攻。


处于战线最西端的龙骧将


军王濬,


先于益州起造战舰——


“以木为城 ,


起楼檐,


开四出门,


其上皆得驰马往 来。



[


注:


《晋书·王濬传》


]


。史称“舟楫之盛,自古未有。

< p>







王濬挥师于公元二八零年正月自益 州东征,


沿长江向孙皓的首府金陵挺进,


并于同年三

< p>
月在石头城(金陵城)上接受了孙皓的投降。







这次战 争历时五个月,兵将之众多,战区之广阔,战役之复杂,殊为罕见。但在广阔的


背景和纷 繁的历史素材中,作者化复杂为单纯,仅选择了


“王濬楼船”


和 吴主孙皓的投降地


——金陵城来作描述。







金陵的“王气”之说由来已久。秦始皇曾言“东南有天子气”


[


注:史记·高祖本记


]


< br>乃至后来的北朝诗人虞信


[


注:


就是


‘虞信生平最萧瑟’


里的那个虞信,


见杜甫


《咏怀古迹》


]


在《哀江南赋 》序中也曾提过“江表王气”之言。







因此, 刘禹锡在《台城怀古》中也用“王气”一词来指代建都金陵的六朝封建政权。他


说:


“清江悠悠王气沉,六朝遗事何处寻。


”由此引伸,


《西塞山怀古》一诗中的“王气”


,则


专指孙皓的政权 。


“黯然”一词,极言孙皓失败之惨,灭亡之速。


“收”字又和 上句的“楼船


下益州”中的“下”字形成连续性的对照,彼一“下”

,此即“收”


。一个“下”字,可见王


濬楼船顺流直下,< /p>


锐不可当的气势;


一个


“收”

< p>
字,


则综括了孙皓腐朽政权土崩瓦解的形式。


由此 可见,仅在这两个字上,工夫便下的很讲究,确是锤炼精深,恰如其分的。









《西塞山怀古》历史画卷上的第二个情节是: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



旛出石头。








尽管史书上讲王濬的军队


“发自蜀,


兵不血 刃,


攻无坚城,


夏口、


无偿、


无相支抗”


[


注:


《晋 书·


王濬传》


]


但实际上,


吴人还是进行了多次反抗。


王濬就曾伐丹杨


(今湖北秭归)



克西陵,占荆门、夷道( 今湖北宜都)


,攻乐乡(今湖北松滋)


,身经数战。不过,这些 纷杂


错综的战争素材都被刘禹锡略去了。


为了突出


“黯然收”


的含义,


作者只选择了被王濬用火


炬、麻油烧融沉江的铁锁和孙皓的一面降旗,依然用的是化复杂为单纯的手段。







从构思的角度看,


这两句是


“金陵王气黯然收”


的具体化、


形象化。


古人以八尺为


“寻”



“千寻”极言其长。


“旛”即旗,不言旗而言“旛”


,寓贬义 在内。


“石头”乃石头城之省语。


“千寻铁琐”是吴人于江险要 冲处设置的障碍,表明孙皓的反抗。就孙皓而言,兵非不多,


将飞不广,地非不险,城非 不固,但由于他内政不休,荒淫无道,连“剥人之面”



“凿人 之


眼”的酷刑也在所不免,结果造成“上下离心,莫为皓尽力”


[


注:


《三国志·孙皓》


]

< p>
,因


此“铁锁沉”而“降旛出”


。其后,孙皓惶惶 不可终日,企图重整军心,却兵燹临头,为时


已晚。并且,可叹之处还在于,吴主孙皓缚 手牵羊,卑躬归降之后,曾就此事遭晋臣相诘,


这位亡国之君竟还振振有辞,反倒指摘他 人“奸回不忠”


,意在为己开罪。







历史学 家言孙皓“积恶已极,不复堪命”


[


注:


《三国志·孙皓》


]


,可见“铁锁沉”而

“降旛出”是历史的必然。一“沉”一“出”


,不仅见其失败与灭亡之关联,含蕴了 深刻的


历史教训,并且也为下联的“人世几回伤往事”作了铺垫和准备。







方植之称: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


“独王濬一事”


,又“无自己在诗内”


,所以“无甚

< p>
奇警甚妙”


[


注:


《昭昧 詹言》


]


。以至于后世有的本子索性改为“西晋楼船下益州”< /p>


,实大谬


也。


实际上,

< br>方的这个说法是难以立论的。


诚然,


和西塞山相关的历史 人物和事件是很多的,


但刘禹锡独选王濬一事,


却有其深刻的寓 意。


我们知道,


王濬虽不是西晋伐吴战争中的主力,

< p>
但却是一只奇兵。他自西到东,纵横数千里,直取石头城,不失为伐吴战争中的风流人物。


他的思路,


甚至影响到了数百年后,


唐宪宗时期 的一件奇功——李愬雪夜袭蔡州,


生擒魁首


吴元济之战,


以此才奠定了后世称之为


“元和中兴”


的盛况 ,


前者彪炳青史,


后者继往开来,


二者 交相辉映,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把王濬作为抒写的中心,不仅于突 出兴亡之感的主题有利,亦且增加诗章的传奇色彩。


此外,


王濬 伐吴是从四川到金陵,


刘禹锡由夔州刺史任调和州刺史,


也是从 四川到金陵附近,


两人行经的路线相同,


但二者的境遇却完全相 反——王濬完成了一代伟业,


而刘禹锡则因为


永贞革新的失败则 被长期贬官在边远州郡。







赴任途中,诗人身临王濬东征旧地 ,即地怀人,因人感事,就事抒情的心情,是完全可


以理解的。由此可见,


《西塞山怀古》于叙事上精心提炼和选择情节,化繁复为单纯,是完


全从诗的 结构和主题出发的,也是籍此为着眼点的,并没有随意性。正因为《西塞山怀古》


的选材 概括了历史的因素和寄寓了个人的感慨,


达到了言简意赅,


意在 言外的艺术境地。



此后来有人说,



‘王濬楼船’


”四语,虽少陵动笔,不过如是”


[


注:①少陵


.


即少陵野老,


杜甫别称;②语出《岘佣说诗》


]


。< /p>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


寒流。









这两句,


既给这幅怀古的历史画卷勾勒出山川的背景,


又在构思上起到了转折作用,



历史的叙述过渡到抒发眼前的感慨。


“人世几回伤 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看似平凡简单,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13 20:5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52684.html

西塞山怀古 赏析doc.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