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可能性教案
【篇一:小学数学《可能性》教案】
.
科目:数学
主备人:袁婷
可能性
第
1
页
共
4
页
第
2
页
共
4
页
第
4
页
共
4
页
篇二:可能性的教案
篇一:可能性教案
可能性
——
冯霞飞
教学内容:课本第
105
页例
1
、例
2
。
教学目标:
1
、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
、经历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能有条理地对一
些事件
的可能性用一定(肯定)、可能、不可能做出判断叙述。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做出正确判断。
教学准备:
准备两个袋子,一袋装
4
个白球,另一袋装
2
个白球,
2
个黄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趣引人
师生猜拳(三战两胜)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
、游戏一:通过教师的猜颜色游戏,体验
“
一
定
”
。
<
/p>
(
1
)出示
1<
/p>
号袋,请一名学生上台摸球,教师猜,
3
次以后问:为
什么老师每次都能猜对呢?
(
2
)教师
摸,学生猜。问:一定是白球吗?为什么?
2
、游戏二:创设摸奖情境,体验
“
不可能
”
。
(
1
)请几名学生上台摸奖。
(
2
)为什
么摸不出黄球呢?
(
同时在黑板强调:不可能
< br>)
小结:玩了
这两个游戏,你知道了什么?(板书:确
定的)
3
、游戏三:继续摸奖游戏
,体验
“
可能
”
。
师:想要摸出黄球,怎么办?
p>
(
1
)出示
2
p>
号布袋,现在
2
号袋中能摸出的有哪些颜色
的球?
(
2
)引导思考:在这个袋中任意摸出一个球能确定是什么色吗?
(
3
)小结
:也就是说这两种颜色的球都有可能被摸到。我们只能用
“
可能
”
这个词来描述这件事情,摸到球的颜色是不确定的。
4
、活动总结。通过三次摸球,你知道了什么?
这就是本课学习的
“
可能性
”
。师板书课题:可能性
5
、初步运用
(
1
)课件
出示例
2
。学生判断,并说出理由。
(
2
)游戏
:你说我判断
①师生游戏。师出题,生判断。
②生生游戏。一人出题,其余学生判断。
三、综合运用
1
、完成
“
我会涂色
”
2
、解决故事中的问题,拓展延伸
师:有什么好办法可以使抛出的金币落下后一定都是正面朝上?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篇二:可能性教学设计
“
可能性
”
教学设计
p>
七台河市新风小学
肖满杰
教
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
44
页例
p>
1
及相
关内容。
教材分析:
可能性是学习数学四个领域中
“
统计与概率
< br>”
中的一部分,统计初步
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已经涉及
,但概率知识对于学生而言还是一
个全新的概念。新人教版教材从本单元起安排
“
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
性
”
的相关内容,它是学生第三学段学习
“
事件的概率
”
等知识的重要
基础。
例
1
是本单元起始课,主要教学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
p>
性,初步感受随机现象中数据的随机性,为后面学习不确定现象的
统
计规律性(例
2
、例
3
)奠定基础。例题借助抽签表演节目这一情
境,以教师和小精灵提出的三个问题
为线索,逐步引导学生体验事
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教学关键是如何让学生把对<
/p>
“
随机现象
”
的
丰富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课后
“
做一做
”
、练习十一第
1
、
2
、
3
、
4
题分别通过摸棋子、转转盘、掷骰子、连线、涂色等活动,
进一步丰富学生对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思维。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统计知识,对现实生活中
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
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有一定的简单分
析和判断能力,但学生只是初步的感知这种
不确定事件,对具体的
概念还没有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
教师做出适当引导,学生就会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的。所以教学
时要创设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设计了不同层次的、有趣的活动和
游戏,激发了学生的
学习兴趣,积极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创
造机会,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试验与
交流的过程中,经历知
识的形成过程,逐步丰富对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体验,
充分感受概率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
< br>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并能用
“
一定
”“
可能
”“
不可能
”
等词语
来描述随机事件。
2.
经历
“
猜想
-
实践
-
验证
”
的过程,能
够列出简单试验中所有可能发生
的结果,发展猜想意识,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和推理
能力。
3.
在与同伴的合作和交流
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培养学习数学的
兴趣,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教学重点:充分体验随机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学难点:能结合具体问题情境,用
“
一定
”“
不可能
”“
可能
”
等词语
来准确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具、教具准备:课件、两个盒子、一副跳棋、节目签(
1
组大
10
组小)、一枚硬币等。
< br>
教学设想: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
学生积极
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
活泼
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整节课的设计以活动为主,
< br>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知识。主要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的活动:第一
层次设计了学生
熟悉的
“
中队会上抽签表演节目
”
p>
的生活实例导入新
课教学,让学生在猜测中感受,在活动中明晰,以
形成对
“
可能性
”
的初步认识,同时也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吸引学生参与
到数学学习中来。
第二层次设计了一个摸球游戏,本环节旨在通过
活动,让学生亲历猜想、实践、验证、交
流的过程,丰富学生对确
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体验。第三个层次的练习环节通过引导描
述
生活中事情的可能性,感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体会数学学习与现
实的联系。同时,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帮
助学生规范表达,
加深认识的过程,也让学生认识到客观事件发生
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与个人愿望无关。<
/p>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
游戏
1
:当着学生的面把硬币放在手里,问:猜猜硬币在哪只手
里?
确定吗?(板书:确定)
游戏<
/p>
2
:猜猜抛出的硬币是正面朝上还是
反面
朝上。确定吗?
(板书:不确定)
小结: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我们数
学中称之为<
/p>
“
可能性事件
”
。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奠定的基础。】
< br>
一、情境激趣,探究新知
1.
直接引入,板书课题。
2.
通过趣味游戏,初步感知
“
p>
可能性
”
p>
(
1
)创设情境:出示主题图,中队会上同
学们表演节目,用抽签的
方式来决定。课件动态演示有唱歌、跳舞、朗诵三张签,小丽、
小
雪、小明三位同学来抽签。
p>
(
2
)提问:会有人抽到
< br>“
魔术
”
吗?为什么?
(
3
)猜测:小明首先抽,猜一猜,他会抽到什么节目?为什么?
(预设:学生会对抽签结果进行猜测,可能是唱歌,可能是跳
舞,
也可能是朗诵;
3
种情况都有可能
。)(板书:可能?)
(
4
)验证: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看看是
不是三种情况都有可能抽到。
(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1.
组内同学在组长的组织
下从
2
号同学开始
依次抽签;每次抽出
来后,再放回去由组长在课桌下面打乱顺序再
抽。
2.
活动完成后汇报交流,一同来验证我们的猜测。)
“
要求
”<
/p>
中那句话最重要?为什么?
学生组内进行抽节目签活动。
p>
学生汇报验证结果:三种签都会有人能抽到。(板书:去掉
“
?
”
)
(
5
)分析
:如果小丽或小雪首先抽,可能会抽到什么节目
?
(
6
)小结
:有三张卡片时,节目的种类是固定的,因此不可能抽到
其他节目,这是确定的;由于不
能确定抽到什么节目,因此三种可
能都会发生,可能是唱歌,可能是跳舞,也可能是朗诵
,因此具体
能抽到什么节目是不确定的。
3.
初步感知
“
不可能
”
,明确事件的不确定性
(
1
)替小
明抽签(假设抽到跳舞)。
(
2
)提问:
a.
抽之前能确定小明抽到的是跳舞吗?
b.
还剩下两张签,接下来小丽抽签,能确定抽到什么节目吗
?可能
会抽到什么?
c.
不可能抽到什么?能确定吗?
(3)
小结:剩下两张卡片时,由于舞蹈已被小明抽走,因此能确定小
< br>丽同学不可能抽到跳舞。
(板书:不可能)
4.
初步感知
“
一定
”
,明确事件的确定性
(
1
)替小丽抽签(假设抽到朗诵)。
(
2
)提问:
a.
抽之前能确定小丽抽到的是朗诵吗?
b.
现在只剩最后一张了,小雪会抽到什么呢?能确定吗?为
什么?
(
3
)小结:只剩下一张卡片时,由于舞蹈和朗诵都被抽走,因此能
确定第三名同学不可
能抽到舞蹈或朗诵,一定抽到唱歌。
(板书:一定)
5.
小结:回顾一下刚才抽节目签的过程。节目的种类是固定的,开
始时,我们不
确定会抽到哪个节目,随着节目签一张一张被翻开,
虽然我们还是不能确定会抽到哪个节
目,但猜测的范围在一步一步
缩小,到剩下最后一张时,我们就能完全确定会抽到什么节
目了。
而且,我们还学会了用
“
可能<
/p>
”“
不可能
”“
一定
”
等词语来描述抽节目
签的情况。
【设计意图:
“
可能性
”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
并不是完全空白的,
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已经具有一些简单随机现象的知识基础和生活<
/p>
经验。这里用学生熟悉的
“
中队会上抽签
表演节目
”
的生活实例导入
新课教学,
让学生在猜测中感受,在活动中明晰,以形成对
“
可能性
”
的初步认识,同时也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吸引学生参与<
/p>
到数学学习中来。】
二、摸棋子游戏
丰富对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体验
1
.
出示教材第
45
页
< br>“
做一做
”
中的抽奖盒(封闭,
看不到棋子)。
2.
抽签确定抽奖小组。
老师想选两组学生依次在左边和右边抽奖盒抽奖,哪两个小组愿意
来参加
?怎么办?让我们用抽签的方式来决定。(出示一组扑克牌,
一张牌代表一个小组)应该
怎么抽?
3.
抛硬币决定各自的盒子。
这两个盒子怎么分配呢?用什么方法来决定?抛硬币可以吗?
4.
抽奖比赛,大胆猜测。
(
1
)规定
:抽到绿色棋子为中奖,中奖人数多的为获胜。(学生活
动)
(
2
)猜一
猜:左边盒子里放的什么棋子?右边盒子里放的什么棋子?
(预设:通过学生在左边盒子里摸出的均为红色,可以猜到左边盒
子里都是红棋子;学生在右边盒子里摸出的有红、黄、蓝、绿各色
棋子,可以猜到右边
盒子里有红、黄、蓝、绿棋子。)
5.
展示棋子,验证猜想。
6.<
/p>
小组讨论,分析提升:为什么左边盒子没人中奖而右边盒子有人
中
奖?
7.
课件出示
“
做一做
”
,分析下述问题。
(
1
p>
)哪个盒子里肯定能摸出红棋子?为什么?
(
2
)哪个
盒子不可能摸出绿棋子?哪个盒子可能摸出绿棋子?为什
么?
(
3
)如果
在
2
号盒子任意摸一个棋子,可能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8.
拓展:还有其他的发现吗?(引导学
生概括,如
1
号盒里不可能
摸出蓝球,
也不可能摸出黄球,这两个盒子里都不可能摸出黑球等)
<
/p>
【设计意图:本环节充分给予学生猜想、试验、交流的机会,引导
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词语描述摸球的各种
情况,但不需要用
p>
“
确定
”
和
“
不确定
”
等词语来
描述,丰富学生对确
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体验。】
三、灵活运用,巩固新知
1.
连一连(完成练习十一第
3
p>
题)
(
1
)认真观察,仔细思考,独立完成。
(
2
)与同
桌交流,说一说你连线的理由。
(
3
)全班展示交流。
2.
涂一涂(完成练习十一第
4
p>
题)
(
1
)独立完成后展示,说一说涂色的理由。
(
2
)拓展:
a.
要想第
2
个盒子里不可能摸出蓝色,还可以怎么涂?
b.
出示涂黄色三角的不同情况(分别涂
1
个、
p>
2
个、
3
个、
p>
4
个),
提问:如果想摸出的
黄色三角可能性大些,你会选择哪种涂法?
-
-
-
-
-
-
-
-
-
上一篇:可能性练习题
下一篇:初中英语阅读理解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