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CPK:Complex Process Capability index 的缩写,是现代企业用于表示制程能力的指标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12 21:36
tags:

-

2021年2月12日发(作者:nnd是什么意思)


CPK



Complex Process Capability index


的缩写,是现代企业用于表示制程能力的指标。





制程能力是过程性能的允许最大变 化范围与过程的正常偏差的比值。





制程能力研究在於确认这些特性符合规格的程度,


以保证制程成 品不符规格的不良率在要求的水准之上,


作为制程


持续改善的依 据。





当 我们的产品通过了


GageR&R


的测试之后,我们即可开始< /p>


Cpk


值的测试。





CPK


值越大表示品质越佳。





CPK=min

< br>((


X-LSL/3s


),(


U SL-X/3s


))






Cpk


— —


过程能力指数






CPK= Min[ (USL- Mu)/3s, (Mu - LSL)/3s]





Cpk


应用讲议






1. Cpk


的中文定义为:制程能力指数,是某个工程或制程水准的量化反应,也是工程评估 的一类指标。






2.



C pk


息息相关的两个参数:


Ca , Cp.





Ca:


制程准确度。



Cp:


制程精密度。






3. Cpk, Ca, Cp


三者的关系:



Cpk = Cp * ( 1 -



Ca


< p>
)



Cpk


< p>
Ca



Cp


两者的中和反 应,


Ca


反应的是位置关


< p>
(


集中趋势


)



Cp


反应的是散布关系


(


离散趋势


)





4.


当选择制程站别


Cpk


来作管控时,应以成本做考量的首要因素,还有是其品质特性对后制程 的影响度。






5.


计算取样数据至少应有


20~25


组数据,方具有一定代表性。






6.


计算


Cpk


除收集取样数据外,还应知 晓该品质特性的规格上下限


(USL



LSL)


,才可顺利计算其值。






7.


首 先可用


Excel



―STDEV‖< /p>


函数自动计算所取样数据的标准差


(σ)



再计算出规格公差


(T)



及规格中心值


(u).


格公差=规格上限-规格下限;规格中心值=(规格上限


+


规格下限)


/2







8.


依据公式:


Ca=(X-U)/(T/2)




计算出制程准确度:


Ca







9.


依据公式:


Cp =T/6




计算出制程精密度:


Cp







10.


依据公式:


Cpk=Cp(1-|Ca|)




计算出制程能力指数:

< p>
Cpk







11. Cpk

< br>的评级标准:(可据此标准对计算出之制程能力指数做相应对策)






A++




Cpk≥2.0


特优



可考虑成本的降低






A+




2.0




Cpk ≥ 1.67




应当保持之






A




1.67




Cpk ≥ 1.33




能力良好,状态稳定,但应尽力提 升为


A


+级






B




1.33




Cpk ≥ 1.0


一般



状态一般,

制程因素稍有变异即有产生不良的危险,


应利用各种资源及方法将其提


升为



A







C




1.0




Cpk ≥ 0.67




制程不良较多,必须提升其能力






D




0.67




Cpk


不可接受



其能力太差,应考虑重新整改设计制程。












想请教一下做质量的各路高人,


Cp



Cpk


有区别吗,这两个项目分别代 表的是什么意义呢?




提问者:



bol_123


-





最佳答案



这个回答来自参考资料。



1





概述



——



前些时间看到不少网友或论坛的朋友一直对


Ca



Cp



Cpk



Pp



Ppk

< p>
产生很多疑问,作为过程质量控制的一


部分,


我们 有必要对它进行全面了解和精确计算,


以便工作的顺利开展。


P pk


的数量来自长期


(一般在


3


个月或者更


长)收集的数据,它可能存在各种波动源,比如:机器老化 、员工情绪波动、供应商改变等等。所以计算


Pp


< p>
Ppk


是有必要的。




2





释义




——


Ca


偏移修正指数,通常简称< /p>



偏移系数





——


Cp


无偏移的短期过程能力指数




——


Cpk


有偏移的短期过程能力指数




——


Pp


无偏移的长期过程能力指数




——


Ppk


有偏移的长期过程能力指数




3





Ca


的计算




——




Ca


值是衡量过程平均值与规格中心值(公差中心值)的一致性,如果


Ca


越大,标明过程平均值偏离规格中


心值越大,过程能力越 差;




——


公式



C a


=|


x?


-


μ



/(T/2)


< br>x?


表示样本均值,


μ


规格中心 值,


T


表示公差值)




——


Ca


也 是常用的


k



k



ε/



T/2

)=


2ε/T



ε


=|


M



x?


|,


M


=(


TU



TL



/2



4





Cp


的计算,


σ≈σ^ST



R?


/d2



S?


/ C4


< /p>


——


Cp


值是衡量过程满足产品品质标准 (规规公差)的程度,


Cp


值越大,表示过程变异越小,过程能 力越差;




——

公式


Cp



T/6σ




TU



TL



/6σ≈


< p>
TU



TL


< p>
/6s



TU


公差上限,


TL


公差下限,


σ

群体标准差,


s


样本标准差)


;< /p>




——


公式< /p>


σ



R?/d2≈s


R?


表示级差平均值,


d2


是系数,可以通过查表得知)




——


群体标准差


σ


,样 本标准差


s


的换算公式


σ



S/ C4



d2


系数表





样本数


n




2




3




4




5




6




7




8




9




10





系数


d2




1.13




1.69




2.06




2.33




2.53




2.7




2.85




2.97




3.02






C4


系数





样本数


n




2




3




4




5




6




7




8




9




10





C4




0.798




0.886




0.921




0.940




0.952




0.959




0.965




0.969




0.973






5





Cpk


的计算,


σ≈σ^ST



R?


/d2


< p>
S?


/ C4



——< /p>


Cpk


值是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不重合情况下的过程能力指数;< /p>




——


公式< /p>


Cpk


=(


1



Ca



Cp


= (


1




k< /p>



Cp





——


当品质规格只有上限单侧公差时 :


Cpu


=(


TU


x?



/3σ

< br>



——


当品质规格只有下限单 侧公差时:


Cpl


=(


x?

< p>


TL



/3σ




6





Pp


的计算,


σ≈σ^LT



S



——


Pp


计算方式和


Cp


计算方式 一样,唯一不同的是


σ


计算公式不一样。




7





Ppk


的计算


, σ≈σ^LT



S



——


Ppk


计算方式和


Cpk


计算方式一样,唯一不同的是


σ


计算公 式不一样。




8





偏移修正指数(偏移系数)评价表参考





序号





Ca




级别





判定





可采取的对策






1




Ca≤0.125





5




过程能力严重不足





必要时,停止生产,直到找出原因或全检






2




0.125





4




过程能力不足





找出原因,采取对策,产品全检






3




0.25





3




过程能力尚可





注意


5M1E


的变化情况,产品要加严检查






4




0.5





2




过程能力充分





理想状态,继续维持现状






5




Ca>1




1




过程能力过高





理想状态,可考虑抽检或免检







9





过程能力评价参考表





序号





Cp



Cp k






级别





判定





可采取的对策






1




Cp<0.67




5




过程能力严重不足





必要时,停止生产,直到找出原因或全检






2




0.67≤Cp<1.0





4




过程能力不足





找出原因,采取对策,产品全检






3




1.0≤Cp<1.33





3




过程能力尚可





注意


5M1E


的变化情况,产品要加严检查






4




1.33≤Cp<1.67





2




过程能力充分





理想状态,继续维持现状






5




1.67≤Cp





1




过程能力过高





理想状态,可考虑抽检或免检







10







Cp


结合


Cpk


对应的


σ


水平





序号





Cp




Cpk




对应


σ


水平






1




Cp<0.67





Cpk<0.17






西格码水平(无意义)






2




C


p≥0.67





Cpk≥0.17







西格码水平






3




Cp≥1.0





Cpk≥0.5







西格码水平






4




Cp≥1.33





Cpk≥0.883







西格码水平






5




Cp≥1.67





Cpk≥1.17







西格码水平






6




Cp≥2.0





Cpk≥1.5







西格码水平










Cp≥2.33





Cpk≥1.83







西格码水平







11







过程相对稳定系数











——


通常


σ^LT >σ^ST


,因此过程的质量改进就是逐渐减少


σ^LT


,使其不断向


σ^ST


靠近。











——


过程稳定系数:


< br>=


σ^LT



σ^ST











——< /p>


过程相对稳定系数:


drσ


< p>
dσ/σ^LT


=(


σ^LT

< br>-


σ^ST



/σ^LT











——


由于没有公式编辑软件,所以< /p>


σ



S


另外的计 算公式不在此一一列出




12







过程相对稳定系数的


drσ


范围





序号





drσ





评价






1




drσ<10






接近稳定






2




10


%< /p>


≤drσ<20






不太稳定






3




20


%< /p>


≤drσ<50






不稳定






4




50


%< /p>


≥50






很不稳定













8D (8 Disciplines)

< br>问题解决


8


步法





8D


的原名叫做



8 Disciplines



意思是


8


个人人皆知解决问题的固定步骤。


原始是由

Ford


公司,


全球化品质管制


及改善的特殊必备方法,之后已成为


QS9000/ ISO TS16949


、福特公司的特殊要求。凡是做



FORD


的零件,必需


采用



8D


作为品质改善的工具,目前有些企业并非



FORD


的供应商或汽车业的合作夥伴,也很喜欢用这个方便 而


有效的方法解决品质问题,成为一个固定而有共识的标准化问题解决步骤。

< p>




Discipline 1.


成立改善小组


(Form the Team)


:由议题之相关人员组成,通常是跨功能性的,说明团队成员间的彼


此分工方式 或担任的责任与角色。





Discipline 2.


描述问题


(Describe the Problem)


:将问题尽可能量化而清楚地表达,并能解决中长期的问题而不是


只 有眼前的问题。





Discipline 3.


实施及确认暂时性的对策


(Contain the Problem)



对於解决



D2


之立即而短期行动,


避免问题扩 大或


持续恶化,包含清库存、缩短


PM


时间、加派人力等。





Discipline 4.


原因分析及验证真因


(Identify the Root Cause)


:发生



D2


问题的真正原因、说明分析方法、使用工



(< /p>


品质工具


)


的应用。




Discipline 5.


选定及确认长期改善行动效果


(Formulate and Verify Corrective Actions)


:拟订改善计画、列 出可能


解决方案、选定与执行长期对策、验证改善措施,清除



D4


发生的真正原因,通常以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方式说明< /p>


长期改善对策,



可以应用专案计画甘特图


(Gantt Chart)


,并说明品质手法的应用。





Discipline 6.


改善问题并确认最终效果


(Correct the Problem and Confirm the Effects)


:执行



D5


后的结果与成效


验证。





Discipline 7.


预防再发生及标准化


(Prevent the Problem)



确保



D4


问题不会再次发生的后续行动方案,

如人员教


育训练、改善案例分享


(Fan out)


、作业标准化、产出


BKM


、执行


FCN


、分享知识和经验等。





Discipline 8.


恭禧小组及规划未来方向


(Congratulate the Team)


:若上述步骤完成后问题已改善,肯定改善小组的


努 力,并规划未来改善方向。





26






5M1E


分析法





造成产品


质量的波动的原因主要有


6


个因素:





5M1E


分析法



a)


人(


Man/Manpower






作者对质量的认识、技术熟练程


度、身体状况等;

< br>





b)


机器(


Machine





机器

< p>
设备、工夹具的精度和维护保


养状况等;






c)


材料(


Material


< p>



材料的成分、物


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等;






d)


方法(


Method





这里包括加工工艺、工装选


择、操作规程等;






e)


测量(


Measurement



:测量时采取的

方法是否标准、正确;






f)


环境(


Environment




工作地 的温度、湿度、


照明和清洁条件等;






由于这五


个因素的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



M



E



所以常简称为

5M1E



6


要素只要有一个发生 改变


就必须重新计


算。




[


编辑本段


]


5M1E


各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



1



操作人员因素








5M1E


分析法


凡是操作人员


起主导作用的工序所生产的缺陷,


一般可以由 操作人员控制造成


操作误差的主要原因有:质量


意识差;操作时


粗心大意;不遵守操作规程;操


作技能低、技术不熟练,以及由


于工作简单重复而产生厌烦


情绪等。






防误可控


制措施:







1


)加强



质量第 一、用户


第一、下道工序是用户



的< /p>


质量意识教育,建立健全质量


责任制;







2


)编写明确详细的操作流程


,加强工序专 业培训,颁发操作


合格证;







3


)加强检验工作,适当增加


检验的频次;







4


)通过工种间的人员调整、


工作经验丰富 化等方法,消除操


作人员的厌烦情绪;







5


)广泛开展


QCC


品管圈活


动,促进自我提高和自我改进


能力。




2


机器设备因素





主要控制


措施有:







1



加强设备维


护 和保养


,定期检测


机器设备的


关键精度


和性能项目


,并建立


设备关键部


位日点检制


度,对工序质


量控制点的设备进行 重点控制;







2


)采用 首件检验,核实定位


或定量装置的调整量;







3


)尽可能培植定位数据的自


动显示和自动 记录装置,经减少


对工人调整工作可靠性的依赖。




3



材料因素





主要控制


措施有(


1


)在原材料


采购合同中明确 规定质量要求;







2


)加强 原材料的进厂检验和


厂内自制零部件的工序和成品检


验;





< p>


3


)合理选择供应商(包括


外协厂









4


)搞好协作厂间的协作关系


,督促、帮助供应商做好质量控


制和质量保证工作。

< br>



4



工艺方法的因素





工艺方法


包括工艺流程的安排、工艺之间


的衔接、工 序加工手段的选择(加


工环境条件的选择、工艺装


备配置的选择 、


工艺参数的选择)和工序加工


的指导文件的编制(如工艺卡、


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工序


质量分析表等







工艺方法


对工序质量的影响,主要来 自两


个方面:一是指定的加工方法,选


择的工艺参数和工艺装备 等


正确性和合理


性,二是贯彻、执行工艺方法的


严肃性。






工艺方法


的防误和控制措施:







1



保证定位装


置 的准确


性,严格首


件检验,并


保证定位


中心准确,


防止加工


特性值数据


分布中心偏


离规格中心;







2



加强技术业


务 培训,


使操作人员


熟悉定位装


置的安装


和调整方法


,尽可能


配置显示定


位数据的装


置;







3


)加强定型刀具或刃具的刃


磨和管理,实行强制更换制度;







4


)积极推行控制图管理,以

便及时采取措施调整;







5


)严肃 工艺纪律,对贯彻执


行操作规程进行检查和监督。







6


)加强工具工装和计量器具


管理,切实做 好工装模具的周期


检查和计量器具的周期校准工作


< p>



5



测量的因素





主要控制


措施包括:





5M1E


分析法



1



确定测量任务及所要求的准 确


度,选择使用的、具有所需准确


度和精密度能力的测试设备。







2


)定期对所有测量和试验设

< p>
备进行确认、校准和调整。







3



规定必要的


校准规程

。其内容包


括设备类型


、编号、


地 点、校验


周期、校


验方法、验


收方法、 验


收标准,以及


发生问题时应采取的措施。






4


)保存校准记录。







5



发现测量和


试 验设备


未处于校准


状态时,立


即评定以


前的测量和


试验结果


的有效性,


并记入有关


文件。




6



环境的因素





所谓环境

,一般指生产现场的温度、湿度


、噪音干扰、振动、照明、室


内净化和现场污染程度等。






在确保产


品对环境条件的特殊要求外 ,还


要做好现场的整理、整顿和清扫


工作,大力搞好文明生产, 为


持久地生产优


质产品创造条件。




[


编辑本段


]


质量波动及其原因分析



质量特


性值的波动性





某个工人



用同一批原材料在同一台


机器设备上所生产出来的同一


种零件,


其质量特性值不


会完全一样



这就是我






5M1E


分析法






们常说 的产品


质量特性值有


波动(或称分


散、 差异)的


现象。这种现


象反映了产品


质 量


具有



波动性




个特点。




偶然性


原因和系统性原因





从过程质


量控制的角度来看,通常又把上述


造成质量波动的五方面的原因归


纳为偶然性原因和系统性原


因。







l


)偶然性原因





5M1E


分析法


偶然性原因是


不可避免的原因,一定程度上又


可以说是正常


原因


。如原


材料



能、成分的微小差异,机床的


轻微振动

,刀具承受压力的微


小差异,切削用量


、润滑油

< p>
、冷却液及周围环境的


微小变化,刀具


的正常磨损



夹具的微小松


动,工艺系统的弹性变 形,工人操


作中的微小变化,测试手段的微


小误差,

< p>
检查员


读值的微小


差异等等。一般


来说,这类影响因素很多,不易


识别,其大小和作用方向都不

< br>固定,也难以确定。它们对质


量特性值波动


的影响较小, 使癫量特性值的波


动呈现典型的分布


规律








2


)系统性原因





系统


性原


因在生产过程中少量存在的,并且

对产品质量不经常起作用的影


响因素。一旦在生产过程中存


在这类因素,


就必然使产品质量发生显著的变


化。这类因素有工 人不遵守操


作规程或操作规程有重大缺点,


工人过度疲劳,


原材料规格不符,


材质


不对,机

< p>
床振动过大,刀具过度磨损或


损坏,夹具严重松动,刀具的


安装和调整不


当,定位基准改


变,马达运转异常


,润滑油牌号不


对,使用未经检


定过的测量工 具


,测试错误



测量读值带一


种偏向等等。一般来说,这类影响


因素较少,容易识别,其大小和


作用方向在一定的时间和范


围内,表现为


一定 的或周期性的或




[


编辑本段


]


5M1E


分析法


-


方法





精益质量

< p>
管理中



精益


< p>
的核心工具是


―JIT


指令



,即实现生产经营各环节间



准确的 产品、准确的数量、准


确的时间



。根据 作业系统的构


成,


JIT


指令可逐层分


解形成作业系统的


JIT


指令、各作业 子系



JIT


指令、

< br>各作业工序的


JIT


指令。


JI T


指令的特征是要求


各作业子系统间的协作,要求各

< p>
子系统中各作业工序间的协



< br>―


精益



的管理目标是通过各级< /p>


JIT


指令的实现以达到整


个作业系统的


―JIT



从订单交付角度看就是要达 到


订单


交付时



准确的产品、准确的数量、


准确的时间



,实


现客户满意。





5M1E


分析法


JIT


指令内含着产品质量


上、


产 品


数量


上、


交付时间上的


三方面要求,


JIT


向企业生产系统提出了


很高的挑战



企业生产系统

中质量保证、效率保证、数量衔


接是


JIT


应用的


基础。实施


JIT


指< /p>


令必然需要企业对生产作业


系统进行评估


和优化。即要在准确分析各工序


的生产能力、工序能力、资源耗用



价值


创造等基础上,优化


组合形成 保证


JIT


实现的作业流


程。






精益质量


管理中



质量



的核心工具是


―Cpk

指标



,即工序能力


评价

< p>
指数。根据作业系统的构成,


Cpk


指标


在作业工序


Cpk



标 基础上,根据作业体系构成,形成各作业


子系统


Cpk


指标和作业系统的


Cpk


标。


Cp


k


指标是衡量

< p>
作业工序加工精确度和加工准确


度的综合指标。


C pk


指标是作业工


序质量能力评价的指标,可

< br>作为质量的要


求,也可反应实际质量状况。


Cpk


指标是保证


JIT


实现的重要条件。






JIT


三方面要求均可借鉴六西格玛


管理中西格玛水 平度量方法进行


评价,


Cpk


指标也可 用西格玛水平来


近似评价


。总体看,精益质量管理


针对效率和质量分别提出了


JIT


要求和

< p>
Cpk


指标


,并可总体用西格玛水平


来度量。管理改


进的重要基础就是度量,精益质


量管 理通过对作业系统和作业工


序的定量化度量以促进


管理


改善。






5M1E


分析法






精益生 产


管理提出了


JIT


要求,却未借鉴六


西格玛管理方法对


JIT


进行度量


评价,精益生产提出了为下


工序交


付准确的 产品


,却未结合实


际质量状况进


行评价 和应对


,而以



缺陷




笔带过。六西


格玛管理强调


了度量的作业


,并给出了西格玛水平这 个


度量


工具,却未针对作业系



JIT


三要


求进行度量。可见,综合精


益生产和六西


格玛各自优点的精益质量管理弥


补了双方各自的不足,在针对


作业系统和作业工序


< p>
JIT


要求


和度量、


Cp k


要求及评价方面具有应用价


值,能克服原有孤立方法在作业< /p>


系统管理改善效果方面的不足。






精益质量


管理研究目的是质量、


效率


、成


本的综 合改善,基于制造企业质


量、效率、成本影响因素的分


析,我们 可以得


出相应的管理重点。作业工序是


基本生产单元,是形成产 品的基


本过程,对产品质量有着关


键影响。作业工


序除显著影响质量外,对生产效


率、生产成本均有直接影响,作


业工序是精益质量管理的基


础关键点,其管


理的重点 是质量。作业系统由作


业工序组成,作业系统的结构和


布局对生 产效率有着


关键



响,进而对生产


成本有着直接影响,也影响到了


产品质量。作业系统是精益质量


管理的关键点,其管理的重


点是效率。






精益质 量


管理研究对象是作业系统和作业


工序,其中作业系统包含作业


工序,精益质量管理对象如图


2


所示。 精益质量管理



精益


< br>的研究重点


是作业系统,重点是效率改善,其


核心


工具是


―JIT


指令





质量



的研究


重点是作


业工序,重点是质量改


善,其核心工具是


―Cpk


指标

< p>




精益





质量


研究中均


要综合促进成本的改


善, 并通过自


身的改善达到成本的改善。






针对作业


工序的质量改善是精益质量管理


的重点之一,是推行精益质量管


理的


切入点


,也是精益质量管


理推行成 功的


前提条件。我们认为,对制造企


业而言,质量是效率的基础 ,质量


也是成本的基础。通过作业


工序质量的改


善,实现精益质量的基础保障之


后,过渡到作业系统精益的改善,


总体实现作业系统和作业工


序质量、效率、


成本的改 善。由于作业系统和作


业工序与外围管理的互动关系,


通过对作 业系统及作业工序


的精益质量管


理,可进一步实现外围管理系统


改善。




[


编辑本段


]


5M1E


分析法


-


推行





精益


质量


管理


借鉴和综合了精益生产和六

< br>西格玛管理的研究成果,根据其


特点应采取相应策略。精益质

量管理推行的


切入点是作业工序,主抓的重点


是标准化作业 ,进而转入作业系


统的精益管理改善阶段,通过


作业系统和作< /p>


业工序的精益质量管理拉动外围


相关工作的改善。





精益质量


管理标准化作业的推行,可借助


精益生产中


5S


工具。开展现场整


理、整顿、清扫等工作 ,并


形成规范化



进而养成好的习惯< /p>



实现


5S


的高 水准,


通过


5S


促进

< br>5M1E


标准的落实与完善。



准化的推行



也可借助精益


生产中自动 化、防错装置等工具



5M1E


标准应 随着企业管理水平


的提高不断改进,即企业应


追求


Cpk


指标的不


断提高,因而作业

< br>Cpk


指标基础的


5M1E


标准 应不断改进。






5M1E


分析法






精益质 量


管理离不开度量和反馈,除


Cpk


可 以度量


工序标准化执行结果外,对


JIT


指令的执行情况要纳


入度量,即从


偏差或波动的角度分析工序



JIT


相关要求的保障程度,可以西 格


玛水平来度量。西格玛水平


是综合了标准

差与公差限的计算值,公式为


Z=



USL-LSL



/2σ


,即顾客要 求的


公差限除以两倍标准差,其


反映了


工序



力满足顾客要求的程度。






精益质 量


管理改善提案方面,可借助质量


管理中的

QC


小组活动,通过活


动小组运用


QC


工具,如检查


表、排列图、因


果图 等找出问题典型原因以及


主要解决措施,实施质量改进,实


现效 率提升。也可借助六西


格管理中


DMAIC

相关方法实施质量改进和


效率提升。






精益质 量


管理以作业工序的质量改善和效


率改善为基础,在实现此方面 改


善后,精益质量管理重心可转


向针对作业系

< br>统的精益管理


改善


阶段


。其应用 工具包括价值流


分析、生产布局


优化、自动化

< br>、看板


、拉体系



一个流等,这


些工具实施效果的标准是实现


JIT


的 程度。


JIT


的实现以质量为基


础,并 且要以不降低质量为


标准





通过作业工序


为切入,推行标准化管 理,并对


工序纳入度量和评价,实现工


序环节质量和效率的改善 ,


实现成本的改


善。进而转入为作业系统的管理


改善,从系统整体高度促进效率


的改善和成本的改善。精益质

< br>量管理方法能


平滑实现作业系统质量、效率和成


本的综合 改善,避免原有生产项


目与质量项目相互孤立以及


项目切换困难


的弊端,能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


的收益。






品管七大手法



七大手法:检查表、层 别法、柏拉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控制图



一、检查表



检查表就是将需要检查的 内容或项目一一列出,


然后定期或不定期的逐项检查,


并将问题 点记录下来的方法,


有时叫


做查检表或点检表。



例如:点检表、诊断表、工作改善检查表、满意度调查表、考核表、审核表、


5S


活动检查表、工程异常分析表等。



1


、组成要素



①确定检查的项目;②确定检查的频度;③确定检查的人员。



2


、实施步骤



①确定检查对象;




②制定检查表;



③依检查表项目进行检查并记录;



④对检查出的问题要求责任单位及时改善;



⑤检查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改善效果进行确认;



⑥定期总结,持续改进。



二、层别法



层别法就是将大量有关某 一特定主题的观点、


意见或想法按组分类,


将收集到的大量的数 据或资料按相互关系进行分


组,加以层别。层别法一般和柏拉图、直方图等其它七大手法 结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



例如:抽样统计表、不良类别统计表、排行榜等。



实施步骤:





确定研究的主题;






制作表格并收集数据;





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层别;





比较分析,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 找出其内在的原因,确定改善项目。



三、柏拉图



柏拉图的使用要以层别法 为前提,


将层别法已确定的项目从大到小进行排列,


再加上累积 值的图形。


它可以帮助我们


找出关键的问题,抓住重要的少数及 有用的多数,适用于记数值统计,有人称为


ABC


图,又因为柏 拉图的排序识从


大到小,故又称为排列图。



1


、分类



1


)分析现象用柏拉图:与不良结果有关,用来发现主要问题。



A


品质:不合格、故障、顾客抱怨、退货、维修等;

< p>


B


成本:损失总数、费用等;



C


交货期:存货短缺、付款违约、交货期拖延等;


D


安全:发生事故、出现差错等。


< /p>


2


)分析原因用柏拉图:与过程因素有关,用来发现主要问题。< /p>






A


操作者:班次、组别、年龄、经验、熟练情况等;

< br>





B


机器:设备、工具、模具、仪器等;






C


原材料:制造商、工厂、批次、种类等;






D


作业方 法:作业环境、工序先后、作业安排等。



2


、柏拉图的作用





降低不良的依据;





决定改善目标,找出问题点;





可以确认改善的效果。



3


、实施步骤








收集数据,用层别法分类,计算各层别项目占整体项目的百分 数;








把分好类的数据进行汇总,由多到 少进行排列,并计算累计百分数;








绘制横轴和纵轴刻度;








绘制柱状图;








绘制累积曲线;








记录必要事项








分析柏拉图



要点:


A


柏拉图有两个纵坐标,左侧纵坐标一般表示数量或金 额,右侧纵坐标一般表示数量或金额的累积百分数;


B


柏拉图的 横坐标一般表示检查项目,按影响程度大小,从左到右依次排列;


C

绘制柏拉图时,按各项目数量或金额出


现的频数,


对应左侧 纵坐标画出直方形,


将各项目出现的累计频率,


对应右侧纵坐标 描出点子,


并将这些点子按顺序


连接成线。


4


、应用要点及注意事项








柏拉图要留存,把改善前与改善后的柏拉图排在一起,可以评 估出改善效果;








分析柏 拉图只要抓住前面的


2~3


项九可以了;








柏拉图的分类项目不要定得太少,


5 ~9


项教合适,如果分类项目太多,超过


9

项,可划入其它,如果分类项目


太少,少于


4


项,做柏拉图无实际意义;








作成的柏拉图如果发现各项目分配比例差不多时,

< p>
柏拉图就失去意义,


与柏拉图法则不符,


应从其它 角度收集


数据再作分析;








柏拉图是管理改善的手段而非目的,如果数据项别已经清楚者 ,则无需浪费时间制作柏拉图;








其它项 目如果大于前面几项,则必须加以分析层别,检讨其中是否有原因;








柏拉图分析主要目的是从获得情报显示问题重点而采取对策, 但如果第一位的项目依靠现有条件很难解决时,


或者即使解决但花费很大,得不偿失,那 么可以避开第一位项目,而从第二位项目着手。



四、因果图



所谓因果图,又称特性要 因图,主要用于分析品质特性与影响品质特性的可能原因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把握现状、


分析原因、寻找措施来促进问题的解决,是一种用于分析品质特性(结果)与可能影响特性的因素(原因)的一 种工


具。又称为鱼骨图。



1


、分类



1


)追求原因型:在于追求问题的原因,并寻找其影响,以因果图表示结果(特性)与原因 (要因)间的关系;



2


)追求对策型 :追求问题点如何防止、目标如何达成,并以因果图表示期望效果与对策的关系。



2


、实施步骤





成立因果图分析小组,

< p>
3~6


人为好,最好是各部门的代表;





确定问题点;





画出干线主骨、中骨、小骨及确定 重大原因(一般从


5M1E


即人


Man


、机


Machine


、料


Material




法< /p>


Method


、测


Measure


、环


Environment


六个方面全面找 出原因);




与会人员热烈讨论,依据重大原因进行分析,找到中原因或小原因,绘至因果图中;





因果图小组要形成共识,把最可能 是问题根源的项目用红笔或特殊记号标识;





记入必要事项



3


、应用要点及注意事项








确定原因要集合全员的知识与经验,集思广益,以免疏漏;








原因解析愈细愈好,愈细则更能找出关键原因或解决问题的方 法;








有多少品质特性,就要绘制多少张因果图;








如果分析出来的原因不能采取措施,


说明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


要想改进有效果,


原因必须要细分,


直到能采


取措施为止;








在数据的基础上客观地评价每个因素的主要性;








把重点放在解决问题上,并依


5W2 H


的方法逐项列出,绘制因果图时,重点先放在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原因、


结果


,分析后要提出对策时则放在



如何才能解决





Why


——


为何要做?(对象)



What


——


做什么?(目的)



Where


——


在哪里做?(场所)



When


——


什么 时候做?(顺序)



Who


——


谁来做?(人)



How

——


用什么方法做?(手段)



How much


——


花费多少?(费用)








因果图应以现场所发生的问题来考虑;








因果图绘制后,要形成共识再决定要因,并用红笔或特殊记号 标出;








因果图使用时要不断加以改进。



五、散布图



将因果关系所对应变化的 数据分别描绘在


X-Y


轴坐标系上


,< /p>


以掌握两个变量之间是否相关及相关的程度如何


,


这种图形


叫做



散布图



,也称为



相关图





1


、分类



1


)正相关:当变量


X


增大时,另一个变 量


Y


也增大;



2


)负相关:当变量


X


增大时,另一 个变量


Y


却减小;


< br>3


)不相关:变量


X


(或


Y


)变化时,另一个变量并不改变;



4


)曲线相关:变量


X


开始增大时,


Y


也随着增大,但达到某一值后,则当


X


值增大时,


Y


反而减 小。



2


、实施步骤



1


)确定要调查的两个变量,收集相关的最新数据,至少


30


组以上;



2


)找出两个变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将两个变量描入


X


轴与


Y


轴;



3


)将相应的两个变量,以点的形式标上坐标系;


4


)计入图名、制作者、制作时间等项目;



5


)判读散布图的相关性与相关程度。



3


、应用要点及注意事项


< p>
1


)两组变量的对应数至少在


30


组以上,最好


50


组至


100


组,数据太少时,容易造成误判;



2


)通常横坐标用来表示原因或自变量,纵坐标表示效果或因变量;



3


)由于数据的获得常常因为


5M 1E


的变化,导致数据的相关性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数据获得的条件进行


层别,否则散布图不能真实地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4


)当有异常点出现时,应立即查找原因,而不能把异常点删除;



5


)当散布图的相关性与技术经验不符时, 应进一步检讨是否有什么原因造成假象。



六、直方图



直方图是针对某产品或过 程的特性值,利用常态分布(也叫正态分布)的原理,把


50


个 以上的数据进行分组,并算


出每组出现的次数,再用类似的直方图形描绘在横轴上。



1


、实施步骤



1


)收集同一类型的数据;



2


)计算极差(全距)


R=Xmax- Xmin




3


)设定组数


K





K=1+3.23logN


数据总数



50~100 100~250 250


以上









6~10 7~12 10~20


4


)确定测量最小单位,即小数位数为


n


时,最小单位为


10-n




5


)计算组距


h


,组距


h=


极差


R /


组数


K




6


)求出各组的上、下限值



第一组下限值


=X?


?min-


测量最小单位


10-n/2





第二组下限值(第一组上限值)< /p>


=


第一组下限值


+


组距


h




7


)计算各组的中心值,组中心值


=


( 组下限值


+


组上限值)


/2

< p>



8


)制作频数表;



9


)按频数表画出直方图。



2


、直方图的常见形态与判定



1


)正常型:是正态分布,服从统计规律,过程正常;



2


)缺齿型:不是正态分布,不服从统计规律;



3


)偏态型:不是正态分布,不服从统计 规律;



4


)离岛型:不是正态分布, 不服从统计规律;



5


)高原型:不是 正态分布,不服从统计规律;



6


)双 峰型:不是正态分布,不服从统计规律;



7

< br>)不规则型:不是正态分布,不服从统计规律。



七、控制图



1


、控制图法的涵义







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


有静态因素也有动态因素,


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即时监控产品的生产过程、


及时发现

质量隐患,以便改善生产过程,减少废品和次品的产出


?


控 制图法就是这样一种以预防为主的质量控制方法,它利用


现场收集到的质量特征值,


绘制成控制图,


通过观察图形来判断产品的生产过程的质量状况。< /p>


控制图可以提供很多有


用的信息,是质量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 /p>



控制图又叫管理图,


它是一种带控制界 限的质量管理图表。


运用控制图的目的之一就是,


通过观察控制 图上产品质量


特性值的分布状况,


分析和判断生产过程是否发生 了异常,


一旦发现异常就要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消除,


使生 产


过程恢复稳定状态。


也可以应用控制图来使生产过程达到统计 控制的状态。


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分布是一种统计分布.



此,绘制控制图需要应用概率论的相关理论和知识。







控制图是对生产过程质量的一种记录图形,


图上有中心线和上下控制 限,


并有反映按时间顺序抽取的各样本统计


量的数值点。


中心线是所控制的统计量的平均值,


上下控制界限与中心线相距数倍标 准差。


多数的制造业应用三倍标


准差控制界限,如果有充分的证 据也可以使用其它控制界限。







常用的控制图有计量值和记数值两 大类,


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生产过程;


每类又可细分为具体的 控制图,


如计


量值控制图可具体分为均值


——


极差控制图、单值一移动极差控制图等。



2


、控制图的绘制







控制图的基本式样如图所示,制作控制图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①按规定的抽样间隔和样本大小抽取样本;







②测量样本的质量特性值,计算其统计量数值;







③在控制图上描点;







④判断生产过程是否有并行。







控制图 为管理者提供了许多有用的生产过程信息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根据工序的质量情况,合理地选择管理点。管理点一般是指关键部位、关健尺寸、工艺本身 有特殊要求、


对下


工存有影响的关键点,如可以选质量不稳定、 出现不良品较多的部位为管理点;







②根据管理点上的质量问题,合理选择控制图的种类:







③使用控制图做工序管理时,应首先确定合理的控制界限:







④控制图上的点有异常状态,应立即找出原因,采取措施后再进行生产,这是控制图发挥作用 的首要前提;







⑤控制线不等于公差线,公差线是 用来判断产品是否合格的,而控制线是用来判断工序质量是否发生变化的;







⑥控制图发生异常,要明确责任,及时解决或上报。







制作控制图时并不是每一次都计算控制界限,那么最初控制线是怎样确定的呢


?


如果现在的生产条件和过去的差


不多,


可以遵循以往的经验数据,


即延用以往稳定生产的控制界限。


下面介绍一种确定控制界限的方法,


即现场抽样


法,其 步骤如下:







①随机抽取样品

< br>50


件以上,测出样品的数据,计算控制界限,做控制图;







②观察控制图是否在控制状态中,


即稳定情况,


如果点全部在控制界限内.


而且点的排列无异常,


则可 以转入下


一步;







③如果 有异常状态,


或虽未超出控制界限,


但排列有异常,

< p>
则需查明导致异常的原因,


并采取妥善措施使之处在


控制状态,然后再重新取数据计算控制界限,转入下一步;







④把上 述所取数据作立方图,将立方图和标准界限


(


公差上限和下限< /p>


)


相比较,看是否在理想状态和较理想状态,

如果达不到要求,


就必须采取措施,


使平均位移动或标准偏 差减少,


采取措施以后再重复上述步骤重新取数据,做控


制界限 ,直到满足标准为止。



3


、怎样利用控制图判断异常现象







用控制图识别生产过程的状态,


主要是根据样本数据形成的样本点位 置以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判断.


失控状态主要


表现为以下两种 情况:①样本点超出控制界限;②样本点在控制界限内,但排列异常。当数据点超越管理界限时,一


般认为生产过程存在异常现象,此时就应该追究原因,并采取对策。排列异常主要指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



③连续七


个以上的点全部偏离中心 线上方或下方,


这时应查看生产条件是否出现了变化。


④连续三 个点中的两个点进入管理界


限的附近区域


(

指从中心线开始到管理界限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区域


)


,这时 应注意生产的波动度是否过大。⑤点相继出


现向上或向下的趋势,表明工序特性在向上或 向下发生着变化。



⑥点的排列状态呈周期性变化,这时可对作 业时间


进行层次处理,重新制作控制图,以便找出问题的原因。



控制图对异常现象的揭示能力,将根据数据分组时各组数


据的多 少、


样本的收集方法、


层别的划分不同而不同。


不应仅仅满足于对一份控制图的使用,


而应变换各种各样的数

< br>据收取方法和使用方法,制作出各种类型的图表,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 /p>


值得注意的是,


如果发现了超越管理界限的异常现象,

< p>
却不去努力追究原因,


采取对策,


那么尽管控制图 的效用很好.



只不过是空纸一张。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12 21:3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45987.html

CPK:Complex Process Capability index 的缩写,是现代企业用于表示制程能力的指标的相关文章

CPK:Complex Process Capability index 的缩写,是现代企业用于表示制程能力的指标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