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古代的哀祭文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12 12:46
tags:

-

2021年2月12日发(作者:电解)


古代的哀祭文




在 古代,人们产生万物皆有灵观念的同时,也就出现了祭祀。当


时祭祀天地山川,往往有祝 祷性的文字,称作祭文、祈文或祝文。明


徐师曾在《文体明辨序说》中指出:

< p>
“古之祭祀,止于告飨而已”


,其


文并无哀伤之意 ,


与后代的哀祭文是两码事。


而专门用来追念哀悼亲

< p>
友丧葬的文字,


古人常用的形式是诗歌。


春秋之际 ,


《诗经》


中的


《凯

< br>风》



《葛生》



《黄鸟》



《蓼莪》


等哀诗 ,


悲切伤痛,


传诵于黄河流域。


战国以 下,屈原的《九歌》


、宋玉的《招魂》



景差的《大招》等祭歌,


缠绵悱恻,流播于江汉之滨。到了两汉,又有《薤露》



《蒿里》等挽


歌,哀音纤徐,声绕闾里。所 以清代姚鼐在《古文辞类纂序目》中曾


说:


“哀祭类者,诗有颂 ,风有黄鸟、二子乘舟,皆其原也。





古代以散文形式出现的哀祭文,


最早见于


《尚书》


中的


《周书〃





:



惟尔元孙某,遗厉虐疾。若尔三王,是有丕子之责干天, 以旦代


某之身。




写周武王病笃,周公旦祷于三王,请以身代,史官纳其祝册于金



之匮中。虽仍属于祭天祈祷之词,但毕竟悬念生死,情切骨肉,可


视为 哀祭散文的萌芽之作。


其后,


周代统治者为了巩固其宗法礼教制


度,特别重视厚葬,王公贵族卿大夫死后,都要在祖庙前举行祭奠仪

式,由史官宣读诔辞,以表彰死者功绩,并确定其谥号。儒家又把此


种仪礼伦理化、


规范化,


使之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礼教的重要组成

< p>


- 1 -


部分。据《周礼》郑玄注称:


“诔者,累也,累列生时行迹,读之以


作谥。


”诔也就成为古代哀祭文的早期形式。同时《礼记〃曾子问》


中还规定“贱不诔贵,幼 不诔长”


,又给它打上了明显的封建等级烙


印。最早的诔,据《 檀弓》所载为鲁庄公诔县贲父、卜国,认为“士


之有诔,自此始也”

。但只有记事,而无诔辞。现存最早的诔辞,为


《左传〃哀公十六年》所载鲁哀公的 《孔子诔》




< p>


天不吊,不【


A


】遗一 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


呼哀哉尼父!无自律。




全文虽只短短数语,但词哀情切,体现了“祭奠之楷,宜 恭且哀”


(明徐师曾《文体明辨》


)的抒情特征。因诔辞必经宣 读,其中“呜


呼哀哉”的呼号语,就被以后哀祭文所广泛套用。



两汉之间,扬雄的《元后诔》


、杜笃的《大司马吴公诔》


、傅毅的


《明帝诔》


、张衡的《司空陈公诔》


、蔡邕的《济北相崔君夫人诔》



卢植 的


《郦文胜诔》


等诔辞先后出现,


盛极 一时。


其体例大致为:


“选


言录行,传 体而颂文,荣始而哀终。论其人也,暖乎若可觌;道其哀


也,凄焉如可伤。



(梁刘勰《文心雕龙〃诔碑》


)也就是前列小传,


记叙死者生平,表示颂扬之意;后写四言诔辞,称誉死者荣耀,寄托

哀悼之思。前者为散体,后者为韵体,从而开两千多年来哀祭文韵散


结合之先例。与 此同时,由辞赋派生出来的哀辞、吊文,由颂神式祝


辞衍生出来的散体哀祭文也相继出现 。哀、吊两体从文辞上说,要求


“情主于伤痛,而辞穷乎爱惜”



(刘勰《文心雕龙〃哀吊》



。一般 都


前有序言,后有韵语,与诔辞近似。所不同的是早期哀辞“率以施于

< br>


- 2 -


童弱夭折、不以寿终者”


(晋挚虞《文章流别论》



。如曹植的《金瓠


哀辞》


,悼念他十九岁天折的女儿:




在襁褓而抚育,向孩笑而未言,不终年而夭绝,何见罚于 皇天,


信吾罪之所招,悲弱子之无愆。去父母之怀抱,灭微骸于粪土。

< br>



哀痛伤悼之情,溢于言表。吊文则内容广泛 ,为古代群众性的哀


悼文体。如贾谊的《吊屈原文》





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 兮,自沉汩罗。造托湘流兮,


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呜呼哀哉兮,逢时不祥 。鸾风伏


窜兮,鸱



翱翔。

< p>


葺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




以屈原自喻,


借悲悼屈原面抒发 自己受贬冷落的愤懑之情。


此外,


还有班婕妤的《自悼赋》


,吊影自怜,哀顽凄艳,为后来自祭文的滥


觞;杜笃的《吊比干文》


,仅“敬申吊于比干,寄长怀于尺牍”两个


偶句,可算是古代挽 联的最初形式了。至于哀悼性的散体祭文,首推


汉光武帝的《临吊侯霸诏》





惟霸积善清 洁,视事九年,汉家旧制,丞相拜日,封为列侯。朕


以军师暴露,功臣未封,缘忠臣之义 ,不欲相逾,未及爵命,奄然而


终。呜呼哀哉!




此为政府文牍。见于私人文翰的,则有曹操的《祭桥公文 》




故太尉桥公,诞敷明德,泛爱博容。国念明训,士思令谟。灵幽


体翳,邈哉



矣。吾以幼年,逮升堂室,特以顽鄙之姿,为大君子所


纳。增荣益观,皆由奖助,犹仲尼称不如颜渊,李生之厚叹贾复。士


死知己,怀 此无忘。又承从容约誓之言:


“殂逝之后,路有经由,不



- 3 -


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怪。


”虽临时戏笑之言,非


至亲之笃好,胡肯为此辞乎?匪谓灵忿,能贻 己疾,旧怀惟顾,念之


凄怆。奉命东征,屯次乡里,北望贵土,乃心陵墓。裁致薄奠,公 其


尚飨!




此为正式以“祭文”命名的开始,内容专以悼念死者为主,且追


述“临时戏笑之 言”


,收尾又使用“尚飨”一词。这种写法,打破了


以往常规, 逐渐为社会各阶层所使用,而成为后代祭文的基本形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思想解放,文学观念加强,哀祭文除


为王公贵族歌功颂德之外,


也出现了一些悼念骨肉、


悲痛身世的 至情


文字,大大增强了这一文体的抒情气息。这一时期的名篇,诔辞有曹


植的《王仲宣诔》


、阮籍的《孔子诔》


、潘岳的《马< /p>


?


督诔》


、颜延之


的《陶征士诔》等;哀辞有上述曹植的《金瓠哀辞》以及陆机的《吴


大司马陆公少女哀 辞》等;吊文有祢衡的《吊张衡文》


、王粲的《吊


夷齐文》


、李充的《吊嵇中散文》


、陆机的《吊魏武帝文》

< br>;祭文有王



的《祭徐聘士文》


、陶潜的《自祭文》


、王僧达的《祭颜光禄文》



孔稚圭的《祭外兄张长史文》


、刘令娴的《祭夫徐悱文》等;还有用


辞赋体写的哀悼文,如曹植的《慰子赋》


、潘岳的《悼亡赋》

< p>
、江淹的


《伤爱子赋》


、庾信的《哀江南赋》等。 在这些各体具备的作品中,


与前代相比,亦有所不同。其表现在内容上的,因本期战争迭 起,叛


篡频见,统治者在夺得权位后,多思正名以自固,故出现了以政府文


告形式书写的哀策文。如曹丕的《武帝哀策文》


、王



的《孝武帝哀


策文》等,实为古“诔”与哀辞的混合体。而一 般知识分子,则感时



- 4 -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12 12:4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43520.html

古代的哀祭文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