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考题及答案 (1)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10 14:06
tags:

-

2021年2月10日发(作者:交传)


2015


年上半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思考题




一、


93


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巨卓绝的斗争,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 /p>


大成就,使中华民族的命运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 前景,在中国


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丽史诗。请你谈谈对当代中国的 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



答: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 富强、人民富裕


,


成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的两大历史任 务。


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


,


直接关系中 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进完成三件大事: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

< br>建


立了新中国


,


实现了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二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


,


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 度。三是进行


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


,


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


)认识当代中国 的历史任务,就是


要在完成和推进的三件大事基础上,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 篇章。(


2


)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


任务 ,必须把握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为我们完


成后一个历史任务创造政治和历史前提。一个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是我们进行第一个历 史


任务的根本目的,也是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奠定物质基础。(

< br>3


)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应当


展望和把握未来中国 发展的光明前景。两个一百年:党成立


100


年时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新中国成立


100


年时简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这是近代以来中华


民族两大历史任务的继 续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二、

中国共产党始终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


党带 领人民取得了举


世瞩目的丰功伟绩。但我们党也要深刻认识所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 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


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 、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


的尖锐性和严峻性,深刻认识增强自我净 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


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 危。请你谈谈对党所面临挑战的认识,以及为什么要加强党的建设?如何加强党


的建设?



答:


1


、世 界多极化的趋势、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给

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2


、(


1


)从党的建设发展历程来看,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党的建 设。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


记的党中央全面推进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 点党的建设,对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提出了新的要


求;提出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要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2


)从当前的形势和任务来看,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当今世界国与国 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


激烈,而综合国力竞争的背后,实质上是领导力量和领导水平的 竞争,集中体现为执政党的竞争。我们的


国家要想始终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 的党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只有这样,党



1


才能经受住各种风险的考验,


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发挥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作用。



3



从党员队伍状况来看,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党员 队伍的数量和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党的干部队


伍正在进行新老交替;党员干部队伍中出 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新形势下高度重视并加强党员干部的


理想信念教育、党风廉政 建设等,是一个至关节重大的现实问题。(


4


)从实际工作来看 ,要求我们必须


加强党的建设。要树立新时期人事干部新形象,就要加强党的建设。



3


、第一,牢牢把握党的建设的总目标 ,使我们党具有更加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第二


,


党的建设主要是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


一定要把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既立足于做好经常


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也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第三,


切实做好基层党建工作,


增强党的阶级基 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第四,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


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领导干部特 别是高级干


部,必须以身作则,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始终做到清正廉洁,自觉地与各种 腐败现象作坚决斗争。对任


何腐败分子都必须彻底查处、严惩不贷。


三、经过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 艰辛探索,中国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


成就。这是一 条足迹坚实又特色鲜明的道路,在当今世界独树一帜。对中国的发展,国际社会开始关注和


认可中国的制度优势。美国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认为,在经济困难时期,中国的指挥和控制体系实际上比


其他市场经济体系更有效。法国《欧洲时报》认为,包括制度优势在内的中国特色已成为中国信 心的有力


支撑。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优”在何处?



答:


1


、(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基于国情。把马克思 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


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这就是我们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事实证明,这是一条


切合中国实际的强国富民 之路,一条希望之路。(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来自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自己的 路,具有中国特色。(


3


)中国


特色社 会主义特在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样具有与时俱进的特质,是


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必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而不断


完善发展,愈来愈显现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光辉和时代魅力。

< br>


2


、(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在利于复兴。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从经济上看,国家代表人民占有大部

< p>
分生产资料和社会财富,能够对大部分生产资料和社会财富进行支配。从政治制上看,我们建立了人 民当


家做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这些两方面的结合,就使社 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


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国家能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重点项目 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这对于提高国家


的综合国力,集中力量应对突发事件和各种灾难,实 现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


)中国

< p>
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在集中力量办大事。利用这一优势,


30


年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把中央与地


方两个 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通过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既发挥好了中央的积极性,使经济社会又好



2


又快发展,又发挥好了地方积极性。(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在共同富裕。新中国成立

< br>60


多年来,


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得到大幅改善 ,特别是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国各族人民在衣食住行等各< /p>


个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们切身体认到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带来的实惠,切身 体认到了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好处。新旧社会制度以及中外社会制度的优劣对比,使 人们充分认识到了一个真理就



:


只 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目标,就一定能够过上富裕幸福的美好生活。事实还将会证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将让广大人民群


众过上越来越好的生活。



四、在“中国模式”、



“中国奇迹”、



“中国道路”、“中 国经验”等成为热门词汇的同时,世界上一


些有识之士也在思考,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执政成就,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在成立


90


多年、


执政


60


多年的今天依然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请谈谈你的看法。


< p>
答:我想主要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执政


60


年里能 够具有真正与群众同甘共苦、风雨同舟的担当意识,及


其勇于正视错误、修正错误的负责 态度和言行,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其中有四个方面值得


我们认真思考。< /p>



首先,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使人民群 众对党领导的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前


途充满信心。


< p>
其次,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所犯错误一般是动机与效果严重背离导致的。从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独立探索


寻找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视角来分析,“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错误的发生 ,反映出主观认


识与客观实际、动机与效果的严重背离。保持革命的纯洁、建立理想的社 会主义,这样的动机是无可挑剔


的,问题在于目标脱离实际,且达到这一目标的方式和手 段出了问题。



再次,即使在困境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 义事业仍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如果我们对中国共


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的过程作具体的、历史的分析,就应该承认


,


中国社会主义 建设


的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公认的重要成就。从新中国建立到


1 964


年,重工业各主要部门累计新建的大中型


项目中,有


2/3


以上是在“大跃进”期间开工的,初步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体 系。经过调整、巩固、充实、


提高,这些开工项目和由此新增工业生产能力获得了扎实的 成果。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国民经济


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但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共 同努力下仍然取得了进展:粮食生产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


工业交通、基本建设和科学 技术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就;一些工程艰巨的新铁路建成通车;一些技术先


进的大型企 业投产;核技术、人造卫星、运载火箭等尖端科学技术研究取得丰硕成果。更引人注目的是,

1972



9


月中日邦交正常化, 至


1973


年底,中国同西欧国家普遍建交。与外部世界的交流 逐步增加,为


中国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开始的改革开放创造了外部条件。





最后,


中 国共产党能够正确对待所犯错误。


对于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失误,

< br>中国共产党并不讳言,


而是公开郑重地承认并反思错误、


改正错误,


引以为戒,


体现出一个成熟大党应有的风范。


勇于正视错误、



3


修正错误之后,继续发展才会有正确的方向。不断追求真理,随时纠正错误,就能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


支持而立于不败之地。



五、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长 期的实践中不断结合


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形成了诸如“井冈山精神”


,


“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


“ 沂蒙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这些伟大的精神既是历史的,也是时代的。它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 p>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

< br>请你任选一种精神,


谈谈这种精神的内涵和特征,


以及这 种精神的现实意义。



答:


1


、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


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最显著的特 点就是革命英雄


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 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


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精神力量。



2


、(


1


)学 习发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决维护党的统一,这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取得

胜利的思想基础。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决维护党的统一是红军长征胜利的首要条件,也是我们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2


)学习发扬 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这是


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精神动力和保证。(


3


)学习发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遵 守党的纪律,


密切联系群众,为民谋利益的崇高思想品德,这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 本保证。(


4


)学习发扬长征


精神。就 是要坚持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革命精神。形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

< br>大合力。(


5


)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发扬自力更 生、艰苦奋斗精神,为实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精神和我省



十一五



规划而努力奋斗。

< br>


长征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虽然过去


7 0


年了,但是长征不朽的精神和光辉永远照耀


着我们,是建设社 会主义现代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力量,是保持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的


重 要法宝,是抵制腐败现象的有力武器。同时,长征精神又是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是青少年一代进

< p>
行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用长征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青少年一代,培养有理想、有道 德、


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我们一定要以革命先辈 为榜样,时刻牢记党


的宗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激 励和鼓舞全国人民奋发图强,开拓前


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长征道路上不断取 得新的胜利。




六、苏联共产党在< /p>


20


万党员时取得十月革命成功,在


20 0


万党员时取得反法西斯和卫国战争的胜利,但



2000


万党员时苏共垮台、苏联解体。那么,苏联共产党为什么会亡党亡国 ?结合苏联亡党亡国的教训


谈谈你对中国当前反腐问题的看法。




4


答:


1


、首先不注重发展民生,政党脱离了群众,失去了民心。其次是靠军事扩张形成的联盟国 体具有不


稳定性。俄罗斯在历史上一再对外扩张,征服了一系列其他民族。苏联时期推行 俄罗斯化政策,民族主义


被视为苏维埃和社会主义的对立面而受到打压,各民族的政治、 文化、经济精英多被处决,民族语言文化


和民族意识遭到摧残。对苏联人民造成了极大的 思想冲击,并加深了各民族的不满情绪。第三是思想理论


混乱导致改革失败,最终亡党亡 国。苏联从


1922


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列宁对战时共产主 义政策进行


改革,并强调更加发扬党内民主。然而自


1926< /p>


年斯大林当权以来,形成了高度集中化的政治经济体制。


虽然在这 种体制下苏联实现了工业化,但到了


1950


年代,弊端日益暴 露,阻碍了苏联的发展。随后,赫


鲁晓夫、布里兹涅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但他们的改革都 只是对原有体制的小修小补,没有从根本上彻底改


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戈尔巴乔 夫的“改革与新思维”试图从根本上重建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政


治体制,彻底摈弃斯大 林主义留下的政治体制遗产,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但骤然放开的舆论氛


围使公 众茫然不知所措,容易被极端思潮所俘获,在这种背景下,以叶利钦为代表的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


势力,试图把改革引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因此极力促成了苏联解体。


1991



8



19< /p>


日,苏共中的保守


派发动了一场不成功的政变,软禁了当时正在黑 海渡假的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试图收回下放给加盟共和


国的权力,同时终止不成功的经 济改革。但是在人民、军队和大多数苏共党员的联合反对下,政变仅仅维



3


天便宣告失败。虽然戈尔巴乔夫在政变结束后恢复了职务,但联盟中央已经 无法控制在平息政变的过


程中大大加强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势力。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下令 宣布苏共为非法组织,并限制其在俄罗斯


境内的活动。


1991



12



25


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正式宣布辞职,苏联正式解体。苏维


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历史宣告终结。



2



30


多年前,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的国情 勇敢地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各种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深化 改革进入了非常关键的阶段,到了“三个不得不的关口”:政治体制到


了不得不改革的关 口,两极分化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关口,反腐困境到了不得不突破的关口。这三个关口,


哪 个共识程度最大?哪个见效最快?当然是反腐败,是整顿“吏治”。通过“老虎苍蝇一起打”,通过强

< p>
制施行的“八项规定”,通过“群众路线”教育,迅速提高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当中岌岌可危的 公信


力和形象地位。


随之同行的,


还要 迅速解决老百姓的民生问题,


缩小贫富差距,


建立公平正义的社 会秩序,


挽回民心,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大众。习近平指出,“中国深化改革有 两个阻力:一个是陈旧思


维,一个是利益集团。我们必须以壮士断腕的精神冲破这两个阻 力。”最艰巨的工作是政治体制改革,因


为我们的改革前提是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不 允许实行多党轮替。实行多党制的最根本目的,其实就是


实现对权力的有效监督。我们如 何在“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这个前提下,实现对权力的有效监督呢?党的


十八届三中全会 提出,党内要形成“决策科学的决策权,执行坚决的执行权,监督有力的监督权”,这应


该被视为“党权三分”的政治体制改革。这“三权”应该是相对独立、相互制约的,特别是“监督权”,


还要由自体监督慢慢向异体监督转化,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 运行,



5


努力实现干部清正、


政府清廉、


政治清明,


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 民主政治体制。


总之,


如果以上这三个


“关


口”不能成功解决,我们的政党一样会被人民群众所抛弃,苏联的结局就是我们的明 天。这绝不是危言耸


听。



七、


2015



1



19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 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


思想工作的意见》,要求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加强高校 宣传思想阵地管理,加强中共对高校


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在现实生活中,有人提出,发 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成分多样化,指导思想也


应该搞多元化。也有人提出,多种分 配方式并存,利益关系多样化,社会思想、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就


要搞指导思想多元化 。请你对上述事件和观点作出评析。





6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10 14:0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29540.html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考题及答案 (1)的相关文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考题及答案 (1)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