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N
总线协议解析
李玉丽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电气与电
子信息工程学院,吉林长春,
130021
)
摘
p>
要:现场总线的发展与应用引起了传统控制系统结构的改变。控制局域网(
< br>C AN
)总线
因其自身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
自动控制领域。本文对
C
AN
总线协议作了详尽解析。
关键词:
C
AN
总线;隐性位;显性位;节点
中图分类号:
T U 85
文献标识码:
A
CAN
(
Cont roll e r
A rea N et work
)是分布式实时控
制系统的串行通信局域网,称谓
CAN
总线。在
数据
实时传输中,设计独特、低成本,具有高可靠性,得到
广泛应用。
本文着重解析
C AN
技术规范
2.0B
版的
CAN
的分层结构规范和
CAN
报文结构规范。重点在于
充分理解
CAN
总线协议精髓,有助于
CAN
总线的
局网设计、软件编程、局网维护。
一、
C
AN
的分层结构
CAN
遵从
O SI
( Ope n
Syste m I nte rc onnec ti on
Re fe re
nce Mode l
)
模型,其分层结构由高到低如图
1
所示。
图
1
C AN
的分层结构
对应
OSI
模型为两层,实际为三层,即
LLC
、
MA C
、
PL S
< br>。由此而知,对应于
CAN
总线系统每个
节点都是三层结构。数据发送节点数据流为
LLC→
MA C→P LS
,然后将数据发送到总线上;而对于挂在
总线上的所有节点(包括发送节点)的接收的数据流
为
PL S→MA
C→LLC
。
这种分层结构的规范保证了
CAN
总线的多主
方式工作模式,即不分主从,非破坏性的仲裁工作模
式。而
LLC
层的报文滤波功能可实现点到点、一点
对多点、全局广播、多点对一点,多点对多点等数据
传递方式。
各分层主要功能如下:
LLC
层:接收滤波、超载通知、恢复管理;
MAC
层:控制帧结构、执行仲裁、错误检测、出
< br>错标定、故障界定。该层是
CAN
的核心;
PL S
层:位编码
/
解码、位定时。
二、
CAN
总线的报文规范
CAN
报文的传送有
4
种不同类型的帧结构,数
据帧、远程帧、出错帧、超载帧。
CA B2.0B
有
4
种帧
格式。
(一)数据帧
数据帧携带由发送节点到接收节点(或发送器
到接收器)
,由
7
个不同的位场组成:帧起始位、仲裁
场、控制场、数据场、
CRC
场、应答场、帧结束。如图
2
所示。
图
2
数据帧结构
CAN2.0B
中存在两种不同的帧格式。主要区别
在于标识符的长度。具有
11
位标识符的帧称为标
准帧,具有
p>
29
位标识符的帧称为扩展帧。本文只对
第
3
卷第
3
期
2008
年
9
月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J
ourn a l o f C h a ngc hun U ni v e r s it y of S
c i e n ce a ndT ec hno l
ogy
(
H i ghe r E duca ti
onE d iti on
)
V
ol. 3 No. 3
Sep.
2008
*
收稿日期:
2008
05 14
作者简介:李玉丽(
1973
< br>)
,女,本科,实验师,研究方向为智能建筑电气设备远程监控。
标准帧进行解析。
1.<
/p>
帧起始标志位(
SOF
)
由一个显性位构成,表明某个节点开始发送信
p>
息,所有其它节点必须与此同步(硬同步)
,但只有在
总线空闲时才允许起始位的发送。
2.
仲裁场
(
1
)仲裁场的组成
仲裁场如图
3
所示。
图
3
仲裁场的组成
标识符为
11
位,远程发送请求
RTR
为一个显性
位。
(
2
)仲裁与优先级
CAN
总线的通讯模式为:载波监测、多主掌控
/
冲突(
CSMA/CA
)
。这就使得总线上任一个节点向
总线发送信息的机会是均等的。只要总线空闲,谁
都可以发送。但如果在同一时刻有两上或两个以上
节点同时发送信息,这就发生冲突,这就需要仲裁,
而且获得仲裁的信息不受破坏。
CA
N
是按位进行仲裁。当节点向总线发送信息
同时,也在读取总线的电平。如果发送的电平与读
取的电平相同,则继续发送下一位,若不同则停止发
送,退出竞争。余下的节点继续重复上述过程,直到
总线上只剩下一个节点发送的电平。而在冲突中被
仲裁下的节点,待下一个总线空闲期再次尝试发送。
这种总裁技术明显可以看出,在仲裁帧中,标识
符的二进制数值小者有较高优先级。换句话在诸多
竞争节点中,如果报文标识符的值最小,则此报文的
-
-
-
-
-
-
-
-
-
上一篇:culture value
下一篇:钢铁雄心3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