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
山南镇中心学校
毛玉峰
E-mail:
关键字
:网络互动
物理学习资源库
自主性学习
信息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改变着人们
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
并导致学校教育
越来越走向网络化、虚
拟化、个性化。面对这种日新月异的数字化学习环境,物
理教学应重点放在研究现代信息
技术环境下学生的学习问题上,
信息技术与初中
物理新课程的整
合不能停留在工具层面上,
应深入探究教学设计、
教学策略,<
/p>
以
形成教学模式,
应结合教学理论和实践
,
以推进物理教学的彻底变革。
通过学习
觉得如下较为有效:
一
、物理教学中的网络互动教学
p>
网络互动教学模式使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 br>教师的主导地位的体现,一个方面在课前的准备(包括教学设计、资源准备、课
件
设计等)
上,
另外一方面在于上课时对课堂的控制。
而网络互动本身又存在多
种互动类型,其教学目标的实现与教学创新是模式
转变的亮点与难点所在。
1
、课前准备
实施网络互动模式,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变得更加复杂与更有
意义,教师不
仅要熟悉教学内容,
备好课本,
< br>而且要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
的、
可以
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的资料用以制作网络课件,
这些资料包括
< br>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等,在计算机的控制下有机的整合起来,运用
到
局域网中得到高速的传输,
。
教师的教学思想与设计要在课件的
制作中体现出
来,
对学生在利用网络课件上课的过程中可能出现
的问题要作出适当的预测,
并
且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对课件进行精
心的设计。
传统物理教学的课前准备在某种程
度上不是教师的"
独角戏",
因为物理课本身的原因,
真正要求学生参与预习和<
/p>
备课,
和教师一起做好课前准备。
同时网
络氛围下,
教师可以发动学生积极参与
资料的搜集与材料的整理
与加工,
在参与的过程当中不知不觉的对新知识已经有
一定了解
。
2
、教学控制
1
/
9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
网络氛围下,物理教师对教学的控制有很多方法。首先,利用
网络课室操作
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督,
对存在的问题及
时进行纠正,
对遇到困难的学
生及时提供帮助或帮其寻找学习的
伙伴,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及时补救。
其次,
利用自制的
课件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的中心内容自主探索,
进行合作学习与
讨
论,提出学习目标与课堂作业要求等等。第三,及时反馈信息,让学生尽快了
解老师对学
习的评价。
3
、互动表现
(
1
)师
——
机
——
生互动:师生利用网络教学资源,通过计算机进行知识
、
情感、
思想等多维多边的教学互动。
物理课用得最多的方法之一
——
讨论法,
在
网络互动的模式下通过
BBS
对所
学的内容进行共同讨论,提出各自的看法、疑
问等等,发挥得淋漓尽致。
(
2
p>
)师
——
机互动:教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
学活动或将文本教学资源通
过计算机技术转化为网络教学资源的活动。
< br>具体表现在教师课前的设计和准备活
动以及上课时教师通过计算机监控学生学习和
演示教学内容。
(
3
)生<
/p>
——
机互动;学生个体利用计算机进行网络化学习的活动。学生群
体或个体间通过计算机进行网络交互学习活动。
主要体现为学生
学习过程中的自
由浏览网页进行自主探索的活动。
在物理课堂中
,
网页的制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以文字、图片、声音、电影视
频等形式出现的知识内容、目标检测、信息反馈、
在线咨询等等,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
主角的学习主题地位。
(
4
)跨学科互动:教师或学生的个体或群体通
过计算机同时进行多种学科
内容学习的网络学习活动。网络氛围下物理与语文、计算机(
劳技)等学科的跨
学科活动,结合得自然而又不失物理的特色本性。
(
5
)远程互动:教师或学生的个体或群体利用计算机进行远距
离的网络学
习交互活动。
网络物理课在发展的道路上应该走到的
一步:
实行远程辅导与重复
学习。
(
6
p>
)社区互动:学校与学校小区周围的社会成员利用计算机进行网络交互
活动。
模拟:
其他班的同学与其他老师在其它课室的电脑上联
网进行共同的学习
与探讨。
2
/
9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
<
/p>
4
、网络互动教学模式的运用,必将使物理教学发生以下变化
p>
(
1
)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体现建构主义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教学中更能
让学生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
(
2
)教师
角色的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引导者与组织者,充分发挥其主导
作用。
< br>
(
3
)学生地位的转变,从参与学习到主动的学习,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适应
能力与学习能力。
<
/p>
(
4
)教学媒体功能的转变,由黑板(粉
笔)到幻灯机,到电脑单机,到电
教室,到网络课室,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逐步整合与完
美的过程。
二
、初二物理网络互动课例
初二物理第九章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
、教材材内容分析
课题: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课型:网络课
2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节课是第九章第一节,主要是让
学生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平
衡条件进行猜想与假设,
并设计出验证方案,
对获得的数字信息进行处理,
最后
得出正确的杠杆平衡条件。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是本课的学习重点,
对杠杆平衡的条件提出猜想与假设
是本课学习难点。
3
、对象分析
由于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已形成了一些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的
定式,
学生们
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参与意识不够强。
但经过半年多的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
学生
的学习能
力已有了显著提高,
他们基本养成了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的习惯
,
绝大
多数学生能够从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
并提出猜想与假设;
会对获得
的数字信息用变
量控制的方法进行处理。
4
、教学目标设计
(
1
p>
)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设计出
验证方案,对获得的数字信息进行处理,得杠杆平衡条件。
3
/
9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
(
2
)体验
、经历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想象能力和协作
能力。
< br>
(
3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
/p>
5
、教学模式设计
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
以学生为主体创设特定的情景,
适用网络互动的教学
模式,
让学生在网络氛围下进行合作学习。
在教学策略上主要
采用学生活动
→
发
现问题
→
提出假说
→
实验验证的探
究型教学模式
。
6
、课堂设计
A
、学生活动:制作杆秤
1
.学生了解和使用杆秤
2
.学生分组制作杆秤。
(
1
p>
)学生每两人组成一小组,并讨论杆秤的制作方案。
(
2
p>
)学生在班级内交流各自的制作方案,通过大家的相互补充,最后各组
总结出自己认为是最佳的制作方案。
(
3
)每组
学生制作一杆杆秤。
(
4
)每组学生用自己做的杆秤去称一金属块的质
量,并将结果通过网络发
布出去,并投影到大屏幕上。最后教师将每块金属的实际质量也
投影到屏幕上,
让学生们进行比较。
(
5
)学生
用实物投影展示制作成果,大家为成功的制作喝彩。
B
、发现问题
提出假设
1
.发现杠杆的平衡跟力、力臂的大小有关。
< br>
教师引导:"刚才的活动中,你们观察到了哪些现象?"
当有学生答到:
< br>"杠杆平衡时所挂物体越重,
秤砣离提钮的距离就越远。
"
这时,教师引导问:"所挂重物不同,实质是什么不同呢?"学生悟道:"是力
与力臂不相同。"
(让学生自己概括
出所感知的知识内容,有利于进行开放性学习,有利于
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知识的
生成过程,并能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不是让学生测量、
计算、
得出结论,
而是引导学生如何想到杠杆的平衡
跟力、力臂的大小有关,进而猜想与假设出他们之间的关系。
4
/
9
-
-
-
-
-
-
-
-
-
上一篇:初中物理最全说课稿
下一篇:热门-中学物理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