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初步了解一些物理现象
2.
对教师讲解的内容有所理解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和实验
,
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在教学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
2.
通过
实验教学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p>
,
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
引
入新课
同
学们
,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学科一物理
< br>
,
你听别人说过物理吗?你心中的物理是怎样的呢?<
/p>
谁起来说一下?
(
让学生起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
二、
新
课教学
1.
演示几个实验
,
说明物理是十分有趣的。
(让学生先猜测现象
,
再演示
)
⑴器材
:
一大一小两只试管
< br>(
尺寸十分接近)
,
水
,
红墨水。
做法
p>
:
大试管装入过半的水
,
< br>管口朝上
,
放入小试管
,
倒过来
,
水流下
,<
/p>
管上升。
现象
:
试管自动上升。
⑵器材
:
漏斗
,
乒乓球。
做法
:
一个乒乓球
放在一个倒扣的漏斗中
,
通过漏斗嘴用力吹下面的乒乓球。
现象
:
乒乓球悬在空中不下落。
拓展
:
让学生撕下
两张纸
,
用力吹两张纸的中央
,
发现纸靠近。
⑶器材
:
两只大烧杯
,
鸡蛋
,
清水
,
盐水。
做法
:
把一只鸡蛋分别放
入两个大烧杯中。
现象
:
鸡蛋有浮有沉。
⑷器材
:
导线
,
开关
,
电池组
,
小灯泡
,
变阻器。
做法
:
连好电路
,
闭和开关
,
移动滑片
,
观察小
灯泡的发光情况。
现象
:
灯变亮。
2.
物理不
仅有趣
,
而且是十分有用的
,
它能帮助我们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
(让学
生先说说自己的看法
,
教师再解析
)<
/p>
提问
1:
人听
到子弹声再躲来的及吗?为什么?
解析
:
子弹出膛飞行时的速度比声音快
,
所以来不及。
提问
2:
我们对着水中看到的鱼用手去抓
< br>
,
能抓到吗?
解析
:
抓不到
,
我们看到的是像
,
真正的鱼在像的下边。
提问
3:
黄浦江边的
路灯
,
水中的像为什么是一道光柱?
解析
:
古诗云“月黑见渔灯
,
孤光一点荧。微微风簇浪
,
散做满河星”
,
起伏的水面相当于许多平面镜
每盏灯在
水里有好多像
,
连在一起就成了一道光柱。
提问
p>
4:
冬天的冰花结在玻璃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
解析
:
外表面。
提问
5:
在光滑的路面上<
/p>
,
空身容易摔倒
,
还是肩挑重物容易摔倒?
解析
:
空身。
小结
:
同学们
,
今天对所提的问题的分析
,
大家可能还领会不了
,
没关系
,
随着以后的学习
大家就会明白
其
中的奥秘。
3.
怎样学好物理。
⑴勤于观察
,
勤于动手。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
,
勉励学生“纸
上得来终觉浅
,
绝知学问要躬行”。
⑵勤于思考
,
重在理解。
不能死记硬背
,
贵在理解
,
要多问
,
“
为学贵有疑
,
有疑贵问师”
,
不要以为问老师一些简单的问题会遭
到耻笑<
/p>
,
而不问。
⑶
联系实际
,
联系社会。
我们学了知识以后
,
如果能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
就完成了一次飞跃
,
如果遇到生活中的疑问
,
又从课本
中找到根据
,
就又完成一次飞跃。
⑷像科学家那样探究。
介绍伽利略的
贡献
:
伽利略望远镜
,
伽利略温度计等。
尊称
:<
/p>
近代科学之父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八页“伽利略对摆动的研究”
,
并讨论材料后的几个问题。
小结
:
学习物理
,<
/p>
就要仔细观察周围的世界
,
发现问题
p>
,
提出假设
,
善于
动手
,
加以实践
,
找到规律。
【作业】
阅读“科学之旅”
,
说说你打算怎样学好物理课
。
【教学反思】
< br>课堂上尽量多做一些新奇的实验
,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
趣。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
2.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
,
并
知道它与其它单位的关系。
3.
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过程与方法
1.
< br>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
会进行特殊测量。
2.
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
,
并会估测时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1.
刻度尺的使用和测量时间。
2.
单位的换算和特殊测量。
【教学难点】
1.
单位的换算。
2.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教具准备】刻度尺、乒乓球、物理课本、钟表、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
)
引入新课
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
p>
,
人们经常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测量。体检时量身高、体重、血压等<
/p>
,
买菜时称一
下菜有多重等。
小刚到学校医务室去
体检
,
医务人员给小刚量完身高后告诉小刚他的身高是
163
。小刚的身高到底是多
少呢?
(
学生讨论并得出正确的结果
:
163
厘米或
p>
1
米
63
)
讲解
:
上述问题告
诉我们
,
测量时必须首先规定被测量量的单位。为了世界各国交
流的方便
,
1960
年
,
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
,
叫国际单位制
,
简称
< br>SI
。
(二)
进行新课
一、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1.
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
,
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
(
m
)
。
在日常生活中
,
还常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
:
千米
(
km
)
、分米
(
dm
)
、
厘米(
cm
)、毫米(
mm
卜
微米
(
卩
m
)、纳米
(
nm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
1km=
103m;
1dm
= 10-1m;
1cm = 10-2m;
1mm = 10-3m;
1 m= 10-6m;
1nm
=
10-9m
。
例如
< br>:
惠安至泉州的距离约
30km
(公里)
,
初二年龄段的同学身高多数在
1.5m
—
1.7m
之间
,
手掌的宽度大
概是
1dm
,
手指的宽度大概是
1cm
。
2.
长度的估测
< br>问题
1
:
请目测一下黑板的长度
。
(请
5
个
同学目测
,
再用米尺实际测量
,
比较谁目测的结果更准。
)
问题
2
:
人们正常走路一步的
距离大约为
0.5m
,
以此为长度标准
,
估测教室的长度。
(请两同学同时在教室中走路进行估测
)
3.
长度的测量
长度估测的结果精确度是不高的
,<
/p>
当精确度要求高时
,
可以选择适宜的长度
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展示
:
各种类型的长度测量工具
[尺子、三角板、米尺、卷尺、游标卡尺
(
精度高
)
、螺旋测微器
(
精度
高)等]
。
介绍
: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
学生看课本
P21
并读出图
2-15
及图
2-17
的长度
)
。
活动
1
(
1
人一组)
:
用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长度和宽度
(
结果填入
P22
的
表格中
)
。
(
选择两个较为典型的、有点问题的测量数据进行评价。
)
活动
2<
/p>
(两人一组)
:
测量乒乓球的直径。
p>
(教师巡视
,
并
对同学进行指导。
)
介绍
:
国际乒联为了我们限制我们中国乒乓球选手
<
/p>
,
同时也有利于乒乓球活动在全世界更好地开展
< br>
,
把
乒乓球的直径从原来的
38mm
提高
到
40mm
即所谓的小球改大球)
,<
/p>
把乒乓球比赛从原来的一局
21
分制改为
现在的一局
11
分制。但在刚结束的第
28
届雅典奥运会上
,
中国选手表
现依然锐不可挡
,
取得男双、女单、
女双三块
金牌。
4.
特殊长度的测量
问题
1.
如何测量一个碗口的周长?
思路
:
被测长度的特点
p>
:
①曲线;②规则
(
圆)。测量方法
:
①直接用卷尺测量;②化曲为直
:
用细线绕硬
币一周再拉直测量或将硬币在直线上转圈;③利用圆周公式
C= 2
n
r =
n
d
:
两块
三角板一把尺子夹紧硬币
即可量出直径或用纸将圆描下
,
p>
再将纸上的圆对折即可测出直径或利用几何方法
< br>(
有多种方法
)
找到直径来
p>
测量。
问题<
/p>
2.
漳泉肖铁路通过惠安的唯一一条铁路线
,
如何知道这条铁路的总长度呢?
思路
:
被测长度的特点
:
距离太大
,
难以直接用刻度
尺测量。测量方法
:
①上网查找
p>
(
现场上网查找
,
搜索
关键字
:
漳泉肖铁路全长<
128km
>):②借助福建省地图间接测
量。
问题
3.
如何测出一盘蚊香燃完所需的时间?
思路
< br>:
被测时间特点
:
时间太长。测
量方法
:
①直接用手表测量
(
要有耐心
,
可边做事情
)
;②利用比例测
出
一小段燃完所需时间即可。
(
现场实验
,
小段蚊
香长度约为
1.5cm
,
蚊香的燃烧速
度约
12cm/h
)
说明
:
上述三个问题先分析特点
,
方法让学生讨论后再一一评价。鼓励学生多找方法
,
并尽量找到简单
实用的方法。
二、
时
间的单位及测量
1.
时间的单位
< br>在日常生活中
,
除了经常进行长度的测量外
,
也经常需要对时间进行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
/p>
,
时间的基
本单位是秒
(
s
)。在日常生活中
,
还常用到其它的时间单位
:
年(
P
< br>)、天(
d
)、时(
h
)、分(
mi
n
)、
毫秒
(
ms
)、
微秒
(
卩
s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
1h = 60min
;
1min
= 60s
;
1s=
103ms
;
1ms= 103
s
。
2.
时间的估测
活动
3
(集体活动
):
估测
1
分钟的时间长度。
(
请
三个同学上台面向黑板
,
其余同学当裁判
,
讲台桌上的
大
< br>时钟面向“裁判”
,
教师喊计时开始
,
三名若认为
1min
时间到则举
手
,
比比看谁对
1min
的时间估测更准
一些。
)
3.
时间的测量
< br>讲解
:
时间估测的结果精确度是不高的
< br>
,
当精确度要求高时
,
可以选择适宜的时间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活
动
4
(
2
人一
组
):
停表的使用。
(
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对停表的使用方法进行简单讲解
,
然后教师喊口令
,
< br>学生按停表计时
,
请同学相互帮助
,
共同搞清楚停表的使用方法。
)
活动
5<
/p>
(
2
人一组)
:
跑圈测时。
(
请三位自认为速度较快的
同学分别从教室前门绕到教室后门再回到前
门跑一圈
,
各组同学分别测出每位同学所用的时间
更快。
)
三、
测
量误差
介
绍测量误差。
(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
P23
信息窗内容
)
[课堂小结]
利用多媒体显现本节知
识结构进行小结。通过对一些特殊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问题的探讨
,
然后请其中一组同学用他们的测量结果判断谁的速度
,
除了掌握这
些简单的物理知识外
,
更重要的是在你的学习生活当中处理问
题的时候
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
/p>
,
要善于把你的思路打开
,
如此你才
【作业】
完成练习册同步解析与测评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比较多<
/p>
,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工具和单位以及测量方法
,
其中长度测量的方法是重点
,
也是
本节课的难点。时间和长度测量这些知识学生有很好的基础
<
/p>
,
可以采用时间和长度测量同时对比进行
,
先用
较短
的时间解决工具和单位问题
,
然后通过学生探究实验来解决长度
测量的方法问题。
“估读到分度值的下
一位”还是很多
同学没有注意
,
还是习惯性的读数。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
1.
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
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过程与方法
:
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
,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
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p>
【学习重点】
1.
机械运动的概念。
2.
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学习难点】
1.
参照物的概念
2.
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
用实例解释机械
运
动。
【教学用具】
视频资料
,
玩具车、玩具人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
引入新课(
5
min
)
[师]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第十章内容
,
认识到多彩的物质世界
,
知道了宇
宙万物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
物
体都有
质量
,
不同物质的密度不同
,
那么这些物质存在的状态如何呢?
[讨论]
[总结
1
]今天
,
我们研究物体是运动的
还是静止的问题。为什么它们会运动或静止?
[总结
2
]我们首先看物体的运动该如何描述?
二、
进入新课
,
科学探究
(一)
机械运动
(
10min
)
1.
现象
[问题]大家观察周围的物体
,
你认为它们哪些是运动的
,
哪些是静止的?
[回答]⑴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⑵走路的人是运动的;⑶飞出的足球是运动的;⑷地球是运动的;⑸
分子是运动的;……⑹黑板是静止的;
⑺教室外面的树是静止的;
⑻公路是静止的;⑼大桥是静止的;……
也可能回答出一些其他的问题
:
p>
⑴星星是静止的;⑵太阳是静止的;……
[分析]⑴我们身边有运动的物体。如行驶的汽车、跑步的人们、飞行的足球等。
⑵宇宙是运动的。小学科学课上学过
,
地球本身在自转
,
还绕太阳公转
p>
,
且整个太阳系都在运动。同理
,
银河系也是运动的
,
那么宇宙同样也在运动
,
所
以从宏观上看
,
宇宙上的所有物体都是运动的。
⑶微观分子是运动的。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
,
这些分子也是在运动的。
[总结]世界上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
2.
概念
[问题]物体运动的特征是什么?为什么说它们是运动的?
<
/p>
[观察]大家观看[播放视频
1
]
:
运动的自然界。
[总结]
凡是运动的物体
,
它们的位置在发生着变化
,
所以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
板书本章课题
)
(
板书本节课题)
(
板书
)
(二)
参照物(
15
min
)
1.
概念
[问题]既然自然界中所有的物体都是在做机械运动
,
可为什么我们还常说
xx
物体是静止的呢?如黑
板是静止的
,
房屋、树木是静止的等等。
[讨论]我们常说物体静止也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
,
如果都运动
,
我们也不
容易为物体定位了
,
房屋、树
木
说它们静止是因为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
,
它在某一位置是固定不动的
,
即
它相对于旁边的房屋来说
,
它们
p>
的位置没
有发生变化;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
,
我们也常看它与其他物体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
,
所以我们
平时说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
,
都是以一个物体做标准而言的。
<
/p>
[总结]参照物
:
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
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
,
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
物。
[播放视频
2
]观察哪辆列车在运动?它们是以什么物体做参照物来研究的?
< br>
2.
特点
[问题]⑴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
,
所选的参照物只有
一个吗?
⑵选择不同的参照物
,
p>
得出的物体运动状况一定相同吗?
,
p>
判断它是运动的
,
我们可以选地面为参照物
,
也可以选路边的
< br>房屋做参照物
,
还可以选树木做参照物
< br>,
它们都能得出汽车是运动的结论
,
所以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
,
所
[分析]当观察一小汽车在公路上驶过时
选的参照物并不只有一个。
如果我们选择不同的参照物
,
如选汽车司机中靠椅
,
则会判断小汽车是静止
的
,
所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
得出的
物体运动情况不一定相同。
3.
练习
⑴已知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①
某车站并排停放着两列待发的列车甲和乙
,
过了一会儿
,
甲列车内一个人看
见窗外树木向东移动起
来
,
然而
,
乙列车内的人通过窗口看甲车是静止的<
/p>
,
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
,
上述表明
__________
。
②
p>
平直公路上
,
甲、乙、丙三人骑车匀速向东
行驶。甲感觉顺风
,
乙感觉无风
p>
,
丙感觉逆风
,
则
当时刮的
是
____
风。甲、乙、丙三个骑车速度最大的是
________
,
最小的是
_______
。
⑵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所选的参照物。
①
(
20P
P
年温州中考题
)
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
句
:
“人在桥上走
,
< br>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
,
诗人
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桥
B.
河岸
C.
水
D.
岸上的树
②
在一条东西取向的平直公路上
,
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向东行驶
,
乙知甲车比乙车快
,
比丙车慢
,
则
以
______
< br>为参照物时
,
三辆汽车均向西行驶。
(三
)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10
min
)
[问题]同一情况
,
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
,
会得出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不同的。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讨论]
[结论]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图片展示]空中加油机;高空观缆车。
[播放视频
4
]航天器的起飞和降落。
[播放视频
5
]联合收割机。<
/p>
[播放视频
6
]生活中运动现象举例。
[播放视频
7
]同步卫星
,
火箭起飞和降落。
p>
[类比]
1.
说
某一同学个子高
,
是不准确的
,
应该说
,
它与谁相比个子高
< br>,
同理说某一位同学矮
,
也是不
科
学
的。
2.
如何判断用多长时间呢?这里的参照就是走路人的快慢
语时
,
一定要说话严密些。
< br>
(四)
思考与练习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
,
虽然运动是绝对的
,
但我们平时为
了研究方便
,
仍然说某个物
体是静
某人问路
,
到某
地要
用多长时间
,
该人不答
,
待问路人不耐烦开始走时
,
该人才说
1
小时左右
,
问路人
不解
,
该人答曰
:
不知你走多快
,
,
可见
,
我们表达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