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学物理说课稿
中学物理说课稿范文(精选<
/p>
3
篇)
我说课
的题目《重力》,是新人教版的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第三节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与学
情分析、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
来说这节课。
一、教材、学情分析
重力”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力,重力的知识
对之后学习压力、支持力、浮力等知识的学习时非常重要,同
时又是学
习压强、功的基础。“重力”是“力学”中的基础,
在力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对
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
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本节课由“重力的大<
/p>
小”“重力的方向”“重心”“重力的由来”四部分内容构成,
分
别从力的概念和力的三要素两个方面来认识重力。
在授课中本人根据学生的思维逻辑,把“重力的由来”
由最后学习内容调整为首先进行学习再学习重力的概念比较符
合学生的
逻辑思维。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但对于重力的现象较为生疏
。乡村孩子,大多基础较差,通过
半年的物理学习,虽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
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他们缺乏一定的探索问题的能
力。根据学生的情况,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
实验的作用,当然在课
堂上还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最后,让学生体会和认识到重力的存在及有
其产生的效
果。
二、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本节课中
最担心学生难已掌握
下列两个问题:
1
、掌握重力的“三要素”;能进行
重力大小的计算。
2
、运用重力计算公式来解决相关问题。
因此我把这两个问题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目标
根据重点难点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重力的作用效果,会由质量
计算重力大小。
2
、认识重力的方向,理解“重心”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
、了解牛顿关于“万有引力”的理
论思想,知道万有
引力的存在。
2
、通过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
量的关系”认识并
掌握求重力的公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重力产生的原因的探究,了解牛顿的贡献,激发
学生向科学家学习的意识,树立探索太空奥秘的理想和信念。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和讲解法等,多种方法配
合使用,运用多媒体直观展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加上教师讲
解,将达
到“教”与“学”的优化组合。体现了“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1
、选择教具依据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
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用具及设备选取得当有利于使教学过程
从抽象到形象。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
握重力和
质量的关系。
< br>为此,我选择以下的
'
教具及设备:
2
、教具:多媒体课件、铁架台、弹簧测力计、重锤线、
钩码、三角板、铅笔、细线、橡皮
根据本
节课教学内容,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我设
计以下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1
、重力
播放
PPT
,观察图片:建在斜坡上的房子、比萨斜塔等,
通过观察图片来发现问题,然后联系生活
中的物体下落,扔东
西时,物体的下落轨迹等,通过以上现象让学生思考相关问题,
p>
同时让学生阅读教材,
p9
导读与
p12
重力由来,回答问题。
主要是让学生从生
活情境中寻求规律,形成理论,树立探索太
空的理想,激发向科学家学习意识,让学生自
然进入课题。
(二)实验探究,寻求规律
1
、重力的大小
生活中我们提起不同的物体用的力
也不相同由此并根据
科学实验探究方法提出问题,猜想质量与重力之间有何联系?
分组实验,用测力计和钩码探究质量与重力之间遵循什么规律,
总结结
论。设计,填写书中表格。
p>
根据表格数据以
m
为横轴,
G
为纵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
系,描点绘图像,计算
p>
G/m
,小结
g=9.8N/kg
。总结重力公式。
通过实践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学生学会正确
的探究
规律、方法、步骤和基本操作思想,引导学生建立理论来源于
实践,规律就在身边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
(三)分析归纳,理解应用
1
、重力的方向、重心
P11
,
先阅读,分析总结;重力的方向是如何的?并引
导学生去发现,“竖直向下”和“垂直向
下的区别,同时联系
生活中一些物体下落的轨迹来加以巩固。再进一步由力的三要
素引出重力的作用点――重心。要求学生掌握规则物体和不规
则物体的
重心的确定方法。
通过以上教学让学生掌握重力三要素;提高学生阅读学
习能力,体验物理来源
于生活,从物理走向社会。
p>
(
4
)课堂小结,感悟新知
关于重力
(
1
)重力产生的原因――万有引力<
/p>
(
2
)重力大小
G=mg
,
g=10N/kg
(
3
)重力
的方向和作用点: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是
重心
(五)课堂训练,巩固新知
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重力计算公式来解决相关问题。
(
6
p>
)课下作业,巩固升华:
p14
,动手动脑学物理
1―5。
设计意图:1―3
题考查重力公式的应用,训练学生在
< br>解题过程中注意公式、运算过程和结果的规范与准确。
4
、
5
题考查学生是否知道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今天,我说课的
内容是《压强》,根据新课标理念,我
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从教
材分析、学
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压强》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的
内容,压强的概念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章内容的主
线,压力
和压强的知识是对前面学力作用效果的延续,又为后
面学习液体压强做基础,因此学好本
节课内容对全章有重要意
义。
一堂成功的课不仅要熟悉教材,还需要我们充分的了解
学生的特点:
二、说学情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并学
习了两个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内容
学习的认
知基础。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
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
未成熟。对于本节内容学
生之前已有了压力作用效果明显的思维定势,这也是本节课要<
/p>
解决的难点所在。
通过比较知识点间的联系,以利于后续的应用。因此将
教学目标确定为: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认识压强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了解如何增大或
减小压强。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学习控
制变量法,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得以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
-
-
-
-
-
-
-
上一篇: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
下一篇:强烈推荐的10首励志歌曲(附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