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完全概略修真功法 必看不悔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06 02:30
tags:

-

2021年2月6日发(作者:褪色)


完全概略修真功法




必看不悔















丹道学 问至今有五、六千年历史。丹道修炼之学的创立,反映了我中华民族不屈不饶,征服自然,维护生命尊严


的伟大精神。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大德大智、高真大隐贤哲圣者不计名利,不计得失,为征 服自然;探索生命


真谛付出了一生的精力。这一切奋斗之目的也只是为了我们人类能生活 得更加美好,使我们人类不被天地自然所控制


与摆弄。





丹道乃实人、实物、实证之事,丹 道决非唯心之说,决非迷信,更不搞偶像崇拜,不信仰与崇拜“神权”


。丹道修


炼注重自我生命的存在与价值,乃是一种独立自主之精神支撑着修炼者。求神拜佛,祈求神灵大师 保佑护持,乃是放


弃自我之个体,依赖他物的一种消极逃避的人生态度。对此,丹道修炼 者更是极端反感与厌恶。


“人定胜天”



“我命由


我不由天”才是修炼者的奋斗理念与人生观。





丹道修炼是以自我生命体为实验品 ,并建立在天人合一的思想上,以期完善我这个有缺陷的肉体生命与人生,希


望能达到与 完满无缺的“天道”想融、相生。故此又可以说,修炼者若无决大之毅力与实践精神,以及不计成败得失


的忘我精神,是绝难全部成功的。故此,也可以说丹道学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与大自然作斗争,并改 造自然,完美人生


的终极学问,其中积极向上的伟大奋斗创造精神,更有甚于现代科学家 们对于现代科学的汲汲追求。




< /p>


若有人说,丹道修炼之学根本就是虚假和不切实际的,并列现代科技理论以解释之。愚以为 ,现代科技仅有数百


年历史,而丹道科学已有五、六千年历史。现代科技之发达以及她所 带给我们的便利是举世公认,无容置疑的,但是


并没有达到万能之地步。现代科技并非达 到能解释天地宇宙间一切是非真相、真理奥义的地步。现代科技仍在自我完


善与进步,孰 或不能与丹道不谋而合乎?因为他们所奋斗的目标是一致的,皆是使人类由必然王国向自然王国飞越。

< p>




世上只要有其事, 必有其理,因未有者,在于我们学识不足;世上有其理者,当有其事,所以无者,在于我们经

验不够,科学之所以称为科学而不名迷信,就在于不断的自我否认与完善。





从某一种意义上说,现代科技是人 类对困难的一种变相逃避,一种变相消极。因此,曾有人戏称现代发明创造是


懒人的结果 。比如:一段遥远且崎岖的路途,以至于是我们这个肉体生命用双脚是难以完成跋涉任务的,于是我们动


脑子,发明创造出代步工具如:马车、自行车,继而飞机等,以此辅助工具代替人类完成跋涉目的 ,如是形成了人对


机械的依赖,人反成了机械的奴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人的尊严已经 丧失。





但是丹道科学并非如此,而是迎难而上,想办法完善,完美自我之心灵以及肉体功能,使空间距离以至时间之箭< /p>


皆不能成为我之障碍,不须借助外物,以期达到相同之结果。





现代科技是以外物作为实验对象, 丹道科学乃是以自我作为实验对象。因此现代科技可以一代一代完善,一代一


代的发展, 能保持其连续性。如果前人发明了某种机器,后人可以在此前人的成功基础上完善发展,因此,现代科技


之优点显而易见,可以说是一种接力赛。而丹道科学则不然,如果前贤从头开始,一步步验证,直 至成功,并将其方


法与详细过程记录下来,而后人也只能凭籍此方法,但必定仍得从最初 步开始,来实现自我之升华,再后来者,亦复


如此。可以说,丹道科学是一种个人独立赛 。因此,丹道科学虽有五、六千年历史,但几乎仍停留在开始之阶段,只


留有一大堆前贤 高真大隐对此方面研究的大量文献而已。





正因上述之原因,现代科技逐渐占住了主导地位,凡是才能, 学识与聪慧的人才绝大多数都投入到了现代科技的


研究中,并不断推动其进步,而丹道科 学,少有人问津,正因为如此,使丹道科学日益为人不识。现代科技已被人共


认。凡研究 现代科技者,即使终其一生亦未能攻克某一难关,但也会赢得绝大多数人的尊敬。可是,对丹道研究者,


如能成功,固然能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与崇敬以至盲目神化,如:魏伯阳、张紫阳、吕纯阳、张三 丰、全真七子等,


但也有终其一生,因条件不具备而未能成功者,此辈先贤又莫不默默无 闻,不但未能得到人们给予其应有的尊敬,反


而受到不断的击评和嘲讽。因此说,研究实 证丹道,非是有超凡之见识、超凡之毅力,圆融灵活应世之才干与不计名


利得失,功过是 非的大丈夫,大英雄,大豪杰而不可为。





由上诸多原因,使丹道学问尘封以久,使丹道科学之研究断代 已久。现正值国泰民安,科技昌明之时代,重整丹


道科学已正当其时,也刻不容缓也。若 使此学问消没,我们愧对五、六千年来的历代先祖,也愧对后之来者。





基于上述原因,愚等特将天元丹法 ,毕生所得,凡可泄露者皆露于《中国真正丹道理法及工程次第阐真》与《丹


道指南》两 书中,二书相互阐释,相互补充,前者对于天元丹法之修炼、功法以及历代所传心法口诀,并附内景真机,


细微火候,验证标准等莫不真实的披露在诸同好面前。


《丹道指南》乃 是对前书的解读,并设有丹道实修问答,以及女


丹功法等内容,同时此书又通过纵向之比 较,试图将天元丹法之理法清晰无误的完整再现在读者面前,庶几,使诸同


好修行有路, 验证有据,前进有阶也,纵或不能实证超凡入圣之功,但对消除疾病,修养身心,解除因生活紧张所带

< p>
来的心理压力,并完满人生,亦是绰绰有余。祖师曰:


“人身难得今已得, 大道难明今已明,此身不向众生度,更向何


处度此身。


”愚愿与 诸君共勉!






第一编









我鸿濛一派,直授于太上道祖,乃 先天自然大道,贯通天、地、人三元丹法,为性命双修之学,故学人学此法之


前,必需明 理,方不至入魔道。





第一节



道说鸿濛





本门丹经云:


“时空一体,性命无二,鸿濛化气,观化无究,心 物始成”


,何谓“鸿濛”?万物天地,宇宙未生之


前,称之为“ 鸿濛”


。无形、无相、无动亦无静。或曰:


“混沌无极”


。应之于人身心,则曰:


“清净之时”


,此刻 气候氤


氲阴阳流转,皆未成形,待此“氤氲”运酿至一定“时机”


,火候满足则鸿濛化气,恍惚杳冥之中产生一“信”


,谓之


先 天鸿濛一气,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万物出矣,性命出也,鸿濛之刻,万物一体,人天合一。仙家丹道修炼,


乃来源于我国古老伟大之天人合一思想,整个丹道修炼即是仿照宇宙产生之过程而修行, 所谓鸿濛化气,观化无穷也。





性命与观化





性者,吾人灵觉之观也;命者,吾人生机之气化。本门以观化 立门,对观、化二字有特别之解,何谓观?一为有


识之观,为识神用事;二为真观,仿佛 千百万亿之灯同照一室,无影无形乃至无相,一体同照,不分彼此,此观乃鸿


濛中初现, 故称之为先天真觉、元神,其体寂然不动,其用则感而邃通,又称无中妙有,吾人之真性,不神之神。此


元神虽说有层次之分,但也只不过是“用”与“通”之不同而已,其体则一也,丹道修炼之最终目 的,只是将此“灵


觉元神”放入阴阳造化炉中,造化烹炼至极精纯之地步,最后合于天地 宇宙本体之“元神”


,而修成永劫不死之元神,


所谓“天地坏时 ,这个不坏也”


。何谓“化”


,有两层含义,一为气也、意也, 一为虚无、无形,所谓“一”也。丹经


有云:


“存神达化”之化 即为虚无无我之意。观者,我之神,为观察者,化者,彼之神,为被察者,人类之所有文化科

技思想


......


之发展和创生,皆来源于一觉一观。有 化,定具相应之观,有观定具相应之化,二者不可割裂,易曰“遂感


而通”


,于是“化”乃出也,化即观,观即化,观化合一,始入鸿濛,能无观,即无我,能无化,即忘气。忘 我以养虚,


忘气以养神。鸿濛内丹总诀云“观化一体,因果互变,生生不已,绵绵矣,细 细矣,泛泛矣,观化无穷,用之不尽,


观化合一,无观无化,无物无我。合归虚无,归于 先天至道


--


鸿濛一炁,其道乃成”






鸿濛一炁浅释





鸿濛一炁者,非物质,非能量,非有,非无,非心,不可以以 精粗论,亦不可以以大小论,不但凡眼不能见之,


即道眼亦不可见之,行者需于天人合一 ,物我两忘之中“求”之。


《悟真篇》云:


“见之不可用,用之 不可见”


。用现代


语言勉强描述为,产生宇宙万物,并维持之的 一种无形“能力”


。但鸿濛一炁,虽说不可见,并不是说不可知。鸿濛一


炁虽说无可捉摸,但其用至大无刚,至微至柔,其“真用”一出,则露出“真象”


,我们据此真象,自然知之,而产生


所谓鸿濛一炁之说,故道经有云:


“恍恍惚惚,其中有象,其中有情,其情甚真。


”丹经有云:

< br>“玄关火发”


。此即对鸿


濛一炁之“真用‘的勉强语言描 述,而实不可完全说明之。故本门有云:


“鸿濛一气自虚无生”此虚无者,天人合一,< /p>


物我两忘,神气完全合一之时,非死寂顽空、枯木顽石之“静态”也。鸿濛一气故又称之先 天一气。





先天与后天





何谓先天,此有三层含义:一是指宇宙万物产生之前为


“何”


?二是指父母未生我之前,


其中又有层 次可分,


(一)


为胎儿在母腹之时期,


(二)指父母交合之初始,


(三)指阴与阳转变与过渡之中和点,如白天与黑夜之交界处 ,极动


与静之交界过渡点,生与死之中和点。故丹经云:


“物物 各具一太极”



“太极有时候,有真种”


,时候之意即是“真种”



有此太极之中和,万物才能生发, 中和之中更有“真种”


,否则,万物何以创生?故本门有云:


“ 事事有虚无一刻,时


时有先天一点”


,有中含有真无,无中自生 妙有,道无所不在,三层之含义,实一以贯之,中和之态,即先天,人之先


天更应于天地 之先天,人身乃一小宇宙也。




< /p>


所谓后天,指一切有形有象,有质之事物和东西以及层次境界,于丹道说来,最初后天指外 呼吸,思虑之神、交


感之精。到高层,人身一切内外形相之运化皆为后天,其实,修至一 定层次,行者定能明白,所谓先天与后天之说法


皆为相对之言,唯是有为无为之区别而已 ,无为者先天,有为者后天。丹经又云:


“先天不得后天,无以招摄;后天不

< p>
得先天,无以变化”


。无后天阴阳之交和则无法“采取”先天一气,在父精 与母血交合之时刻,必入虚无,则先天一气


自归其中,如后天父母壮者而交合又得其时, 则子女亦先天充足,打个比方,婴儿虽先天充足,但后天没成人强大,


所以抵抗力弱,力 气小,故必须补充后天营养和后天教养,而渐使其先天之能力全部显象,如力气增长,身高增长,


智慧增加,否则,不补充营养,不吃不喝,则先天无以显其变化待死而已,反过来,如无婴儿之先天遗传 和先天无形


生炁,则后天无所依托,故常有婴儿早死,儿童夭折,未老先衰之事发生,此 先天不足,无论如何补充后天,皆毫无


用处,反促其速死。丹经有云:

< br>“若将有形成变化,细酒羔羊亦上升”


。只有补充先天无形之生气,才是根本。我 中华


丹道,最伟大之处就在于补充先天。





于层次来说,无缘因,无条件的自 虚无中而生,曰先天,故不落因果,先天而天不敢违也。丹经云:


“不忆过去,


不思未来,不拟现在,三心皆无”


,无为而为,佛经有云: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此皆对先天及如何进入先天而说之。


有中生有,思忆存想而得,有为而为,落于因果,称之为后天,故为天命所制,天生之必天杀之,有生有 死,有命有


运,是宿命的。





果真穷究至无上之根源,先天即后天,后天即无天。先天后天 ,言语道断,心行灭处(另,先天后天于丹道另有


特别意义)






第二节



动静之说





动分阳动与阴动,由中和趋于生长的运化称之为阳动,有放射发散之意。由中和向衰败及 死亡,归入于寂静的动,


称之为阴动,有收缩之意。静也分阳静与阴静,一为觉照合一之 静,一为顽空,死寂之静。动若无静主入其中而制之,


则其动变大,成为亢阳,不可收拾 ,最终走向死亡。而静若无动包之,则无以畅通和顺,而其神不清明,必入昏沉,


成为浊 阴,大事坏矣。故丹经有云:


“以铅制汞,以息运神”


。丹道修 炼必须动静相得、相宜。况绝大多数人,皆是动


特多,而静少之又少,其神纷芸变动,未 能定止,日夜操劳,无而了时,一时之内,念起念灭,心随物转,本我已迷。


故吾人之神 ,日为外物所夺,神去,气亦随处,神气日耗,趋于死亡。而吾人身体也日日奔波,被物所使,神气更失,


必以静来制之,故丹道入门之始,必以静主之,明白静之含义,静者在于“安”


,在于“无念”


,在于“休息”


,静功之


道,即是告诉人们最佳休息方法而掌握之,


“动”用于炼气,动者在于“和顺 ”


,在于“连续而不滞碍”


,无一丝间断,

庄子云:


“神无隙,乃成纯气之守”


,放入火不焚,入水不 溺,刀兵不能害。此为气长生。又“安”之意在于自然,安


于连续之动而无念,所谓一灵 独存是为真神,丹经而云:


“内炼之道,全在于绵绵若存,勿忘勿助”

< br>。





本门认为:


“无绝对静止,也无绝对运动”


,任何运化和动机 ,都必需一“静止”的背景场所,以此暗暗隐含的无


形“静止”来允许“运化”之存在和 成立,此遍一切之处的“静止”即为大道一体同观之“觉照”


,寂然不动,无形无


象,无我之“真观”也。静与动本一体,实不可分,由静才能体现动机、化机、丹道之要,在于 静以得之,无静、无


以察动,无静无以制动,丹道所有妙处之产生,都来源于一“静”< /p>


。只有“静”才能做到顺其自然,才能主宰命运,因


命运本身是一 种运动变化也,


故修真圣典


《阴符经》


云:


“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


故制之以至静之道”

< p>


丹经有云:


“其


静曰元 神,其动曰真意”






修炼之士,使此后天纷芸变化之各种识神归于寂然不动之元神 ,使后天粗短、急促、间断之呼吸归于细长连续无


滞之真息,使形体不再奔忙劳累,归于 静养休息之状态。如是神亦归于身,气亦归于身,神气形浑同一体,归于吾未


生之前的“ 形态”


,神气相抱,不分彼此,化为一气,于吾之祖气想吸相连相应,则玄牝立焉,玄关 成矣。动静合一,


情性合一,性命合一。





第三节



天地人三者的关系





何谓天,浑万物而为一者曰天;分万物而为二者曰地;合万物 而为三者曰人。天乃无形之天,地乃有实之地,人


乃阴阳相间之人,人本于地而生于天, 故人身亦是一小天地,人身之气候亦同于天地气候之规律,故《阴符经》有云:


“观天之 道,执天之行,尽矣”






天理即地理,人心即天地之心,天机应于人机,人机反于天地 之机,人身之真造化,无不合符天地之自然造化,


凡人不能直接察之,唯道人知之,天地 之冬至,必应于人身之冬至,天地之夏至必应于人身之夏至,凡人后知之,故


称后天,道 人先觉之,故曰先天。行者果能修至自然而然之天然层次,则人身内外之精气之运化规律无不具一定之韵


律而与天地气候真消息相契,合符一定的运行规迹和运化内景。否则,说明炼已不纯,心性未清。 又如,上半月,人


之无形气机趋于旺盛,此时应上弦月逐渐明朗、圆满,在此一阶段,人 之性天也象中天宝月一样,逐渐明朗、清醒,


精神也振奋起来,而下弦月则反之,人之气 机和本性易入混浊和衰减,其中玄妙虽言语难说之,但修行之人自心能觉


之,故丹经有云 :


“有人问我修行路,遥指天边月一轮。


”炼已精纯,性地极其 洁净,就如天上无一丝云,而一轮明月


常悬空中,无形无相之真气候自得之,不假丝毫作 为矣,就怕人“人心不死”


,而“道心难生”


。又如太阳之周期 变化,


太阳系之黄道应于人身之黄道,天地将雨未雨,将雷未雷之氲氤气象亦有合于人身 之氤氲气机,天地有“子”时,人


身亦有“子”时,此天人之机的相应,不差毫发,人身 一“小天地”也,真能达到天人合一之极则,行者将与天地之


情,天地之精神相往来,完 全超乎后天凡俗之情,庄子曰:


“与天和者,谓之天乐”


,最后 ,悟通天心即人心,人心亦


能改变天地,不在五行,不受阴阳支配,更能提契天地,把握 阴阳。





第四节



清静总论





中华丹道虽说异常玄妙而神秘,但总括所有精深内涵,亦不过“恬淡虚无,清静自然”这 八个字而已,无甚奇异


所说,行者果能把此八字理解透彻,且行之极细极微处,则还丹易 于反掌,可惜大多世人不知此理,以为越奇越玄,


则越为上乘法诀,谁知大道至简至易, 杏林真人云:


“其口诀不过半句,验证不过片响”


,大道贵简, 忌烦。


《老子》云: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悟者自悟,迷者自迷,丹道于迷者欲修欲繁难,对悟者,越炼越易,乃至无法无修,完全


的无为。最上乘丹法,简单圆融,以一贵之,此“一者”


、清静也。天仙口诀 有云“彻始彻终,唯无念”


。所谓“火候”


之说,其实是针对后 天而言,先天本无“火候”



“一意精纯”即为火候之真口诀, 又有所谓“微细火候”之说乃是针


对每个人在不同之时,不同之地等,所现内景之不同设 论说,从行者所生“内景”之情形而确定行者之后天中哪一方


面或哪一步未炼至精纯,< /p>


对症下药,


以方治病,


治后天之病,


使之


“清静”


而已。


故古仙有云:


“还丹容易,


炼已最难”



此“已”即“恬淡虚无,清静自然”也,行者果得清静,则下元自无漏失而返还童体 ,行者果得“虚无”


,自然真阳时


生,天地之气时归身中,不结 丹,而丹自结也。能恬淡自入虚无,能时入虚无,


“心”自易清静,心得清静,自合于自


然,功修完全不假入为。





第五节



丹道命功与性功之异同





丹道之命功在于炼气,属有为之法,最后归于无为自然,虽曰 无为,实亦有作,丹经云:


“无为也有功夫在”


。性

< p>
功主于清静,以养为主,所谓静能生气,性功首先需止念,最后忘我,无我归入“虚无”

< p>
。命功主“动”


,心神、心意


必参入“气之运化” 中,先以意随气,再以意领气,最后意即炁,炁即意,性功基本属于静功之道,须行者自悟,方

< br>可全明,非师能授。命功则必需师传,否则,恐有大患,命功有极限,真胎息者为命功之极,性功无限,丹 经云:


“炼


已无限”






但是,静中自有动机, 静到极处,心有大动,况且无静无以察动,无以制动,命中含有我之真性,炼性之时,即


是炼命。炼气之时,行者必须一心一意,不可有游丝杂念,故需行者静功达到精深之地步,方可做到一心一意,所 谓:


“一灵独存”


,行者炼气,行气之时,因历劫以来所累之各 种积习使得出现种种杂精和凡气等,如果行者性功不精纯,


则不易分清谁是凡精杂气,谁 是先天真气,以至认假为真,祸及本命灵根,气动,而心不动,方才为真功,气行即神


行 ,纯以神行气,而非意识行焉,此种层次,需行者修行到处,方可明白何谓“神行”


。气 动之时,行者心性不安定而


飞扬散乱,杂念众生,则其气迅速变浊,不可得也。甚或连本 带利一齐为天地所夺。又,命者,代表人的肉体方面;


性者,人的精神方面,丹经云:< /p>


“神依形存”


。丹道的任何修炼皆离不开肉身,性无命不存,命无 性无主,只有一具僵


尸而已,谁看见顽石死尸能自觉修成而得道者,但是反过来,离开肉 身谈修炼只一个无居游魂,无所凭依,皆为虚妄。


只修性不修命,一则修证无据,二则欲 念难伏,降伏欲念没有把握,只修命不修性,犹如盲人骑瞎马,半夜临深池。


从人出生起 ,人之精神和肉体皆是相连在一起的,在某种程度上相比较而言,是先有命,后才有精神,如婴儿初生时,


是先呼吸(大哭一声)


,渐次才有了意识精神,故丹道修炼,对大多数 人说,命功重要,命功有限,性功无限,需先做


到长生,才能功德圆满,才能了性,生命 有限,急需延我之命,才能了性完满。如专做性功,性未炼成,命已不存,


修行到头一场 空。





大 道不拘于有形无形,物物皆含道性,有即无,无即有。丹道修炼就是将此玄妙无形之“道”修炼成有形“灵感”< /p>


之丹。所谓“形神俱妙”也。何况,仙贵有形,故需性命双修,而以命为重要。先做到肉身 长久而不坏,方可再谈“性


光普照三千大千世界”


< p>




总之丹道命功之极 则为胎息,果达真胎息之层次,则后天之命已了,以后只需入于先天中搜求和体悟即可,到此,

< br>全为性功,功修全不假人为,全为天行。





第六节



口诀中之口诀——元神与真意





元神者,吾人之性体,为有中之无,无中妙有。当天地人物未 分这时,混混沌沌,无任何凭迹与因缘可寻找,无


观察者,更无被观察者,动静俱无,阴 阳未分,忽偶感而“动”


,自混沌中凭空一惊一跳,而生出一“觉”

,此即为先


天真觉元神也,此一觉即是天地人物的真主宰。此一“灵觉元神”前无所 依,后无所靠,非因缘合和而生,乃无微不


透遍一切处,光光净净,照耀万有之本性灵光 ,道书云:


“神光普照三千大千世界”


,即此灵觉元神,故丹经 又云:


“吾


人之性乃虚空一光”






我们修丹之 士,首要之务必先弄明白此元神真觉,要认得“真”


。因此行者必先从杳杳冥冥虚极静笃 之中寻找到我


未生以前太虚本体,才不会落入边见和方所,庄子谓:

“无何有之乡”


,再于“虚无”中体悟出那先天真觉元神,由此

直觉再来认识那太虚之本体。实际上,也只有那先天真觉才能“团聚”那“太虚”


。 此个元神不生不灭,出有入无,吾


人本来就有。在何时用何种方法才能体悟到?于至阴之 中,恍惚之时,此刻行者无任何知觉,在混沌无觉中,忽然有


了知觉,不是思议,不是模 拟,不是触物,不是触境??。而是于杳冥冲醒而来,苟或妄为,则全体皆非,夹有丝毫


暗想暗意,都非真正元神。丹经云:


“静时固非,动时亦非,其机在静极而动之初,其间 只一息耳”


。普通之人,欲念


纷纷,虽时有元神出现之景,但都 被后天识神蒙蔽,一瞬即过,移时即非,不能知此真机。





何谓真意呢,即在此一“觉”之后,如何“保持”此一“觉” 之意,禅宗有云:


“何谓无念?无者,无妄念,念者,


念真如”


,即是一心一意持守此“觉”


,念住此“觉”而无它念。觉后意 动,此意与觉是一是二,有别亦有相同处。行


道之人,意发之时,心中仍是无任何欲念游 思,心内无有一物,此时之意谓之真意。丹经云:


“无心忽觉为真觉,一心


内守为真意”


,看似有别,实是一觉而已,一意而已。真意实际就从那一觉之 后,只保持纯洁一心,而无二念罢了,丹


经云:


“守心如一曰真 人”


也。


就如同一个走路之人,顺着一条大道一心往前,并没有 丝毫念头要寻岔路,


这就是真意,


一句话顺其自然,道经云:< /p>


“道法自然”


,修丹全在顺其自然,但非完完全全无作为的任其自 然,如一放任而漫不经心,


则又可能堕入顽空,无法成就变化莫测之元神,如果执于有作 ,则入于魔道,害人害己。故曰:


“顺其自然,勿忘勿助,


绵绵 若存”






真意有二,丹经谓:一称作已土,一称作戊土,知静之时叫已土,知动之时叫戊土。意动 而气动,神在炁先,意


炁一体,不可分之,静而有觉炁归入神谓之已土。





行者性功必须极度精纯 ,心中无有一点欲念,身体无有一点阴浊之气。方可窥入并把持此元神和真意,此为不持


之持,不守而守,到此地步,才能完全明白元神与真意之深刻内涵。如行者修功之时,稍有测度,摸拟之心,则得 之


非真,丹经云:


“不可思议也”


。丹 道不过以此真意为丹头,意即炁,炁即意,神即炁,炁即神矣。





整个仙道修炼过程,无非是对此“ 觉意”进行反复炼养,先在身内安炉立鼎炼养,再入于天地之炉中炼养,最后


入于宇宙太 虚之炉鼎炼养,再入于天地之炉中炼养,最后入于宇宙太虚之炉鼎中炼养而修成旷劫不坏之元神。





故我们修丹之士,首要 之务,最紧迫之事,必先对此元神、真意认得明白,方不至步入岔路。





第七节



丹道基本名称及术语浅释





一:道





道有两重含义一曰后天之道,指一切在有形有相之东西和事物 的运行和发展规律,


《易经》所谓:


“一阴一阳谓之

< p>
道”也。二曰先天大道,即老子所云:


“??独立而不改??运行而不殆? ?吾不知其名,强名为道”


。先天大道,无


形无相,不可说是有 ,也不可说是无,言词极难描述。





二:一阳





即一阳初动,行者通过对身心的调节入静,使得身中生发出新的生炁,此刚生之阳炁,称 为一阳,其卦象“地雷


复”


,一阳爻生于五阴爻之下,故称一阳 来复。此一阳亦有层次可分。





三:黄芽





鸿濛一炁最初发象之时,其炁萌动,至微至细,如种子入土之后,刚刚拱出的嫩芽,虽极 其微小,但是蕴含无限


生机,故称“黄芽”


。此“黄芽”为先天 神炁合一,天地人三家相见之后得来。故又称刀圭、戊己土、些子。其它异名


更多,如黍 米,一点,一粒,丹头,半黍,可点化全身阴质,如同点豆腐之卤水一般。





四:活子时





子时即半夜


11

点至


1


点之间,此时太阳开始从东方升起,喻之人身、应之 人身,即为一阳初动之炁





从下元(北方)氤氲升起,与太阳初升之子时相同,因此,一炁之发生只要合符其理,未必就在 真正时间上的子


时发生,故称为活子时。如《入药镜》云:


“一 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


。伍柳丹法以外肾兴起之时为活子时。





:


“时至神知”





时者,活子时,神,先天真觉、真意,非后天识神,乃自然而 然于虚无中忽生之“觉意”也。不是暗想和后天粗


相之感觉也。所谓时至神知,在丹道中 是指炁动之时,元神自知也,因为神在炁中,





炁抱神外,神炁本为一物故可时至神知,唯炁未动时,称之为 神,炁动时,称之为炁动或意动。





六:铅汞





一指为外丹中金石的真正药物,二喻指人身之神气。铅者,人身之肾气(炁)

< p>
,属肾水,其性易沉,而使人欲念纷


起,故以铅喻之。汞者,指人之神,属 心火,其性易飞,故以汞喻之。修丹之士在于先使心肾二气(炁)


,相交相合,


化为一炁。





七:真铅、真汞





真铅者,喻指坤宫北方(指下腹)真阳之炁,乃水中之金,后 天清水源所生之炁也。也有以黄芽作为真铅之说,


此说更为上乘。真汞者,真心之火,真 火也,指吾人之灵觉元神,在人元金丹之中另有所指。





八:水源清浊





水者,肾水,人身中之所有生炁, 又称精,源者,产生生炁之方所,水源浊者,喻后天识神用事于中而生之炁,


此炁生中有 杀,又称阴精,非单指生理上之精液也,采之回来,只能成就幻丹,最终必将漏失,水源清者,喻先天元


神主事,不识不知,虚极静笃下而生之阳炁,又称阳精。



九:精、炁、神





精者,炁也,精、炁、神皆是指先天,由于所处阶段之不同, 故有精与炁之区分,实不可分,最初萌动之时,至


微至细,叫做精,到腾发之后,叫做炁 ,或在不识不知,无形无相遍布全身内外之氤氲炁候,叫做炁,聚于一处、一


点,称之为 精,神者,气中之主也,神即炁,有此神,才能体现此炁,三者为一,不可强分,运化阶段不同而称呼不


同罢了。





十:丹田





分上、中、下三个丹田,一般单指下丹田。丹田者,顾名思议,结丹之田,养丹之土地, 生丹之田地也。丹道修


炼皆离不开丹田之运用,无丹田,不能成丹,不能养丹,无法对肉 身进行改造,无法重创性命。上丹田在泥丸宫,即


眉心入内三寸左右,虚空一穴,丹成之 后,为出神之所,其异名甚多,如:太微宫、彼岸、内院、流球宫、天堂、交


感宫、瑶池 等。中丹田心下肾上之间入内三寸左右,虚空一穴,丹成之后,此处为养丹之所,又称之为:中土釜、中


田、黄庭、中黄、中宫、洞房、守一坛、戊己门等,下丹田,位于脐内,入里一寸三分之下,方圆 一寸二分,虚空一


穴,人身之精皆从此生发,故称藏有先天真一之精,此处为结丹之所, 异名甚多:


“气海、气穴、生门、土釜、造化炉、


北海、曲江” 又有称作此为黄庭、中宫的说法。





十一、刀圭





指在修炼之时,口中所产之津液,和丹田所产生之元炁,咽此 液,服此炁,即为饮刀圭,因津液实为修炼之元炁


化生,含有先天炁之玄妙作用,乃是真 意凝合而成,不比普通人体之津液,而是极具灵性,故称刀圭。





十二:鼎炉





鼎炉最早是外丹所用的名词,鼎为烹炼丹药之用,炉为炼丹火 力所需,后来引入内丹,在炼精化炁阶段,就人身


而言,以下丹田为鼎,而以心火降下为 炉。针对人身而言,以炼神还虚的层次,以坤腹为炉,而以乾顶为鼎。以上专


是就人身说 法,因丹道修炼无论如何是离不开人身体的,但修炼者不可执于形色之死窍,此窍乃是活窍。




十三:后天呼吸与先天呼吸





后天呼吸即是指口鼻呼吸,先天呼吸指的是婴儿在母腹中之时 ,以脐带随生母呼吸受气,这个呼吸叫做胎息,又


称先天呼吸,人下生之后,变为口鼻肺 呼吸,则胎息之路已断,丹道修炼必须使生命逆转,重新回到婴儿时期的胎息


状态以反夺 造化,成就长生久视之道。高层次时,指与天地同其呼吸。





十四:阴跷





阴跷,针炙上名为会阴穴,处于前 后阴之间,又称海底,含有日月交并,阴阳和合之意,阴跷脉即处于此,其脉


在尾闾前, 阴囊下,道家修炼言此处为任督二脉之总枢,炼精者,守此阴跷,真意注入此处,精自化炁,采气之时以


此先,此脉一动,诸脉皆通。阴跷,又称为天根、死户、复命关、生死根、丰都鬼户等。





十五:火





指心神,用心、用神、用意,皆称“用火”


,内炼之时,心神放 得集中、凝定、收缩、呼吸亦随之振作,以助火工,


称为进火或武火。文火,又称退火、 温养、沐浴等,是指内炼之时,心神放得极轻极微,呼吸亦若有若无,如同炉中


之火,封 固之后,仅存温温一点火焰,在修炼中,是指进火之后,药已归炉,须以文火养之,以防伤丹,武火者在于


烹炼,追摄而不使散失,文火者在于知止、知足,而以防过尤不及。





十六:止火





有二种含义,其一是指停住前面之用火,而换以后面之文火, 其二是指在用火封固之后,应当停止一切用火,归


于无知无觉大静,返入先天层次,才有 出神入化之妙用。





十七:风





风,


内外之呼吸也,


因心神属火,


若加呼吸吹嘘,


则可加大火的力量,


如同风 箱一般,


故又称为橐籥,


丹经云:


“真


息为火之橐籥”






十八:火逼金行





火,指先天真意,金,指真炁,火逼金行,即是以真意引导真 炁运行,以为内丹之作用。





十九:三宝



一指外天地日、月、星三 宝。在丹道修炼中,三宝是指精气神,即生殖交感之精,口鼻呼吸之气,念想思虑之神,


此是指后天三宝,丹道修炼所用应之三宝为先天三宝,即元精、元炁、元神。后天三宝可分,故称后天。先天三宝 实


不可分,故称为先天。


《心印经》云:


“三品一理,妙不可听”


。即指此先天三宝不可听,不可闻,不可见也,因是不可


分之缘故也。


.




完全概略修真功法




太和玄功








《高上玉皇心印妙经》云:上药三品,神与气精,精气神彼此作用互存,或精化气,气化神, 或神化气,气


化精,不断循环施化流行于吾人之周身


~


只要吾人具有此三物,则人的一切功能系统可运转不息,人便可以康强健壮,

便可以不死,若此三物减少,则衰老,病弱死亦随之俱来。人,口、鼻之饮食以及呼吸等,皆不过是欲保养此 三宝。





众所周知,我们健康人的心脏都均匀跳动,以及大脑神经都能不停地运转,以及一切功能系统均都有条不紊


的运转不息,以至于细胞的分裂。现代科学力求证实和寻找的是什么一种能量使人之一切运行本 能得以进行,那一种


最原始的推动力量来自何方,在我国丹道修炼学来看,这一切吾人所 具有之循环施化功能皆来源于神、气、精三宝。





其间,又有先天三宝和后天三宝之分。先天三宝,即是先天真 一之炁,先天真一之精,先天真一之神,而所


谓一分为三者,实则皆是一物,并无区别, 先天真一之炁,即是先天真一之精,亦是先天真一之神,异其名而同其实。


大家在丹道实 修中将会深刻体证到此一点,也只有体证到此点,方算真正进入了丹道门坎。故此在丹道实修中,根本

< p>
不存在以后天神识去领气,等等之说。因为神即炁,炁即神,神又何须领炁,炁又何须神领,神炁本 来就是一物。




< br>只有后天三宝才有区分,称为呼吸气,思虑神和交感精,常人所用躯除疾病维持吾人正常功能者为后天三宝 ,


所谓顺则凡,即是以先天三宝转化为后天三宝而为吾用之,最后,又似无根之浮萍,其 身中三宝反被外物所盗,所谓


逆为仙之修炼家所用者,乃是反使后天三宝氤氲团结,化用 一炁,转为先天三宝,然后凭此先天三宝为根,为依托,


如磁吸铁,遂感而通,抬摄收积 太虚清阳之炁,以期补充吾先天三宝之根本,并强壮后天三宝之能力,故丹经云:


“先< /p>


天不得后天,无以招摄;后天不得先天,无以变化。


< p>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06 02:3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04936.html

完全概略修真功法 必看不悔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