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中国古代音乐史重点笔记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06 01:43
tags:

-

2021年2月6日发(作者:ava是什么意思)


蓝色字体的内容重点考察该作品的创作者



绿色 字体的部分得分点


仅次于


红色字体。也需要弄清楚


5



W


的内容。



when


wherewhohowwhat




红色字体的内容是


最重要


的得分点。需 要弄清楚


5



W


的内容。






?



中国目前所知最古老的乐器是什么?(第一题答案不确定)




骨哨,陶埙,骨笛



?



六代乐舞的内容(绿)



六代之乐。简 称“六乐”


。是从皇帝时期开始历代流传下来的六部代表性乐舞。包括皇帝时的《云门大 卷》


,尧时的《咸池》


,舜


时的《大韶 》


,禹时的《大厦》


,商汤时的《大





huo



,周初的《大武》



?



六小舞



是指规模较小的乐舞。主要包括:




(fu)


舞——彩绸舞



羽舞——羽毛舞



皇舞——五彩羽毛舞



旄(

< p>
mao


)舞——牛尾舞



干舞——盾牌舞



人舞——长袖舞



?



商代音乐以什么样的音乐为主?



宫廷乐舞



?



八音之乐(绿)



郑译创立。主要是指 在乐器上增加一个常用音,以便于既可以演奏龟兹音阶,又可以演奏清乐音阶。这个新加的音在后来的管色


字谱中是用“勾”来表示



?



礼崩乐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的衰落



?



礼乐制度中乐器的摆放规则和乐队人数的规定



乐队的规定是:王宫县,即排列成东西南北四面;诸侯轩县,排列三面;大夫判县,排列两面;士特县, 排列一面。



歌舞队的规定是:天子用六十四人,排列成八行, 成为八佾


(yi


);


诸侯用三十六人 ,列成六行,成为六佾;卿大夫用十六人,列成四行,成为四佾;士用四人,列成两行,成为二佾。



?



《诗经》的


5



W


分别是什么?< /p>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Ho w


:最早诗歌总集,最初是配乐歌词,它保留着古代歌,乐,舞的艺术形式。

< p>
Who


:孔子。



Where


:北方。


When


:周代



What

< p>
:将周代采风制度的遗存进行修册,编成一部


305


首歌词选集



?


< br>《楚辞》的


5



W


分别是什么?



Who


:屈 原及其他同一流派的作家,称之屈原代表作



Where


:我国南方



When


:春秋战国时期


< p>
What


:诗歌总集,各篇都是承袭屈原原体裁,并模仿其方言声韵,具有 浓郁的地方色彩,世称这种楚辞体



?



郑卫之音(绿)



周代时北方民歌的代称







郑卫之音”就是我国周代郑国和卫国一带的民间歌舞。所谓“郑卫之音”

,实际上就是一种保留


了浓郁的商族音乐风格的民间音乐。


他是一种热烈奔放、


生动活泼的民间音乐,


较多保留了商代音乐 优美抒情、


色彩华丽的特点,


比较富于浪漫气息。




?



九歌(绿)



《九歌》是《楚辞》的篇 名,屈原编撰,共十一首。流行与楚国南部,是一种大型歌舞。


《礼魂》



《国殇》



《山鬼》



《河伯》



《少司


命》



《大司命》


《湘夫人》



《湘君》



《云中君》



《东皇 太》



九歌》是一部多神崇拜的大型祭祀乐舞。它植根于楚国民 间音乐的土壤,


是楚民族文化的精华。它的词法参差错落,托体兮猗,其显著特点是“兮 ”字用于句子中间。


“兮”字作为音乐术语乃是旋律衬腔,


在音 乐中有着千变万化的效果。


“楚辞”音乐具有生动活泼、旋律性强、富于激情的色彩。< /p>



?



相和歌(绿)



相和歌是汉代北方兴起的一种歌曲形式。它的形成是一个由简到繁的过程:徒歌


(< /p>


清唱


)


——但歌(无伴奏合唱)——相和 歌(丝


竹更相和,执节者歌)


。节,是一种打击乐器,它和笙, 笛,琴,瑟,琵琶,筝一起为相和歌伴奏。相和歌主要是独唱性质的,


唱者自己击节鼓, 旁以丝竹乐队伴奏。


相和歌的最高发展形式为多段体的大型歌舞,叫相和大曲。是一种歌 、舞、乐并用,有一


定复杂结构形式的作品。



三分损益法



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 以弦长为计算基础来计算乐律的理论,是最早的乐律计算方法,计算过程有五步:




1


)把一条空弦做全长,把它做“宫”音 。




2


)把 宫音全长三等分,再增加全长的三分之一,求得宫音下方纯四度“徵”音




3


)将徵音弦长三等分,再减去其中一分,求得“ 商”音




4


)将商音的弦长三等分,再加上商音全长的三分之一,求得“羽”音


< br>(


5


)羽音的弦长减去三分之一,就得“角”音



缺陷是:


1.


半音不 均等;


2.


黄钟不能还原;


3.


旋宫转调受影响




?



周代“十二律”的


12


个音名



黄钟,大吕,太 簇,夹钟,姑洗,仲吕,蕤


(rui)


宾,林钟,夷则,南吕, 无射,应钟



?


曾侯乙墓编钟的


5



W

< p>
分别是什么?(绿)



1.



在湖北随县发现的战国时期的大型编钟



2.



全套编钟


64


枚(


65


枚)

< br>


3.



全套编钟音域宽广,五 声,七声,十二律齐备,且每钟发两音成大小三度(一钟发两音,两音之间是大小三度)



4.



全套有


2800


个铭文,记录了当时的乐学和律学名称



5.



采用“三分损益法”和“纯律”的混合律制调律



6.



它的出土标志着中国古代音乐的辉煌



?



老子、庄子、孔子、墨子,各自的音乐思想是什么?



老子提出了“道法自然”



“无为”的主张,在 音乐思想上与儒家相对立,否定人为的音乐,走向虚无主义的极端,认为“五色令人目


盲 ,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他的音乐观乃是“大音希声”


,即:最美的音乐是无声之乐,它也是音乐的最高境界,这种强调


精神修养的音乐思想 ,虽然包含了一定的朴素的辩证法因素,却有着较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



庄子他反对人为造作的音乐,第一次将音乐世界分为天籁、地籁和人籁。人为只有天籁才无所依持,完 全是自发的,追求一种自


然的、神话的音乐


< br>孔子强调以“仁”为核心的音乐思想。孔子对音乐美的评价标准概括为“尽善尽美”


。如果将“美”理解为形式,


“善”理解为内容,


则可见,孔 子对音乐美的评价注意到了内容和形式的结合,但是,他更强调内容的重要。孔子所说:


“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移风


易俗,莫善于乐。


”都在强调音 乐所具有的社会功能



墨子对音乐持否定态度,他反对音乐的理 论主要在《墨子〃非乐篇》中有系统的阐述,非乐就是取消音乐的意思。他认为音乐解决不


了百姓的“三患”


,即:


“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 得息”


,反而极大地加重人民的痛苦和灾难,如果提倡音乐,就会“废大


人之听治、贱人之从事”


。墨子代表当时小生产者和劳动者的利益,认为音乐是 统治阶级奢侈生活的表现,所以对儒家的倡乐提出种


种批评,指责儒家“弦歌鼓瑟,习为 声乐,此足以丧天下”


,认为音乐不仅劳民伤财,搞多了还要亡国,这是其非乐思想积极 的一面;


但是从小生产者狭隘的功利观点来看待音乐,


将精神和 物质对立起来,


完全否定音乐的作用,


他的结论是错误的,


这是他消极的一面。



《乐记》的


5



W


分别是什么?( 绿)



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音乐美学思想专著,是我国最早一部 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美学著作。全书旧传有


23


篇,现存其 前


11


篇。关于乐记得年代和作者有两种说法:


1


是战国时期孔子的再传弟子公孙尼子所作。


2


是汉儒采用先秦诸家有关音乐的言论编


撰而成。


《乐记》缩论述的音乐美学思想范围非常广泛,涉及音乐的本质和特征,音乐与政治的关系,音乐与现实的关系 ,音乐


的审美作用,音乐的教育作用,音乐的社会功能,甚至多音乐的创作过程,也做了 简短而生动的描述。




?



唐代大曲的曲式结构是什么?



散序( 散板)


:器乐独奏,合奏,无歌声



中 序


/


板序


/


排 遍:


(慢板)歌唱为主,辅之以舞蹈



如破(催板、促板、衮板)舞蹈为主,辅之以歌唱,由慢逐快,为全曲高潮部分



?



乐府的


5



W


(绿)



乐府是秦汉时期建立的音乐机构,在汉武帝时期最为兴盛。


< /p>


搜集地区:大致北起燕、代、雁门、云中、河间;南到吴、楚、汝南、洛阳等地;采集的民 歌在班固的记录里有


134


首,另外还


有属于乐谱性质的“周谣歌诗声曲折”及“河南周歌诗声曲折”各


75

< br>篇,共计


284



< p>
任务:


1.


搜集民歌;


2 .


创作新声;


3


,填写歌词;


4.


改编曲调;


5.


编 配演唱,演奏音乐,器乐作品;


6


训练乐工;

< br>7,


。研究音乐


理论



分工:共


829


人,分为以下十种:

< p>


郊祭乐员


-


祭祀歌舞< /p>



骑吹鼓员


-


演 奏出行仪仗



仆射


-

< br>管理乐工



夜诵员


-

< p>
选读民歌



听工


-


测音



柱工员、弦工员


-


乐器修理

< p>


少数民族乐人



民间乐人



宴会服饰人员



?



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阮籍的音乐美学思想


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的核心就是“声无哀乐”


,他明确提出“新之与声,明为二物”< /p>


,即音乐史客观的存在,感情是主观的存在,两


者之间,并无因果 关系。他认为,


“声音自当以善恶为主,则无关于哀乐;哀乐自当以感情而后发,则无系 于声音。



“声音又自


然之和,而无系 于人情”


。所以二者互不相干,音乐中并不包含哀乐,也不能引起人们感情上的变化。但 是,嵇康认为音乐能引


起人的躁静反应,它作为一个中介,与人的感情记忆相联系,从而 实现了音乐对情感的表达。




?



琴曲《广陵散》



《广陵散》是我国古 代一首大型琴曲,至晚在汉末已经出现。这首乐曲描写战国时代铸剑工匠的儿子聂政为报杀父之仇,刺死韩王,< /p>


然后自杀的悲壮故事。现存的《广陵散》曲谱,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编印的《神奇秘谱》


。琴曲《广陵散》共有四十五个乐段,分开指、


小序、大序、正声、 乱声、后序六个部分。正声以前着重表现对聂政不幸命运的同情;正声之后则表现对聂政壮烈事迹的歌颂和赞扬。


正声是乐曲的主体部分,着重表现了聂政从怨恨到愤慨的感情发展过程,深刻地刻画出他 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复仇意志。



《广陵

< br>散》是我国现存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直接表达了被压迫者反抗暴君的斗争精神,具 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


价值。




?



琴曲《胡笳十八拍》



《胡笳十八拍》 是一篇长达一千二百九十七字的骚体叙事诗。作者:蔡文姬。原名:蔡琰。汉末著名琴家。胡笳是汉代流


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管乐器,其音悲凉,后代形制为木管三孔。



拍,是指段落,


“十八拍”


,乐曲即十八乐 章,在歌词也就十八段。



琴曲《酒狂》



作者阮籍,是三国时代 著名的文学家和音乐,


《乐论》是他在音乐方面的代表作。


《酒 狂》是一首古老的琴曲,载于《神奇秘谱》



阮籍创作《酒狂》 这首题材奇特的乐曲,并非玩世不恭,而是包含了相当复杂而深刻的社会生活内容。


《酒 狂》采用三拍子的节


奏,


乐曲的音乐主题是一个不断向上跳进,


又复渐次下行的乐句。


主题的特点是将调式主音和属音等稳定音 作为每拍首尾的支点,


中间嵌入大跳音程,从而造成节拍轻重颠倒的效果,刻画出饮酒者 醉意朦胧、步履蹒跚的神态。全曲通过五个段落的循环变奏,


使感情不断深化,将主人公 对黑暗现实强烈不满而又找不到出路的矛盾心理,借醉酒者的形象表达得淋漓尽致。




?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古琴曲谱



唐人手抄本《碣石调〃幽兰》




?



李延年



李延年是汉武帝时代的乐府领导人。他唱歌非常出色,史称“延年善歌”


,他是我国两千年前的阉人歌唱家。李延年还擅长作曲,


“李延年因胡曲更造新 声二十八解,乘兴以为武乐”


,用一支胡曲为素材,改变出二十八首新颖乐曲。李延年是 我国历史上最早


明确记载善于用外来音乐进行加工创造的人



?



歌舞百戏的


5



W


(绿)



?



龟兹音乐家苏低婆传入的宫调是?



燕乐音阶



?



开皇乐议的


5



W


“开皇乐议”是隋开皇年间的一次有关律学的朝内大辩论。郑译提出采用“七始” 制律方法,创立了俗乐“八十四调”与“八音


之乐”,万宝常则以水尺重制雅律,遂创雅 乐“八十四调”,在此大辩论中,都获得了成就。郑译理论与苏祗婆祖传七调无直接


关系 ,


“八音之乐”是在下徵调音阶七声之外,


另立“应声”为名, 作为新音阶转调时的备用音,非“八声音阶”


。秦腔中的


“苦< /p>


音音阶”与祖传七调同为中原的音乐传统,亦非是古代龟兹音阶所演变而成的。

< p>


?



隋唐宫廷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的内容。



隋及初唐的宴乐都是按地区或国别分部的




1.


七部乐:国伎、清商伎、天竺伎 、高丽伎、龟兹伎、安国伎和文康伎



2.

大业中,炀帝将国伎和文康伎改名为“西凉”



“礼毕”< /p>


,并增设疏勒、康国两部,合为九部:清商伎,西凉、礼毕、天竺伎、

高丽伎、龟兹伎、安国伎、疏勒、康国



3.


唐武德初,仍隋旧制设九部乐,但去礼毕,增设燕乐;太宗时又加入高昌乐,为十部:清商伎、西凉、 燕乐、天竺伎、高丽伎、


龟兹伎、安国伎、疏勒、康国、高昌



至玄宗时,改“十部乐”为“坐部伎”和“立部伎”两部。玄宗时最重视坐部,坐部伎由 最好的演员担任,专门表演一些小型精


致的乐舞,舞者三、四人,多则十二人。立部担任 各种大型歌舞杂技的伴奏。



?



汉代鼓吹乐的内容(绿)



1.



鼓吹:包括天子宴乐群臣时用的 “黄门鼓吹”和驾车从行是在马上吹奏的“骑吹”


。主要乐器是排箫和胡笳



2.



横吹:最初也称鼓 吹,是军中马上所奏的乐歌。主要乐器是鼓和角。



3.



短箫铙歌,通常用于军队凯旋时 在殿廷上奏唱,主要乐器是排箫和铙。铙是一种形状如铃儿无舌的铜制击乐器。



此外还有一种用排箫和鼓专门在游船上演奏的乐歌,称为箫鼓。



?



《成相篇》的

5



W


(绿)


Who;


荀子



(公元前


313-238


年,说唱乐鼻祖)

< p>


When


:春秋战国



相的意思:


1.


打节奏的乐器;


2.


歌唱形式(劳动时唱的号子)



?



朱载堉在音乐方面的贡献



明代乐律学 家、历算学家朱载



的“新法密律”


, 科学的解开了历代律算学家苦苦探寻的三分损益法“黄钟不能还原”的千古难


题,最早提 出了“十二平均律”律学理论。



朱载



万历十二年完成的


《律学新说》


、< /p>


《律吕精义》


等书,


详细的阐述了关于十 二平均律理论的计算过程。


计算过程精确度极高,


令人惊叹,当 时居于世界律学领域的领先地位,在我国乐律学研究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p>
朱载



一生研究律学,著有大量律学专著,除《律 学新说》



《律吕精义》之外,还有《乐律全书》



《乐学新说》



《算学新 说》



《律历融通》等。




?



周代音 乐教育的


5



W

经过夏、商两朝


(


公元前


21


~前


11


世纪


)< /p>


到西周建国


,


奴隶制达到鼎盛时期


,


周代的统治阶级已经充分地认识到乐舞用于政治的社会作

< p>
用,而制定出礼乐制度。要顺利的推行礼乐制度,必须加强礼乐方面的教育。因此,在当时的贵族教 育中,礼、乐被列为极重要的学


习科目。贵族子弟从十三岁到二十岁,必须系统的学习有 关礼仪的各种音乐舞蹈。担任教育的,是宫廷音乐机构的总管“大司乐”和


“乐师”。教 学科目主要有乐德、乐语、乐舞(大舞)和小舞四种。



?



明朝戏曲的四大声腔(绿)



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



?



法曲的


5



W


(绿)



法曲,又名法乐。是外来西域各民族音乐传入内地与汉族音乐融合而成,在隋朝已作为法 事仪式音乐,唐代更与道曲相结合。法


曲的曲式结构与一般的燕乐大曲相似,只是风格不 近,发去音乐追求静雅,大曲则借助鼓声,比较热烈



代表作《霓裳羽衣》



?



元散曲的代表人物



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



?



京剧四大名旦



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



葛天氏之乐(绿)




葛天氏之乐是古乐名。



1.



见于先秦文献《吕氏春秋


.


古乐》


,片中记载的一组原始乐舞



2.



内容分为八个 部分,描写了远古时期人们的狩猎生活,农牧生活和图腾崇拜



3.



形式:表演者手持牛尾,且歌且舞



4.



该组乐舞所反映的内容,与中国 古老的农耕文化特征相吻合,因而有一定的客观性



?



五旦七声(绿)



五旦七声是龟兹乐的 一种宫调体系,即五种不同的调高上,各按七声音阶构成七种调式



京房六十律(绿)



汉代律学家京房因 见古代三分损益十二律最后一律仲吕(


F


)依原法回不到黄钟(


C



,又继续损益至六十律,不仅使第 五十三律


接近黄钟,而且基本上实现了“周而复始”的旋宫转调理论


?



减字谱(绿)



减字谱用减笔字拼成某 种符号作为左、


右两手在古琴音位以及各种手法的标记,


是一种 只记弹奏音位而不记音名的记谱法。


它的完成,


应归功于唐代曹 柔。




?



《声无哀乐论》


嵇康,字叔夜,三国时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 和音乐家。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的核心就是“声无哀乐”


,他明


确 提出“新之与声,明为二物”


,即音乐史客观的存在,感情是主观的存在,两者之间,并 无因果关系。他认为,


“声音自当以善


恶为主,则无关于哀乐; 哀乐自当以感情而后发,则无系于声音。



“声音又自然之和, 而无系于人情”


。所以二者互不相干,音


乐中并不包含哀乐,也 不能引起人们感情上的变化。但是,嵇康认为音乐能引起人的躁静反应,它作为一个中介,与人的感情记


忆相联系,


从而实现了音乐对情感的表达。


嵇康 的


《声无哀乐论》


涉及音乐美学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 p>
如音乐的本质、


音乐的功能、


音乐的审美感受等, 它与西方


19


世纪著名音乐家爱德华〃汉斯立克的音乐美学代表 性论著《论音乐的美》有不少论点十分相似,


这是我国在一千七百年前提出的带有自律论 色彩的音乐美学论著。


所以


《声无哀乐论》

至今仍不失却作为我国古代一部重要音乐


论著的研究价值,它在世界音乐美学史上也 占有重要的地位。


(绿)




?



变文(绿)



唐代的变文是我国说唱音 乐史上的一朵奇葩,


它是随着佛教自印度传入我国后逐渐形成的一种说唱形式。


俗讲或讲经文的底本成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06 01:4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04571.html

中国古代音乐史重点笔记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