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
张说:盛唐的名相和诗人
本报记者
孙钦良
张说对武则天说:陛下请看,张昌宗他在陛下面前还这样胁迫
我,您就知道在宫外他该怎样作
威作福了。我没听到魏元忠说过反对陛下的话,只是张昌
宗逼我做伪证罢了。
李玉明
绘
p>
在洛阳的科举名人中,唐代的张说很有个性,他在洛阳第一个状元贾至出现之前,
就被武则天钦点了第一名。
不过他走的不是“常科”,
而是“制科”,
是通过直接回答
皇帝的提问,
以一篇漂亮的策问拔了头筹。
他和宋代的吕蒙正一样,
都是洛阳科举名人
中位居宰相者。
宰相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高行政长
官。
宰相者,
百官之首,
上佐天子治理
国家,
下
统百官而牧黎民,外镇四夷协调外交,所谓“一人之下
,
万人之上”,是最荣耀也最难
当的角
色。古代洛阳人位居宰相者共
80
多人,而张说(读
yue
月)是其中的佼佼者,
被誉为盛唐名相和开
元文士领袖。
< br>张说不像洛阳历史上的贾至、
武翊黄、
郑颢、
于珪、
安德裕、
安守亮、
吕蒙正那样,
经过一次次科场考试,
最终蟾宫折桂夺得状元,<
/p>
而是轻轻松松援笔在手,
在皇帝面前洋
洋
洒洒写了一篇文章,就拿了个第一,当即进入仕途步步高升的。
张说在武则天的临场策问中夺冠
原来,
唐代的科举考试,
分为常科和制科。
每年按期举行的考试称为常科;
而由皇
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为制科
(又叫制举)
。
常科就不用说了,
一级一级照例考试就
是了,而制举却有些特别之处。
制举的目的,
是快速选拔有实际工作
能力的考生,
选拔出的人才更实用,
比那些死
< br>读书的“常科生”更有才干。
其次,
制举选拔的范围更广
,
只要有真才实学,
即使无相
应学历,
也可参加高级别的考试。
第三,
只要在
制举考试中过关,
考生马上就可以当官
为朝廷所用。
在唐代,最爱搞制
举的是武则天。从她临朝称制开始,平均一年半举行一次制举。
为了拉近和考生的距离,
她往往亲自主持殿试。天授元年(公元
690
年),女皇武则天
1
发出通知,要在神都洛阳亲自主
持一次大规模的制举考试,各地精英闻讯后车马纷驰,
云集洛阳,竟达一万多人,一时间
洛阳的客栈住满了前来应考的读书人。
其中有一位考生,
倒显得从容自在,
因他本是洛阳人,
不用出洛阳城就可以参加考
< br>试了,此人便是张说,刚
20
岁出头。这次大考连续进行
了几天,竞争非常激烈,武则
天亲临洛阳城南门主考,
临场策问
,
张说表现出众,
被武则天点了第一名,
授太子校书
郎。
不久张说升迁右补阙,
负责向皇帝规
劝之事。
他敬业爱岗,
忠于职守,
敢于
给皇上
提意见。
久视元年
(
公元
700
年
)
夏天,
武则天到三阳宫避暑,
至深秋仍流连忘返
,
朝臣
们急于汇报工作,
却不敢提意见
。
张说毅然上疏,
劝武则天尽快回宫处理国家大事。
武
则天不愿回宫,
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不过却很欣赏张说,
认为他敢于秉公直谏,
可以重
用。
张说不作伪证被判了流放罪
长安元年
(公元
701
年)
,
张说官升两级,
p>
成为朝廷要员。
长安三年
(
公元
703
年
)
,
武则天宠幸男宠愈发无所顾忌,
终日和张易之、<
/p>
张昌宗两兄弟寻欢作乐。
二张作威作福
肆
无忌惮,
满朝文武官员见到二张,
都有几分忌惮。
可宰相魏元忠却不把他俩放在眼里。
魏元忠是有名的硬汉,在周兴、来俊臣得势之时,他三次被诬
陷,流放外地,有一
次差点被处死,
但他始终不屈服。
后来他担任洛州刺史,
见张易之的仆人在洛阳街头欺
压百姓,就把那仆人抓起来,一顿板子给打死了。
武则天想提拔男宠张昌宗,
个别大臣
都迎合武则天,
称赞张昌宗如何能干,
魏元忠
< br>却极力反对,
这件事就搁了下来。
为此,
张昌宗对魏元忠恨得要死,老在武则天面前诬
告魏元忠,
说魏元忠在背后议论武则天已经老了,
大家不如早作打算,
依
附年轻的太子
云云。
武则天很恼火,就把魏元忠收了监,准备亲自审讯,并要魏、
张两人当面对质。张
昌宗担心辩不过魏元忠,
赶忙去找魏的部下
张说,
要张说出来作伪证,
承诺只要张说答
应帮忙,将来一定通过武则天提拔他。
次日武则天上朝,
召集太子等人列席
。
魏元忠当然不承认有这回事,
与张昌宗争论
< br>半天,没有结果。张昌宗说:“我有证人!请传张说来作证,他亲耳听到魏元忠有此言
论!”
张说被传,
进宫作证。
武则天问:
“你听到魏元忠诽谤朝廷的话了吗?”魏元忠一
见张说进来作证,
就高声叫道:
“张说,
你想跟张昌宗一起诬陷我吗?”张说哼
了一声,
说:
“魏公您真是枉做宰相了,
咋能说出这样不通情理的话呢!
”张昌宗一听张说的话
音,觉
得不对劲儿,连忙催促张说:“你不要理睬他,快快作证吧!”张说道:“陛下
请看,<
/p>
张昌宗在陛下面前,
还这样胁迫我,
可见
他在宫外是怎样作威作福的!
现在我不
得不说实说了——我没听
到魏元忠说过反对陛下的话,
只是张昌宗逼我作伪证罢了。
”<
/p>
2
-尺
-尺
-尺
-尺
-尺
-尺
-尺
-尺
-
上一篇:政工科事迹材料(多篇范文)
下一篇:考研阅读逐句译2003年第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