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囊
初三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120
分钟
120
分
)
一、
(
本大题共
11
小题,共
29
分。
1
~
4
小题,每小题
2<
/p>
分
;5
~
11<
/p>
小题,每小题
3
分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
正确的一项是
()
A.
田圃(pǔ)亵渎(xiè)润如油膏(yùn)强聒不舍(tián)
<
/p>
B.
谀词(yú)恣睢(zì)气吞斗牛(dǒu)廓然无累(l
ěi)
C.
妖娆(yáo)睿智(r
uì)恪尽职守(kè)重蹈覆辙(tǎo)
D.
嬉闹(xǐ)拮据(jū)怒不可遏(è)锲而不舍(qì)
2.
结合语境选择词语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里有一座高塔,攀登本身没有任何困难,而在每一级上,从
塔
上的瞭望孔望见的景致都足够。每一件事物都是新的。近处或远处
的事物都会使你,但越往上走,攀登越,所以我们要学会坚持。
< br>A.
扣人心弦只要依恋流连快乐
B.
扣人心弦既然望而生畏困难
C.
赏心悦目无论依恋流连困难
D.
赏心悦目如果望而生畏快乐
p>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
项是
()
A.
傅雷先生苦心孤诣,一部家书,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B
.
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他面不改色,镇定自若,真是本色当行
啊
!
C.
元
宵以后,节日的气氛渐渐淡了下来,周而复始,人们又开始
了一年的劳作。
D.
这场足球赛精彩纷呈,比赛双方均使出了浑身
解数,比分最终
还是停留在
1
︰
1
。
4.
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作为一种新媒介,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B.
通过为期三个月的市容环境整治,使老城区的
面貌焕然一新。
C.
市卫生监督部门
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
D.
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
明素养。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p>
()
A.
人文
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
B.“快回来!”他一边追一边喊,“前面的路被堵上了!”
C.
他教我写作
,
给我讲怎样选材
?
怎样构思
?
p>
怎样立意
?
怎样开
头……
D.
让每一位老人“老有所养
,
老有所乐,”是我们全社会义不容辞
的责任。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
6<
/p>
~
8
题。
p>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
的,
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
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
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
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
/p>
?
我想,用图画来比
方,对称的建筑是图
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
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
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全在
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
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
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
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
,其他景物配合
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
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
整的
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
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
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
莲开放,游览者看
“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6.
下面不能体现“美术画”特点的一项是
(
)
A.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
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B.
池沼
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C
.
我国的建筑,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D.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
样的亭
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7.
下面对选文第
1
段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
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
项是
()
p>
A.
使用分类别、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追求图案之美<
/p>
的特点。
B.
使用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
分是对称的。
C.
使用分类别、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我国古
代宫殿和一般住
房的共同特点。
D.
使用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的布局充满自
然
之趣的特点。
8.
下面对选文的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是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和假山池沼的配合两个角度来介绍苏
州园林的。
B.
选文介绍假山和池沼的特点,目
的是说明设计者生平多阅历,
胸中有丘壑。
< br>C.
苏州园林的景物布置,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是一幅画的
效果。
D.“一般”“绝大部分”“大多”这些限制
性词语体现了说明文
语言的准确性。
阅读《出师表
(
节选
)
》,完成文后各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
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
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
世之事,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
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
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
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
入不毛。今南方已定,
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
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
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
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以彰其咎
;
陛下亦宜自谋,
以咨诹善道
,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p>
A.
臣本布衣追本溯源
B.
猥自枉屈妄自菲薄
C.
三
顾茅庐左顾右盼
D.
当世之事锐不可当
10.
选出与“故五月渡泸”中“故”意思相同的一项
()
A.
桓侯故使人
问之
B.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
既克,公问其故
D.
彼竭我盈,故克之
11.
下列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先帝“临崩寄臣以大事”交代了作者出师北伐的原因是为了完
成先帝的夙愿
。
B.“忧”“叹”二字,深刻表现了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C.
受命以来作者分两步行动,首先平定南方,然后北伐中原,
从
而完成了先帝的托付。
D.
选文以记叙为主,陈述作者的心愿,表达了鞠躬尽瘁之情。
二、
(
本大题共
2
p>
小题,共
10
分
)
12.
古诗文默写。
(8
分
)
< br>(1)
更深月色半人家,。
(
刘
方平《月夜》
)
(2)
,人迹板桥霜。
(
温庭筠《商山早行》
)
(3)
《渔家傲》点出
塞下是防止西夏袭扰的军事重镇,又概括写
出秋天西北边塞地区的风景,与中原地区大不
相同的句子是:。
(4)
《江城子密
州出猎》中作者运用典故,表达希望重新受到皇
帝任用的愿望,希望朝廷给他建功立业的
机会的句子是:,
?
(5)
《陈涉世家》中最能反映陈涉远大志向的两个句子是:
!!
(6)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突出表
现战斗的激烈的
词句是:。
13.<
/p>
风,吹绿了春草,吹红了夏花,吹黄了秋叶,吹白了冬雪。
风在我
们的生活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请写出含有“风”字的上下
连续两句古诗词。
(2
分
)
三、
(
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8
分
)
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回答问题。
<
/p>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
危
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
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
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
忠谏之路也。
(
选自《出师表》
p>
)
【乙】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
,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
内
修政理
;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
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
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p>
?
诚如是,则霸
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p>
(
选自《隆中对》
)
14.
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
。
(4
分
)
(1)
秋:
(2)
开张:
(3)
之:
(4)
将:
15.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
分
)
(1)
不宜妄自菲
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
16.
【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分别给对方提出了什么建议
?(2
分
)
四、
(
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3
分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汪栗子
明前茶
①等别的炒栗店开张约
20
天后,老汪的炒栗店才开张。他等得
很有
耐心,因为没熟透的栗子口感甜脆,宜做成凉拌菜下酒,若炒
来吃,既不粉也不糯,是要
坏了招牌的。
②在老汪的店里,满匾的栗子看上去十分朴素,
就像山间老农的
脸色,是那种没有反光的棠皮色,不像别的摊上的栗子那么好看,
或油光发亮,或肚上横切一刀,露出诱人的暖黄色的栗肉来。老汪
的栗
子不打蜡,不喷糖水,不开口子,偏是他的店门前排长队。顾
客等得急,老汪一点也不急
,非要把刚倒出的满匾的热栗子轻抖一
遍,在抖动的过程中,老汪眼疾手快地挑出了十几
个坏栗子,搁到
一边。
③这真是神奇
,生栗子已经挑拣了一遍,现在挑出来的,外面看
没坏,他怎么知道是坏的
?
④老汪说,气味不对。他打了个比方:比如一个
在车站或码头当
了
20
年便衣警察的人
,在万千人中扫视,只要他拦下的人,多半是
网上通缉的嫌疑犯,他都不需要与那人对视
,只要从他身边过,就
感觉“气味不对”。
< br>⑤栗子要有香甜粉糯的口感,七分在栗种,三分在炒制的功夫。
老汪不肯给栗子开
口子,是因为硬开口子的栗子,水分都在炒制的
过程中跑光了,热吃噎人,凉吃更是口感
铁硬。但没开口的栗子很
容易在炒制的过程中炸锅,要是有一小部分栗子像控制不住的火
药
一样迸壳而出,就会溅得一炉栗子都斑斑点点。所以,控制炒栗炉
的火力非常重要。每一炉栗子下锅前,老汪都要细验单颗栗子的分
量,以及皮壳的厚
度,他炒好的栗子,顶端会有自然的放射状裂纹,
手轻轻一挤,栗壳就开了。老汪得意地
搓搓手:“这锅栗子的‘梅
花裂’炒成了。”“梅花裂”指的是栗子顶端的裂口是五道,
“丁
香裂”是四道,这样的雅名也只有老汪这样的戏迷才会想出来。
⑥每过十几天,栗子店会关门一天。老汪自己在门楣上手书致歉
< br>条一张,毛笔字写得很端庄:“名角来了,听戏一天。”或者是:
“去大别山收栗
一天,新鲜炒野栗,明日赶早。”老汪信不过批发
市场的栗子,定要自己开车去大别山收
栗子。那里除了家栗外,还
出产一种口感细腻粉甜的野栗子,有一股奇特的果香,比莲子
大不
了多少,呈尖锥形,是当地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去大山的荆棘丛中打
< br>来的。打栗人要穿粗布衣裤,把衣袖裤脚都扎紧,趟过与野栗树混
生的荆棘,仰面
用小木棍去抽打那些长满刺的栗苞
;
回来后要把栗苞
装在小麻袋里摔打,使之裂开
;
再戴上粗线手套把
野栗剥出,十分辛
苦。老汪说:“每个交栗子的人手上都裂着口子。”那是山区老人
p>
和学童一笔很重要的零花钱,是家中没有栗园的人也有的得意小收
入
,老汪说:“既然这样,为啥不帮帮他们
?
”
< br>
⑦山里人也纯朴,
11
月,第
一场雪落下来,野栗子就没人打了,
因为老辈人说,天寒地冻,野鸟们少吃食,那些留在
树上的野栗子,
是它们一冬的口粮呢。
⑧老汪每年收栗子时,都要在山区帮扶两三个刚考上大学的孩子,
栗子收到哪里,他就
帮扶到哪里,没有一定。老汪在与老乡的闲聊
中知道那孩子的情况,到人家家里看一看,
讨碗水喝,吃上一两个
山里人待客的水柿子,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
簸箕底下。
(
选自《扬子晚报》
2015
年
1
p>
月
24
日
)
17.
请通读全文,然后参照提示,在下列
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短语,
概括文章讲述的老汪的几个动人故事。
(3
分
)
晚开店→→→收野栗→
18.
文章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
有什么作
用
?(2
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
19.
文章第⑥段中画横线处关于打野栗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2
分
)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文章结尾说“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
箕底下”。此句中的“悄悄”有什么表达效果
?(2
分
p>
)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文中的老汪是一个怎样的人
?
请作简要概括。
(2
分
)
<
/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