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始出来
福建武夷山
九曲溪
(
导游内容
)
武夷山简介→九曲溪概况→九曲→八曲→七曲→六曲→五曲→四曲→三曲
→二曲→一曲
各位团友:
你们好!大家一路辛苦了。
我姓×,
是武夷山××旅行社的导游。司机师傅姓×,是××旅游汽车公司的司机。大
家在武夷山
逗留期间,将由我们为大家提供服务,
力求让大家吃得满意,住得舒服,玩得开
心,使武夷山之行成为大家终生难忘的旅程。
机场离大家下榻的酒店需要
15
分钟的行程
。在这里,
我先简要地介绍一下武夷山的基本
情况:
武夷山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南郊,
武夷山脉北段东南麓,
是
1982
年首批公布的国家重
点名胜区之一。全区呈长条形,东西宽约
5
公里,南北长约
14
公里,面积
79
< br>平方公里。武夷
山是由红色砂砾岩组成的低山丘陵,
属丹
霞地貌。几万万年以来,
因地壳运动,地貌不断发
生变化,构成
了秀拔奇伟,独具特色的
三三
、
六六
之胜。三三指的是碧绿清秀盘绕山中
的九曲溪,
六六指
的是千姿百态夹岸森列的三十六峰,
此外还有七十二个洞穴和九十九座山
岩。武夷山碧水丹山,千姿百态,素有
奇秀甲东南
p>
之称。
武夷山是
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
早在新石器时代,
古越人就已在此繁衍
生息。如今悬
崖绝壁上遗留的
架壑船棺
和
虹桥板
p>
,
就是古越人特有的葬俗。西汉时,
汉武帝曾遣使者
到武夷山用干鱼祭祀武夷君
。
唐代,
唐玄宗大封天下名山,
武夷山也受到封表,
并刻石记载,
还明令保护山林,不准砍伐。唐末五代初,杜光庭在《洞天福地
记》里,把武夷山列为天下
三十六洞天之一,宋绍圣二年
(10
95
年
)
,祷雨获应,又封武夷君为显
道真人。自秦汉以来,
武夷山就是羽流禅家栖息之地,共留下
2
78
处宫观、道院和庵堂故址。武夷山还曾是儒家学
者倡道讲学
之地。陈朝顾野王首创武夷讲学之风。宋代学者杨时、胡安国和朱熹等都先后在
此聚徒讲
学。清康熙二十六年
(1687
年
)<
/p>
,
康熙帝御书
学
达性天
颂赐宋儒朱熹,
匾额悬挂于
p>
朱熹亲手创建的武夷精舍
。故后人称武夷山为
三朝理学驻足之蒙
。
至今山间还保存着宋代
全国六大名观之一的武夷宫、武夷精舍、遇林亭古窑址、
元代皇家御茶园、明末清初农民起
义军山寨以及
400
多处历代名人摩崖石刻等文物古迹,为研究武夷山古代文化提供了珍贵的
资料。
武夷山邻近北回归线,
属于亚
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
年平均气温为
17.9
℃
。
夏无酷暑,
冬无严寒,<
/p>
温暖湿润的气候为武夷山植物生长提供了优越条件。因此,
山中竹
树茂密,
花草
繁盛,鸟语花香,四季如春。随着时序的流转,山
光水色会给人以不同的情趣:早春,山青
水绿,野花红艳,山间充溢着花木的幽香,更见
得山水含情,明媚动人;入夏,林术交荫,
处处流水潺潺,凉风习习,堪称避暑胜地;秋
来,天高气爽,满山茶花盛开,丹枫如染,令
人心旷神怡;冬至,寒梅映日,松翠不凋,
又是一种风情。至于阴晴朝暮,风烟雨雪,山川
景色更是变幻莫测,瑰丽动人。一年四季
,适于旅游。
各位团友,
我们下榻的
酒店是素有
闽北国宾馆
誉称的武夷山庄。拥有总统别墅、商务
套房及各式标准房
150
余间。武夷山庄随坡造屋,
廊庭错落,
景物相映,
建筑独特,
其造型、
布局和内外装饰均具有典型的闽北民居特色,与山水景观浑然一体。
1989
年被评为
中国
80
p>
年代十项建筑艺术优秀作品
之一,
1995
年获
世纪世界
建筑精品奖
。
好,酒店到了。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准备下车。请记住,中午
12
点用餐,下午
2
点准时
在酒店大堂
集中,游览项目是九曲溪。
各位团友,
下午好。从酒店到星村九曲溪码头约需
20
分钟的行程。现在
我简要介绍一下
九曲溪的概况:
闽中山水幽奇以武夷山为第一,
武夷之魂在九曲溪。这条发源于武夷山脉主
峰一一黄岗山西南麓
的溪流,澄澈清莹,
经星村镇由西向东穿过武夷山景区,盈盈一水,折
< br>为九曲,因此得名。九曲溪面积为
8.5
平方公里,全长
约
9.5
公里。山挟水转,水绕山行,每
一曲都有不同景致的山水画意。游人乘坐宽约
2
米,长约
p>
9
米,从远古小舟脱胎而来的竹筏,
冲波击
浪而下,
不仅能领略到有惊无险的情趣,而且四面无遮无拦,抬头可见山景,俯首能
p>
赏水色,侧耳可听溪声,
伸手能触清流。古人游九曲溪,
是从武夷宫由一曲到九曲逆流而上
的。自崇
(
p>
安
)
桐
(
木
)
公路开通后,游人则是从九曲到一曲顺流而
下,这样随波逐流,飘然前
行,更加轻快、迅疾。
各位团友,九曲溪码头已经到了。下车前,我简要介绍一下乘坐竹筏的一些事项:一、
六个人乘坐一张竹筏,请大家自由结合;二、上竹筏请不要争先恐后,注意横踩二根毛竹,
以免滑落水中;三、竹筏行进中,要听从筏工指挥,不要随意从坐椅上起立照相,更不要在
竹筏上随意走动。
各位团友,竹筏已飘然前行
在九曲溪平川一带。右侧这座山峰高与天齐,叫齐云峰,因
形似火焰,
< br>故又俗称火焰山。传说古时候火焰山的烈焰常使山下这个村庄着火,
乡民们一次<
/p>
次遭灾毁屋,
一次次又被迫再建新屋,
于
是这个村庄便有了
新村
的称号。后来上天派武夷
十三仙人下凡在山前凿开一条江墩溪,
从此村庄安宁,
日渐繁荣,
万家灯火犹如天上点点繁<
/p>
星。从此村庄改名为
星村
。
左侧这座山峰叫白云岩,
又名灵峰。白云岩重岩耸叠,每当拂晓常有白云在半腰飘悠,
忽聚忽散,分合不定,故名
白云岩。岩上几堵残垣颓壁,是白云庵的旧址。庵的后壁,有一
岩洞,称白云洞。我国演
述周武王伐商的古代小说《封神演义》中提到的道人乔坤,曾在此
修养,
自称是武夷山白云洞
散人
p>
。他因协助姜子牙破阵有功,受封为
夜游神
。岩的北面
有一个轩敞的岩洞,人称<
/p>
极乐国
。进洞路
径之险,可谓武夷第一。这里上下都是绝壁,壁
间只有一线横坳,是进洞的惟一途径。人
们一定要伏身蛇行,
手脚并用,才能爬过岩缝进入
洞中。明万历
四十四年
(1616
年
)
,
我国古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首次人间游武夷山时,
就曾亲
历其境,并在《游武夷山日记》里生动地记述了这个惊险的历程:
余从壁坳行,已而坳渐
低,壁渐危,则就而伛偻;愈低
愈狭,则膝行蛇伏。至场转处,上下仅悬七寸,阔止尺五,
助外壁深万例。余匍甸以进,
胸背相摩,得度其险。岩果轩敞层叠,有斧凿置于中,欲开道
而未就也。
站在白云岩巅,南望九曲溪上游,平畴沃野,豁然开朗,别有一番天地。南宋<
/p>
著名理学家朱熹的
九曲将穷眼豁然,
p>
桑麻雨露见平川
的诗句,
< br>描写的就是这一带优美的景
色。
竹筏驶上浅滩,
右边这座山峰名仙岩,
请大家注意看,
岩上这一块巨石像不像一把芭蕉
扇。紧邻仙岩的这三座山峰,中间像不
像个球,两边山峰犹如两头雄狮,俗称
双狮戏球
。
溪右边这块岩石嘴尖腿细,背上布满藤萝、花丛,俗
称
孔雀开屏石
。
过仙岩脚下的白沙潭,竹筏始进入九曲。白云岩左边这座形
似鼓的山峰,称鼓子峰。峰
前这座山岩因形似乌纱帽,俗称纱帽岩。竹筏前行,
回顾纱帽岩又形似笔架,
继而又见三石
分立,像
品
字,故又称
品石岩。品石岩左边是环佩岩,岩上有一巨石像头小猫,正伸头扑
食面前那块
猪肝
。浅滩将尽,
大家看左岸边这块巨石,
像头水牛把头栽进水中,
仅露出一
角一眼,俗称
牛枯石
p>
,
石下深潭称牛枯潭。过牛枯潭,
岸右边这两块相叠在一起的巨石像
磨墩,
因而俗
称磨墩岩。磨墩岩对岸这块巨石像不像人面,眼睛鼻子都清晰可见,
左边眼睛
睁着,
右边眼睛闭着,俗称人面石。人面石右边这两块巨石一前一后,
p>
前面一石顶上光秃像
和尚头,后面一石像尼姑帽,当地百姓戏称为<
/p>
和尚背尼姑
。相
传武夷山有个好心的和尚,
见尼姑要过溪到磨墩岩磨豆浆,
就主
动提出背尼姑过溪。这虽说有违佛教戒律,
但助人为乐
的精神还
是深深地感动了位于一旁的人面石。见此情景,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只好
睁
一只眼,闭一只眼
了事
。筏过浅滩,拐个弯便进入八曲。
八曲两岸,
奇峰环拱,
怪石嶙峋,
状如动物,
素有
水上动物园
< br>之称
。溪左有上水狮石、
上、下水龟石、猫儿石、鱼磕石
、人面石、海蚧石;溪右有象鼻岩、骆驼峰等,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
关于上
、下水龟石,
还流传着这
么一段动人的故事:
传说南宋淳熙十年
(1184
年
)
,
朱熹辞官回到武夷山
,
住在清隐岩下的茶洞旁著述讲学。一天正对着满天晚霞吟诗作赋,
忽
听门外传来:
先生,先生
的呼唤声。出门一看,只见笑吟吟地走来一位相貌端庄的姑娘,
便问:
你是何人,为何来到此地?
姑娘答道:
我姓胡,名叫
丽娘,家住五曲河对面,因
仰慕先生的才学,特来拜您为师。
<
/p>
朱熹见女子端庄识礼,求学心切,就收留了她。从此,
丽娘风雨无
阻,
每天晚上都来到朱熹的书房。她读遍四书五经,替朱熹誉写了大量的诗文。
一天傍晚,朱熹在五曲平林渡口遇到摆渡的乌老头两口子。乌老头对朱熹说:
知道每晚到
你书房的女子是谁吗?是武夷山的狐狸精,
p>
想谋你的才学,
夺你祖传的玉碗!
如果你不信,
待她睡着时,看看有没有双玉筷从她鼻孔里伸出。回家以后
,朱熹一连两个夜晚不能入眠,
丽娘温存地相陪着。到了第三个夜晚,丽娘实在困极了,
就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四更天时,
朱熹醒来,
顿时被眼前一片光
亮惊呆了。
果然,
一双碧绿透明的玉筷从丽娘的鼻孔里伸了出<
/p>
来。他慌忙之中,碰落了玉筷,闪出了一只狐狸的影子,一晃就不见了。丽娘醒来,顿觉天
旋地转,她痛苦地说:
先生,我是武夷
山修炼千年的狐狸精。因仰慕先生的才学,每晚渡
河来陪伴先生。不料平林渡的摆渡佬,
那一对害人的乌龟精,
跟我斗法输了,被贬在那儿摆
渡。为这他
们就恶语中伤,迫使我俩分离。如今丽娘玉筷离身,千年道行已破,我该到南暝
靖里长眠
了。
说完,泪水涟涟,与朱熹难舍难分。忽然空中轰隆隆滚过一
阵闷雷,在一阵
旋风里闪过一对黑影,丽娘忙指着窗外的黑影喊道:
先生,是它们毁了丽娘,破坏了我们
之间的情谊呀!
朱熹气得咬牙切齿,浑身打颤,抄起朱笔就朝窗外扔去。只见朱笔像一
支
箭直向黑影刺去,两个摆渡佬立时现出原形,
慌忙向上游爬去
,刚爬到八曲上水狮旁,
就变
成了一对石龟。请大家注意看,<
/p>
左岸边这座横亘的巨岩,
称鼓楼岩,岩顶有一石像一童子在
跪拜。岩后有紫芝峰。在峰的半腰有一巨石像观世音菩萨。这一景叫
<
/p>
童子拜观音
。前面跟
大家说到的尼姑磨豆浆就是给这位童子吃。
舟过湍急的芙
蓉滩,是为七曲。溪右岸的这座山峰,四面峭壁,宛如耸立于水中的巍峨
的石城,俗称<
/p>
城高岩
。其半腰
有门可见,那是攀登城高岩的惟一石径。岩上松竹环簇,满
坡滴绿。有始建于明代的城高
庵旧址。岩下的深潭,名放生潭。南宋端平元年
(1234
年<
/p>
)
端午
节,山中道士曾奉旨在此设坛祈祷
,放生潭内。从那时起九曲溪禁止捕鱼,相沿成为习俗。
筏下
獭控滩,便进入了六曲,此曲行程最短,然天游峰乃
武夷第一胜
地
。南宋著名理
学家朱熹题诗赞道:<
/p>
六曲苍屏绕碧湾,茆茨终日掩柴关。客来倚棹岩花落,猿鸟不惊春
意
闲。
筏至六曲,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
这块如刀切斧劈的岩壁,就是神话传说中赤脚大仙晾
晒帛绵的晒布岩。晒布岩又高又阔,
又平又险,
宽约
800
米,
高约
200
米,
似一张巨大的屏风,
把武夷山景区隔为溪南山北。岩壁上数十道直溜溜的
布纹
,
格外醒目。溪右侧这座山叫响
声岩,岩上有宋、元、明、清历代名士留
下的题刻
20
余处,其中朱熹的
逝者如斯
题刻,是
迄
今武夷山景区所能辨认的
400
多处摩崖石刻中最早的一幅。山
歌号子,呼喊,在这里都能
引发出空谷回声,
文人墨客便给这块
本不起眼的巨岩取了个
响声岩
的雅名
。响声岩前这块
巨石叫目鱼石,大家看其
形,像不像个新鲜的目鱼。
筏过老雅滩,是为五曲,地势宽旷
。左侧是隐屏峰,峰下有宋代大儒朱熹亲手创建的武
夷精舍
。右
侧是晚对峰,
石壁上镌刻有出自清乾隆朝状元马易斋之手的
p>
道南理窟
四个足有
三米见方的大字。道南理窟的出处是:
宋元丰四年
(1081<
/p>
年
)
,
闽学鼻祖
游酢和杨时一道前往
河南颜昌
(
今许昌
)
拜大理学家程颐为师
。
到程家时,
恰遇老先生正闭目养神,
两人不敢惊扰,
恭立门外。时值隆冬季节,大雪纷飞,待老先生醒来时,门外积雪已达尺余,故留下了<
/p>
程
门立雪
的佳话。二人诚心拜师求学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老先生,老先生便竭尽全力教诲这
二位学生。时至学成,
程颐送到大路口,
望着他们渐
渐消失的背影,
高兴地说:
吾道南矣。
游酢和杨时回闽后极力传播程氏理学,相继涌现出罗从彦、李侗
、朱熹等闽学先贤。尤其
是朱熹,这位理学集大成者,在武夷山亲手创建武夷精舍,聚众
讲学达
10
年之久,
培养出大
批理学人才,如蔡元定、游九言、黄干、真德秀等。在此期间,他完成了集理学之大成的代
表作一一《论语集注》和《孟子集注》。南宋时期,五曲一带书院林立,除武夷精舍外,还
p>
建有游九言的
水云案
,
蔡沈的
南
山书堂
,
蔡沅的
咏归堂
,徐几的
静可书堂
、熊禾的
洪源书堂
等等
。武夷山俨然成为祖国南方理学研究的中心,
因而称其为
道南理窟
是恰如
其分的。
前面右边这二座山峰,一座是丹炉岩,一座是仙
迹岩。前者因颇像传说中的太上老君的
炼丹炉而得名;
后者山岩
上有两个圆石窝,
相传是武夷仙人跪拜皇太姥留下的膝窝,
故俗
称
仙膝岩。溪边这两个岩洞,一个叫米仓,一个叫盐仓。再往前行,扑入眼帘的这座山峰
是天
柱峰,
俗称
酒坛峰
。传说在一次瑶池的蟠挑会上,
铁拐李端出一坛从武夷山讨来的家酿米
酒,咕嘟咕嘟喝起来。酒香四溢,众仙们纷纷丢
弃仙酒,来抢喝武夷米酒。铁拐李眼看酒快
被抢光,一怒之下,
举起拐杖向酒坛击去,酒坛便不偏不倚地落在更衣台旁的九曲溪畔。请
大家注意看,
p>
它的半腰有遭击的枝痕。连着天柱峰这座山岩是更衣台。相传武夷仙人魏王子
毒在此更衣登天柱峰成仙,故名。登上更衣台,五曲山水一览无遗。
过五曲大桥,右折,
便进入了四曲。
溪南这一片
空旷的平地,
就是元代皇家御茶园的遗
址。武夷山产茶历史悠久
。据《崇安县志》记载:唐贞元年间
(785~804
年
)
武夷山一带已有
蒸焰后研碎而塑成团状的<
/p>
研膏
茶,
这便是最早的武夷岩茶
。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在咏茶诗
中赞道:
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嘉。
色、香、味俱佳的武夷岩茶宋代开始成为贡
品,
并立即受到朝廷上下的喜爱
。
元大德六
年
(1302
年
)
下令创办武夷御茶园。
御茶园初创时,
盛极一时。园内前有
仁凤门,中有拜发殿、清神堂,四周有思敬亭、焙芳亭、燕嘉亭、宜寂
亭、浮光亭等。此
外,还有碧天桥和通仙井。御茶园设场官
2
名负责管理,每年交
贡茶
360
斤。
泰定五年
(1328
年
)
,
崇安县
(
现为武夷山市,
下同
)
县令张端本于园之左右各建一个茶场
< br>。
至顺三年
(1332
年
)
,建宁总管暗都刺又在通仙井旁筑一高台,高五尺、方一丈六尺,名
为
喊山台
。台
上有亭,名为
喊泉亭
< br>。每年
惊蛰
这天,崇安县令都要在此举行隆重的开山
仪式。当县令拈香跪拜,念罢祭文后,隶卒
就鸣金击鼓,同时高喊:
茶发芽了!茶发芽了!
而后开山采茶。武夷岩茶的人贡,给武夷山茶农带来深重的灾难。茶园官吏为完
成贡额,
便对茶农进行敲诈勒索。茶农不堪其苦,
四处逃亡。到
明嘉靖三十六年
(1557
年
)
,
这个有着
250
多
年历史的御茶园便被废弃了,只留下一口水味清甜的通仙井。
与御茶园隔岸相对的这个渡口,就是平林渡。这是古时候上云窝、天游峰的必经渡口。
渡
口石壁上镑刻有
庞公吃茶处
和
应接不暇
这两段有趣的题刻。庞公是明代福建建州太
守
。一天
,
这位闽北地区最高行政长官微服私访到此,
僧人正忙着以茶待
客,
顾不上招呼他。
他等了很久才品了茶,
于是写了
庞公吃茶处
放在桌上。事后僧人察觉怠慢了太守,
赶忙将
庞公吃茶处
刻在石壁上,
旁边加上
应接不暇
表明歉意。太守没有摆架子唬人整人,
和尚
不卑不亢,
彼此心领神会了。渡口边斜倚一石,石上裂开一畴,如同利剑所劈。相传这是武
夷控鹤仙
人试剑之处,故名
试剑石
。溪流穿过试剑石,可见石上有峭壁、穹崖、裂鳞、洞
穴,几竿翠竹低垂水面
,乘筏洄洑其中,好似在九曲溪里漂流一样,故人称
小九曲
p>
。
过小九曲,经
题诗岩,前面这座壁立万例的山峰为大藏峰。后面那座是鸣鹤峰,相传曾
有白鹤翔集,仰
天长峡而得名。大藏峰横亘数百丈。山巅耸拔如檐,岩流滴落水中,丁丁冬
冬敲击水面,
有如悦耳动听的琴声。绕过其下,但觉
日午吹阴风,昼气黯若夕
,请大家抬
头看,大藏峰半壁有两个洞
穴,一上一下,相去不甚远。上为鸡巢岩,洞内一团稻草,不知
何时搁此,
至今仍不腐不朽;
下为金鸡洞。峰顶有超真亭、仙史馆,
今已废圮。请大家坐稳,
现在我们统下的这个潭,名卧龙潭,深达
< br>30
多米,是九曲溪内最深的水潭。关于这个深潭,
有着
一段惊心动魄的传说。相传很早以前,潭里曾潜伏着一条恶龙,时常带领八条小龙,追
逐
嬉戏,搅得天昏地暗,溪水泛滥。一位仙人途经此地,见恶龙作怪,便拔出宝剑,将
8<
/p>
条
恶龙斩死。惟有一条小龙摇尾乞怜,愿意改邪归正,仙人便留下
它,命它在此护佑武夷山。
从此,便有了
卧龙潭
之称,
《西游记》中小白龙腾
出水面的镜头就是在此拍摄的。与大藏
峰相对的这座山岩叫仙钓台,
岩壁半腰相距不远的两个石隙里,
插着三根不朽的木杆,
相
传
是姜子牙姜太公的钓竿。
从卧龙潭
前行,过仙游岩,便进入了三曲。仙钓台旁边这座山峰是仙游岩。紧挨仙游岩
的是上升峰
。
三曲的这个滩叫雷磕滩,
滩前这个山
岩名车线岩
。
车线岩背后这座独立的峰岩,
叫升日峰。每天清晨峰顶映日,
色彩艳丽,
故名
升日
。竹筏前移,
大家再回头看这座山峰,
像不像个猿人,故又称
猿人石
。
溪右这座陡峭的山峰,是小藏峰,又名仙船岩、船场岩。请大家注意看,小藏峰的千寻<
/p>
绝壁隙间纵横交错地插了许多木板,木板上搁着形似小舟的棺材。半在隙内,半悬于空中,
风雨不毁。当地人称之为
虹桥板
和
架壑船棺
。经考古工作者考察,
架壑船棺
是古时候
聚居在这一带闽越族
葬俗的遗物。船棺外形分为两类:
一类两头翘起如船形;
一类方
形其状
如盒,俗称
函
< br>
。所谓
虹桥板
< br>
,就是用来支架船棺或架设楼道的木板。经测定,架壑船棺
历时已有
3800
多年。按史籍记载,闽越人通常聚居在溪谷
间,习于水斗,善于用舟。船被认
为最珍贵的东西,
用
船
作葬具,
是十分隆重的。而利用悬崖绝壁上的岩穴来藏棺起先可能
是为避免遭到野兽
的侵袭和外人的损害,
相沿成习,
形成一种葬制,
以此表示对死者的崇敬
。
大家也许会问,
三千多年前在生产力十分低下,
生产工具又很落后的情况下,
闽越人是怎样
把一具具船棺安放在悬崖绝壁的岩洞中?这个问题有过许多解释
,
但至今仍未解开,
仍然是
个谜。
p>
筏下雷磕滩,是为二曲。前面这座形状如柱,兀立挺拔数十丈的山
峰就是玉女峰。玉女
峰是武夷山景区最著名的景观,是福建旅游的标志。著名作家刘白羽
在《武夷颂》中写道:
我曾仰望长江上的神女峰而惆怅,我曾凝
眸石林中的阿诗玛而慨叹,但我以为武夷山的玉
女峰的确是美得惊人,它不但婀娜多姿,
而且神情飘逸,
当我们的竹筏已浮游而过,我还屡
屡回顾,它使我想到在巴黎罗浮宫中默默观赏维纳斯那一时刻我心中所升起的亲切、喜悦,
完善的人和生命自由的庄严的向往。
二曲亭亭玉女
峰,插花临水为谁容?
玉女峰与雄峙
一
曲的大王峰隔溪相望,
好像一对恋人。左边这座山峰称
铁板嶂
,横亘两峰之间,好像故
意遮断作梗。相传很早以前,武夷山是一个洪水泛滥、野兽出没的地方。百姓辗转沟壑,无
以为生。一天,从远方来了个小伙子,目睹这一惨境,便带领大伙劈山凿石,疏通河道。经
过不懈的努力,
终于治服了水患。被疏通的河道就是今天的九曲溪,挖出来
的砂石,便堆成
了三十六峰、九十九岩。有一次,天上玉女出游路经武夷山时,被武夷山
的美景迷住了。于
是她便偷偷地留在人间,
并爱上了这个勤劳勇
敢的小伙子。不幸此事被铁板鬼知道,
他就从
中作梗,将此事密
告玉皇。玉皇大怒,下令捉拿玉女归天,玉女不从,一定要与这小伙子结
为夫妻。玉皇无
奈,只好将他们点化成石,分隔在九曲溪两岸。铁板鬼为讨好玉皇,也变成
一块大石,插
在中间,日夜监视他们的行动。他们只好凭借镜台,彼此泪眼相望。
< br>玉女峰下,是碧绿清澈的浴香潭,相传是玉女沐浴的地方。潭中有一方正巨石,上有
印石
二字,相传这是大王送给玉女的
定情信物。玉女峰右侧这座山岩称
勒马岩
。上有
镜台
二字,
五丈见方,
字体工整俊秀,
p>
数里之外都能望见,
是武夷山景区最大的摩崖石刻。
筏过铁板嶂,是为一曲。铁板嶂下,临溪而立,高约数丈的这块巨石称
水光石
。每当
夕阳映在岩壁上,
澄洼碧绿的溪面就会印上它那明晰的倒影。石上题刻
如林,
其中尤以明代
抗倭名将戚继光的
大丈夫既南靖岛夷,
便当北平胡虏。黄冠布袍,
再期游此
的题刻最为著
名。水
光石后的这座山峰就是向有
仙壑王
p>
之称的大王峰。右面这座怪石峥嵘,
状如雄狮的
山峰称
狮子峰
。
山光共水色,载得一船归
p>
。各位团友,九曲溪的游程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千呼万唤始出来
-千呼万唤始出来
-千呼万唤始出来
-千呼万唤始出来
-千呼万唤始出来
-千呼万唤始出来
-千呼万唤始出来
-千呼万唤始出来
-
上一篇:初三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下一篇:2010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