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高中公式大全 >

情禁《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学习参考资料名师优质资料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1-09 03:35
tags:朱栋霖

保险公司管理规定-北京商铺租赁

2021年1月9日发(作者:计珠仪)
《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等主编)学习参考资料
(“20年代文学”部分)
一、基本知识与基本概念
[填空类知识]
1、自19世纪末到20世纪1917年 的大张旗鼓的文学革命兴起前的近20年,是中国文
学现代化的发生期。
2、1898年前后 ,严复翻译的几部西书将西方19世纪主要思潮的一部分介绍到中国来。
其中,《天演论》(赫胥黎原著 《进化论与伦理学》)把进化论思想带进中国。
3、发生于1917年的文学革命,既是清末民初20 年来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历史准备的必
然,也是外来文学思潮影响的结果。
4、1915年9月 ,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在上海创刊,标
示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起点。
5、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刊辞《敬告青年》中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又
于191 9年1月声言《新青年》同人“拥护德谟克拉西(democracy,民主)和赛恩斯(science,科学)两位先生”。
6、1917年1月,《新青年》(2卷5号)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2月的《新
青年》(2卷5号)上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7、1919年1月 ,北京大学学生傅斯年、罗家伦等办了《新潮》月刊,一起提倡白话文,
一批知识分子形成了新文学的统 一战线。
8、1918年4月,胡适发表了《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一文,提出要以“国语的文学,文< br>学的国语”十个字作为文学革命的宗旨,稍后,周作人发表了《人的文学》、《平民文学》
两篇重 要文章阐述了新文学应当具有的思想内容。
9、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树人。鲁迅是1918年5月 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
时始用的笔名。
10、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鲁迅在故 乡绍兴积极参加宣传活动,并根据生活实感创作
了以辛亥革命为背景的短篇文言小说《怀旧》。
11、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记录了他对先驱者命运的深刻思考;他的历史小说集《故
事新编》是“ 神话、传说及史实”点染而成的。
12、鲁迅前期的杂文收入《坟》、《热风》、《华盖集》、《华盖 集续编》和《而已集》
这五本杂文集中。
13、《狂人日记》冲破了传统手法,大胆采用了现 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
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14、目前学术界趋向于认为阿Q是一个落后不觉悟的、带有精神病态的农民形象。
15、《 故事新编》在取材和写法上都不同于《呐喊》和《彷徨》。鲁迅自己认为,这是
一部“神话、传说及史实 的演义”的总集。
16、以教育界、学校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在叶绍钧的全部小说作品中占有相当大的比 重。
1928年,叶绍钧发表的长篇小说《倪焕之》,被茅盾誉为“扛鼎之作”,是现代小说史上
最早出现的优秀长篇小说之一。
17、1933年,王统照出版了他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山雨》,这 表明他把主要精力倾注
到养育他的齐鲁大地,以中农奚大有一家的遭遇为线索呈纵向展开,笔涉城乡两地 ,写出了
“北方农村崩溃的几种原因和现象,以及农民的自觉”,画出了一幅新时代的“流民图”。 < br>18、许钦文的中篇小说《鼻涕阿二》颇有《阿Q正传》的风格,以诙谐之笔写畸形人物,
展示了 宗法制农村中妇女被毁灭的悲剧。
19、废名在《竹林的故事》、《菱荡》、《浣衣母》等作品中,精 心刻画出乡村生活的
古朴、温馨、宁静、优美,有一种田园牧歌式的风情。
20、冯沅君(笔 名淦女士)以《卷施》、《春痕》、《劫灰》三个短篇集,显示了与文
学研究会的冰心不同的女性文学风 格。
21、标志着许地山走上切实沉着的现实主义创作道路的,是他1934年发表的《春桃》
和1940年发表的《铁鱼的鳃》。
22、小说《超人》、《烦闷》、《悟》构成了冰心“爱的三部曲”。
23、《春风沉醉的晚 上》是郁达夫反映工人生活的作品,其主人公是一位烟厂女工,名
字叫陈二妹。
24、被胡适 称为新诗成立的纪元的《关不住了》,原是译自英文诗,借助英语的文法突
破了中国传统的诗语言规范, 而达到了“自然”的语气。
25、1920年3月,胡适的诗集《尝试集》出版,它是新文化运动中第一部白话新诗别
集。
26、刘半农的《卖萝卜人》是中国现代最早出现的无韵诗,《窗纸》、《无聊》是现代
最早的 散文诗,《瓦釜集》是新诗史上第一部用方言写作的民歌体新诗集。
27、1921年,朱自清与刘延 陵、叶绍钧、俞平伯组织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新诗
社团――中国新诗社,出版第一本诗歌刊物《诗 》月刊。
28、周作人的新诗《小河》以其语言的朴素、节奏的纡徐有致,与诗之深深的忧惧情感构成张力,在当时有“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之称。
29、中国新诗史上第一首叙事长诗是沈玄庐的《十五娘》。
30、鲁迅颇推崇冯至的抒情诗,称之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
31、闻一多诗歌理论 的核心内容是讲究诗的“三美”,主张新格律诗必须具有音乐的美、
绘画的美、建筑的美。
3 2、李金发的《弃妇》以弃妇形象暗示对于人生的个人化感受、心态感觉,《有感》中
作者的感受则浓缩 在一个富于张力的比喻中:“如残叶溅血在我们脚上,生命便是死神唇边
的笑。”
33、徐志 摩两年的康桥留学生活,形成了他独特的人生观。这一人生理想即是对爱、自
由和美的追求和信仰,凝结 成一个理想的人生形式,便是与一个心灵、体态俱美的女子的自
由结合。
34、1921年8 月,郭沫若的《女神》问世,充分表现了“五四”时期狂飚突进的时代
精神,是第一部真正的新诗代表作 。
35、中国现代话剧发端于留日学生组织的春柳社,他们于1907年在日本东京演出了《茶
花女》第三幕,1907年6月又演出根据林纾的翻译小说改编而成的五幕剧《黑奴吁天录》,
这是中 国第一次比较完整的近代话剧演出。
36、瞿秋白的《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 的文艺通讯,也是最早
反映十月革命后俄国社会真相的作品。
37、被郁达夫称为“中国的爱利亚”的散文作家是梁遇春。
38、鲁迅创作于1918年至 1919年间的《自言自语》就文体而言,是散文诗集《野草》
的胚胎。
[辨别性知识]
1、在《新青年》上发表“双簧信”的两位学者是( )。
①刘半农与钱玄同 ②胡适与陈独秀
③周树人与周作人 ④陈独秀与李大钊
2、胡适1916年在( )就注意欧美诗坛上的意象主义运动,认同其形式上追求具体性、
运 用口语等主张,正是在“意象派”的启发下,他写了《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了“文章八
事”。
①日本 ②美国 ③英国 ④法国
3、周作人《人的文学》一文的撰写,其理论直接来源是当时( )文坛上兴起的“白
桦派”人道主义文学理论。
①日本 ②美国 ③英国 ④法国
4、南国社是出自创造社的( )领导创立的一个综合性艺术社团,以戏剧的成就与影
响最大。
①郭沫若 ②成仿吾 ③郁达夫 ④田汉
5、五四后期从文学革命走向革命文学,后期创造社以外,有蒋光赤、沈泽民等 以上海
《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为阵地的( )。
①春雷社 ②弥洒社 ③未名社 ④太阳社
6、1919年3月,北京大学里的国故派人物刘师培、黄侃等人办( )杂志,与《新青
年》、《新潮》相颉颃。
①《努力》 ②《国故》 ③《每周评论》 ④《星期评论》
7、五四时期,( )袭用旧派文人含沙射影的故技,发表摹仿古人的文言小说《荆生》、
《妖梦》,咒骂文学革命人物。
①章士钊 ②陈西滢 ③梅光迪 ④林纾
8、1921年,( )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创办了《学衡》杂志,因其观
点态度相近,而被称为《学衡》派。
①南京 ②上海 ③北京 ④苏州
9、1925年,曾经在东京创刊的( )(周刊)复刊,封面上印有黄斑老虎标志,杂志
成了身为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的章士钊的“半官报”。
①《学衡》 ②《国故》 ③《甲寅》 ④《现代评论》
10、( )的长篇小说《冲积期的化石》是新文学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①叶绍钧 ②庐隐 ③陈衡哲 ④张资平
11、( )的小说包括《女娲氏之遗孽》、《菊子夫人》、《鸠绿媚》、《处女的梦》
等。
①冯沅君 ②王以仁 ③叶灵凤 ④陶晶孙
12、( )的《孤雁》、《幻灭》等小说在自 叙传的体式、凄苦变态的人物心理、忧郁
感伤的情调、亦叹亦咏的笔致诸方面都酷肖郁氏,甚至郁达夫自 己都称“他是我直系的传代
者”。
①王以仁 ②庐隐 ③王思玷 ④倪贻德
13、叶绍钧是新文学史上最早出现和最有成就的()。
①乡土小说家 ②通俗小说家 ③“问题小说家” ④“教育小说家”
14、( )以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出宗教意识与宗教热情而被称为“中国的夏多布里昂”。
①冰心 ②郁达夫 ③许地山 ④台静农
15、(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①《沉沦》 ②《呐喊》 ③《隔膜》 ④《小雨点》
16、徐志摩的诗歌创作只有短短十年,留下了《志摩的诗》等四本诗集,其中( )系
诗人因飞机失事身亡后出版。
①《志摩的诗》 ②《翡冷翠的一夜》 ③《猛虎集》 ④《云游集》
17、南昌起义失败后,( )经香港回到上海,以麦克昂等笔名继续中断了近两年的文
化工作,和一些后期创造社和太阳社成员积极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
①蒋光慈 ②郭沫若 ③冯雪峰 ④成仿吾
18、(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杰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
①《尝试集》 ②《女神》 ③《瓦釜集》 ④《冬夜》
19、《凤凰涅槃》以凤凰和涅槃两种宗教或神话意象化合而成,典型地体现了( )模
式。
①黑暗-光明 ②离去-归来 ③看-被看 ④死亡―再生
20、郭沫若写于1925年初春的( ),是一组爱情诗。
①《恢复》 ②《前茅》 ③《瓶》 ④《三个叛逆的女性》
21、郭沫若早期历史剧的代表作被合称为“三个叛逆的女性” ,下列错误的一项是
()。①《卓文君》 ②《王昭君》 ③《聂嫈》 ④《获虎之夜》
22、丁西林的独幕喜剧作品包括①《一只马蜂》、②《压迫》、③《三块钱国币》、④
《妙峰山》等。 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23、田汉的剧作《丽人行》有三条线索,下述错误的一项是()。 ①女工刘金妹的遭遇,②华侨青年梅娘对爱情的忠贞与爱国激情,③革命女性李新群在
逆境中的奋进 ,④摩登女性梁若英的动摇与醒悟。
24、下列庐隐小说中,取材于一代才女石评梅生平故事的一部是( )。
①《海滨故人》 ②《女人的心》 ③《象牙戒指》 ④《归雁》

[概念性知识]
1、五四新文化运动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但并未能根除封建主义社会基础,旧文化 思想仍严重阻
碍着民族意识的觉醒。受西方新思潮影响的进步知识分子在历史反思的基础上,深感思想启
蒙的迫切需要。他们利用晚清以来留学生译介的大量的西方文学、哲学、社会学著作,作为
五四 新文化运动的宝贵的思想资料和世界文化交流参照系,向民众宣扬灌输资产阶级民主主
义思想,抨击封建 主义思想文化,进行比晚清维新派、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派更广泛的思
想启蒙,由此发展成为五四新文 化运动。
2、五四文学革命
发生于1917年的文学革命,既是清末民初20年来中国文学 现代化的历史准备的必然,
也是外来文学思潮影响的结果,其直接背景和动力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为五 四新文化运动
的一个组成部分,五四文学革命对封建主义的批判必然地会转向对封建主义文学的攻击,反
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成了一场文学革命运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
议》 是这场革命的第一篇宣言,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把晚清以来的文学改革运动推向了
高潮。五四文学革 命开辟了中国文学史上文学现代化的新时代。
3、《新青年》
五四时期,陈独秀主编的《新 青年》(第1卷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在上海
创刊)是最早应启蒙运动需要而诞生的综合性 文化批判刊物,同时也是整个“五四”新文化
阵营向旧文化进攻的主要阵地。《新青年》提出“民主”与 “科学”的口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道德,大力介绍自由平等学说、个性解放思想、社会进化论,给人 们提供思想武器,
也给文学以精神核心。



4、文学研究会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等
12人 ,以由沈雁冰接编并经过革新的《小说月报》作为自己的会刊,后来发展会员达170
余人。在创作方法 上,文学研究会强调写实主义,比较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人们习惯称文
学研究会的创作为“人生派”或 “为人生”的文学。
5、创造社
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最初成员是郭沫 若、郁达夫、成仿吾、田寿昌
(田汉)、张资平等,都是当时在日本的留学生。他们先后创办《创造》季 刊、《创造周报》、
《创造日》、《洪水》等刊物。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 现作者
自己“内心的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造的“直觉”与“灵感”,
比较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创造社成员的作品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浓厚抒情色彩,直抒胸
臆和病态的 心理描写往往成为他们表达内心矛盾和对现实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显示出与文
研会迥然不同的创作风貌 。创造社的文学活动以1925年五卅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后期创
造社增加了李初梨、冯乃超、彭康、 朱镜我、李一氓、阳翰笙等,出版《创造月刊》、《文
化批判》、《流沙》等杂志,提倡“表同情于无产 阶级”的革命文学,思想明显“左”倾,
1929年创造社初当局查封。
6、浅草-沉钟社
浅草社、沉钟社是两个有连贯关系的社团。浅草社成立于1922年,主要成员陈炜谟、
陈翔鹤 、冯至;沉钟社成立于1924年,由原浅草社成员加上杨晦、蔡仪等组成。刊物有《浅
草》季刊、《沉 钟》周刊,都是标示“为艺术而艺术”的青年文学社团,致力于介绍外国文
学,特别是德国浪漫派文学, 其所创作的作品特点朴实而带点悲凉,有浪漫主义色彩。沉钟
社是五四时期挣扎得最久的一个团体,直到 1934年2月才停刊。
7、民众戏剧社
1921年3月,沈雁冰、郑振铎、陈大悲、欧阳 予倩等发起成立民俗戏剧社,同年5月
创办了《戏剧》月刊――这是新文学运动最早出现的专门性戏剧杂 志。
8、现代评论派
1924年,胡适支持陈源、徐志摩等创办《现代评论》。标榜自由主 义。现代评论派成
员和撰稿者思想倾向各异,但在北京女师大学潮、五卅运动和三一八惨案事件中,胡适 、陈
源对革命群众运动持貌似公正、实质偏袒当局的态度,受到了鲁迅的批判。在文艺创作主张
上,他们否定功利主义,提倡唯美主义艺术。1927年《现代评论》迁至上海出版后,具有
进步思想的 成员多半脱离,1928年底停刊后,现代评论派即随之解体。
9、鲁迅专题
幻灯画片事件与弃医从文
鲁迅在日本仙台二年,一方面得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公正无私的关 怀与帮助,另一方
面也受到了一些日本学生的民族歧视。特别是在一次放映记录日俄战争的幻灯画片后, 鲁迅
受到了很大刺激:画面上是一个被日军捉住的据说是为俄军当侦探的中国人,在他行将被日
军砍头示众时,周围站着看热闹的同样是一群中国人,他们面对惨剧却神情麻木。在这一刺
激之后,鲁迅 深深感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
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 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
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 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1906
年4月初,鲁迅离开仙台回到东京,开始了他的文 学活动。
进化论与国民性
早期,鲁迅为了给灾难深重的祖国寻求一条新的出路,曾努力探究 古今中外广阔的思想
领域,并在思想上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包括进化论和尼采个性主义等,但鲁迅却从未 成为任
何思想的“俘虏”,他总是从自己反封建的斗争目的出发,对各种思想不仅有所选择,而且
有所改造,有所扬弃。进化论是鲁迅前期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鲁迅摒弃了进化论中“弱肉
强食”等消 极的因素,汲取了进化论中注重生存斗争、相信事物的新陈代谢和社会的进步、
强调人类精神发展的重要 性等积极因素。关于改造国民性问题的见解,也是鲁迅早期思想的
重要组成部分。在寻求中华民族解放道 路的进程中,鲁迅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国民性的弱点、
劣质,他坚信“国民性可以改造于将来”,因此决 心“先行发露各样的劣点,撕下那好看的
假面具来”,以引起疗救的注意。但上述思想在鲁迅那里并非一 成不变的。近年来,学术界
趋向于认为,鲁迅思想在前后期有着内在统一性,只是在后期,他受到马克思 主义理论的影
响,思想更趋成熟。
“画眼睛”与“钩魂魄”
“画眼睛”是鲁迅小说 形象塑造的一个特点。鲁迅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中说:“忘
记是谁说的了,总之是,要极省俭的画出 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
极对的。”关于“画眼睛”的含义我们认为有两种:一 种就是描画人物的眼睛,例如《祝福》
里就通过描写祥林嫂眼神的五次不同变化,生动地表现了她在各个 阶段的不同遭遇和心情,
甚至整整概括了她一生的悲剧道路。
“画眼睛”的另一种含义就是善 于抓住人物的最本质的特征,深刻表现人物的独特个性,
例如“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这一句。鲁迅小说在这方面所采用的艺术手
法相当丰富,也可以把这样的“画眼睛”称为“钩魂魄”。
“被看”与“看”
北美华裔学者李欧梵在《铁屋中的呐喊》一书中认为, “独异个人”与“ 庸众”的对
立,作为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想,,由“众”出发,群众,有革命的含义,庸众,有不革命的< br>含义,这一哲学思想见于鲁迅的小说与杂文中,是鲁迅小说的原型形态之一。“被看”与“看”
的 两种变形:李欧梵认为,鲁迅小说中被“看”的牺牲者有两种。一种是“独异个人”(狂
人、夏瑜);另 一种却是庸众中之一员,这个人物由于某种情况被置于舞台中心,处于与其
他庸众相对立的孤独者地位。
钱理群认为“看被看”二项对立模式所隐喻的是鲁迅的“荒原”意象“荒原感”以及
冲破“荒原 ”的挣扎。他认为根据鲁迅小说中“被看者”不同,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
“好奇”的看客“看”被 看者的背后,常常还有一位隐含的作者在“看”:用悲悯的眼光,
愤激地嘲讽着看客的麻木与残酷,从而 造成一种反讽的距离。如《祝福》、《孔乙己》等小
说。另一类“看被看”的二元对立发生在先驱者与群 众之间。也就是说,“启蒙者”与“被
启蒙者”、“医生”与“病人”、“牺牲者”与“受益者”的关系 在中国的现实中,变成了
“被看”与“看”的关系:应该说,这是鲁迅充满苦涩的一大发现。而且“被看 看”的模
式进一步发展为“被吃吃”的模式,如小说《药》等。这里,被质疑、批判的对象是双重
的:既是那些“吃人”的民众,更是“被吃”的启蒙者,以至启蒙本身。因此,在这一类小
说中,人物 (描写对象)与作者的距离大大缩小,作品中渗透着较多的鲁迅的生命体验。
精神胜利法 参见简析、论述与作品分析部分第4题
“油滑” 参见教材第50页相关内容。
11、乡土小说
1923年左右,在鲁迅小说影响下,由文研会和未名社、语丝社一些作家创 作的乡土小
说,在现代小说史上最早显露出流派风范。鲁迅是开创乡土小说范型的先行者。学步鲁迅、< br>注目乡土的青年作家有许杰、王鲁彦、许钦文、台静农、彭家煌、废名、蹇先艾等,这些来
自乡村 、寓居于京沪等大都市的游子,目击现代文明和宗法制农村的差异,在鲁迅“改造国
民性”思想的启迪下 ,带着对故乡和童年的回忆,用隐含着乡愁的笔触,描写各地乡情民俗,
开拓了立足坚实的中国大地、发 挥自己创作优势的写实派小说的新路,构成了20年代中期
颇为可观的乡土小说家群体。乡土小说的崛起 ,是写实派作家坚持“为人生”文学观念的前
提下,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克服“思想大于形象”的通病, 逐渐走向成熟的必然归趋。
12、浪漫抒情小说
与“为人生”的写实派小说相对峙的,是前 期创造社和与之相近的其他社团的一些小说
家。他们不注重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再现,而是力主忠于自己“ 内心的要求”,标举自我情绪
的审美表现,在20年代的小说界,别立新宗,另辟蹊径,开拓出现代小说 新的园地――浪
漫抒情的小说创作。这一流向的代表性作家首推郁达夫。除他以外,郭沫若、倪贻德、叶 灵
凤、陶晶孙、冯沅君、陈翔鹤、林如稷、胡山源、王以仁等,都是风格相近而各具特色的小
说 家。他们共同塑造了这一流派的整体形象。以郁达夫为代表的浪漫抒情派小说,在艺术表
现上有一些共同 的美学特征,形成了独特的小说文体,为中国小说提供了崭新的写法:侧重
自我表现,主观色彩浓厚;不 注重事件的外部描写,侧重宣泄、表现作家的情绪、感受、心
境、心态(特别是变态性心理和肉欲苦恼) ,以此作为结构小说的线索,因此这类小说又被
称为“情绪小说”、“情调小说”等;在创作方法上,这 类小说以浪漫主义为主,同时又兼
有某些现代主义技巧。浪漫抒情派小说是五四文学中最明显受西方文学 影响的文学现象。
13、初期白话诗人
在新文学的各类创作中,新诗走在最前面。1917 年2月的《新青年》上,率先发表了
胡适的《白话诗八首》。此后,从事新诗创作的人逐渐增多,当时经 常在《新青年》、《新
潮》等刊物上发表新诗、被称之为初期白话诗人的有胡适、刘半农、沈尹默、周作 人、俞平
伯、康白情、刘大白等。他们的诗追求彻底打破中国古典诗歌的形式规范,创立自由体的白话诗。由此,自由体的白话诗(亦即新诗)成为20世纪中国汉语诗歌的主流样式,在体式
上与中国 古典诗歌实现全面的断裂。胡适等白话诗人因之被与梁启超、黄遵宪等诗人区别开
来,而成为20世纪中 国诗歌王国的开创者。
14、新月诗派
新月诗派与新月派有联系却不等同,作为诗歌流派它 始于1926年4月1日北京《晨报》
副刊上创办的《诗镌》,参与了编辑工作并以诗文创立流派的有徐 志摩、闻一多、朱湘、饶
梦侃、刘梦苇等。新月诗派反对感伤主义,反对放纵,主张理性和节制;在艺术 上要求艺术
的“和谐”、“均齐”,强调诗人带着镣铐跳舞,表现为追求诗歌的格律,它是倾向于古典< br>主义的。为建立新诗的形式规范,闻一多提出了“三美”的主张,同时他们尝试了现代叙事
诗、 戏剧独白体、无韵体、十四行等多种体式,为新诗尽了赋形的历史使命。新月诗派无
论在理论倡导还是在 创作实践方面,其主要代表当首推闻一多和徐志摩。
15、象征诗派
象征诗派指以1925 年出版李金发的诗集《微雨》为起点的,活跃在20年代中后期的诗
派,它的代表人物是李金发,后期创 造社三诗人穆木天、冯乃超、王独清以及姚蓬子、胡也
频等,都是有影响的象征派诗人。
16、闻一多的诗歌理论
闻一多的诗歌理论对新月派诗人(包括徐志摩)有着很大影响。其诗 论的核心内容是讲
究诗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闻一多的诗歌创作实践了这些主张。尤其 是《死
水》集以其新格律体的模范实践,成为闻一多对新诗发展的独特贡献。音乐的美,主要是指
音节和韵脚的和谐,一行诗中的音节、音尺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绘画的美,主要是指诗的
词藻要力求 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建筑的美,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
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 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虽不必呆板地限定每行的字数一律,但
各行的相差不能太大,以求整齐之感。


17、 “文明戏”
文明戏的滥觞可追溯至19世纪末上海的学生演 剧。由于中国初期话剧在内容与形式上
都有别于旧戏,故被称为“文明戏”。比较重要的文明新戏剧社有 上海王钟声领导的春阳社,
任天知领导的进化团,陆镜若、欧阳予倩领导的春柳派新剧同志会等。由于小 市民趣味的日
益加剧,文明戏于1916年便全面衰落。
18、“易卜生专号”
1 918年,《新青年》第4卷第6号推出《易卜生专号》,主旨在反传统、反专制、提
倡个性自由、妇女 解放的作品《娜拉》、《国民公敌》,恰好和五四精神相吻合,形成了巨
大影响。报刊上都在谈论易卜生 ,受新意识熏陶的人没有不喜欢他的思想(易卜生主义)与
作品的。新文学的作者也都经历过仿效易卜生 的创作阶段,一批问题小说、问题剧产生了,
并由此而转向关注与反映社会现实人生的创作。
19、“爱美剧”
“爱美剧”Amateur戏剧家即非职业戏剧家。提倡爱美剧是在19世纪末、2 0世纪初欧
洲“小剧场运动”的启发下,针对中国当时一般观众尚不习惯看话剧的实际情况而采取的一< br>种对策。爱美剧不是发展戏剧事业的根本道路,但在当时却引起了较大反响,一时间出现了
不少业 余话剧团体和戏剧研究刊物,对于话剧艺术的传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0、五四历史翻案剧 < br>历史翻案剧是五四戏剧的重要类型。郭沫若的《卓文君》、《王昭君》,还有欧阳予倩
的《潘金莲 》,袁昌英的《孔雀东南飞》,熊佛西的《兰芝与仲卿》,王独清的《杨贵妃之
死》,顾一樵的《荆柯》 等,这些翻案剧都以现代观念重新诠释历史、传说,赋予剧中人以
现代人的观念,或以现代心理学、精神 分析学解释历史、传说人物的行为动机。
21、丁西林早期喜剧
丁西林以《压迫》为代表的 早期喜剧创作受近代英国喜剧,主要是世态喜剧、亦称机智
喜剧的影响,如米伦、王尔德喜剧的影响,“ 这种喜剧描写‘上流社会’的人情世态,揭露
其虚伪腐败、荒谬可笑之处,语言聪明俏皮,富于机智,情 节结构曲折而多变化。”(陈瘦
竹:《丁西林的喜剧》)
22、“随感录”
“随 感录”式的杂文是现代散文最早出现的品种,它是“五四”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的
产物。1918年4月 ,《新青年》开辟了“随感录”专栏,专登短小的时评或杂感,与长篇
论文配合作战。接着许多进步报刊 相继开辟了“随感录”专栏,或诸如“杂感”、“评坛”、
“乱谈”等类似的栏目。于是,在五四运动前 后,这一类短文的写作,便形成了相当的声势。
它们是中国现代最早的一批杂文作品,也是中国现代最早 的一批散文作品。
24、“冰心体”
1920年以后,冰心发表了她最初的一批散文, 如《往事》、《寄小读者》。《寄小读
者》是用通讯形式写的文艺散文。冰心散文“情绪多于文字”,她 以清丽、典雅的文笔和温
暖的柔情诉说对祖国、对母亲、对兄弟、对弱小者、对自然的爱,表现了她的“ 爱的哲学”,
时称“冰心体”。亦指其小说的文字风格。
25、“美文”
1921 的6月,周作人发表了《美文》。文章将“美文”界定为论文的一种,不过它不
是批评的,不是学术性的 ,而是艺术性的:“有许多思想,既不能作为小说,又不适于做诗……
便可用论文式去表他。”它可以是 叙事的,也可以是抒情的,但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
周作人所提出的“美文”这个名称并未通行 。它就是通常所称的散文小品


26、湖畔诗人:
是指汪静之、应修人 、潘漠华、冯雪峰等人。他们于1921年左右开始写诗,1922年春,
在杭州成立湖畔诗社,192 2年4月出版诗合集《湖畔》,同年5月出版汪静之的个人诗集
《蕙的风》,1923年出版诗合集《春 的歌集》。所作诗多为歌唱大自然的清新美丽和友情、
爱情的纯真。他们诗中的真纯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 象是五四个性解放精神的别一表现形式。
27、小诗:
是五四时期涌现出的一种创作潮流, 小诗创作兴盛于1922年和1923年。小诗的形式是
在外国诗歌影响下形成的,最主要的影响来自周 作人所译介的日本的短歌、俳句和郑振铎所
译介的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最早的小诗作者有朱自 清、刘半农等,影响较大的小
诗作者则是冰心和宗白华。小诗适于表现瞬间感觉或一时一地之风景,短小 而有余味。小诗
的讲求凝练与侧重表现内心世界,在新诗的艺术探索历程中具有桥梁的意义。

二、简析、论述与作品解读
1、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其一,在内容上彻底批判 、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体系;始终贯穿、体现了
现代“人”的观念不断解放的思想、以个性 解放、民主与科学、探索社会解放道路为启蒙思
想主题;以农民、平民劳动者、新型知识分子等人物形象 代替了旧文学主人公帝王将相、才
子佳人。其二,文学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文学语言获得了解放,文体 形式经历了全面革新,
奠定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审美价值取向和多元并存的接受心理基础。其三, 建立了中
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自觉地借鉴、吸收外国文学及文化的营养,形成了面向世界而又不脱离传统的开放性现代文学。
2、鲁迅前期杂文的艺术特点
善于抓取类型、画出 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使议论和形象相结合;善于运用生动、幽默
的语言,展开逻辑严密的论证;善于运 用联想,将不同时空发生的现象联系起来分析,增强
了作品的历史底蕴和深邃内涵;篇章短小精悍,笔墨 凝练犀利,锐利如匕首投枪。
3、如何理解《狂人日记》在创作方法上的独特性?参见教材第35~36页相关内容。
4 、如何认识阿Q形象及其意义
基本思路:《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一个杰出创造,其中的阿 Q在中国几
乎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对阿Q形象的基本特征问题,学术界曾进行过长期的论争。目前学术界趋向于认为阿Q是一个落后不觉悟的、带有精神病态的农民形象。
阿Q首先是一个被剥夺得 一无所有的贫苦农民。阿Q又是一个深受封建观念侵蚀和毒
害,带有小生产者狭隘保守特点的落后、不觉 悟的农民。这种不觉悟,更突出地表现在他对
“革命”的态度和认识上。阿Q思想性格最突出的特点是他 的精神胜利法。作品通过对阿
Q的遭遇和阿Q式革命的描写,深刻地总结了辛亥革命之所以归于失败的历 史教训。
《阿Q正传》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它画出了国人的灵魂,暴露了国民的弱点,达到
了“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效果。《阿Q正传》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作品所揭
示的阿Q精神, 作为一种历史的和社会的“病状”,将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中存在,
它将作为一面镜子,使人们从中 窥测到这种精神的病容而时时警戒。
5、简述《呐喊》、《彷徨》在艺术表现上的创造 参见教材第44~45页相关内容。
6、简述叶绍钧小说的艺术成就
叶绍钧小说的突出艺术 成就,在于他对“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了鲜
明的现实主义的特征。同情与讽刺兼备, 是叶绍钧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结构
多变、精于布局,讲究结尾饶有余味,是叶绍钧小说风 格的又一方面。他的小说文字整饬、
严谨、平实、纯正,既无欧化的成分,又没有半文半白的现象,十分 讲究规范化。(参见第
61~62页)
7、简述郁达夫式抒情小说的主要特征
①自 我的写真。郁达夫的小说大多带有“自叙传”的色彩,在相当多的作品中,甚至可
以清晰地看到作者个人 出身、经历、个性、气质、教养、人际交游、审美趣味……乃至相貌
的投影。②感伤的抒情。以抒情为艺 术中轴,他的小说通常都没有完整的情节,更不去经营
情节的曲折、紧张,他注重抒发主人公抑郁寡欢、 孤独凄清的情怀,坦诚率真地暴露和宣泄
人物感伤的、悲观的甚至厌世颓废的心境。他特别对忧伤的情绪 感兴趣。③结构的散文化。
随意着笔,行文松散,一任感情波澜的起伏而流动,或只是情绪的连缀,这正 有利于强化小
说的抒情效果。④流丽、清新的文笔。如《迟桂花》,已臻周至老到、大巧之朴的圆熟境界 。
相关内容:简述五四浪漫抒情派小说的文体特征
侧重自我表现,主观色彩浓厚。这派作家 多把小说作为作家的“自叙传”,喜用第一人
称来真实地袒露作者一己的内心,在经历、气质、个性上完 成自我文学形象,进行痛苦的自
我暴露、自我反省乃至自我赎罪。这类小说因此也被称为“自我写真小说 ”、“身边小说”
等。这类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日本“私小说”的影响。
不注重事件的外部 描写,侧重宣泄、表现作家的情绪、感受、心境、心态(特别是变态
性心理和肉欲苦恼),以此作为结构 小说的线索,显示出散文化和诗化的倾向,因此这类小
说又被称为“情绪小说”、“情调小说”等。 < br>在创作方法上,这类小说以浪漫主义为主,同时又兼采某些现代主义技巧。或受弗洛伊
德泛性学说 的影响,写梦、写潜意识,表现人物的变态的性心理;或采用表现主义的幻影、
梦境手法;或化用意识流 技巧。
8、结合《死水》一诗简述闻一多的“三美”诗歌主张。
作为前期新月派的主将之一 ,闻一多的诗歌理论对新月派诗人(包括徐志摩)有着很大
影响。其诗论的核心内容是讲究诗的“三美” :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闻一多的诗歌创
作实践了这些主张。《死水》集以其新格律体的模范实践, 成为闻一多对新诗发展的独特贡
献。
音乐的美,主要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一行诗中的音节、 音尺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死
水》是闻一多自认为“第一次在音节上最满意的试验”的力作。全诗5节 20行,每一行都
是9个字(9个音节),这9个音节均由一个“三字尺”和3个“二字尺”组成,最后 都以
双音词结尾。加以每节换韵,富于变化,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韵律感很强,确有音乐般
的美感。
绘画的美,主要是指诗的词藻要力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如
《死水》中的“绿酒”、“白沫”、“翡翠”、“罗绮”等。
建筑的美,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 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虽
不必呆板地限定每行的字数一律,但各行的相差不能太大 ,以求整齐之感。建筑美是“三美”
诗论中着意之处,在新诗形式美的探索中别具一格。虽间有刻意求工 、雕琢过甚之弊,而被
讥为“豆腐干”或“麻将牌”,然而,从总体上看,应予肯定。
9、试分析《女神》中的“自我”意象
人们一般认为,《女神》是郭沫若内心情感和情绪的自 然流露,是青年郭沫若“自我表
现”的产物。那么,该如何认识《女神》中的“自我”意象呢?“泛神论 ”是如何借助这个
“自我”得到表现的?
①《女神》中的“自我”不是那种普通的抒情主人公 ,而是一个“大我”的形象,是“一
的一切,一切的一”,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大自然与充满生命活力的人 的统一。这种统一,蕴
有鲜明的现代科学意识。正是通过歌颂“自我”与大自然,青年郭沫若所接受的泛 神论的积
极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万物有灵的思想一方面跟他当时蔑视权威偶像、张扬个性的精神相吻合,另一方面激发了诗人浪漫主义的艺术思维,把宇宙万物拟人化、诗化,视为有生命
的抒情对 象。在《女神》中,最突出地反映了诗人的自我意识的诗篇是《天狗》。此外,《立
在地球边上放号》、 《晨安》、《我是一个偶像崇拜者》等篇均表达了人与自然的统一是动
的精神的统一的命题。
②《女神》中对“自我”的歌颂又是与对旧我的否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凤凰涅槃》、
《女神之再生》 便是否定旧世界、歌颂新生的光彩夺目的诗篇。
③与否定旧世界、歌颂新生的主题相联系,郭沫若还热 情歌颂了社会各个领域的旧传统
的叛逆者(如《匪徒颂》等),同情并赞美劳动人民(如《地球,我的母 亲》等),表达了
对祖国的热爱(如《炉中煤》等)。
④总之,《女神》中的那些优秀诗篇, 都活跃着一个个性鲜明的抒情主人公。这是一个
充满青春朝气、热情洋溢,对自我的力量充满自信、对光 明的未来无限向往的“五四”青年,
他厌恶一切陈腐的事物,厌恶平庸无为的生活,憎恨现实社会的黑暗 和冷酷,赞美一切新鲜
的生命,崇拜一切具有旺盛生命活力的伟大事物,同时也在自己的青春生命力面前 感到惊异
和欣喜。动的精神、反抗的精神和创造的精神构成了《女神》的主旋律。
10、试论《女神》的思想、艺术成就
自然神力的人格化,使整部《女神》表现出奇异的壮阔 感和动态的诗化美。丰富的想象、
神奇的夸张、激越的音调、华赡丰美的语言和浓烈瑰丽的色彩,赋予《 女神》浓郁的浪漫主
义美学特征。而且这种浪漫主义的美学特征突出体现在抒情主人公形象上。
《女神》在形式方面实践了诗人绝对的自由,绝对的自主的艺术主张,这是与他的让情
感“自然流露” 的诗歌主张相一致的。它没有固定的格律和形式,完全服从诗人感情自然流
泻的需要。既有独到的诗剧形 式,更有自由活泼的自由体诗。多数篇章情绪消涨的内在节奏
与外在格律的节、行音韵一致和谐。诗人采 取了与内在感情和谐一致的全新形式,创立了多
姿多彩的自由的诗歌形态,给读者以全新的审美感受,的 确在当时青年们的心中“把他们的
心弦拨动,把他们的智光点燃”了。
11、《女神》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意义和贡献是什么?
《女神》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意 义和贡献在于,集中而强烈地表现了冲破封建藩篱、
扫荡旧世界的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是鲁迅所张 扬的“摩罗诗力”的具体展现。奇特雄
伟的想象扩大了新诗的表现领域,创造了全新的现代诗歌抒情主人 公的自我形象。诗的抒情
性与个性化的本质得到了充分重视与加强。创作形式自由多变,大量采用比喻、 象征手法,
以人格化的自然为主,也化用了古代神话、历史故事甚至西洋典故,形象选择巧妙、恰切而< br>新颖,证明新诗在艺术上足以充分表现新的时代与生活,在许多方面超过了旧诗词。
12、简述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
朱自清的散文是文人学者型的,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
①重情是朱自清散文的最主要的特点。他的散文或描摹世态、怀人抒情,或即景写情、
融情于景 ,或融情入理、以理蕴情,无论叙事、记人、写景、说理都贯注一个“情”字。
②朱自清散文的“情” 有着丰富的审美内涵,或朴素,或丰腴;或庄重严肃,或恢谐幽
默;或忧郁惆怅,或积极进取。
③朱自清散文最动人处,是他的至诚和写实,没有任何虚饰夸张。如《背影》所昭示的,
纯真的情是朱 自清散文的灵魂,决定着他的散文的诗美的性质。
④朱自清长于写景,其描形、摹声、敷色、设喻、拟 想,均面面俱到,一笔不苟,勾勒
出赏心悦目的图景,让人领略并沉醉于情、理、趣、景相融为一体的艺 术境界,如《桨声灯
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绿》等名篇。

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等主编)学习参考资料
(“30、40年代文学”部分)
一、基本知识与基本概念
[填空类知识]
1、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基本理论主张是由后期创造社和太阳社成员首先提出的。
2、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兴起于1928年。
3、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简称“左联”)成立大会在上海举行。鲁迅
作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重要讲话。
4、1930年代中期,李劼人发表了三部连续性的长篇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
和《大波》, 它们将辛亥革命时期的四川社会史诗般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5、丁玲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最早以明 确强烈的女性意识写作的女作家,是20世纪中
国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驱。
6、1931年秋丁 玲在《北斗》杂志上发表了短篇小说《水》,茅盾认为这是一篇标志着
“过去的‘革命与恋爱’的公式已 经被清算”的小说。
7、丁玲的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表现了“我”对年轻的贞贞的同情与对解放区 仍然
存在的浓厚的封建意识的批判。
8、施蛰存取材于《水浒》而作的《石秀》,从弗洛伊德 学说出发,几乎把《水浒》中
的英雄写成了一个现代色情狂和性变态者。
9、《蚀》是茅盾小 说的处女作,原稿笔名为“矛盾”,后由叶圣陶改为“茅盾”。它
是由三个系列中篇所组成:《幻灭》、 《动摇》、《追求》,各自独立成篇,又有着内在
的必然联系。
10、《子夜》原名《夕阳》,初版本内封的题签下反复衬写着的英文是:In twilight ,a
romance of modern China


11、《离婚 》的发表,标志着老舍创作的核心思想――批判市民性格和造成这种性格的
社会生活环境、思想渊源和文 化传统――得以全面而系统的确立。
12、张大哥是小说《离婚》主人公之一。
13、巴金的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塑造了一个恨人类的主人公――杜大心。
14、在前期 创作中,巴金自己所喜爱的是总题为《爱情三部曲》(包括《雾》、《雨》
和《电》)的三个中篇,这是 一部巴金心目中所认为的革命者的“生活教科书”。
15、左联诗人较著名的是殷夫,鲁迅称其诗“是 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
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 的憎的丰碑。”
16、洪深创作于1922年的剧作《赵阎王》,所运用的表现主义艺术直接模仿于当 时正
走红的美国剧作家奥尼尔的《琼斯皇》。
17、被戏剧界称为“好一记鞭子”的三个短剧 《三江好》、《最后一计》和《放下你
的鞭子》,是风行一时的国防戏剧。
18、张爱玲的主 要短篇小说及收入《流言》的散文作品,都发表于1943-1944年的两
年间。其中,《金锁记》可 以称之为“女性情欲的研究”,是张爱玲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作
品;《封锁》讲述的是公司职员吕宗祯与 大学助教吴翠远在电车上偶遇的一段恋爱故事。
19、小说《财主的儿女们》以苏州巨室蒋捷三一家的 风流云散、分崩离析和其子少祖、
纯祖的人生历程为中心,展现了广阔的生活画面,具有很大的概括性。
20、有研究者认为:“《金粉世家》如果不是章回小说,而用的是现代语法,它就是《家》;
如果不是小说,而且写成戏剧,它就是《雷雨》。”
21、陈白尘完稿于1945年的《升官图》,其 喜剧构思与喜剧性情节、场面、手法,都
借鉴了果戈理的讽刺喜剧《钦差大臣》。
22、评书体小说的基本要素特征:故事相缀,情节连贯,结构单线,语言通俗。
23、《太 阳照在桑干河上》这部小说与小说《暴风骤雨》、歌剧《白毛女》曾于1951
年同获前苏联斯大林文学 奖。

[辨别性知识]
1、小说( )是老舍根据自己被毁于战火的长篇小说《大明湖》的主要情节改写的。
①《柳家大院》 ②《月牙儿》 ③《微神》 ④《黑白李》
2、老舍的小说( )在类似科幻小说的外衣下寄寓着明显的政治讽刺意旨,亦是
作家“国民性”沉思曲中响起的变奏。
①《老张的哲学》 ②《赵子曰》 ③《二马》 ④《猫城记》
3、老舍作品中唯一的爱情小说是( )。
①《月牙儿》 ②《微神》 ③《断魂枪》 ④《柳屯的》
4、30年代诗坛上,被称为“泥土诗人”的是( )。
①艾青 ②田间 ③臧克家 ④蒲风
5、洪深的代表作是( )。
①《赵阎王》 ②《农村三部曲》 ③《包得行》 ④《鸡鸣早看天》
6、以“刘西渭”笔名发表了许多文学评论的剧作家是( )。
①郭沫若 ②田汉 ③熊佛西 ④李健吾
7、现代娓语式散文开创者之一是( )
①林语堂 ②何其芳 ③丰子恺 ④夏丏尊
8、报告通讯《萍踪寄语》的作者是( )
①瞿秋白 ②邹韬奋 ③夏衍 ④宋之的
9、下列关于《日出》的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①揭示出上层社会与下层社会之间“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不合理现象。
②成功地描写了一个拼命往上爬而终于被摔下来的银行秘书李石清的形象。
③安排了一个不出场的人物金八,作为恶势力统治的代表。
④全剧三幕剧情展开的时间是:黎明前,黄昏、午夜,凌晨日出。
10、下列陈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①《画梦录》的作者是何其芳。 ②《鹰之歌》的作者是丽尼。
③《囚绿记》的作者是陆蠡。 ④《缘缘堂随笔》的作者是夏丏尊。
11、下列关于“战国策”派的陈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①“战国策”派在抗日战争时期出现。
②在文学上主张以恐怖、狂欢和虔恪作为创作的“三道母题。
③这一派中只有陈铨主要是个作家。
④小说《野玫瑰》是陈铨的代表作。
12、艾青的长诗( )抒写女大学生唐尼走出个人小天地投向抗日洪流的思想转变历程。
①《向太阳》 ②《火把》 ③《雪里钻》 ④他死在第二次》
13、下列夏衍作品中,不是以知识分子为主人公的正剧的是( )。
①《心防》 ②《法西斯细菌》 ③《芳草天涯》 ④《上海屋檐下》
14、阿盖公主这个形象出自郭沫若的历史剧( )。
①《棠棣之花》 ②《虎符》 ③《孔雀胆》 ④《南冠草》
15、下列沙汀小说中,创作于抗战爆发前的一部是( )。
①《在其香居茶馆里》 ②《兽道》 ③《淘金记》 ④《奇异的旅程》
16、小说《沉香屑 第一炉香》中的主人公是( )
①虞家茵 ②姜长安 ③葛薇龙 ④白流苏
17、小说《啼笑因缘》中,与樊家树终结百年之好的人物是( )。
①沈凤喜 ②关秀姑 ③何丽娜 ④白秀珠
18、下列各项陈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①《边区自卫军》的作者是田间。 ②《王贵与李香香》的作者是李季。
③《漳河水》的作者是阮章竞。 ④《死不着》的作者是张志民。
19、下列各项陈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①水生嫂是孙犁笔下的人物。 ②李有才是赵树理笔下的人物。
③杜善人是丁玲笔下的人物。 ④韩老六是周立波笔下的人物。
20、《王贵与李香香》是采用了陕北民歌( )的格式和手法写成的。
①“花儿” ②“信天游” ③“青羊调” ④“秦腔”

[概念性知识]
1.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于19 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鲁迅在成立大会
上发表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讲话。“左联”的 成立标志着党对文艺事业的直接
领导,明确了文艺同革命的密切关系。
2.两个口号的论争
1935年,在全民族救亡运动的推动下,由左翼作家周扬、郭沫若等提出了“国防文学”
口号 ,立即得到了广泛响应。但在提倡这个口号中,左翼作家仍不能免除左倾幼稚与宗派主
义的情绪。突出表 现在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的论争中。后一口号是冯雪峰、
胡风为补救“国防文学”的不足 ,由胡风提出的。鲁迅为此抱病写了《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
统一战线问题》等文,主张两个口号并存。
3.人文主义文学思潮
新月派理论家梁实秋,在20年代、30年代持人文主义文学思想,并 且因其与左翼文艺
思想的抵牾而产生过影响;与之相近且同左翼文艺思想有较大距离的,还有朱光潜、沈 从文、
宗白华、梁宗岱等人的文学主张。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对西方的文艺思潮有一个通观,比起五
四和当时的一批间接、部分了解西方文艺的作家与倡导者们,更了解世界文艺的真相,他们
与民族传统 文化之间的贯通也超出于一般水平。他们的文艺思想本质上是承传了五四文学的
人文主义思想,而与当时 左翼革命文学所理解的中国现实政治的需要有一定距离,也因此而
受过责难。
4.“革命+恋爱”小说模式
“革命+恋爱”的小说模式是出现于30年代的一个重要的文学 现象。代表作家蒋光慈
(又名光赤)在其后期创作的《丽莎的哀怨》、《冲出云围的月亮》、《野祭》、 《菊芬》
和《最后的微笑》等中长篇小说中,描写革命者的恋爱故事,在革命题材的一贯粗豪的情感中注入浪漫的柔情,极力为革命者蒙上一层罗曼蒂克的面纱,内容不是革命如何战胜恋爱、
如何为恋 爱所累,就是在革命中情感得到升华,形成了“革命+恋爱”的概念化、模式化写
作,被称为“革命的罗 曼蒂克”。这种模式一度在左翼文坛中蔓延,茅盾、瞿秋白等对普罗
文学的这种“革命的罗曼蒂克”曾给 予批评。
5.“东北作家群”
1931年,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件发生之后,对这一事件反 映最敏感、最直接、也最激
烈的当推东北的一批青年作家。他们日益思念被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的 故土,一部又
一部的作品在他们的笔下问世,传达出强烈的爱国热情。他们被称为“东北作家群”,其中
比较著名的有萧军、萧红、端木蕻良、舒群、白朗、罗烽和李辉英等,代表作品是被鲁迅编
入“ 奴隶丛书”的《八月的乡村》和《生死场》。
6.“孤岛”文学运动
也称上海“孤岛”文学 运动,自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到1941年12月8日太
平洋战争爆发的4年零1个月里 ,上海的英法租界区成了特殊环境,整个上海及上海四周的
大片国土沦于敌手,这两个外国租界犹如汪洋 中的一块孤岛。留在上海的进步文艺工作者利
用这一环境继续开展各种公开的和隐蔽的抗日文艺活动。“ 孤岛”文学运动中,戏剧创作比
较活跃,杂文创作也风行一时,出版了《鲁迅全集》等。太平洋战争爆发 后,“孤岛”政治
环境恶化,进步文艺活动渐歇。
9.“反英雄”与“反高潮”
“ 反英雄”指的是小说《围城》中方鸿渐这类小人物。在小说中,主人公方鸿渐隐喻了
一场犹豫不定的追寻 游戏,在这个“反英雄”的小人物的寻梦过程中透露出作者对于人生的
形而上的思考。
“反高 潮”指的是张爱玲小说的结构方式。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情节的发展虽然不免有
人们所不熟悉的细节,不 过大体还是可以预期的,但是故事的结局却往往在人们的意料之外,
小说的“故事性”发展向特定方向转 化、升华。
10.民歌体叙事诗
何谓民歌体叙事诗?它是指解放区诗歌创作中,所出现的一 些反映新旧两个时代巨大变
化的长篇叙事诗。这些富有生活气息,在形式上具有民族化、大众化特色的作 品中,大都是
以传统的民间歌谣的形式创作的,因此被称为“民歌体叙事诗”。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李季
的《王贵与李香香》和阮章竞的《漳河水》。
11.老孙头形象
《暴风骤雨》受到 了肖洛霍夫《被开垦的处女地》的一些影响,不仅它的开头以两辆马
车载着不同政治倾向的人物先后进村 有着明显的借鉴痕迹,而且小说中最丰满的人物老孙
头,他的风趣而又狡黠、善良而又自私的性格,与《 被开垦的处女地》中集体农庄的马夫和
车夫西奚卡老爹的气质也颇为相近。

二、简析、论述与作品解读
1.鲁迅杂文的艺术特征
首先,鲁迅的杂文是诗化的政 论,是政论化的诗,做到了绵密的逻辑和生动的形象的高
度统一、思想家的卓识和文字家的才华的高度统 一。这种统一的方法就是:“论时事不留面
子,砭固弊常取类型”。
其次,从“砭固弊”的立意出发,塑造出了否定性的类型形象体系。
第三,是幽默讽刺和曲折冷峭的语言。
鲁迅的杂文是中国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的艺术记录,是 20、30年代中国的百科全书。
鲁迅杂文是对中国议论性散文的创造性发展,它为中国文学创造了“杂 文”这一富有生命力
的文体范式,影响和造就了一批杂文作家。
2.老通宝与多多头比较
茅盾的小说《春蚕》勾勒了两代中国农民不同的思想与行为,预示着他们所走的不同道
路。 < br>老通宝是受封建旧意识毒害很深的老一代农民形象。他勤劳俭朴,忠厚老实,具有中国
农民那种对 生活十分执着的韧性和忍受精神。然而他只能凭直觉去仇恨一切带“洋”字的东
西,把家庭的衰败归结于 封建迷信的因果报应之类,他的悲剧正在于中国老一代农民固有的
历史惰性。
多多头却是一个 正在觉醒之中的中国新一代农民的形象。他具有朦胧的阶级意识,对本
阶级的农民抱有同情心(从他对荷 花的态度上可以看出他与众不同),而在勤劳这点上与老
一代农民有着共通之处。与老通宝相比,他显得 豪爽、热情、乐观,更有独立见解,与父辈
冥玩不化的封建意识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3.吴荪甫形象分析
《子夜》的人物众多,中心人物是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他是中国现代文学 史人物画廊中
一个不可多得的典型形象。他在几重挤压的环境下为求生存而形成的性格的多重性,使得形
象有多侧面的立体感。
吴荪甫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这一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 一个战败了的英
雄形象。他表现出的果敢、冒险、刚强、自信,确实显示了他法兰西资产阶级式的性格。 吴
荪甫虽有魄力、有铁的手腕和管理才能,但在帝国主义、买办阶级、国民党政府的联合压迫
下 ,他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可避免地走向虚弱、颓废,甚至企图自杀,充分暴露了民族
资产阶级的致使 弱点。
吴荪甫既有被压迫的一面,又有压迫者的一面。吴荪甫的性格充分显示出民族资产阶级
的两重性。
《子夜》刻画了吴荪甫的悲剧命运不仅仅是主观因素造成的,更主要是是客观的社会和历史条件导致的必然结局,这一形象艺术地表现了中国并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是更加
殖民地化 了的深刻思想内涵。从这一意义上来讲,吴荪甫的形象塑造,精确地概括出了中国
民族资产阶级必然的历 史命运,回击了“中国已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谬论。
4.祥子形象分析
1、祥子的悲剧 有何社会意义?①小说通过祥子的遭遇,挖掘出造成劳动人民悲剧命运
的社会和阶级根源。祥子的名字前 面被人们冠以“骆驼”两个字,不只是由于他身材魁梧有
力气,主要是他的性格中有骆驼的气质——在迷 茫无际的瀚海中,向着既定的目标顽强坚韧
地勇敢跋涉,绝不回头,绝不松懈。但在黑暗社会的重压下, 在统治阶级各色人物,包括虎
妞的种种形式的掠夺、敲诈、盘剥、腐蚀之下,他的奋斗一次次地失败了, 尤其是他的“骆
驼精神”被毁灭了,使他不得不走向了堕落的深渊。祥子的生活道路,是那个社会劳动人 民
的必然归宿。②祥子的性格合乎逻辑的发展,令人信服地说明,在旧社会,劳动者想凭借个
人 奋斗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是不可能的。作者写出祥子的经历,实际上批判和彻底否定了他的
这种在本质上是 个人主义的奋斗方式,明确指出他是“个人主义的末路鬼”;同时借车夫老
马的话,用成群的蚂蚱布成阵 势可以吃掉成片的庄稼,说明劳动者只有联合起来,走集体斗
争的道路,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愿望。
2、如何认识祥子性格的悲剧内涵? 祥子的性格具有深刻的悲剧内涵。作者表现祥子
的典型 性格,充分体现了这一条悲剧创作的重要的现实主义原则。作者刻画祥子的形象并不
停留在一般性格特征 的表现上,而是随着人物一次次的不幸遭遇,着力表现他精神毁灭的过
程,从而深刻揭示出他的不可避免 的悲剧命运。祥子的性格发展变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祥子的第一次买车,第二次攒钱再准备买车, 充分表现了他坚韧顽强的性格。孙侦探诈取他
的血汗钱后,祥子的性格发生了变化,他开始由倔强的性格 到心灰意懒,从省吃俭用到得乐
且乐。虎妞难产死亡,小福子自尽,沉重的打击使他一蹶不振,最终陷入 了颓废堕落的境地,
一个要强、体面、健壮的样子竟然变成了一个“刺头儿”,跟以前简直判若两人。他 抽烟、
喝酒、耍无赖、下“白房子”;他敢于揍巡警,敢于在那些强横而吝啬的先生们的洋服上弄
几个大手印,为了几个钱把他们细小的胳膊攥得发疼。“苦人的懒是努力而落了空的结果,
苦人的耍刺 儿含着一些公理”,祥子的性格变化过程,使我们看到,反动势力剥夺掉的不仅
是他的车子和积蓄,还有 作为劳动者的美德,奋发向上的生活意义和人生目的。在这里,有
价值的东西的毁灭,不是祥子肉体上的 死亡,而是人物高尚品质的丧失殆尽,即精神上的毁
灭。作者意味深长地说:“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摘 去了。”古人说:“哀莫大于心死。”
作者写出了一颗“死去了的”心。这正是祥子形象具有特别强烈悲 剧意味的原因所在。
5.如何认识虎妞这个形象?
①虎妞从父亲刘四那里继承了剥削者的精 于算计、惟利是图的思想和粗俗的市侩习性。
刘四是个从前清时起,就在街面上讲究所谓“字号”的地痞 土霸,干过种种坏事。到了民国,
他又开起了车厂。他的车租既比别人的高,还有办法让车夫们情愿到他 这里来租车,受他的
剥削。虎妞在这方面酷肖其父,她和刘四一里一外,把个车厂治理得铁桶一般,车夫 们没有
人敢跟他“耍滑头”的。
虎妞嫁给祥子以后,不让祥子去拉车,幻想着将来还回到人和 车厂,去继承父业,继续
过剥削的生活,她身上没有半点劳动妇女那种勤劳持家的品质。即使是在回人和 车厂的希望
破灭之后,她仍然是大手大脚地花钱,使她和祥子的生活日见窘迫。尤其是她剥削小福子,< br>从小福子被迫当暗娼的事情上捞钱,足见其丑恶的灵魂;从她对小福子经历的羡慕上,更可
见她内 心的空虚和心理的变态。
②虎妞勇敢地反抗父亲的自私,要追求自己在婚姻问题上的自由和幸福。由于 刘四经营
人和车厂离不开虎妞的帮助,他便一直没有给虎妞找婆家;也由于虎妞自己相貌丑陋,“长得虎头虎脑,因此吓住了男人”,致使三十七八岁了也没有人敢娶她。她追求爱情,渴望过
正常家庭 生活的愿望长期得不到实现,感情郁积得不到疏通,所以发生了性变态心理。她诱
骗祥子,使祥子不得不 跟她结合时所使用的手段是经过精心策划的,是卑劣的,也正是她的
性格,特别是她变态心理的集中表现 。在给刘四祝寿的宴席间,当刘四明确表态不许虎妞下
嫁祥子时,虎妞的强烈反抗性终于彻底爆发了。她 的确像一只在生活的牢笼中被关得发了狂
的猛虎,为了获得自己所认定的所爱,便不顾一切。她尖刻地揭 刘四的老底,并且公然宣告
自己肚子里“有了”,“是祥子的”,想以既成事实来逼刘四让步。当父女俩 闹翻之后,虎
妞索性自聘自嫁,大张旗鼓地坐着花轿招摇过市。她此时的行动,与其说是受理智的支配,
不如说是受猛烈喷发的感情所左右,虎妞在婚嫁问题上的这种前无古人的勇敢做法,是她的
性格 ,她的经历的必然结果,当然也有时代已经发生了变化的因素在内。
6.如何认识老舍小说的京味儿?
老舍作品追求幽默,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浅白的口语.因而其小说雅俗共赏。作为
北京人的老 舍,自然对北京口语(包括下层劳动人民的口头语)很熟悉、有感情,加之留意
加工,提炼精粹,于俗白 中求精工,真正“烧”也了白话的香味,也就是响脆晓畅、俗不
伤雅的京味儿。
老舍作品中最 引人注目的“京味”,不仅是指其小说提供了极为丰富多彩的北京风俗
画卷,从而具有民俗学价值,而且 表现为小说的整体氛围以及作家对北京文化心理结构的
深刻揭示与生动描绘。老舍作品鲜明强烈的京味儿 在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的统一融合中获
得精湛自然的完美表达,这不是一般的运用方言土语的那种浅表层 次的追求所能达到的,
它最终来源于北京人老舍对北京深刻的理解与情愫。
老舍对“北京文化” 的描写,是牵动了他全部复杂情感的。这里既充满了对北京文化
所蕴涵的 高雅、精致的美的不由自主的欣赏与赞叹,以及对这种美在现代中国正日渐丧失
的感伤与惆怅,同时也对 北京人因这一“文化过熟” 造成的柔弱、无用而扼腕再三。
7.觉慧、觉新形象分析
“激 流三部曲”写的是一个溃败的封建大家庭悲欢离合的历史。其深刻的认识价值和审
美力量在于它解剖了封 建家族制度,不但写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及其溃败,写出了年轻生
命的被虐杀,更写出了叛逆的产生。 所谓春梦与激流相对,批判与希望并存。这个主题突出
体现在年轻一代群体形象的塑造上,尤以觉慧、觉 新这两个形象最具代表性。那么该如何认
识这两个人物形象呢?
第一个问题:如何认识觉慧这一人物形象?
觉慧是家的主人公,是新生的民主主义力量的代表 ,是高公馆这个封建家庭最早出现的
叛逆者。他受“五四”新思潮的影响,敢于蔑视封建礼教,积极投入 社会生活,大胆地对自
己的家庭及一切封建势力展开斗争。他参加检查日货,捉奸商游街,参加反对军阀 专横的学
生运动,抨击孔教会;在家里他反抗巫师们捉鬼,支持二哥觉民逃婚,反对大哥的作揖哲学,< br>否定长辈的权威,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对下人平等相待,不顾阶级界限同婢女鸣凤自由恋
爱…… 他要捣乱封建家庭的秩序和封建礼教的清规戒律,最后终于冲出了封建“牢笼”,走
向新生活,到了上海 。尽管他所追求的道路还比较朦胧,但它反映了“五四”时期封建家庭
中的青年走向革命的起点――摆脱 家庭的束缚。他的行动是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的,是有进
步的社会意义的。但他所要求的改良社会、解放 人类的思想还是朦胧的,他在祖父临死时的
悲恸心情,更表明对这个官僚地主的罪恶本质缺乏认识,不难 看出觉慧的思想和行为的矛盾
和软弱性来。
第二个问题:觉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 br>觉新是一个为旧制度所熏陶而失掉了反抗性的青年,是一个被专制的宗法教义扭曲变
形,逆来顺受 ,甚至助纣为虐的复杂人物。在小说中,他是被作为“作揖主义”和“不抵抗
主义”的代表人物来描写的 。他上过“洋学堂”,接受过“五四”新思潮的影响,但他所处
的家庭地位和长期的封建教育使他无法摆 脱重负,他变成了一个“二重人格”的人,“一方
面信服新的理论,一方面又顺应着旧的环境生活下去, 自己并不觉得矛盾”。二重人格的觉
新在处理大家庭事务中对长辈们所采取的是妥协的态度。他不满意封 建制度和封建礼教对青
年的压迫,但他不敢反抗也不愿反抗,甘心断送自己的青春、理想和幸福,他同情 弟妹们对
封建家庭所作的种种斗争,但又不敢公开支持,甚至还常常从维护封建大家庭的立场出发调和矛盾,劝说弟妹屈从长辈的意志,他这样做的时候,内心又充满矛盾和痛苦。不抵抗主义
终于活生 生地把觉新断送了。觉新就是这样一个有着深刻复杂性的艺术形象,他的思想、性
格充满着新与旧的矛盾 ,深深地打下了那个时代的烙印。可以说,他是光明与黑暗、新与旧
交替的时代的产物。觉新的一生,与 其说是一个性格的悲剧,不如说是一个生活、社会的悲
剧。
8.试述沈从文小说的独特艺术风格
沈从文小说的独特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沈从文的小说呈现出一种温柔淡远的牧歌情调。在题材选择上,他喜欢用微笑来
表现人类 痛苦,最擅长描写本身就富有牧歌因素的爱情,如《雨后》、《三三》、《边城》
等;在结构上,故意淡 化情节,以清淡的散文笔调去抒写自然美。如《边城》对酉水岸边的
吊脚楼、茶峒的码头、绳渡,碧溪的 竹篁、白塔等都作了细致的描绘,精心勾画出一幅湘西
风景图和风俗画。
其次,重视创作主体 情绪的投入,追求小说的抒情性,也是沈从文小说的重要特色。沈
从文常常直截地把主体情绪投注到人象 和物象之中,使之带上鲜明的情绪色彩,像《柏子》、
《萧萧》这些有很强的写实性的小说中,沈从文把 自我情绪投注到柏子和萧萧等人物的身上,
使之均着我之色;或者借助于记“梦”和象征曲折地表达主体 的情感评价,酿造浓郁的抒情
性。同时,沈从文小说为了追求理想的人生形式又自觉地掺入了“梦”的成 分,因而又具有
鲜明的浪漫主义特征,如写爱情悲剧的《月下小景》、从人物到环境都理想化了的《边城 》
等。为了强化抒情性,记“梦”之外,沈从文小说还善用象征。《菜园》里的菊花,《夫妇》
中的野花,《八骏图》中的大海,其涵义都超越了形象本身。至于《边城》更是一种整体的
象征。不但白 塔的坍塌和重修分别象征着古老湘西的终结和新的人际关系的重造,而且翠翠
的爱情波折和无望等待从整 体上成了人类生存处境的象征。总之,作者主观情绪的投射,大
大丰富了小说的抒情容量,使之具有了一 种诗化效果。
第三,丰富多样的结构体式,古朴简约的语言风格,是沈从文小说的又一个显著特征。< br>沈从文有文体作家之称。他文体不拘常例,故事也不拘常格。他的小说在结构上追求自由,
随物赋 形,采用过对话体、书信体、日记体、童话、神话等多种体式。他的小说语言是在杂
糅古典文学的句式, 提炼湘西方言基础上形成的,“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凸出,少夸
饰,不铺张,单纯而又厚实,朴讷 却又传神”(凌宇,1985)。
总之,沈从文以其独特的风格为京派小说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9.如果把握《雷雨》的思想艺术成就?
四幕话剧《雷雨》是曹禺的代表作,这是一部杰出的 现实主义的家庭悲剧。该剧通过周
朴园家庭内、外各成员之间前后30年的错综纠葛,写出了封建家庭不 合理关系所造成的罪
恶和悲剧,剖析了人性中爱与恨的深刻交织,进而从历史发展的过程,揭示出悲剧的 根源。
曹禺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提炼戏剧形象,周朴园、蘩漪、周萍等典型形象充实并提升了
中国现代文学的人物画廊;他善于深入到现实世界的错综复杂的人生中,运用戏剧艺术表现
出自己对人 生的某些深刻的感受与理解。因此,人物的血缘纠葛与命运巧合更真实、更典型
地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与 人生的残酷性,悲剧的结局引人思索,在思索中探究酿成悲剧的根
源。
10.蘩漪形象分析
蘩漪是一个受到五四个性解放思想影响的妇女形象,她在双重悲剧冲突中走完她心灵的
全部历程 。双重的打击与痛苦,使蘩漪成为一个忧郁阴鸷性格的女性,终于从她那棵受尽蹂
躏的心灵中升腾起不可 遏压的力量。她对周朴园的专制始而顶撞、继而嘲弄,最后爆发为反
抗与报复。正是这个女性的精神觉醒 与所爆发出来的力量,在“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
的性格交织中,她的内心向变态发展,爱变成恨, 倔强变成疯狂。她的“雷雨”式的激情摧
毁了封建家庭秩序,也毁灭了自己。蘩漪这一悲剧形象,是曹禺 对现代戏剧的一大贡献,深
刻地传达出反封建与个性解放的五四主题。
11.周朴园形象分析
周朴园是《雷雨》剧中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之一。剧本通过周朴园形象对封建专制统治
作了深入 揭示。
①作品深刻地表现了他的虚伪、冷酷、专横。为了与一个门当户对的小姐成亲,周家人
把产后才三天的侍萍赶出门外,尽管此事主要是封建家长作主,但周朴园本人并没有反抗的
表示,而是默 认了;他并不打算认自己的亲生儿子鲁大海,也不想让周萍知道自己的生母。
这一切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 地位和尊严。他见到侍萍后,马上想到的是她来要钱,因为在他
看来,这是侍萍到周家来的惟一理由。为 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他几乎毫无缘由地折磨蘩漪,
强迫她必须当着孩子的面做一个服从的榜样,把药喝 下去。在这个家庭里,“他的意见就是
法律”。周朴园本是一个封建家庭的子弟,是现代经济的发展使他 成为一个资本家;可是,
他从父辈那里禀承的封建思想却并没有多少改变,在“仁义道德”幌子掩盖下, 他采取的是
冷酷的封建专制手段。
③作者在着力刻画周朴园的这种基本性格的同时,也揭示了 他身上尚未完全泯灭的人
性。如他对侍萍一直怀有某种内疚,对鲁大海也并非毫无亲子之爱;然而这些只 有在不损害
他的尊严,不危及其根本利益时才有所表露。这恰恰说明现实的人性根本上是受现实的阶级< br>关系和物质条件的制约和决定的。从周朴园这一人物的刻画上可以看出,根据生活本身的逻
辑来揭 示人物的命运及其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正是曹禺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艺术家的特
点。
12.如何认识《寒夜》的爱情和家庭悲剧?
《寒夜》是巴金继《家》之后的又一部力作,也 标志着作家在艺术上进入了新的发展阶
段。小说写了一个小公务员的生离死别、家破人亡的悲剧,并且通 过他揭示了旧中国正直善
良的知识分子的命运,暴露了抗战后期国统区的黑暗现实。作品出色的现实主义 成就主要表
现在:通过汪文宣这个小人物的平凡生活琐事揭示重大主题,从而表现出作家非凡的艺术功< br>力。对现实社会生活解剖的深刻,对人物内心世界发掘的细腻,这两方面是《寒夜》现实主
义成就 的最重要成分。《寒夜》的最大成就在于详尽细腻地描写一个人的屈辱心理,深刻地
表现了一个被侮辱被 损害的病态灵魂,并以异常冷峻的笔调剖析这个家庭悲剧的社会原因。
13.简述艾青诗歌的艺术特色
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戴望舒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
重要诗人 。
艾青诗歌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象世界,他的诗中一再回荡着忧郁的调子,不仅《我爱这土
地》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诗郁积着深深的忧伤,甚至在歌颂光明的诗如《向太阳》
等作品中,也总交 织着忧郁悲怆之情。对于艾青来说,“农民的忧郁”、“流浪汉的心态”
是他情感世界的主要特征。 < br>艾青善于准确恰当地捕捉意象,并赋予意象以广阔的象征意义,使诗意更加深沉浓郁,
令人思索和 回味,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中》。他非常注重声音和色彩的融合,通过二者的
融合来构筑新奇的意象, 以达到诗的特有情境,如《吹号者》、《火把》等。他善于用色彩
的渲染以至构图线条的安排来增加形象 的鲜明性,如《手推车》。
艾青的诗具有散文美。他的许多诗不押韵,而是让感情自由地流泻,通过内 在的激情来
感染读者。
14.《讲话》的基本内容及伟大意义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 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的基本内容包括:为最广
大的人民群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是革 命文艺发展的根本方向;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和文艺的
源泉与典型化问题;党的文艺工作者与党的整个工作 的关系和党的文艺界统一战线问题;文
艺批评的标准和“人性论”等问题;文艺界需要有一个严肃的整风 运动,文艺工作者必须和
新的群众的时代相结合,反映革命根据地新的人物、新的世界。
《讲 话》的伟大意义:《讲话》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革命文艺实践相结合的
重要文献。它从当时历 史条件和解放区文艺界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的立场、观点、方法总
结了五四运动以来新文学的历史经验 ,从根本上解决了革命文艺发展的方向问题,奠定了中
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础。它不仅有力地促进 了当时延安文艺整风的深入发展。而且极
大地推动了解放区革命文艺运动的空前高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讲话》中有的提法已经不适应今天的新情况,要重新认识,对待《讲话》“一要
坚持,二要发展”。
15.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征
赵树理的小说吸取了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中有生命力的 因素,融合了五四以来
新小说的长处,视故事、情节为小说的基本结构方式,他在平实的故事讲述和人物 行动的点
化中刻画人物性格,作品的完整性是和情节的连贯性联在一起的。故事是情节的基本构成因素,故事发展、人物出场、矛盾揭示、性格凸现等都是在有头有尾的故事情节中得以实现的,
从而形 成一种雅俗共赏的评书体小说样式。他把北方农民的口语融汇在人物对话和叙述过程
之中,通俗而不庸俗 ,口语化而又有艺术感染力,看似浅近却耐人寻味,无论讲故事或评论
人物,都能运用地道的农民口吻。 总之,赵树理在小说艺术的通俗化、大众化方面,为中国
现代小说提供了艺术经验。

计算机硬件知识-周瑜打黄盖的下一句


青春教育-史无前例的意思


安全生产标语大全-九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


无尽的爱歌词-焦守凤


过年手抄报-无公害农产品


prompted-大气有涵养的网名


形容春天的成语-胜女的夏天


失物招领成就-追求女孩子的短信



本文更新与2021-01-09 03:3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504431.html

《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学习参考资料名师优质资料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学习参考资料名师优质资料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