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文科综合 >

问答题举例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3-03 19:18
tags:

-

2021年3月3日发(作者:143什么意思)


问答题举例



1




什么是细菌的芽孢?有何特性?研究芽孢的意义是什么?



答题思路:



1


)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后期



,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 形、厚壁、


含水量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




2



芽孢的特性:


芽孢壁厚而致密;


含水量极低,


DPA


(吡啶二羧酸盐)


含量高;


折光性强,


不易着色;抗逆性强,休眠能力强。




3


)研究芽孢的意义:细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形态学指标;指导菌种 保藏;制定灭菌参


数。



< p>
2


、能进行光能营养的微生物类群有哪些?从主要碳源、产能方式、主要光 合色素、氢供体


和产氧性方面简述它们的主要特性。



答题思路:



1


)进行 光能营养的微生物类群有:真核的藻类;原核的蓝细菌、光合细菌、


嗜盐菌。

< p>



2


)主要特性:



1


)藻类:主要碳源是

< br>CO


2


,以非循环光合磷酸化产能,主要光合色素是叶绿 素,水作为


氢供体,光合作用产氧。


2


)蓝细菌:主要碳源是


CO


2


,以非循 环光合磷酸化产能,主要光合色素是叶绿素,水作


为氢供体,光合作用产氧。

< p>
3


)光合细菌



①红螺菌


(紫色非硫细菌)



主要碳源是


CO


2


及某些简单有机物,

< br>以循环光合磷酸化产


能,主要光合色素是菌绿素,以


H< /p>


2


S



H


2


等无机物和某些有机物作为氢供体,光合


作 用不产氧。



②红硫菌(紫硫细菌,着色菌)

< br>、绿硫菌、绿弯菌等其他光合细菌:主要碳源是


CO


2< /p>



以循环光合磷酸化产能,


主要光合色素 是菌绿素,



H


2

S



H


2


等无机物作为氢供体,


光合作用不产氧。


4


)嗜盐菌:主要碳源是有机物,以紫膜光合磷酸化产能,主要光合色素是细菌视紫 红质,


以有机物作为氢供体,光合作用不产氧。




3




什么是一步生长曲线?图示烈性噬菌体一步生长曲线并简述各时期的主要特征。



答题思路:


一步生长曲线:


是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增殖规律的实验曲线。


把少量噬菌体加入


到含敏感菌的培养基中培养,


定时取样测定噬菌体数,


以培养 时间为横坐标,


以噬菌斑数为


纵坐标,绘出的曲线为一步生长曲 线。





︱←潜伏期→︱←裂解期→︱←平稳期→︱


< br>噬菌斑数(个


/ml


)↑



╭—————























∣—————╯



┖———————————————→



感染后时间(


min




烈性噬菌体一步生长曲线图



各时期的主要特征:




1


)潜伏期:噬菌体核酸侵入宿主细胞后尚未完成装配,没有成熟的噬菌体粒 子释放,噬


菌斑数维持在较低水平。




2


)裂解期:释放的噬菌体粒子急剧增加,宿主细胞迅速裂解 。由于宿主细胞的裂解不完


全同步,故裂解期并非瞬时,可维持一段时间。




3


)平稳期:被感染的 宿主细胞已全部裂解,噬菌体粒子已全部释放,噬菌体效价稳定维


持在最高水平。




4




营养缺 陷型筛选中,


淘汰野生型


(浓缩营养缺陷型)

< br>的常用方法有哪些?简述基本原理。



答题思路:



1


)常用方法有:


1


)抗生素法(青霉素法、制霉菌素法等)


< br>2


)菌丝过滤法。




2


)基本原理



1


)青霉素法:适用于细菌。诱变处理的细菌接种到含青霉素的基本培养基(

< br>MM


)上培养


后,由于野生型菌株在生长时细胞壁合成被 抑制,导致死亡;营养缺陷型菌株因为在


MM


上无法生长,处于 休止状态,被保留下来。



2



制霉菌素法:


适用于真菌。


诱变的酵母菌或霉 菌孢子接种到含制霉菌素的


MM


上培养后,

由于野生型菌株在生长时细胞膜被损伤破坏,导致死亡。营养缺陷型菌株因为在


MM


上无法生长,处于休止状态,被保留下来。


< br>3


)菌丝过滤法:


适用于放线菌和丝状真菌。诱变的孢子 接种到


MM


上培养后,


野生型孢子


能萌发形成菌丝体,而营养缺陷型孢子处于休止状态,无法形成菌丝体。通过过滤去


除菌丝体,缺陷型孢子被保留下来。




5


、在利用谷氨酸棒杆菌腺嘌呤营养缺陷型菌株进行

< br>IMP


(肌苷酸)生产时,试述代谢调控


在其中的应用。



答题思路:



1


)谷氨酸棒杆菌利用


5-


磷酸核糖 合成


IMP


的途径:



┌––––––––┰––––––腺苷酸


(AMP)


(反馈抑制)



(反馈抑制)









腺苷酸琥珀酸


(SAMP) 5-


磷酸核糖焦磷酸转胺酶



└––––––→




SAMP


合成酶



核糖


-5-


磷酸





核糖


-5 -


磷酸焦磷酸



——————————→



核糖胺


-5-


磷酸



→→→


IMP




┌––––––→




IMP



氢酶







黄苷酸


(XMP)


(反馈抑制)



(反馈抑制)





└––––––––┸–––––––鸟苷酸


(GMP)



2



IMP


是嘌呤核苷酸生物合成的一个中间代谢产物。由于正常细胞中的


IM P


用于


AMP



GMP


的合成,因此


IMP


无法积累 。




3


)< /p>


选育谷氨酸棒杆菌腺嘌呤营养缺陷型菌株作为


IMP


生产菌种时,


由于该菌株缺乏


SAMP


合成酶,无法合成


SAMP


,也就不能合成


AMP


,从而才可能积累


IMP


;但为了维持营


养缺陷型菌株的生长,


在培养基中必须 补充少量


AMP



但不能过多,


否则反而会引起


反馈抑制。




4


)由于腺嘌呤营养缺陷型菌株仍会合成

< p>
GMP


,而且


GMP


不但 会反馈抑制


IMP


脱氢酶,最


终也会反 馈抑制


5-


磷酸核糖焦磷酸转胺酶,从而影响

< br>IMP


的积累,因此


IMP


必须 不断


移出。





6


、某人在对大肠杆菌进行液体培养 ,


实验中出现了如下现象:


A


、培养一 段时间后培养液由


清变混浊;


B


、继续 培养后不久,培养液又由混浊逐渐变澄清。请问,



1


)上述两个现象是


否正常?(


2


)若正常则分析该现象出现的原因;若异常,请分析该异常现象可能是由什么


原 因引起的,你可采用什么方法来证实你的判断?



答题思路:< /p>



1


)培养液由清变混浊是正常,培养液 又由混浊逐渐变澄清不正常。




2< /p>


)大肠杆菌为单细胞微生物,在培养过程中大肠杆菌生长、细胞数目增加使培养液由清变< /p>


混;



混浊的培养液又逐渐变澄清,可能 的原因是污染了大肠杆菌噬菌体。



验证方法是:


用保存的大肠杆菌菌种经活化后涂布营养琼脂平板,


再用无菌毛细滴管将变澄


清的培养液滴加平板上,培养后观察平板上是否出现噬菌斑。


( 若回答培养液由混变清的原


因是因为培养基营养耗尽,大肠杆菌大量死亡,也可给分,但 也需要验证。




< br>7


、与异养微生物相比,化能自养微生物的能量代谢有哪些特点?试从产能效率方 面分析,


为什么硝化作用旺盛的土壤中,硝化细菌的菌体数量却很少。

< br>


答题思路:



1


)化能自养微生物的能量代谢特点:



1

< p>
)无机底物的氧化直接与呼吸链发生联系,不需要经过


EMP



TCA


等复杂的代谢途径。



2


)呼吸链的组分更为多样化,氢或电子可从任一组分进入 呼吸链。



3


)产能效率(

< p>
P/O


)比异养微生物低。


4


)还原力是通过消耗


A


TP


的呼吸链逆向电子传递而产生。




2


)一方面,硝化细菌的产能效率低下,如硝化杆菌每氧化

< p>
1molNO


2


-


仅产生


1molATP


;另


一方面,硝化细菌 同化


CO


2


需要的大量还原力还需要通 过消耗


ATP


的呼吸链逆向电子传递


而 产生。因此,


硝化细菌的生长速率非常缓慢,即使硝化作用旺盛,硝化细菌的菌体数量仍


很少。




8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氮素循环各个环节的物质转化中起什么作用?其中哪一个明显不利于


农作物对土壤氮素的吸收利用?可采用什么方法消除其不利影响?



答题思路:



1

< br>)作用:



1


)氨化作用:氨 化细菌,含氮有机物→


NH


3




-


(此外,亚硝酸氨化细菌可进行亚硝酸氨 化作用,


NO


2


NH


3


。不作要求)


< p>


-


2


)硝化作用:硝化 细菌(包括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在有氧条件下,


NH


3



NO


3




-


3


)反硝化作用 :反硝化细菌在缺氧条件下,


NO


3



N


2




4


)生物固氮:固氮微生物,


N

< p>
2



NH


3




+


-

< br>5


)同化作用:微生物在生长中,把


NH


4



NO


3

< br>同化合成自身含氮有机物。




2


)是反硝化作用。因为反硝化作用把农作物能速效利用的氮源转化为

< br>N


2


释放到空气中,


造成土壤氮 素的损失,因此不利于农作物对土壤氮素的吸收利用。




3


)采用适当松土的方法改善土壤的透气性,抑制反硝化细菌的反硝 化作用。





9、现有六支斜面培养物,它们分别为啤酒酵母、枯草杆菌、大肠杆菌、球孢链霉菌、青霉

和曲霉,但未贴标签。请用较简单的方法将它们一一加以区分。


< br>答题思路:



1


)先用肉眼观察


6


个斜面培养物的菌苔特征,区分成


2


组:球孢链霉菌、青


霉和曲霉为丝状菌,啤酒酵母、枯草杆菌和 大肠杆菌为非丝状微生物。




2


)丝状菌的区分:观察菌苔的质地。丝状质地较致密的可初步判断为球孢链霉菌,较


疏松的可初步判断为青霉和曲霉;分别挑取菌苔边缘的少量菌丝进行镜检,营养菌


丝较细且不分隔、有孢子丝,则确认为球孢链霉菌;营养菌丝较粗且分隔、有扫帚


状分生孢子头的,是青霉;营养菌丝较粗且分隔、分生孢子头顶端有明显的顶囊,


是曲 霉。




3


) 非丝状菌的区分:观察菌苔的质地。菌苔较厚、乳白色的可初步判断为啤酒酵母,


菌苔较 薄的是细菌;


分别挑取少量菌体做单染色后进行镜检,


高倍镜下 即可看到明显较大细


胞的是啤酒酵母;


油镜下才能清晰看清细胞 形态的是细菌,


其中细胞呈短杆状分散排列的是


大肠杆菌,细胞 杆状呈链状排列的是枯草杆菌。






10



固氮 反应的必要条件有哪些?画出自生固氮菌的固氮生化途径简略线路图并写出固氮反


应总反 应式。



答题思路:生物固氮反应的必要条件有:


ATP


的供应、还原力及其传递载体(


Fd


,铁氧还蛋


白;或


Fld


,黄素氧还蛋白)


、固氮酶(包括组份Ⅰ和组份Ⅱ




、还原底物(


N


2< /p>



、镁离子、


严格的厌氧微环境。




固氮生化途径:



[H] [H] [H]


氧障


[H] N


2



电子来源



—→


NAD


P



H


2



—→


Fd (Fld)


—————————→



固氮酶



——→





ATP



Mg



ADP+Pi 2NH


3



2+


︱←



脱氢→︱←——————————



递氢



————————————→︱←受氢→︱




固氮酶,


Mg



总反应式:


1N


2


+ 8[H] + 18



24ATP


—————→


2NH


3


+ 1H


2


+ 18



24(ADP+Pi)






+


-


-


+


11


、有两株基因型分别为


A


B



A


B


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后出现了野生型性状的菌株。


为了证明原养型的出现是 接合作用、转化作用还是转导作用的结果,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将两菌株分别放入中 间有滤板的


U


形玻璃管的两端


(细菌无 法透过、


游离


DNA


片断和噬菌


体能滤过)


,两边反复加压使液体交换,经过一段时间后,从


U


形管的两端分别取出细菌接


种到基本培养基中 培养。


②在两菌株的培养液中先分别加入一定量的


DNA


酶,


以降解可能存


在于胞外的游离

< p>
DNA


分子,


再将两菌株混合一段时间后接种到基 本培养基中培养。


结果:



基本培养基 中,实验①不生长,实验②能生长。你的结果判断如何?说明理由。



答题思路:结果判断:是接合作用。



理由:



1


)接合作用需要两个菌株的 菌体直接接触,实验①中的两个菌株因无法直接


接触进行接合,


故不出现原养型,


在基本培养基中不生长。


由于胞外的


DNA


酶不能作用于接合转移的


DNA


,故实验②不影响两个菌株发生接合出现原


养型,在基本培养基中能生长 。




2


)转 化是受体菌直接吸收供体菌的游离


DNA


片断而发生基因重组, 转导是通过转导噬菌


体为媒介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的部分


DNA


而发生基因重组,


因此实验①的结果排除了是转化


或转导作用,实验②的结果则可进一步排除是转化作用。




12



何谓 出发菌株?诱变处理时最好使用什么生长时期的出发菌株?出发菌株应制成均匀分


散的单 细胞或单孢子悬液的原因是什么?



2+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3 19:1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702389.html

问答题举例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