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仿佛(沪教版八年级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3-03 10:20
tags:

-

2021年3月3日发(作者:驾龄)


仿佛


(


沪教版八年级选修


)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语言等方式,感受小诗中诗人丰


厚 的念母、爱母、颂母的情怀。



2


、学 会一种“美读”(从欣赏的角度去读)诗歌的方


法。



说明:



《仿佛》是印度著名诗人泰戈 尔众多歌颂母爱的诗歌中的


一首,于


1926

< br>年写成,最早由我国著名文学家谢冰心翻译给


中国读者。



这首诗语言极为质朴,如话家常,所以,对八年级的学生


来说, 如不巧妙引导,是很难一下子于平淡中感受到母爱的深


厚的。况且,这首诗仅有


12


行、文字极为简略、用词极为朴


实,会让学 生感到寡淡无味。所以,老师要在引导品读上下功


夫,通过反复诵读、仔细体味来感悟、 体会、理解成为教学中


必不可少的环节。


另外,作者写这首诗时已经


65


岁,诗中反复说“我不记< /p>


得我的母亲”,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实际的情形是:诗人是家


中第


14


个孩子,而母亲每天要操持近


10 0


口人的家庭的事



1





13




务,忙碌情形可想而知,再者,母 亲死的那年,诗人才


13


岁,并且,当时他还处在熟睡之中,等 到他一觉醒来,才知道


母亲已经离开了人世。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方面,诗人


对母亲的印象应该是越来越谈,另一方面,诗人对母亲的思念


之情应 该是越来越浓烈、越来越深刻,所以,每节诗的第一句


语义总是与后面的三句形成了转折 ,跌宕起伏,而且,诗人不


断吟咏,母爱渐次清晰、扩大、直至漫溢开来,将“我”“包


裹”。至此,作者用极为朴素的意象如“在游戏中间”、“在


我 玩具上回旋”、“她在晃动我的摇篮时所哼的那些歌调”、


“在初秋的早晨”、“合欢花 香”、“庙殿里晨祷的馨香仿佛


向我吹来母亲的气息”、“母亲凝住我的目光布满了整个 天


空”等等,表达了最深挚的感情。这就是妙笔,体现的是大家


风范,这些正是老师要刻意引导学生去玩味的地方。



当然,在 完成以上目标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学法的传授,


最终达到“学会一篇,是为了学会一类” 的目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反复诵读,仔细品味,用心感受字里行间汩汩

< p>
流淌着的念母、颂母的深情。



2


、难点:感悟作者朴实的文字背后的浓烈的感情。



说明:




2





13




这首诗文字简朴而浅显,对 当今大多数八年级学生来说,


阅读它,字面上不会形成任何障碍,反而会因为文字过于简


单,容易形成阅读审美疲劳。



为了避 免这一现象的发生,老师就应该巧妙合理地引导学


生去感受朴实的文字背后蕴藏着的深厚 而浓烈的怀念母亲、歌


颂母爱的真挚、崇高、丰厚的情怀。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谈话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一个口 口声声“我不记得


我的母亲”的人,他心中有着怎样的母爱呢?他又是怎样来表


达母爱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仿佛》这首小诗,走近


泰戈尔,走 进泰戈尔丰富的内心世界。



随手板书课题:仿佛



泰戈尔



希望学生心中产生强烈的震撼 ,思索“不记得


母亲”的人“心中有着怎样的母爱呢?”“又是怎样来表达母

< p>
爱的呢?”



①这一提问在于造成学生心里的巨大 反差,激


活学生的思维,为理解该诗运用“正反对照”表达情感的方法

< br>作必要的铺垫。



②这样入题简洁明了,针对性极强, 避免了“先介绍作


者,再引入课文”的老套套。介绍作者放在后面的环节中随机


插入。




3





13




初读诗歌,感受作者心中的母爱



①请 同学们放声自由


地朗读全诗


3



4


遍,力争每一遍都能读出点不同的味儿来。


读的过程中,随手圈、点、画出你认为能传递深情的词句来。



②读完后,哪位同学能与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初读感受?



(师听发言,及时点拨,为下一步骤把品析引向深入作必


要的准备。 )①学生自由地尽情地读诗歌,整体感知。



②3—

< p>
4


人发言。说出本诗表现了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之类


就可以了。



③学生听老师简单介绍与本诗相关的作者的情况。


< p>
①读


是解密该诗的关键,所以,要让学生尽情地尽兴地读,教师万


不可操之过急。



②学生发言只要能说出本诗表 现了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之类


的意思就行了。


< br>③这一步是学生初读诗歌,老师听学生读、说,及时了解


学生的理解状况就可以了 。



再读诗歌,



逐节品析



①请同学们分组朗读。



②请哪位同学 说说,通过这种形式的朗读,你有了什么新


的感受?



③请大家以“我以为……词(句)写得好,它写出


了……”为格式,说一 句或几句话。




4





13




④老师及时简介作者与本诗相关的 情况:写这首诗时作者


已经


65


岁,诗 中反复说“我不记得我的母亲”,这是怎么一


回事呢?实际的情形是:诗人是家中第


14


个孩子,而母亲每


天要操持近


100


口人的大家庭的事务,忙碌情形可想而知;再

者,母亲死的那年,诗人才


13


岁,并且,当时他还处在熟 睡


之中,等到他一觉醒来,才知道母亲已经离开了人世。所以,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方面,诗人对母亲的印象应该是越来越


谈,另一方面,诗人对母亲的 思念之情应该是越来越浓烈、越


来越深刻。



附:



老师赏析示范:



我认为第一节写得好 ,作者开篇说“我不记得我的母


亲”,引人疑惑:为什么?怎么会?……正在读者疑问重 重之


时,诗人突然把话锋一转,满怀深情地说“只是”“游戏中


间”“玩具上面”有母亲晃动的“摇篮曲在回旋”。读到这


里,你不能不惊诧!这哪里是 忘记,分明是记得清清楚楚!


60


多年来,母亲对自己的教育、 关爱都历历在目,就连自己幼小


时最投入的游戏、最喜欢的玩具都没能占据自己的心灵, 而占


据心灵的依然是母亲,是母亲当年的摇篮曲,这是何等的忘


情,何等的思念呀!这些朴素的意象,激起人们对布满母爱的



5





13




童年的多少甜美的回忆呀! 从而也把温馨而抽象的母爱写得具


体可感了。



①学生一组读每节的第一句,另外三个组齐读每节的后三


句。

< br>


②学生发言,希望能说出:我仿佛觉得,诗人说“我不记


得我的母亲”这个声音尽管在每一节都有,但是,越来越微


弱,越来越低沉,而“记得 ”的成分越来越清晰,母爱在诗人


的心中越来越具体了。由此可见,诗人是在用“不记得 ”与大


量的“记得”形成巨大的反差(欲扬先抑),以强化突出对母

爱的歌颂。



③老师示范后,学生从


2



3


节中任选一节,独立思考


3


分钟左右,然后把自己对诗歌的品析说给同桌听。



④同桌间推举一人参与全班交流。



(对于第二节,希望学生能品出如下内容:第二节,诗人


选取了特殊的意象:初 秋早晨的合欢花香,暗示或比喻母子和


欢的温馨、甜美。再者,诗人由花香联想到庙里晨 祷的馨香,


既自然,又更见精妙:人人都知道,到庙殿里烧香祈祷,心情


该是何等的虔诚,而作者在此时此刻竟那么真切地仿佛感受到


了母亲的气息,足 见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之切、之烈。)



(对于第三节,希望学生 能品出如下内容:这一节,诗人


选取的环境是卧室里,而且是“我”一个人在“外望悠远 的蓝



6





13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3 10:2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99101.html

仿佛(沪教版八年级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