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中国戏曲文化教案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3-03 04:49
tags:

-

2021年3月3日发(作者:survived)


中国戏曲文化教案



一、中国戏曲的定义



戏曲,是以演员 表演为中心,以唱、念、做、打等手段为基础,融文学、音


乐、舞蹈、武术、杂技等为一 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梨园: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


清宫内教习乐工弟子演练歌舞的场所。


后来



,


梨园 ”


一词被借用表示乐工机构



,



园弟子”成为乐工弟子的代称


.


后世将唐明皇奉为梨园鼻祖。将戏曲界习称为“梨


园界”或“梨园行”< /p>


,戏曲演员称为“梨园弟子”




戏曲与戏剧有什么区别?



狭义的戏剧 专指以古希腊悲剧和喜剧为开端,在欧洲各国发展起来继而在世


界广泛流行的舞台演出形 式,中国称之为“话剧”




广义的戏 剧可包括东方一些国家、民族的传统舞台演出形式,如中国的戏曲、


日本的歌舞伎、印度 的古典戏剧等。



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

: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



二、中国戏曲的产生和发展



戏曲的起 源


:说唱艺术、滑稽戏、原始歌舞??



傩戏




傩(


nu


ó)是一种巫术仪式,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鬼逐疫、酬神纳吉 ,以巫术


活动为中心,是原始民族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鬼神崇拜及万物有灵观念的产物 。


巫师为驱鬼敬神、逐疫去邪所进行的宗教祭祀活动,称为傩或傩祭、傩仪。傩师


所唱的歌、所跳的舞称为傩歌、傩舞。傩戏又是在傩歌、傩舞的基础上出现的。



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共生事象,原始的傩文化在世界其它地区都有存留,< /p>


美国的“万圣节”


、德国的“魔鬼大游行”都是这一原始文化遗留 的痕迹。但是,


似乎只有中国独生出来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戏曲。

< br>


(一)中国戏曲的孕育与形成



汉代,在民间出现了具有表演成份的



角抵戏

< br>


(原始歌舞,竞技表演)


,尤以


《东海黄公》为著。



南北朝时期,


民 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



歌舞戏


< /p>



具有了更为浓郁的表


演成份,如《拔头 》


《代面》


《踏摇娘》等。



唐代,出现了由先秦时期的优伶表演发展来的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



参军戏



(滑稽戏,扮演以官吏为被戏弄的对象 )


;民间的歌舞戏进入宫廷,得到了更大的


发展;民间又出现了



俗讲





变文



等通俗说唱形式 。



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出现很多市民娱乐场所 ——



瓦舍



和< /p>





< p>
;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有了综合的趋势,出现了



宋杂剧





金代,在宋杂剧基础上,北方出现了



金院本


,南方出现了



南戏





元代,北方形成



北杂剧



,南方南戏进一 步发展成熟,戏曲形成。



(二)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宋元南戏



南戏,是中国戏曲最早的表现形式,形成于南北宋之交的浙江温州(古称永


嘉) 一带的民间,时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是在宋杂剧的基础上 ,融和南方民


间小曲、说唱等艺术因素形成的。以体制庞大、曲词通俗质朴为其特点,已 粗具


戏曲的基本艺术特征。剧目多表现民间故事。南戏为明清戏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


的基础。代表作是元人高则诚(高明)的《琵琶记》





(三)中国戏曲的第一个繁盛期──元杂剧




元代,是中国戏曲史的重要时期,以元曲闻名于世,而其中影 响最著者,唯


北杂剧(亦称元杂剧)


。北杂剧之文学,以质朴自 然胜,后世戏曲文学无有出其右


者;关(汉卿)


、王(实甫)< /p>


、白(朴)


、马(致远)等作家,使北杂剧成为一代之

< p>
文学。北杂剧之表演显示出戏曲在形成之初的朴实和浓郁的民间气息。




(四)


中国戏曲的第二个繁盛期── 明清传奇



传奇,源于宋元南戏,是它成熟化与规范化的结果。 明中叶以后,传奇成为戏曲


舞台上的主角


.

传奇以南曲为主,兼用北曲,曲调也较南戏多有增加,并逐步形成


了按宫调联套的南 曲体系


,


曲词典雅,体制庞大,名篇佳作不胜枚举,为戏曲文 学


绝盛之时。表演上日趋成熟,多用昆曲演唱。代表作有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



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和洪昇的《长生殿》






(五)中国戏曲的转型期──清代地方戏的兴起






自清代 前期起,戏曲舞台主要表现为戏曲的民间化和通俗化。先是昆曲、


高腔折子戏的盛行,后 是地方戏的兴起。戏曲舞台不再是传奇戏的天下,昆曲与


高腔有了来自民间的竞争者。所 谓花部,就是指昆山腔以外的各种地方戏曲,取


其花杂之义,故也称“乱弹”

< p>
。花部诸戏的兴起,是我国戏曲艺术自宋元南戏产生


以来的又一次重要的变 革,即由原来的联曲体变成了板腔体,从此结束了戏曲史


上的传奇时代,开始了新的乱弹 时期,从而使我国的戏曲艺术更加丰富多彩。




三、表演特性



1


综合性


(


唱、念、做、打)



始于离者终于和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


标准聚合在 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这些形式主要包括:


诗、乐、舞。诗指其 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


服装、化妆等方面。而这些 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了一个目的


:


演故事;都遵循一


个原则


:


美。



唱:是戏曲演出中剧中人物进行内心情感抒发或叙事的主要方式,根据不同

的剧种,采用不同的音乐形式。就唱词而言,一般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为曲牌


体, 如昆曲、高腔等;一为板腔体,如京剧、评剧、各类梆子戏等。



念:是戏曲演出中对人物间的对白或独白的总称,是一种诗歌化、音乐化的


戏剧语言。 一般的剧种所用念白与剧种所在省份的地方音大致相同。京剧念白有


京白、韵白之分,前 者用湖广音、中州韵,后者用北京方音稍加变化。昆曲则用


韵白或苏白。



做:是对戏曲演员的身段、表情、气派、风度等表演的总称。是戏曲表演的< /p>


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舞台行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做:多为程式性的动作,大都写

< p>
意。



打:指戏曲中对点头场面的表现手段,也叫 “开打”


,有时表现两人的对打,有的


则是集体的战争场面。戏 曲的开打具有极强的舞蹈性、程式性和表现性,也多写


意而非写实。


曲调,是每段唱词的调子;曲词,是剧中人物的唱词;宾白,是剧中人物的


说白,一般是散文,也有少数韵语,分对白、独白、旁白带白(插在曲词中说白)


等;科介,是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的舞台指示。



2



写意性(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

< p>


中国戏曲的表现生活,运用了一种“取其意而弃其形”的方式,如中国画 之


写意山水,用纵横的笔势去体现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所以,戏曲舞台上才有


了红脸的关羽,白脸的曹操;有了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有了无花木之春色,无


波涛之江河。




舞台布置的写意──一桌二椅



人物化妆的写意──戏曲脸谱




脸谱的象征意义总体来说是“红忠白奸”


,所以奸臣如曹操者多勾白 脸,忠


勇似关羽者多涂红色。此外,性情暴躁者多勾兰脸,刚正无私者多用黑脸,喜兴< /p>


者勾笑脸,愁苦者勾哭脸



人物服饰的写意──长袖善舞



表现在 对季节、时代、地域等服装特点的忽略,只考虑戏曲服装是否符合人


物的身份、地位、年 龄等与人物塑造相关的方面。另外,戏曲服装所着重考虑的


是它是否适合在戏曲舞台上出 现,是否具有可舞性。戏曲的服装不仅要有装饰性,


而且要有可舞性,要在人物塑造上起 到应起的作用。戏曲的水袖、大靠的靠旗、


箭衣的大带、纱帽的帽翅、脚上的厚底等无不 具有可舞性,无不参与人物形象的


塑造。




舞台行动的写意──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戏曲舞台上可用一个“圆场”表示地点的变化,可用“急三枪”的曲牌表现


一个原来 曾经提过的丰富内容,这便是“无话则短”


,因这些内容没必要交待,它


们与人物塑造和情节表现无益。



< br>戏曲舞台上同样也可用一段长达二十分钟的“慢板”来抒发人物的内心情感;


也可 让大将在战胜敌人后,用一大段“枪花”或“刀花”表演来抒发他(她)获


胜后的喜悦。 这便是“有话则长”


,因这些内容对人物塑造和情节表现有益。







3


、程式性



用程式动作表现生活──生活动作的舞蹈化(骑马)







4



虚拟性



对空间、环境、时间、动作对象的虚拟。借助于演员生动的表演和观众的想


象与理解,来完成对阔大天地的描画。所以,戏曲可以在明亮的灯光下制造出黑


夜的假象,可以在空旷的舞台上驭马行舟。




四、中国戏曲的剧种



中国五大戏曲剧 是: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评剧。我国各民族地区的


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 ,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


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 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


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秦腔、京 剧、豫剧、越调、越剧、黄梅戏、


评剧、曲剧、昆曲、粤剧、川剧、淮剧、晋剧、汉剧、 湘剧、潮剧、闽剧、祁剧、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3 04:4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96566.html

中国戏曲文化教案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