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第
2
p>
课堂——家长身边的教育专家
辅
导
讲
义
教师
科目
学生
课堂表现
及学习效果
年级
上课日期
上课时间
一、化合反应
1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2Mg +
O2
=
点燃
= 2MgO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色粉末。
相关知识点:(
1
)这个反应中,镁从单质转
变成化合物;(
2
)物质的颜色由银白色转变成白色;
(
3
)镁在军事上可
用作照明弹。
2
、生石灰和水反应:
CaO +
H2O
=
Ca(OH)2
现象:白色固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放出大量热。
相关知识点:(
1
)最终所获得的溶液名称为氢氧
化钙溶液,俗称澄清石灰水;
(
2<
/p>
)在其中滴入无色酚酞,酚酞会变成红色;
(
3
)生石灰是氧化钙,熟石灰是氢氧化钙;
(
4
)在
“
自热型
”
盒饭中可能利用该
反应放出的热量给食品加热。
3
、铜粉在空气中受热
2Cu +
O2=
加热
=2CuO
现象:红色物质逐渐变成黑色
相关知
识点:(
1
)这是用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百分含量的实验
(两个注射器
……
);
(
p>
2
)可用该方法除去氧化铜粉末中混有的少量铜粉。
4
、木炭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C
+ O2
=
点燃
=CO2
现象:在空气中是发出红光,在氧气中是发出白光;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相关知识点:(
1
)反应后的产
物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来进行检验;
p>
(
2
)该反应不能用来
“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
p>
5
、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S
+ O2
=
点燃
=SO2
现象:在空气中是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是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热,
2
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相关知识
点:(
1
)该实验中集气瓶里要留有少量水吸收二氧化硫,防止
污染空气;
(
2
)煤等
热量的燃烧可能发生此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6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Fe +
2O2
=
点燃
= Fe3O4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相关知识点:(
1
)在实验时应先在集
气瓶中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砂,目的是防止集气瓶爆裂;
(
2
p>
)不能用该反应
“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p>
”
,因为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
p>
3
)若铁丝未能燃烧,可能的原因是:①铁丝太粗;②未用火柴棒引
燃;③铁丝伸入瓶中太早,氧
气被火柴棒消耗;④铁丝伸入瓶中太迟;⑤氧气浓度太低;
⑥铁丝没有打磨除锈等。
7
、磷在空气中燃烧:
4P +
5O2
=
点燃
=2P2O5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热,产生大量而浓厚的白烟。
相关知识点:(
1
)烟是固体小颗粒分
散在空气中形成的;雾是小液滴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
(
p>
2
)可用该反应
“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
,因为它消耗氧气且生成物为固体。
p>
8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2H2 +
O2 =
点燃
=2H 2O
现象:燃
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热,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其内壁有水珠出现。
相关知识点:(
1
)氢气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
(
2
)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
(
3
)氢气是一种最理想燃料,发热量
高,
“
零污染
”
,可再生。
9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
CO2+H2O
=
H2CO3
现象: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为红色。
相关知
识点:(
1
)
“
汽水
”
、
“
可乐
”
等称为碳酸饮料的原因;
p>
(
2
)该反应中何种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红的探究实验。
10
、二氧化硫与水
反应:
SO2+H2O
=
H2SO3
现象: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为红色。
相关知
识点:(
1
)在硫燃烧实验中利用该反应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
染空气;
(
2
)在该反应中何种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探究实验。
11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
2CO
+ O2
=
点燃
= 2CO2
现象:产生蓝色火焰,生成气体能使澄清石灰石变浑浊
相关知识点:(
1
)一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还
原剂;(
2
)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
< br>
12
、无水硫酸铜与水反应:
CuSO4 +
5H2O
=
CuSO4·
5H2O
现象:白色粉末逐渐变为蓝色。
相关知识点:实验中用于检验水(或水蒸气)的存在。
二、分解反应
1
、水通电分解(或水的电解):
2H2O
=
通电
=2H2↑+O2↑
现象:阴极、阳极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相关知识点:(
1
)阳极产生氧气,阴极产生氢气;
(
2
)氢气和氧气的体
积比为
2
:
1
,质量比为
1
:
8
。
(
3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水分子由氢、氧两种原子构成;
通过计算还可知道一个水分子是由
2
个氢原子和<
/p>
1
个氧原子构成。
(
4
)该实验说明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
新组合;还说明在化学反
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等。
3
2
p>
、实验室制取氧气(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2KClO3
=MnO2,
加热
< br>=2KCl+3O2↑
相关知识点:(
1
)二氧化锰在其中作为催化剂,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或氧气的生成速度;<
/p>
(
2
)二氧化
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
(
3
)反应完全后,试管中的残余固体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进行分
离的
方法是:溶解、过滤、蒸发。
3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2KMn
O4 =
加热
=
K2MnO4+MnO2+O2↑
(
1
)高锰酸钾为紫色粉末;
MnO2
(
2
)用该
方法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堵一团棉花
4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2H2O2
=MnO2=2H2O+O2↑
现象:有大量气泡出现,反应剧烈时容器外壁发烫。
相关知
识点:用该方法制取氧气时,与实验室制取
H2
和
CO2
气体所用的发生装置相同。
5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NH4HCO3
=
加热
=NH3↑+ H2O +
CO2↑
现象:白色固体逐渐消失,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生成气体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相关知识点:(
1
< br>)施用该肥料后要用途覆盖或适量浇水。
(
2
)某些固体中含有该杂质可用加热法除去。
<
/p>
6
、煅烧石灰石(或碳酸钙高温分解)
C
aCO3
=
高温
=
CaO + CO2↑
相关知识点:(
1
< br>)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
2
)于谦《石灰吟》中
“
烈火焚烧若等闲
”
指的是该反应。
< br>7
、胆矾受热分解:
CuSO4·
5H2O=
加热
= CuSO4 +
5H2O↑
现象:蓝色晶体逐渐变成白色粉末,同时试管口有水滴生成。
8
、碳酸分解:
H2CO3
==H2O+CO2↑
现象:若原溶液中已滴入石蕊试液,则加热后红色液体又变为
紫色。
9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NaHCO3
=
加热
=Na2CO3+H2O+CO2↑
现象:试管内壁有水珠出现,生成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相关知
识点:(
1
)焙制糕点的发酵剂;(
2
)干粉灭火器中喷出该物质遇热生成二氧化碳。
三、置换反应
1
、木炭和氧化铜高温反应:
C + 2CuO
=
高温
=2Cu + CO2↑
现象:黑色
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br>相关知识点:(
1
)还原剂:木炭;氧化剂:氧化铜;<
/p>
(
2
)木炭发
生氧化反应,氧化铜发生还原反应;
(
3
)反应物质量比不同,产物可能不同:①气体可能是
CO<
/p>
或
CO2
或两者混合物;②固体可能是<
/p>
Cu
或
Cu2O
或两者混合物。
2
、氢气还原氧化铜:
H2 +
CuO =
加热
=Cu + H2O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同时试管口有水滴生成。
< br>相关知识点:(
1
)实验开始,应先通入一段时间氢气,
目的是赶走试管内的空气;
(
2
p>
)实验结束,应先拿走酒精灯,后撤走氢气导管,目的是防止新生成的铜与空气
中的氧气结合,又生成氧化铜。(氢气
“
早出晚归
”
、酒精灯
“
迟到早退
”
)
3
、铁丝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
Fe
+ CuSO4
=
FeSO4 + Cu
现象:(
1
)铁丝表面有一层光亮的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
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4
(
2
p>
)反应后铁棒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减少。(
3
)古代湿法炼铜的反应原理。
4
、
锌与盐酸、硫酸反应:
Zn+2HCl
=
ZnCl2+H2↑
、
Zn+H2SO4
=
ZnSO4+H2↑
现象:有大量气泡出现,固体逐渐
溶解而减少,反应后得无色溶液。
相关知识点:(
1
< br>)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
2<
/p>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溶液密度变大。
5
、铁与盐酸、硫酸反应:
Fe+2HCl
=
FeCl2+H2↑
、
Fe
+H2SO4
=
FeSO4+H2↑
现象:
有气泡出现,固体逐渐溶解而减少,反应后得浅绿色溶液。
相关知识点:(
< br>1
)实验室也可用此方法制取氢气(反应速率较慢);
(
2
p>
)单质铁在置换反应中只生成亚铁盐(铁显
+2
价);
p>
(
3
)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溶液密度变大
。
6
、镁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
/p>
2Mg+CO2
=
点燃
= 2MgO+C
现象: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及黑色固体。
相关知识点:(
1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2
)该反应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氧气参加;
(
3
)该反应说明镁条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
4
)该反
应中镁夺氧,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二氧化碳失氧,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四、复分解反应
1
< br>、氧化铜与盐酸、硫酸反应:
CuO+2HCl
=
CuCl2+H2O
、
CuO +
H2SO4
=
CuSO4
+ H2O
现象: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变成蓝色。(氯化铜溶
液可能为蓝色、蓝绿色、绿色)
相关知识点: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氧化铜。
2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现象:白色固体溶解,同时有大量气泡产生。
相关知识点:(
1
)碳酸钙是一种白色难溶的固体,利
用它能溶解在盐酸中的特性,可以用盐酸来
除去某物质中混有的碳酸钙;
(
p>
2
)医疗上用作补钙剂等;(
3
)实验室利用该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3
p>
、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CuSO4 + 2NaOH<
/p>
=
Cu(OH)2↓+Na2SO4
<
/p>
现象:有蓝色沉淀生成。(初中化学唯一的蓝色沉淀,物质推断题中的突破口)
4
、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
现象: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初中化学唯一的红褐
色沉淀,推断题中的突破口)
5
、氧
化铁与盐酸、硫酸反应: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
Fe2O3+3H2SO4
=
Fe
2(SO4)3+3H2O
。
现象:红棕色粉末溶解,溶液变成黄色。
相关知识点:用稀盐酸、稀硫酸除铁锈。
6
、氧化铝与盐酸、硫酸反应:
Al2O3+6HCl
p>
=
2AlCl3+3H2O
、
Al2O3+3H2SO4
=
Al2(SO4)3+
3H2O
相关知识点:铝与盐酸、硫酸反应,开始速率较慢的原因是先与表面的氧化膜反应。
7
、硝酸银溶液与盐酸溶液混合:
Ag
NO3 + HCl
=
AgCl↓+
HNO3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相关知识点:
AgNO3
溶液和稀硝酸
用于氯离子的检验。
8
、硝酸钡溶液
与硫酸溶液混合:
Ba(NO3)2 +
H2SO4
=
BaSO4↓+
2HNO3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相关知识点: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用于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可
溶性钡离子有毒,一旦误服解毒方法是:服用硫
5
酸钠溶液,或硫酸镁溶液,或大量服用鸡蛋清或牛奶)。
p>
9
、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Ca
(OH)2+Na2CO3
=
CaCO3↓+2NaOH
现象:有白色沉淀产生
相关知识点:(
< br>1
)工业上制取烧碱;(
2
)<
/p>
“
松花蛋
”
制作
过程中发生该反应;
10
、氢氧化钠
与盐酸、硫酸反应:
NaOH+HCl
=
NaCl+H2O
、
2NaOH+H2SO4
=
Na2SO4+2H2O
。
相关知
识点:(
1
)中和反应放热的探究;
(
2
)中和反应后,对溶液中溶质的探
究)。
五、不属于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
1<
/p>
、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Ca(OH)2 +
CO2
=
CaCO3↓+ H2O
现象:石灰水由澄清变浑浊。
相关知
识点:这个反应可用来进行二氧化碳气体和石灰水的相互检验。
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CO +
CuO =
加热
=Cu + CO2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物质,生成气体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相关知识点:(
1
)还原剂
CO
,氧化剂
CuO
;
(
2<
/p>
)除去
CO2
中混有
CO
的方法。
3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CH4 +
2O2
=
点燃
=CO2 + 2H2O
现象:火焰呈明亮蓝色,放出大量热
相关知识点:(
1
)甲烷是天然气(或沼气)的主要成分,是一
种很好的燃料。
(
2
p>
)实验室中点燃甲烷前一定要检验甲烷的纯度。
4
、工业炼铁:
3CO +
Fe2O3
=
高温
=2Fe + 3CO2
现象:
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生成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成物粉末能被磁铁吸引。
<
/p>
相关知识点:(
1
)还原剂
CO
,氧化剂
Fe2O3
;
(
2
)
CO
发
生氧化反应,
Fe2O3
发生还原反应;
(
p>
3
)高炉炼铁反应原理。
-
-
-
-
-
-
-
-
-
上一篇:化学反应类型及反应条件
下一篇:重要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