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案
课题
1
、
古诗三首
惠崇
《春江晚景》
教学设计
教师
张茜
部编三年级下语文
备课时间
课时
2019.1
3
课时
上课时间
册数
教学理念
1
、遵循古诗的教学规律,以读促学。
教材
分析
2
、把握古诗的特点,因材施教。
<
/p>
3
、挖掘教学资源,拓展延伸学习内容。
4
、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教学
目标
2
、<
/p>
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
结合插图展开联想,
理解诗意,
感受诗人对画面
生动的描述和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3
、借助此诗的学习,初步了解题画
诗的特点。
重点
难点
能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学习诗人对画面
生动的描述,感受诗人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具
学科
融合
信息
技术
教学
板块
教
学
教师准备
:
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
春天
的诗句。
内容
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1
、小黑板出示小知识。
课外知识积累:
苏轼,
(
1037
——
1101
),字子瞻,号
东坡居
二次备课
过
程
p>
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
多
才多艺,
在书法绘画、
诗词、
散文等各
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他的
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
家”;散文与欧阳修齐名,
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与南宋辛弃疾合称“苏辛”。
2
、板书课题:惠崇《春江晚景》
<
/p>
3
、出示惠崇《春江晚景》的教学挂图。
引导学生读懂诗题,
指导学生观察教学挂图上的内容;
让学生
知道这是一首题画诗,
是苏轼为北宋名僧
惠崇所作之画
《春江晚景》
而题诗,写的是江南初春的景象。<
/p>
二、初读古诗
1
、小黑板出示自学提示(一)
①
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②
能认识“蒌蒿”二字,正确书写“崇”、“轼”二字。
2
、学生自学。
3
、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相机出示教学挂图)。
①
识字“蒌蒿”、“崇”、“轼”
②
指多名学生读诗,
集体评价,
用
“
/
”
画出诗中停顿的地方,
再齐读。
惠崇
/
《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
/
桃花
/
三两枝,
春江
/
水暖
/
鸭先知。
蒌蒿
/
满地
/
芦芽短,
正是
/
河豚
/
欲上时。
三、再读古诗,读懂诗意
1
、出示自学提示(二)
①
再读古诗,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逐行理解诗意。
②
了解诗人是如何描绘《春江晚景》这幅画上的内容。
2
、学生按自学提示自学,教师行间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适
时点拔。
3
、教师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①
指多名学生述说每行诗的意思,教师及时点评。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生: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
鸭子在水中嬉戏游玩,
好像它们
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p>
师:
“桃花三两枝”说明了什么?(两三枝桃花开放,给我们
报告了春的的信息)。
生:
“鸭先知”
表明鸭子最先知道初春的江水回暖,
所以迫
不
急待地在水中嬉戏。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生:
这名话的意思是:
河滩上已满是蒌蒿,
芦笋也开始抽出嫩
芽,此时正是鲜美的河豚上市之时。
师:
“蒌蒿满地芦芽短”
体现怎样的景
象?
(春天的活力惹人
喜爱),
“河豚
”是画中的事物吗?(河豚不是画中的事物)。你
能结合课文和图画进行联想吗?(指导
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
②
在师生共研中让学生知道这首诗诗人由江边——江中——
江岸——想象
,其中第
1
—
3
行是咏画的景物,描绘竹林、桃花、
江水、鸭、蒌蒿、芦芽这此景物突出了江南初春的
美丽景色,第
4
行诗由画面景物跳出画面,
< br>展开了极为丰富的想象,
表达了诗人对
生活的热爱。
p>
四、三读古诗,背诵古诗
1
、出示自学提示(三)
①
三读古诗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②
背诵古诗。
2
、学生进入第三次先学,在学习中做到自主、合作、探究。
3
、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①
引导学生概括题画诗的特点。
出示《
题画兰》这首诗。“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
稠。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
留。”
让学生结合这两首诗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②
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对又快。学生背诵古诗。
五、课堂训练
1
、辩字组词:
崇(
)
芦(
)
豚(
)
蒿(
)
崇(
)
庐(
)
逐(
)
篙(
)
2
、这首诗中写咏画面景物的诗句是:
作者展开想象的诗句是:
3
、古诗赏析:
①
这
是
p>
一
首
诗
,
p>
诗
的
作
者
是
朝
诗
人
。
②
这
首
p>
诗
描
写
了
时
节
的
p>
景
象
,
体
现
了
诗
人
。
学生完成练习,教师了解学生的练习情况。
六、总结
师:
学了这首诗,
从古诗的内容和思想上你有哪些感受?从诗
人描
给的图画的方法上你受到哪些启发?
板
书
p>
设
计
桃花
鸭子
画中
蒌蒿
芦芽
画外
河豚(联想)
美丽的春江晚景
对古诗的教学,我们必须遵循教学规律,在把握古诗特点的基
础上,有
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并使古诗教学达到生活化,努力地构建高效课堂。
教学
在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的教
学上,我依据语文教学的基本思想,结
反思
< br>合这首题画诗的基本特点,采取了自读自悟,以读促学的基本理念。首先让学
生把
古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然后再读古诗,读懂诗意,了解苏轼是如何
描绘《春江晚景
》这幅图上的内容。在充分解读古诗后,让学生能了解题画诗
的特点,
< br>从而在学习中让学生能读会背会说。
切实使学生的学习做到循序渐进,
螺旋上升。
其次,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古诗教学
的大语文观,在充分地解读文本、
解读学生的基础上,
要让教学
生活化,
学生的学习自主化,
教师的指导系统化。
为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分解为三个阶段目标,力争实现“三维目标”。在每
一个阶段目标的实现下让学生能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逐步培养
学生的读书
、表达、分析、理解能力,掌握课堂内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一定的
学习方法。通过对诗的
感情与深入探讨激发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最后,在教
学策略上,我通过学生对课外知识的了解与积累,以此来丰
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
野。通过学生对古诗的赏析、品读、感悟,进一
步培养语感,
能
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
魅力四射,
让师生在课堂活动中,
与诗人达成共鸣。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认为不论是古诗的教学,还是课文的教学,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都
离不开学生的体验,只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那么才能做到教就是为了不
< br>教,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课题
备课时间
课时
教材
分析
教师
上课时间
册数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具
学科
融
合
信息
技术
教学
板块
内容
二次备课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p>
设
计
教学
反思
课题
备课时间
课时
教材
分析
教师
上课时间
册数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具
学科
融
合
信息
技术
教学
板块
教
学
过
内容
二次备课
程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p>
设
计
教学
反思
课题
备课时间
课时
教材
分析
教师
上课时间
册数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具
学科
融
合
信息
技术
教学
板块
内容
二次备课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p>
板
书
设
计
教学
反思
课题
备课时间
课时
教材
分析
教师
上课时间
册数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具
学科
融
合
信息
技术
教学
板块
内容
二次备课
教
学
过
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