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ord
格式
1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
认识“融、燕”等
7
个生字
会写“鸳、鸯”等
12
个生字。
2.
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
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
诗大意。
3.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
。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
教学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
春天
的
诗句。
教学时数
:
3
课时
教学课程:
第一课时
1
、古诗三首
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
和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3
、借助此诗的学习,初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借助注释和有关资
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学习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
感受诗人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教学理念
1
、遵循古诗的教学规律,以读促学。
2
、把握古诗的特点,因材施教。
1
可编辑
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Word
格式
3
、挖掘教学资源,拓展延伸学习内容。
4
、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教学准备
挂图、苏轼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1
、小黑板出示小知识。
课外知识积累:
苏轼,(
1037
——
1101
)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
画家,唐宋八
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等各方面有很高
的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
齐名。他与南宋辛弃疾合称“苏辛”
。
2
、板书课题:惠崇《春江晚景》
<
/p>
3
、出示惠崇《春江晚景》的教学挂图。
引导学生读懂诗题,指导学生观察教学挂图上的内容;让学生知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
/p>
苏轼为北宋名僧惠崇所作之画《春江晚景》而题诗,写的是江南
初春的景象。
二、初读古诗
1
、小黑板出示自学提示(一)
①
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②
能认识“蒌蒿”二字,正确书写“崇”
、“轼”二字。
2
、学生自学。
3
、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相机出示教学挂图)
①
识字“蒌蒿”
、
“崇”、“轼”
②
指多名学生读诗,集体评价,用“
/
”画出诗中停顿的地方,再齐读。
。
;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
惠崇
/
《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
/
桃花
/
三两枝,
2
可编辑
Word
格式
春江
/
水暖
/
鸭先知。
蒌蒿
/
满地
/
芦芽短,
正是
/
河豚
/
欲上时。
三、再读古诗,读懂诗意
1
、出示自学提示(二)
①
再读古诗,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逐行理解诗意。
②
了解诗人是如何描绘《春江晚景》这幅画上的内容。
2
、学生按自学提示自学,教师行间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适时点拔。<
/p>
3
、教师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①
指多名学生述说每行诗的意思,教师及时点评。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生: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
在水中嬉戏游玩,好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
暖。
师:“桃花三两枝”说明了什么
?(两三枝桃花开放,给我们报告了春的的信息)
生:“鸭先
知”表明鸭子最先知道初春的江水回暖,所以迫不急待地在水中嬉戏。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
生:这名话的意思是:河滩上已满
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出嫩芽,此时正是鲜美的河豚
上市之时。
师:“蒌蒿满地芦芽短”
体现怎样的景象?(春天的活力惹人喜爱)
物吗?
(
河豚不是画中的事物)
。你能结合课文和图画进行联想吗?
想。)
②
在师生共研中让学生知道这首诗诗人由江边——江中——江岸——想象,其中第
—
3
行是咏画的景
物,描绘竹林、桃花、江水、鸭、蒌蒿、芦芽这此景物突出了江南初春的
美丽景色,第
4
< br>行诗由画面景物跳出画面,展开了极为丰富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
爱。
四、三读古诗,背诵古诗
1
,“河豚”是画中的事
。
(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
3
可编辑
Word
格式
1
、出示自学提示(三)
①
三读古诗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②
背诵古诗。
2
、学生进入第三次先学,在学习中做到自主、合作、探究。
3
、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①
引导学生概括题画诗的特点。
出示《题画兰》这首诗。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
相知去不留。”
让学生结合这两首诗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②
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对又快。学生背诵古诗。
五、课堂训练
1
、辩字组词:
崇(
崇(
)
)
芦(
庐(
)
)
豚(
逐(
)
)
蒿(
篙(
)
)
2
、这首诗中写咏画面景物的诗句是:
作者展开想象的诗句是:
3
、古诗赏析:
①
这是一首
②
这首诗描写了
诗,诗的作者是
时节
朝诗人
。
。
的景象,体现了诗人
学生完成练习,教师了解学生的练习情况。
六、总结
师:学了这首诗,从古诗的
内容和思想上你有哪些感受?从诗人描给的图画的方法上你
受到哪些启发
?
第二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l
.惠崇是北宋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
.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学自读,熟读诗句。
4
可编辑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
Word
格式
出示自学要求: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
,了解诗意
1
.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提醒学生注意停顿。
4.
(板书古诗并画出停顿)
春江晚景这
幅画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你能从这首诗中找到春天的足迹吗?
(桃花,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来。)
3
.这幅画一定很美,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
(
1
)你们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吗?师解释。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
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
(
2
)学生描述诗中的画面内容。
<
/p>
提问:诗中哪几句是描写画中的内容(前三句),那最后一句是什么呢?(诗人
的想象)。
(
3
)师生共同总结古诗意思,当堂背诵。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四、
当堂小结,生谈感受
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根据诗人抓住春天的景物,让学生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在近海,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
在淡水中产卵。
师
第三课时
一、导语引入,揭示课题
1.
继续学习宋朝诗人曾几写的一首
古诗,一起感受曾几笔下的春天。
2.
强调曾是多音字
3.
板书课题。解释课题(三衢山的道上)
二、初读古诗,补充学法
1.
师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
2.
学生根据古诗学习的方法自学古诗。
3.
齐读
1
、
2
句。经过自学,你学懂了哪个
词或哪句诗?强调“泛”“尽”的意思?
【设计意图:回忆总
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很必要,“善教者授其法也”,鼓励学生提出新
的学习古文的方法。】
4.
“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
,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
1
、
2
句的,体会诗人的心情。
诗人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有些失望的时候,
却听到树上的黄鹂,
于是情不自禁地
很好,游兴愈浓。指导学生读出
5.
5
可编辑
Word
格式
吟出了下面两句诗。齐读
3
、
4
句。
6.
此时诗人的心情一定是—惊喜的,指导学生读出诗人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诗人那种由失望到惊喜的心情变化。】
7.
齐读整首诗,读出诗人心情的变化。(配乐朗读)
8.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全诗的意思。
三、总结全诗,拓展延伸
4.
欣赏美丽的春色。(播放视频)
5.
用学过诗文描绘春色。
2
《燕子》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6.
认识本课的生字、生词,并学会运用。
7.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燕子的
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
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
内容,通过多种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交流合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
认识本课的生字、生词,并学会运用。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燕子的
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的重点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课前准备】
可编辑
6
Word
格式
布置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搜集燕子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现
在我们首先听一首儿歌,看谁能猜出歌里唱的是什么?播放儿歌《小燕子》
(学生回答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
习小燕子,看看它有多么可爱。板书课题《燕子》
二、检查自学,展示成果
1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搜集的燕子的资料。
燕子是雀形目燕科
74
种鸟类的统称。
形小,
翅
尖窄,
凹尾短喙,
足弱小,
羽毛不算太多。
羽衣单色,或有带金
属光泽的蓝或绿色;大多数种类两性都很相似。燕子消耗大量时间在空
中捕捉害虫,是最灵活的雀形类之一,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是众所周知的益鸟。几
个月就能吃掉
25 <
/p>
万只害虫,所以我们应该保护它们。在树洞或缝中营巢,或在沙岸上钻穴,
或在城乡把泥黏在楼道、房顶、屋檐等的墙上或突出部上为巢。每产
近人类,人类最爱护这种益鸟。
燕子在冬天来临之前,它们总要进行每年一度的长途旅行——成群结队地由北方飞向遥
远的南方,去那里享受温暖的阳光和湿润的天气,而将严冬的冰霜和凛冽的
寒风留给了从不
南飞过冬的山雀、松鸡和雷鸟。
2
、展示作者的介绍。
郑振铎,
1898
年
12
月
19
日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
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著
名
的收藏家,训诂家。
1952
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57
年,他编集出版了《中国文学研究》三
册。
1958
年
10
月
17
日,因飞机突然失事遇难殉职,年仅
三、朗读课文,学会生字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然后完成下面的问题:
1
、按要求自学生字、新词,比一比看谁学的最快。
(
1
)在读课文中,圈画出不会的
字音、难懂的词语。
(
2
)通过查字典,弄明白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
/p>
3
)说一说你如何记住这些生字词。
<
/p>
提示:根据形声字的形旁、声旁,根据形近字的不同偏旁,根据字的结构深记忆。
7
可编辑
。
。
3
~
7
卵。燕子最愿意接
2
·
1
·
c
·
n
·
j
·
y
60
岁。
Word
格式
< br>2
、开火车反复朗读生字,看谁读的最准确。
燕子
y
à
n
zi
稻田
d
à
o ti
á
n
荡漾
d
à
ngy
à
ng
聚拢
j
ù
l
ǒ
ng
尾尖
w
ě
i
ji
ān
倦
ju
à
n
了
增添
z
ē
ng ti
ā
n
偶尔
ǒ
u
ě
r
音符
y
ī
n
f
ú
掠过
l
ü
è
gu
ò
沾
zh
ā
n
了
演奏
y
ǎ
nz
ò
u
一圈
y
ī
qu
ā
n
赞歌
z
à
n
g
ē
3
、生字组词大挑战。
燕(
尖(
倦(
)
)
)
聚(
偶(
符(
)
)
)
增(
沾(
演(
)
)
)
掠(
圈(
赞(
)
)
)
稻(
漾(
)
)
三、自主探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指导学生多种形式大声朗读课文,
然后自主探究以下问题:
2-1-c-n-j-y
1
、你知道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吗?
点拨:对燕子的喜爱的赞美之情。
2
、课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燕子,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p>
点拨:描写的是春天的燕子,从“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
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
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
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看出来。
四、深入探究燕子的美丽外形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然后探究下面的问题:
p>
1
、小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点拨: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
p>
2
、通过这些描写可以看出小燕子外形有
什么特点呢?
点拨:外形非常美丽。
3
、小燕子还有什么特点?
点拨:活泼机灵。
五、感情朗读,欣赏春天美景
组织学生齐读第二段,然后认真思考下面的问题,看谁先回答。
1
、春天到来了,景色是怎样的?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
点拨:是光彩夺目的春天,描写了细雨、微风、柳丝,青草、绿叶、
鲜花。
2
、细雨、微风、柳丝、草、
叶、花分别是什么样的?
8
可编辑
可以个人读、
小组齐读、
接力读,
逐渐理解课文内容,
Word
格式
点拨:蒙蒙的细雨。微
风吹拂着,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
鲜艳的花。
3
、“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是怎样的景象?
点拨:各种树木
、花儿、草儿,长的非常茂盛,繁多,充满了生气,一下子赶到春天里
来了,就像赶集似的,热闹极了。
4
、小燕子从哪里赶来的?它给春光增添了什么?
点拨: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5
、发挥想像,你认为小燕子会为春天增添什么生机呢?
点拨:带来美丽的身影,带来悦耳的歌声,带来精美的舞蹈等。
六、合作探究,理解空中飞燕的美姿
以小组为单位朗读第三段,看那个组读的整齐、有感情,然后合作探究下面的问题。
1
、燕子是如何中天空中飞行的?
点拨: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
2
、课文写了燕子几种情况的飞行?
两种,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
/p>
尔沾了一下水面。
< br>3
、你能描述一下“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的情形吗?
点拨:小燕子飞快的飞到清澈的湖面上,轻轻的贴近了水面,俊俏的尾巴
轻快的沾了一
下水面。湖面上产生了一圈又一圈的美丽波纹,
慢慢向四周荡漾开去。
4
、这一段你
感受到燕子飞翔时怎样的特点?
点拨:感受到燕子飞行时的轻快、灵巧和优美的姿态。
七、细细品读,体会静止燕子的优美
仔细品读第四段,反复体会语句意思,然后探究下面的问题:
1
、小燕子为什么要落在电线?
点拨:几对燕子飞倦了,所以落在电线上。
< br>2
、我会找出课文中两个打比方的句子,并说说把什么比成了什么。
点拨:“蓝蓝的天空,
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
多么像五线谱啊!
”“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
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
第一句把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比
作五线谱,第二句是把电线和停着的燕子比作一支正
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9
可编辑
Word
格式
3
、发挥想像,说说燕子“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会赞美什么呢?
点拨:会赞美春天
的美丽、燕子的可爱美丽、大自然的生机活力、人们的勤劳。
八、学以致用,拓展延伸提高
指导学生仿写句子,
“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
”
点拨:远处的丛山,连绵起伏,多么像一个大屏障啊!
天上轻盈的白云,飘来飘去,多么像美丽的仙女啊!
九、当堂练习、及时巩固
1
、我会根据拼音写词语。
j
ù
l
ǒ
n
ɡ
<
/p>
d
à
n
ɡ
y
à
n
ɡ
y
ī
n
f
ú
z
ē
ng
ti
ā
n
z
à
n g
ē
(
)
(
)
(
)
(
)
(
)www-2-1-cnjy-com
2
、我会在(
)里填上恰当的量词。
一(
)羽毛
一(
)翅膀
一(
)鸣叫
一(
)春雨
一(
)柳丝
一(
)燕子
3
、我会照样子,打比方。
例: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我会写:
4
、我会按课文内容填空。
《燕子》是我国著名作家(
)先生写的一篇优美散文。课文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描
写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
在天空中掠过,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春天和(
)的喜爱之情。
十、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篇课文,从
燕子的外形美,写到燕子的飞行美,又写到它静态的美。让我们
感受到美丽的春天因为有了燕子,更有生机和活力;而燕子因为有了春天的衬托,又显得更
可爱。希望我们热爱小燕子、保护可爱的小燕子,让生活更加美好。
10
可编辑
)
Word
格式
5.
《荷花》教案
1.会认
3
个生字,会写出
12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
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蜻蜓、随风飘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语句,感受荷花的美丽。
识字卡片、学生查找有关荷花的资料、课件、挂图。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交流诗句,激趣导入
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荷花的诗句。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br>2导语:自古以来,就有很多赞美荷花的诗文。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是纯洁的象征。今
天,让我们跟着叶圣陶爷爷一起去公园看荷花!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荷花的美
1师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边看边想,公园里的荷花怎么样?
2学生交流看后对荷花的感受。
教师:这么美的荷花,叶圣陶爷爷又是怎样描写的呢?
3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
4检查反馈。
5指名读课文:注意读音正确,不多字漏字,不读破句。
三、品读课文,具体感知荷花的美
默读课文,想一想每段写了什么内容?
(理清“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的过程)
四、指导书写
11
可编辑
Word
格式
“蜓”“蹈”“佛”等。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这一自
然段,边读边想:你觉得作者的心情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提
示
:心
情是急切的、迫切的。从“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为什么他要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未见荷花先闻其香!
)
(板书:闻
清香)
”可以看出。
)
师:我们在读到这一句的时候,怎
样才能把叶爷爷急于看到荷花的迫切心情读出来呢
?
先自己试试。
(指名学生读,评议,
全班齐
读
。
)
2
相机引入学习后面的自然段。
师:这
么美的荷花,这么浓郁的清香,把人都给深深陶醉了!怪不得,叶爷爷说
:
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句子)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
“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
“如果
”(课件出示句子,学生初
教师:这
个“冒”字写得特别美。到底美在哪儿?请大家想一想,
么字?
(长、钻、伸、露、探、冲
)
师:自己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
做
冒
出
来
。<
/p>
(使劲地、急切地、笔直地、高高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
、精神抖擞
地
?
?
要求学生
分别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来读读悟
。
悟
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
组织学生想象写话: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
< br>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看看外面这个精彩
的
世
。
界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白荷花在这些大圆
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进行时装
表
演
。
教师: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一
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白荷花变
得
更美了。正像同学们所讲的那样,这是一种喜气洋洋的美!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美。请大家
p>
带着赞美之情读一读这句话。
12
可编辑
)
”写后组织全班交流。例
Word
格式
2(出示句子)
“荷叶挨挨挤挤的,
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
”
“挨”和“挤”所表示的词义程度
不同,看图,请同学上前指一指,哪处荷叶是“挨”着,
哪些荷叶是“挤”着。
教师讲述:看
,它们多像一个个绿娃娃。这儿亲密地“挨”在一起;那儿又
顽
皮
地
“
挤
”<
/p>
在
一块儿。“挨挨挤挤”说明人或东西
很多,那么,这儿说荷叶“挨挨挤挤”
得怎么样?
(荷叶长得生机勃勃,非常茂盛。
)
教师: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句中“
挨挨挤挤”这个词语,我们通
过
比较
,
想象体会到了
它的作用。再回忆一下
,你还在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看到过“挨挨挤挤”的情
景
?
p>
师:接下来,请大家自学后半句,看看还有哪些词语也写得很好,
并说说好在哪里
。
(此处要引导学生抓住“一个个”
“像
?
?
大圆盘
”
“
碧绿”等词语进行分析比较
,
使
学
p>
生
真正感受到荷叶的色彩美和形状美,以
及它旺盛的生命力,为下文分析“一大幅活的画”作
铺垫,同
时培养学生对词语的初
步
赏
析
力
。
能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句子)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对照插图,想一想,课文中一
)
,告诉我们荷叶长
共描写了哪些姿态?找到读一读!
(学生自由读句子:
“有的
?
?
有的
?
?
有的
?
?
”
)
师:
除了书上讲到的这些姿态外
,
还有别的姿态吗
?
(歪着脑袋的样子,
翘着嘴巴的样
子,挨挨挤挤靠在一起
的样子;还有的荷花的花瓣都张开了,就像一张花瓣床
;
小
p>
莲
蓬
就
像
个调皮的孩子
?
?
)
2(出示句子)“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
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
(1)教师:眼前的荷花有多美?
你怎样感受到的?为什么称它为“一大幅活的画”?
(这么多
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
。
乐
(2)教师:花,用眼去欣赏;优美的文字,让
我们一起用心去体会。同学们,让咱
们
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
算
用
怎
样
的
语
言来赞美这美丽的、
动人的荷花。(学生无拘无束、
有滋有味地观赏。
看后鼓励学生自由起立
发言。)
提示:可要求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来说:
“荷花!
”
)
例如:荷花!你美丽动人的形象将
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
荷花!你的清香
是那样迷人,你的形状是那样美丽,你的姿势是那样动人。
13
可编辑
Word
格式
荷花!你的魅力令我终身难忘
!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出示句子:“不光
?
?
好梦
?
?
”
,齐读。
1蜻蜓在荷花上空飞行,为
什么会感到快
乐
?
< br>2小鱼在这么美丽的荷花池中游过,它会梦见
什
么?
p>
3蜻蜓、
小鱼都是
“我”
的伙伴,
他们会跟
< br>“
我”
说些什么呢?还会有哪
些动物
来
与
交谈,会对“我”说些什么?
4指名
读第四节,分角色再现课文情境
。
5让我们满怀爱的感情来配乐读第四节。
(配乐齐读)
“我”
6多热闹的荷塘呀!大自然不
用笔、纸就能画出这么美的荷花,那我们又
应
该
怎
样
画
荷
花,赞美荷花呢?
学生自由说
:如果你是歌唱家,你怎样?如果是诗人呢?如果是舞蹈家呢?
五、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师:我们沉醉
了,过了好一会儿才清醒过来。哎,其实,我们都不是荷花,作
者
也
不
是
荷花,我们都是在看荷花。一齐读第五节。
六、小结
同学们,荷花是美丽的,它
是那么洁白,那么清纯,那么努力向上。让我们在音乐声
中
,<
/p>
把我们对自然的热爱,对荷花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一起融入书
中
,用我们的声
音
把这一池
荷花留下来!
七、课外延伸
1让学生积累本课的好
词
佳
句
。
<
/p>
2提醒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收集描写荷花的诗句及
文
章
。
4
昆虫备忘
录
教学目标:
1 .
能读通读课文,读准字音,学会默
读
课文
6.
能够选择自己最感
兴趣的内容与大家分享并简单总结该种昆虫的特
征
,
用
自
己
欢
喜
14
可编辑
Word
格式
的方式做一份昆虫备忘录。
3
.具有对昆虫进行探究的欲望,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选择文中自己最喜欢的昆虫,总结该种昆虫的特征与大家分享
教学难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份昆虫备忘录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昆虫资料
教师准备表格、图片卡、教学片课件、视频
教学时数: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激趣
导入新课
7.
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见过那种昆虫,有什么特点吗?
(
1
)学生小组交流自己所知道的昆虫。
p>
(
2
)各小组选
择一名代表全班交流。
8.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看看你最喜欢哪一种昆虫。
p>
(
1
)学生观看视频
(
2
)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哪一种
昆虫,并说明原因。
【设计意图:此处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入
手,由图片、视频转向文字,给学生一个良好
的适应过程,也容易激发学生兴趣。
】
9.
<
/p>
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汪曾祺的文章中,看看他是如何用文字描述这几种昆虫的。
(
1
)学生了解作者简介
(
2
)齐读
课题《昆虫备忘录》
二、初读课文
读通读懂
6.
自由读通课文
(
1
)默读课文,圈出生字
(
p>
2
)画出难度的句子,多读几遍。
7.
检查字词
预设点:
(
1
)
膜
翅
益虫
瓢虫
马铃薯
霸王
蚂蚱
鞘翅
形态
丝绸
掌握
咯咯作响
黑斑
褐色
琢磨
瞎
款
多种方式认识生字生词
(
2
)磨
[
m
ó
] 1.
摩擦磨合
2.
阻碍,困难
3.
消耗,消灭
4.
拖延,耗时间
[ m
ò
]1.
粉碎粮食的工具。
2.
用磨将粮食加工成所需的状态。
3.
掉转
15
可编辑
Word
格式
师提问在本课中“琢磨
”应
读
哪个音
10.
接读课文,在读中正
。
音
11.
梳理课文内容
(
1
)课文讲了哪几种昆虫
(
p>
2
)为什么不以名字命名小标
题
(
3
)每种昆虫最显著
的特点是什么?
(
4
)通过瓢虫的描写片段,你还知道哪些昆虫是益虫,哪些是害虫?
三、制作昆虫备忘
录
8.
你最喜欢哪一种昆虫,说说原
。
因
9.
<
/p>
如果不喜欢课文中出现的昆虫,可以从自己收集的资料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向
同
学介
绍说明
。
10.
师出示范例,选择你最喜欢的
方式,制作昆虫备忘
录
预设:(
p>
1
)表格式
昆虫名称
别名
显著特征
瓢虫
花大姐
硬翅上有黑色小圆点,并且有定数
独角牛
蚂蚱
蜻蜓
?
?
?
?
(2)
图片文字说明
式
(3)
文字记录
式
例:瓢虫又名花大姐,膜翅是黑色的,硬翅是朱红色的,并且上面有小圆点,有吃蚜
虫<
/p>
的益虫,也有吃马铃薯叶的害虫。
<
/p>
【设计意图:采取多种方式,不拘泥于形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昆虫备忘
录
,
此
时动手能力与动脑能力兼得,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概
括
能
力
】
。
四、质疑探究、资料补
充
8.
读了课文,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
/p>
1
)学生提出问题如:
什么是复眼、
蚂蚱飞起来为什么发出
咯
咯
声
、
<
/p>
独角牛为什么只有
一个角、有没有其他颜色的瓢虫。
(
2
)交流解决
9.
出示视频资料补
充
< br>小结:同学们,如果你对大自然中的昆虫感兴趣,想进一步探究,请
在
课下
红
杨
读
阅
珍
《走近大自然》
之《探秘昆虫世界》
,进一步了解千姿百态的昆虫和它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16
可编辑
相
Word
格式
信你对昆虫世界有更多的了解。
【设计意图:从学生兴趣入手,将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
】
口语交际·
春天去哪儿玩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观察春天,了解春天特点。
2
、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口语交际过程中,学习用恰当的语言表现春天的美。
3
、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
、通过口语交际中的交流、
评价,
让
学生在增强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
解和感受。
教学重点:
能在交流过程中看到的景
物说清楚,对于印象深刻的,能说得具体些。
教学难点:
会聆听同学的发言,把句子说具体、生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设计一组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
1
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歌唱春天。
12.
读一读。课件展出描写春天的古诗句。
13.
唱一唱。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春天的歌曲
14.
说一说。歌曲中的小朋友在哪里找到了春天?
丰富自己的见
。
(课件播放歌曲
《春天在哪里》
)
。
二、畅所欲言,感受春天
11.
是啊!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
在湖水的倒影里,春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老师给
大家带
来了几张春天的美图,你能不能用优美的语言把看的说出来呢?(课件出示春天的美
图)
12.
学生畅所欲言把看到的说出来。
17
可编辑
Word
格式
说话示例
:
(
1
)春天来了,花园里的花开了
?<
/p>
?
(
2
)春天来了,小溪里的水解冻了
?
?
(
3
)春天来了,柳树发芽
了
?
?
【设计意图:出示不同地方的春天
的图片,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感受春天,为
后
面
< br>“
春
天
去哪玩”铺垫材料
。
】
3
、学生
说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如何让把话语说生动、具体(如,运
用
不同的修
,
辞
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觉器
官
。
< br>
)
【设计意图:
教会孩子在交流过程中不仅能把把看到的景物说清楚,
还要说具体说生动。
三、小组合作,描绘春天
春天在你们的口中变得如此的多姿多彩
,
这么美好的季节
,
若能出去走一走看一看,
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啊!想不想出去玩?你想去哪玩呢
?
1.
学生回答
2.
小组合作
课件出示交流要求
(
1
)想去哪里玩?说清楚想法和理由。
(
2
)耐心听别人把话说完,尽量不打断别人的讲话
(认真倾听也
是
一种美德
)
。
(
3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总结把组里的意见,并用优美的语言
< br>表
述
出
来。
四、回顾小结,增强
感
受
春天里,有阳光,有小鸟,有花香
?
?
春天多美啊!一年之季在于春,让我们走进春天
走进大自然,共同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吧
!
习作·我的植物朋友
教学目标:
13.
能够介绍清楚一种你喜爱的植物。
14.
学会动用所有的感官系统,看
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方式,多角度了解所观察的
植物。
15.
要把观察和感受到的写具体。
16.
写作的时候,要抓住这种植物
的特点,重点写这种植物的形样子、颜色、气
味
以
及
18
可编辑
】
Word
格式
其他特性。
教学重点:
抓住植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教学难点:
观察植物时,要动用所有
的感官系统,多角度了解所观察的植物。
教学准备:
搜集要描写的和你喜爱的植物的图片或实物观察。
教学时数: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5.
师:同学们,世界因为有了绿
色的植物才变得生机勃勃,如果没有植物,我们的地球
将变得
一片荒凉,所以,我们要爱护植物,珍惜植物给我们带来的美好生活。可是,我们怎
<
/p>
样才能做到爱护植物呢?要爱护它,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它,认识它,只有这样,我们才知道
怎样做才能爱护它,才不会做错事伤害它。如果我们把自己了
解和认识的植物写成文章,让
看了文章的人也了解和认识它们
,那么,我们就为环保和绿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这节课,
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来写植物的文章。
《我的植物朋友》
,抓住题眼(植物)
(朋友)相机板书
16.
什么样的关系才称得上朋友?植物包括什么?(出示植物的图片)
【设计意图:从富有激情的谈话导入,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植物的感情,进而激发想了解
植物的好奇心,再配以各种植物的图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二、学生自己展示喜欢的植物记录卡
17.
课前收集整理好所观察植物的
资料,做好观察工作,做一个观察记录卡,包括植物的
名称,样子,颜色,气味和其他所了解的性状。
18.
小组内介绍。
19.
选出小组内介绍的好的同学,在全班进行交流。
【设
计意图:这个环节是学生预习环节的延续,在老师的要求下,课前从多角度观察植
p>
物,并做好观察记录卡,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锻炼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
/p>
三、写作方法指导:
10.
写好植物的形态
抓住不同植物的特点,有目的地描写。如植物开花时的姿态、颜色、花期;植物叶子在
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变化。总之,要抓住所写的植物与其它植物不同之处。
【设计意图:自然界的植物千差万别,只有抓住不同于别的植
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才能
将植物写生动。
】
11.
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19
可编辑
】
Word
格式
一般来讲,写植物的顺
序有两种:一是按茎、叶、花、果从下到上或从上到下的顺序;
二是按生长顺序。
【设计意图:这样可使文章的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17.
恰当地运用修辞方法
】
(
1
)对比法
(
2
)比喻法
(
3
)拟人法
例如:在这千姿百态的植物世界里,我喜爱的既不是花中之王牡丹,
例如:万寿菊有的是未开的青色的花骨朵,远远地望去像一个个小小
例如:《石榴》春天来了,石榴树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
p>
也不是娇艳欲滴的玫瑰,而是可治百病的芦荟
的话筒,竖在枝头,花瓣一层又层,密密地重叠在一起,像一个淡黄色的绣球。
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
个
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
4
)衬托法
芦荟不像牡丹那样艳压群芳,也不像文竹那样温文尔雅,更没有玫瑰
那样的馨香四溢。但就是它的朴实无华和默默为人奉献的内涵深深打动了我的心,
(
5
)
远近结合法
同一棵植物,远看和近看是不一样的。例如:
近看:盛开的菊花真是漂亮,花朵极大,像个大绣球,淡黄色的花瓣,一丝一丝的,菊
< br>
瓣弯曲带钩,中间金黄的花蕊像一个小太阳,菊花的茎都非常挺直
远看:
a
远远望去,
许多串红连成一片,红得耀眼,真像燃烧得火苗,漂亮极了
b
我家养了一盆吊兰。远看,她犹如一位眉清目秀、亭亭玉立的少女,尽显自己
的风采。
【设计意图
:恰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来描写植物,可使植物更形象、生动,语言更加
鲜明活泼。】
20.
要有联想地抒发感情
写植物可进行联想,抒发一些个人感受。如写梅花不怕风雪的特点时,可联想到人的坚
韧不拔的性格;写白杨的挺拔高大,可联想人的奋发向上的精神。但是联
想不能超越客观实
际,抒情不要无病呻吟。
佳秘方。
【设计意图:将描写植物和
个人感受相结合,可以在原来基础上使文章得到升华。
四、尝试写作
学生自由写作。教师巡查,相机指导写作。
】
另外,注重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相结合的办法,是描写植物的绝
20
可编辑
Word
格式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本次语文园地学习可按照板块依次进行教学,
注重举一反三,实践运用。
梯度上升特点:
从整体上看,
本次语文园地学习内容按照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
由字到词再到句子,段落这样的一种梯度上升的。
举一反三,实践运用:
1.
“识字加油站”都是形声字,可以让学生再列举一些和这一
板块中的生字有着相同偏旁的汉字。
写一种自己熟悉的小动物。
交流平台
1.
品味本单元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做到边读边想象。
2.
在朗读中敢于说出自己的感受,并把这种感受融入到自己的朗读中。
注意版块内容难度方面的梯度上升特点,
2.
“词句段运用”可以让学生运用习得的写作方法描
【设计意图:品读优美语句,尤其是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既能让学生掌握品读语句
的
方法,又能深刻体会祖国语言的美妙之处。
识字加油站
21.
< br>引导学生把字音读正确,注意“援”前鼻音发音,
】
“贡”后鼻音发音。
“掷”、“资”
的音节是整体认读音节。
22.
p>
学会按汉字偏旁识记生字,并根据偏旁初步认识生字的意思。
p>
23.
认识形声字的特点,何为形旁,何为声旁,各有什么作用。<
/p>
【设计意图:根据偏旁对汉字进行归类,既能让学生掌握有效的
识字方法,又可以帮助
学生理解字义,认识形声字的特点,可
以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识记形声字的规律。
词句段运用
12.
13.
】
能区分形近词的意思。
能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合适的词语进行表达。
14.
从课文片段中提取写作方法并加以实践。
p>
【设计意图:认识形近词,目的是为了正确运用这些词语。从具体文字中提取方法,体
现学习由浅入深的层次性。
】
日积月累
4.
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这首词,并熟读成诵。
5.
能通过画面想象,感受江南春天的美好。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将抽象的文字还原成具体的图
画,加深对整首词
的理解,感受词中所描写的江南春天的美好。
教学重点:
21
可编辑
】
Word
格式
正确识记形声字。习得描写动物的写作方法并进行练笔。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相关
PPT
。学生搜集“扌、纟、贝”这三个偏旁的生字,搜集自己熟悉的一种
小动物的资料。
教学时数:
2
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熟读精思品佳句
1.
自学预习
读一读下列语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
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
顺顺溜溜;
收
拢硬翅,
严丝合缝。
2.
检查自学成果
教师指名学生朗读“交流平台”中的三段文字。
重点指导学生读好“花骨朵儿”
,其中“骨”读为(ɡū)
,
整个词应读出儿化韵。
“顺
顺溜溜”的“溜”读为“
li
ū
”
。
p>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放手让学生自学,一方面快速回顾本单元优美语句,另一方面也
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巩固与提高。学生通过自学,可以将这三段文字
读通,读熟,真正做到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
。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
3.
】
边读边想象画面
教师指导学生再读“
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
圈地荡漾开去。
”
这句话。
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
1
)一只活泼的小燕子在空中飞翔
(
2
)小燕子身体特别
轻盈,与水面的接触只是轻轻地一点。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把这
种画面描述出来,说一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然后通过自己的朗
读把这种感受表现出来,学生读得越出色,说明他的想象越丰富,感受越深刻。
p>
学生读完后,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朗读方法——边想象画面边读书。
【设计意图: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大胆说出自己的<
/p>
感受,只要学生的描述做到了细致,生动,那么就意味着他已经
读懂了这段文字,当学生能
做到带着自己感受读文本的时候,他就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
22
可编辑
Word
格式
18.
运用方法尝试自学
(
1
)引导学生运用“边想象画面边读书”这一新掌握的方法,自学“交流平台”
的后
两段文字。
< br>(
2
)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展开学习,采用小组合作
学习的方法,帮助学困生完成
学习任务。
(
3
)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在此基础上,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感受:作者把花骨朵儿写活了。
学生通过朗读把脑海中的画面描述出来,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
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
顺顺溜溜;
收
拢硬翅,
严
丝合缝。”
画面:一只轻盈的小瓢虫在收拢自己的翅膀,非常可爱。
感受:作者描写瓢虫的动作很细致。
学生尝试读出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
图:这一环节可以检验学生对新习得的学习方法的掌握程度,教师根据学生的
自学反馈进行指导。这样强化了学生的朗读方法,也能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分门别类识生字
24.
”
画面:这朵荷花马上要绽开了,花骨朵儿已经包不住花瓣了。
】
预习自学
掷
___
(
)
捞
___
(
)
在“
__
_
”上写出下列生字的偏旁,在“
(
)”中给它们注上音节。
援
___
(
)
缚
___
(
)
缭
___
(
)
络
___
(
)
资
___
(
)
贡
___
(
)
贷
___
(
)
25.
检查预习
掷
扌(
zh
ì
)
捞
扌(
l
ā
o
)
p>
教师指名公布自己的学习成果,帮助学生对于出现的错误进行订正。
援
扌(
yu
á
n
)
缚
纟(
f
ù
)
缭
纟(
li
á
o
)
络
纟(
lu
ò
)
资
贝(
z
ī)
贡
贝(ɡò
n
ɡ)
贷
贝(
d
à
i
)
提醒学生注意以下汉字的读音:
“援”前鼻音发音,
“贡”后鼻音发音。
“掷”、“资”的音节是整体认读音节。
【设计意图:
此环节意在巩固学生已掌握的汉语拼音知识和偏旁知识。
自学。】
26.
归纳整理
但学习方式为学生
(
1
)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一板块中的三行生字,说一说每行三个生字之间有
什么
共同点。
23
可编辑
Word
格式
以第一行的
“援、
掷
、捞”
为
例,
教
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预习单,
这三个字有着相同的偏旁——“扌”
。
从而得出结论:
。
以此类推,第二行和第三行的生字
也都有相同的偏旁,分别为“纟”和“贝”
(
2
)学生读一读课本中给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并仔细观察这些词语。
教师提示学生:
“
救援”、“投掷”、“打捞”,做这些动作都需要身体的一个部位,那就是
——手。
师生小结:“援、掷、捞”这三个字的意思都与手部动作有关。
学生拓展提升:
“
< br>拍”、“打”、“挑”、“挖”的偏旁也是“扌”
,这些字的意思也与手部动
作有关。
师生总结:偏旁为“扌”部的汉字,其意思与手部动作有关。
(
3
)按照总结第一行生字字义的方法
,借助文中词语,尝试总结二三行生字的意思。
“缚、缭、络”的偏旁都是“纟”
,因此其意思都与丝线有关。类似的还有“纺”
“绸”。
“资、贡、贷”的偏旁都是“贝”
,因此其意思都与金钱有关。类似的还有“财”
“贩”。
教师指导为什么以“贝”字作偏旁的汉字与金钱有关。
夏商时代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货币──贝币
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帮助
学生通过利用偏旁来识记生字,理解字义,教师首先帮
助学生
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再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自主获取新知识。这样就实现了课堂学
习的高效率。
】
4.
总结提升
、
“
织
”
、
<
/p>
、
“
购
”
、
.
所以当时造字时便以贝字作为与金钱有关的
教师指导学生再次仔细读一读这九个生字,
间有什么联系。
以第三行三个生字为例:
资(次)
贡(工)
贷(代)
找一找,
每个生字的读音和它的组成部分之
以上每个汉字都有一组成部分与整个字的读音相同或相似。
第一行和第二行的汉字也是如此
援(爰)
掷(郑)
捞(劳)
缚(尃)
缭(尞)
络(各)
师生总结:这九个生字,其
偏旁与字义相关,另一部分与它的读音相同或接近。这样的
字在我们的汉字系统中称为形声字。
教师明确形声字定义:
形声字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
(形旁)
和
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
(声
旁)组合而成。
学生举例说明:
24
可编辑
Word
格式
拍:“扌”是形旁表字义,
“白”是声旁表读音。
纺:“纟”是形旁表字义,
“方”是声旁表读音。
购:“贝”是形旁表字义,
“勾”是声旁表读音。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是总结提升,教师不仅帮助学生明确形声字的定义及实际规律,
还应给学生实际体会的机会,学生通过举例说明,会对形声字这一类型的汉字有更加深刻的
认识。】
第二课时
一、精挑细选析词句
1.
布置预习
查字典,查找以下四组词语的意思。
(
1
)清香
浓香
明确词语意思。
清香:指清淡的香味。
浓香:浓郁的香气。
荡漾:水面等起伏波动;形容起伏动荡。
飘荡:在空中飘浮,飘摆或飞升。
轻巧:轻便灵巧,简单容易或操作轻松灵巧。
轻快:不费劲儿。
灵活:指敏捷,不呆板。
灵敏:反应迅速。
【设计意图:这一
板块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词的辨析能力,因此应首先明确这些词语的
< br>意思,不过学生既然已经掌握了查阅字典的方法,所以,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完成这一环节
的学习。】
师生合作,在具体语境中区分形近词
(
1
)教师引导学生对比“清香”和“浓香”的意思,找找二者
之间的异同。
相同:都是表示嗅觉的词语,都和香味有关。
不同:它们所表示的程度不同,
“清香”的程度浅,
“浓香”的程度深。
(
2
)提示学生回顾课文《荷花》
,想一想,荷花的香味属于哪一种?
结论:荷花的香味比较淡,所以,第一句选择“清香”
要将这些词语置于具体语境中进行对比。
【设计意图:要提高学生对词语的分析能力,首先要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步骤,即查找词
。
(
3
)总结方法:形近词的运用是需要具体的语境的,因此,要区分形近词的差别,就
(
2
)荡漾
飘荡
(
3
)轻巧
轻快
(
4
)灵活
灵敏
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25
可编辑
Word
格式
义,对比分析。然后再
此基础上总结学习方法。当然,这需要教师的指导点拨。
3.
学生运用新的方法解决问题
】
(
1
p>
)学生运用在具体语境中区分形近词这一方法通过自学解决这一板块剩下的三个句
子。
(
2
)师生共同验证学习结果。
二、由表及里悟方法
27.
布置预习
(
1
)安排学生借助文中拼音将以下两段话读熟:
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双剪刀似的尾巴,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
燕子。
独角牛的甲壳铁黑色,很硬,头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
(
2
)找一找这两段话中分别描写了燕
子和犀牛的哪些部位。
28.
检查自学成果
(
1
)指名朗读这两段文字。
指导学生将“似的”读正确,
“似”读为“
sh
ì”,“甲壳”的“壳”读为“
qi
à
o
”<
/p>
。
(
2
)描写燕子的:羽毛、尾巴、翅膀
描写独角牛的:甲壳、角
【设计意图:“词句段运用”
这一板块的第二部分的学习目标是照样子写一种小动物的外
<
/p>
形特点。要达到这目标,前提是充分领会例句的写作特点,要领会写作特点,首先要将文本
读熟,这可以通过学生自学完成。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
行检验。
29.
】
深入体会写作特点
(
1
)剥丝抽茧寻找特点
教师
指导学生根据自学成果二,找一找燕子的羽毛、尾巴、翅膀分别有什么特点。
羽毛——黑色的
尾巴——剪刀似的
翅膀——轻快有力
(
2
)层层推进总结方法
要将
小动物的外形特点描写生动,首先应明确它由几部分构成,然后从颜色、形状、动
作等方面明确每部分的特点是什么。
(
3
)巩固强化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按照寻找燕子外形特点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总结独角牛的外形特点。
< br>
独角牛:甲壳——铁黑色,很硬
角——像犀牛的角
【设计意图:
学生要掌握描写动物外贸的写作方法,
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因此教师需要进
26
可编辑
Word
格式
行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的指导,而由具体的文字到抽象的方法是需要一个递进过程的。其目
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领会写作手法。
4.
尝试写作
】
学生运用刚刚掌握的写作方法选择一种自己熟悉的小动物,描写它的外形特点。
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写作。并当堂检测学习成果。
三、日积月累读经典
30.
布置预习
正确朗读《忆江南》
,读准字音,读
通句子,注意“谙”的读音,借助资料查阅“谙、
蓝”的释义。
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对个别字进行读音指导。比如“谙”读为“ā
意思是熟悉,
“
蓝”的意思是蓝草,叶子可制青绿染料。
解决了字词障碍后,学生再读整首词。
31.
在朗读中想象画面
n
”,它在词中的
< br>(
1
)指导学生反复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
蓝”这两句,找出词中所描写
的景物,诗人提到的颜色。
景物:江花,江水
颜色:红,绿
(
2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这两句的意思
日出江花红胜火: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还红。
<
/p>
引导学生根据意思想象画面,把这种画面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
学生再读,教师给予朗读指导。
教师指导学生按照刚才一边想象画面一边朗读的方法品读“春来江水绿如蓝”
(
3
)再读整首词,想一想,作者在词中表达了
什么情感。
师生合作交流:因为作者写对江南的回忆,选择了
江花和春水,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
显得十分鲜艳奇丽,
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
表达了对江南美好春天的向往。
】
【设计意图:
经典作品需要反复诵读,
因此,
这
一板块的学习离不开读,
学生在读中才能
领会意思,感受经典
之美。进而达到熟读成诵的目标也就轻而易举了。
。
27
可编辑
Word
格式
5
守株待兔
教学目标:
1.
认识折、冀等
5
个生字
,
学写守、株、待等
9
个生字。指导写好株、耕两个字,木
和耒做偏旁时最后一笔变成点。
2.
能读准字音、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
。背诵课文。
3.
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
意。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
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学重点:
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
。
教学难点:
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
疏通文意。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
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学准备
:
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寓言。
教学时数:
2
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32.
同学们,学过寓言故事吗,有
什么特点?下面考考你,根据图片、能不能猜出故事
名称?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知寓言
故事出发,通过看图片猜寓言故事名称从而激发学生对寓
言故事的兴趣,调动课堂积极性。】
2
.出示图片。
(守株待兔),古人写的寓言故事叫做文言文寓言,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咱
们都了解过,今天咱们看看古人是怎么讲这个故事的。
(
1
)生书空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师随机指
导“株”
(
2
)提问
株
什么意思?守株待兔什么意思?
p>
(
3
)读了课题
,你想知道什么?
28
可编辑
“待”的写法。
Word
格式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9.
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
,请你打开课本,结合注音,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
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0.
请五名学生接读课文,每人一句。师随机正音。
预设点:
(
1
)折颈而死:
“
折”,做一做折的动作,提手旁。
“颈”,应读三声。
(
2
)“冀”字正音。
“冀”与“翼”对比识字。出示:羽翼、希冀。
(
3
)身为宋国笑。出示:
[ w
é
i ]1.
做,行,做事
2.
当做,认做
3.
变成
4.
被
[ w
è
i ]1.
替,给
2.
表目的
3.
对,向。
师提问:在本句中,
“为”读哪个音?读一读。
【设计意
图:引导学生利用加一加、熟字换偏旁等方法来识记生字。多音字根据不同的
意思来辨别在此处的读音,加深学生的印象,拓宽学生知识宽度。
三、
复
习生字,指导写字
33.
课件出示生字,自由练读。
34.
生字组词,巩固识字。
35.
指导书写“株”。提示木字旁
做偏旁最后一笔捺变为点;提示“株、待、耕、折、颈、
】
释”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指导书写“守”和“宋”。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字的异同。
第二课时
一、理解句意,疏通文意
15.
再读课文
(
1
)结合注释再读课文
(
2
)在读文的过程中,你能读懂哪个问题?
出示:谁在等兔子,为什么守着树桩等兔子,等到了吗?
16.
学习第一句
(
1
)谁在等兔子?
(
2
)这个宋国人是干什么的?
17.
学习第二句
(
1
)图中除了有农夫还有什么?
29
可编辑
Word
格式
(
2
)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
21.
学习第三句
(
1
)这只又肥又大的兔子,为什么会被农夫得到?
(
2
)为什么兔子会撞到树桩上?
(
3
)强调颈字读音,再
读一读。
(
4
)从哪个字你知道,兔子跑的快?
22.
学习第四句
(
1
)白白捡到又肥又大的兔子后,农夫是怎么做的呢?
p>
(
2
)“耒”字教学。
这句话里
,
< br>
耒
是生字,它的意思是什么?出
示“耒”的图片,上面有把手,下面有犁
头,它是翻土用的农具。想一想你认识的字中,哪个是以
p>
耒
做偏旁的?(随
机板书耕耘)
观察字形,结合图片,联系生活实际,你发现了
以耒作部首的字大多和什么有关?
【设计意图:现在的学生对
于“耒”这种工具较为陌生,通过耒的图片教学帮助学生熟
悉,拉近课文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同时通过耒字演变引导学生找一找生活中以耒做偏旁的字,
拓宽了知识的宽度,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特点。
】
(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
(
3
)耒的字意已经了解了,释其耒呢?原文中是怎么说的?
兔
)
(
4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读懂了什么?带着你的感受读出来。
< br>
为了肥美的兔子,这个农夫不吃饭、不喝水,他——
烈日炎炎,地里的禾苗仿佛在呼喊:我快要渴死啦,谁来帮帮我?农夫却——
寒风呼啸,地里的庄稼仿佛在哭泣:我们要冻死啦,谁来救救我?这个农
夫仍然——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读
好断句,同时理解农夫的懒惰、不劳
而获。】
(
5
)出示断句,因
/
释其耒
/
而守株,冀
/
复得兔。像这样读一读。
23.
学习第五句
(
1
)他这样一直等,有什么收获吗?(板书:收获)
(
2
)课文里怎么说的?
24.
疏通课文
(
1
)让我们把这几句话送回到原文中,好好读一读。
(
2
)谁能试着像读第四句一样读出节奏感?(
配音乐)
三、写话表情,总结寓意
30
可编辑
Word
格式
25.
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对农夫说
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简单写写吧。
老师也有两句话想送给他,
(补充板书)谁来读一读。
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
26.
兔子是经常撞在树桩上吗?所
以还有一句话,想要送给农夫,谁来读一读。
出示:不能把偶然的现象当成经常发生的事。
四
指导背诵,拓展阅读
36.
背诵课文
(
1
)课文填空形式提示背诵。
宋人(
冀(
)。田中(
)。兔走(
)
。
),折颈(
)。因(
)而(
)
,
)。兔(
),而(
(
2
)
出
示
五幅图片,看图片背诵。
(
3
)
闭
眼
感受,配乐背诵。
【设计意图:因学生能力差距,所以采取多种形式来进行背诵,分层、逐步进行,最终
< br>
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
37.
拓展阅读
(
1
)生读《南辕北辙》
,先读通顺。
(
2
)根据问题再读文,
《南辕北辙》中坐车的人犯了什么错误?
坐车的人想去(
)
,
(
)在(
),他却往(
)走。
小结: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
,可以折射出许多道理。它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不要做
守株待兔故事中的——(
),也不要做南辕北辙这则寓言中那个——(
)的人。其实,
像这样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获。
课外读一读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相信你们会有更大的收
31
可编辑
Word
格式
6
陶罐和铁罐
教学目标:
1.
会认陶、罐等
10
个生字。会写骄、傲等
11
个生字。直到书写傲、虚两个字,提示傲
谦虚
傲慢
懦弱
代价等词语
.
是“攵”而不是“夂”,虚字第三笔是横钩,能正确读写
2.
读懂课文内容,能找出表现陶罐
和铁罐神态与动作的语句,并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
要善于看
到别人的长处,正规自己的短处的道理。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通过陶罐和铁
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而不
软弱。
教学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
2-9
节,理解课文讲的道理,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的短处比。
教学准备:
陶罐和铁罐的头饰、学生熟读课文画出对话、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生字入手,导入新课
38.
师板书“缶”字。
(出示缶的图片)
(
1
)大家想一想,这节课中哪几个字带有缶?
(
2
)教师随机板书。
39.
大家见过陶罐吗?
(
1
)(屏幕出示陶罐图片)陶罐就是——用陶制作的,口小肚子大的罐子。
p>
(
2
)(屏幕出
示铁罐图片)手指屏幕,这是?
40.
这节课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故事?
(
1
)陶罐和铁罐。
(
2
)生随教师板书课题(补充缶)
。师指导“罐”的写法
32
可编辑
Word
格式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
1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将难读的词语画出来,多读几遍。
(
1
)生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
(
2
)出示词语,个别检
查。
争辩
恼怒
御厨
羞耻
懦弱
陶罐
奚落
轻蔑
掘开
朴素
流逝
宫殿
相提并论
和睦相处
预设点:
(
1
)重点指导懦弱、
轻蔑、
奚落、朴素的读音
(
2
)虚,陶、罐的缶字书写要窄一些。
(
3
)出示和睦相处:
[ ch
ǔ
]1.
居住
2.
存在
3.
跟别人一起生活
4.
决定,决断
[ ch
ù
]1.
地方
2.
点、部分
3.
机关部门
师提问:在和睦相处中“处”读哪个音?
(
3
)生齐读、小老师领读、同桌互查。
< br>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来识记生字。多音字根据不同的意思来辨别
在此处
的读音,加深学生的印象,拓宽学生知识宽度。
2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
/p>
(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小组讨论。<
/p>
(
2
)出示课
件,补充课文内容
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铁罐仗着坚硬,常常(
墟里挖出来依旧(
),而铁罐却(
)
。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
】
三、再读课文,
画
出对话
27.
找一找,陶罐和铁罐一共发生了几次对话?
28.
生找到对话画出来,读一读。
29.
将画出的对话多读几遍,尝试画出表示人物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四、指导书写
回归文本
1
.学生随机交流表示人物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41.
指导“骄傲谦虚懦弱”的书写。
提示傲是“攵”而不是“夂”
,虚字第三笔是横钩。
42.
把词语送回到对话中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巩固
品读对话
33
可编辑
Word
格式
30.
(出示图片),经过上节课的
学习,请你观察人物的表情和神态,说说故
事
中
的
个
两
主人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
生自由交流
(2)
课文哪一处让你感受到铁罐非
常
骄
傲
?
(3)
原文中铁罐是怎么奚落陶罐的?
【由
你“对陶罐和铁罐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问题切入复习导入新
课
,
学生回
答
后
顺
势
进
入对话,帮助学生更好的品
p>
读
。
】
31.
出示对话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
“不敢,铁罐兄弟。”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陶罐争辩说,
“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
?
”
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
,再
说
?
“住嘴!”
“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
!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变成碎片,我却
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
”
(
1
)
p>
小组分工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陶罐和铁罐的不同语气
。
(
2
)
p>
请一个小组汇报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和铁罐的不
同特点。
(
3
)
p>
结合学生的朗读,进行评议,点拨
理
解。<
/p>
预设点:
(
1
)
p>
你觉得铁罐有什么特点?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
读
一读。
(
2
)
p>
你觉得陶罐有什么特点?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
读
一读。
【设计意图:本处教师扣住学生的朗读,
引导领悟铁罐的傲慢无礼
和
陶罐的谦虚克
,
制
同时在朗读中帮助学生归纳出
理解词语的几种
方
法
:
理解“谦虚、懦弱、轻蔑、争辩、恼
”
怒
二、
<
/p>
随堂练笔
整
体感悟
43.
出示对话
如联系上下文理解
“奚落”;利用近义
词
】
;通过表演朗读来理解表示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何必这样说呢
?
”
p>
“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
”
”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
”“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
1
)这里并没有写出陶罐和铁罐的神态,你能不能
想象一下陶罐和铁罐当
时
说话的神
态?
34
可编辑
Word
格式
出示:“陶罐(
)地说”
“铁罐(
)地说”
(
2
)在书本上写写,读读
指名同学分别说说铁罐和陶罐的神态,说好后读一读。
同桌两人,也分别加上神态,再来练习一遍。
32.
出示完整对话
整体感悟
(
1
)同桌自由练习对话
(
2
)全班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
3
)个别展示朗读(戴头饰)
三、以读代讲
总结寓意
44.
课件显示第
10
自然段,“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
(
1
)齐读后点红“流逝”,
< br>
学生利用近义词来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句子来理解。
(
2
)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
了什么变化?
45.
生快速默读课文
11-17
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内容。
(
1
)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洁、朴素、美观。
(
2
)连铁罐的影子都没见到。
46.
你想对陶罐和铁罐说些什么呢?
(<
/p>
1
)陶罐,我想对你说
(
2
)铁罐,我想对你说
四、链接阅读
18.
读通课本
20
页《北风和太阳》
19.
说说故事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有什么相似之处。
小结:人们都说,预言是现实生活的投影,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
的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陶罐和铁罐》
以及《太阳和北风》
两篇寓言故事都
告诉我们在生活中
要多发现别人的(
),正视自己的(
)。这两篇寓言故事都出自于《伊索寓言》
下课多读一读,相信你们收获更多。
35
可编辑
,
Word
格式
7
美丽的鹿角
教学目标
:
1.
认识称、禁、撒、挣、等
9
个生字
,
学写鹿、赏、匀等
13
个生字。
2.
能通课文读出鹿的心情变化。
3.
根据词语提示,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
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
同态度,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教学难点:
理解故事所寄寓的道理。
教学准备
:
教师: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寓言,完成预习单。
教学时数:
2
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47.
课件展示:在大森林里,有一
美丽的小鹿,在水边欣赏自己美丽的鹿角。
48.
这头鹿也认为自己的角很美,
可是它经历了一件事,使它改变了一些看法,咱们先来
听听它自己是怎么说的?
课件出示:
“唉,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49.
引入寓言故事《美丽的鹿角》
”
,板书课题,生齐读题。
二、检查预习,巩固词语
1
.课件出示预习单上词语:
匀称、不禁、
珊瑚、
皱
起、
逼近、
撅
嘴、抱怨、
撒开、
凶猛、
挣脱
。(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20.
认读多音字:称、禁、撒。
三、通读全文,了解段意
1
.出示句子:
鹿摆摆身子,
水中的倒影也跟着摆动起来。
他从来没有注意到自己是这么
漂亮!他不着急离开了,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美丽:
“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
36
可编辑
Word
格式
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
2
.出示
句子:一阵清风吹过,池水泛起了层层波纹。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
了嘴,皱起了眉头:
“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自己的腿来。
3
.出示句子:
鹿不敢犹豫,
撒开长腿就跑。
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从中蹦来蹦去,
不一会儿,
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
在了后面。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的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挂
住了。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猛扑过来。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
< br>
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这次,狮子再也没有追上
。
这三段话,就像是三幅画面,用三个词语给每幅画加上标题。
33.
”鹿开始抱怨起
完成填空,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
的身段和
_______
的鹿角,抱怨
______
丛林中,一只漂亮的鹿对着池水欣赏自己
的腿。而当凶猛的狮子扑来时,却是鹿那
_____
救了他的命。
也就初步读懂了课文讲了一
5
.教师小结:
能抓住关键词语初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
个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说课文的
主要内容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难度,学生往往是泛泛而
谈,抓不住重点,
因此引导学生用抓
关键词或联系上下文抓关键句的方法概括自然段的段意,
然后
把各自然段的段意串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这样就给学生降低了难度,使他
们很快把握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语言,感悟文本
1
.小鹿是怎样赞美自己的角的?
<
/p>
出示句子:“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象两束美丽的珊瑚!
课文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鹿觉得自己的鹿角很美?——理解“精美
别
致”。
它把自己的角比作什么?
此时此刻鹿
的心情是怎样的?(指导读出自我欣赏、自我、陶醉、自我赞
美、自鸣得意的语气。
)
50.
”
小鹿怎么样评价自己的腿?
“唉,这四条腿太
37
可编辑
出示句子:“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
Word
格式
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
(
1
p>
)小鹿为什么会认为腿是难看的?(太细、配不上自己的鹿角)
<
/p>
(
2
)你从小鹿的哪些表情可以看出它特
别不满意自己腿?
(
3
)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
对学生的阅读提出明确的要求,
让他们有目的地展开阅读,
从而使阅读更
加有效。】
二、研读心情,体味变化
1
.是什么事让鹿改变了对自己角和腿的看法呢?
34.
(不禁撅起了嘴,
皱起了眉头)
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
(小组交流)
35.
运用语气词进行想像说话。
课件出示:
(
1
)
当
鹿
灵
巧
地
把
狮
子
远
远
地
甩
在
后
面
时
,
狮
子
灰
心
丧
气
不
想
再
追
了
:
“
(
)
,
!”鹿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
2
)正在这时候,糟糕,美丽的鹿角被树枝挂住了!凶猛的狮子一看,
机会来了:
“
(
)
,
(3)
小鹿却吓得直冒冷汗:
“
(
!
”
)
,
。
”
36.
多危险啊,经历了狮口逃生的鹿深有感触地说——
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37.
这时,鹿又会对角和腿说些什么?
鹿对角说:“你虽然美丽,但是(
鹿对腿说:“你虽然(
三、领悟寓意,升华主题
51.
师生交流:从寓言里悟出来的道理。
)
。
”
)
。
”
),但是(
52.
在生活中,任何事物不可能完
美无缺,引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53.
学习了本篇课文,
知道了事物有它的长处也有它的短处,
”
一味欣赏长处而看不见短处,
是不对
的;因为它的短处完全否定长处也是不对的,我们要做到扬长避短,发扬优点,克服
缺点。
54.
拓展寓言故事《朋友与熊》
。
两个平常非常要好的朋友一道上路
。途中,突然遇到一头大熊,其中的一个立即闪
电般地抢先爬
上了树,躲了起来,而另一个眼见逃生无望,便灵机一动马上躺倒在地上,紧
紧地屏住呼吸,假装死了。据说,熊从来不吃死人。熊走到他跟前,用鼻子在他脸上嗅了嗅,
p>
38
可编辑
Word
格式
转身就走了。
躲在树上的人下来后,
问熊在他耳边说了些什么。
那人委婉地回答说:
“熊告诉
我,今后千万注意,别和那些不能共患难的朋友一起同行。
5.
教师总结:点明寓言的特点。
”
8
池子与河流
教学目标:
55.
认识淘、涯等
9
个生字。读好应这个多音字,区分尊和遵这两个同音字。
56.
理解诗歌表达的意思。分角色朗读课诗歌。
57.
结合生活实际讨论
:
池子与河流的观点,更赞同哪一个?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表达的意思。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讨论
:
池子与河流的观点,更赞同哪一个?
教学准备
:
教师:搜集视频,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时数:
1
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
21.
同学们,我们这一单元学习的
都是寓言故事,有文言文的寓言故事,也有童话版的
寓言故事。知道吗,寓言故事也可以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
2
.板书课题。
(
1
)知道池子指的是什么吗?
(
2
)出示“池子”在词典中的解析:
①
池
塘;
②
浴
池;
③
舞
池;④寺庙中烧香的香池。
(
3
)诗歌中的池子指的是什么呢?让我们去
诗歌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6.
借助课后生字表,自由朗读课文
。并标出这首诗歌有多少个小节。
39
可编辑
Word
格式
38.
结合上下文,想一想本课中的池子指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
“
池子”一词的理解有一定难度,平时习惯说“池塘”
“水池”。为学生出示
词典中的注释
,让学生结合上下文来准确理解池子的意思,有意识的促使学生养成使用工具
书的好习惯,以提高自学能力。
】
39.
请九名学生接读课文,每人一小节。师随机正音。
预设点:
(
4
)“应”字正音。出示:应验、应该。
(
5
)“池子”到底指的是什么?引导学生了解“池子”就
是指池塘。
(
6
)找一找哪几个小节是池子说的话?哪些是河流说的话?
三、角色朗读,初识观点
58.
分角色朗读池子与河流的对话。
59.
学习池子说的话。
(
1
)自由朗读第
1-5
小节,想一想:池子要河流抛弃怎样的生活
< br>(
2
)池子为什么提议河流抛开原有的生活
?
?
(
3
)全班交流。从河流的语言中可以感受到自己很满意如今安逸、清闲、平静
的生活。
60.
学习河流说的话。
(
1
)自由朗读第
6
、
7
小节,想一想:河流赞同池子的提议吗?
(
2
“)我是一条伟大的河流,
那是因为我遵循着这条规律。
”河流遵循的是什么自然规律?
61.
池子与河流最后的结局分别是怎样的?
四、辨析观点,总结寓意
22.
你觉得池子与河流谁说的话更有道理?说说理由。
23.
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像池子与河流这样的人吗?
24.
思考:你从这首诗歌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
生活与学习中,我们又该怎样做呢?
口语交际
2
教学目标:
7.
8.
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激发积极上进争当班干部的热情。
激励现任班干部做好本职工作的动力。
40
可编辑
Word
格式
40.
鼓励学生大胆真实地表露内心
的真实想法,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和想法。
教学重点:
鼓励学生大胆真实地表露
内心的真实想法,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和想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准备:
现任班干部准备一份工作总结的发言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62.
请现任班干部上台读事先准备好的发言稿
63.
现任班干部谈一谈工作中的收获和困惑。
64.
同学们对班干部的发言提出意见和改进措施。
二、畅所欲言
25.
说出你心目中的优秀班干部是什么样的?指名说。
26.
假如你来当班干部打算怎么做?
三、小组合作,制定方案
大屏幕小组合作出示要求
(
1
)
现
任
班干部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
(
2
)
该
不
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
3
)
若
该
,请说
出充分理由并制定出认为可行的实施方案。若不行,也请说出
充分理由,并对现任班干部提出中肯的意见。
(
4
)
学
会
倾听别
人的意见,边听边思考,想想别人说的是否有道理。学会尊重
别人的意见。
(
5
)
每
组
选出一个代表,统一整理组里的意见
(
6
)
每
组
代表上
台发言,根据绝大多数同学的意见,制定本班班干部制度。
四、总结发言
班主任总结发言:班干
部是一个班的灵魂和核心,班干部团队直接影响到班级的成长与
发展。希望班干部同学真正起到带头和榜样的作用,发挥好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让我们的班
级一步一个台阶,越来越辉煌!
41
可编辑
Word
格式
快乐读书吧
教材解析:
本单元快乐读书吧的主题是小故事大道理。
个主题又分为两部分,一是“你读过这本书吗”
这样的主题与本单元的学习主题相契合。
整
,向学生推荐了《中国古代寓言》这本书,旨
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继续深化本单元的学习寓言,理解道理这一主题。二是“相信你可以
读更多”,向学生推荐了《伊索寓言》
、《克雷洛夫寓言》
、《拉封丹寓言》这三部外国著名寓言
集,旨在引导学生打开世界寓言宝库的大门。
教学目标:
1.
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2.
读《伊索寓言》
、《克雷洛夫寓言》
、《拉封丹寓言》
,
感受世界寓言文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
理解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本课采取读书报告会的形式进行,
教师制作相关
PPT
。学生读
《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
《
伊
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
、《拉封丹寓言》
。
教学时数: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饱览寓言悟真知
65.
在《中国古代寓言》中选择一
个自己最感兴趣的故事进行小组内部交流。
(
1
)运用复述故事的方法,用自己的语言向别人介绍一则寓言故事。
(
2
)把这则寓言故事
蕴含的道理讲清楚。
(
3
)小组内部进行故事整合,选取有代表性的,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
66.
小组之间交流彼此准备的寓言故事。
(
1
)复述故事时,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注意人物的动作,神
态。
(
2
)
讲述道理时,讲道理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
设计意图:本节
课的形式是读书报告会,因此需要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在汇报自学成果
过程中,与其说复述故事,不如说表演故事。这样可以将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表现出来。
二、放眼海外读万卷
27.
感受《伊索寓言》
】
42
可编辑
Word
格式
狐狸和葡萄:
一个炎热的夏日,
狐狸走过一个果园,
它停在一大串熟透而多汁的葡萄前。
狐狸想:我正口渴呢。于是它后退了几步,向前一冲,跳起来,却无法够到葡萄。狐狸后退
又试。一次,两次,三次,但是都没有得到葡萄。狐狸试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成功
。最后,
它决定放弃,他昂起头
,
边走边说:我敢肯定它是酸的。比喻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
成事,就
借口说时机未成熟。
农夫与蛇:
在
一个寒冷的冬天,
赶集完回家的农夫在路边发现了一条蛇,
以为它冻僵了,
于是就把它放在怀里。
蛇受到了惊吓,
等到完全苏醒了,
便本能地咬了农夫,
最后杀了农夫。
农夫临死之前后悔地说:
“我想要做善事,
却由于见识浅薄而害了自己的性命,
因此遭到了这
种报应啊。”
这个故事是说,做人一
定要分清善恶,只能把援助之手伸向善良的人。对那些
恶人即使仁至义尽,他们的本性也是不会改变的。
2.
品味《克雷洛夫寓言》
《狐狸和乌鸦》
:一天,
乌
鸦得到了一块肉,
被狐狸看到了。
狐狸很想从乌鸦嘴里得到那
块肉。由于乌鸦在树枝上嘴里叼着肉,
狐狸没有办法在树下得到,
它眼珠一转:“亲爱的乌鸦,
您好吗?”没有回答。
“亲爱的乌鸦
,您的孩子好吗?”乌鸦看了狐狸一眼,还是没有回答。
狐狸
摇摇尾巴,“您的羽毛真漂亮,比其它鸟都漂亮,嗓子真好,可以给我唱首歌吗?”乌鸦
听了非常得意,就唱了起来。可是刚一张嘴,肉就掉了,狐狸叼着肉便一溜烟地跑了。这
个
故事讽刺那些虚荣心比较强,自以为是,爱炫耀的人。
《橡树和芦苇》
:有一回一棵橡树同芦苇交谈。
橡树说:“老实讲,
你的确有权埋怨老天,
就是一只麻雀
,你也会觉得沉重不堪。即使引起涟漪的微风,你也会摇摇摆摆,弱不禁风,
你是这样孤苦伶仃,弯腰曲背,看着你都叫人悲哀心痛。但是我却像高加索山脉一样自豪,
不但挡住强烈的太阳光,还敢嘲笑雷电和风暴。我站得笔挺又坚定,
这牢不可破的世界仿佛
就是我的屏障,对我总是阵阵和风,对
你却总是风暴,只要你生长在我的周围,我那枝叶的
浓荫就可
以为你遮挡,碰到坏天气我也可以给你当保镖。可是上天注定把你安排在暴躁的风
神统治的河岸:当然,上天根本没有把你放在心上。
”“你的心肠真好,
”芦苇回答道,
“可是
你别操心:我不会怎么倒霉,
我并不为自己对暴风雨害怕;尽管我要弯倒,但是不会折断:
暴风雨对我的损伤并不大,可是它对你的威胁却是厉害得多!不错,它们的凶暴至今还不能
摧垮你的坚强,
你也不会在暴风雨的打击下俯首贴耳;
但是咱们且来等着看结局!
”芦苇刚刚
说完这句话,突然间呼啸
的北风挟带冰雹,又是暴雨,从北方冲来。橡树挺立不动,芦苇扑
倒在地,狂风暴跳如雷,它的力量增加一倍,那棵树冠高耸入云,树根深入浓荫下土壤里的
< br>
橡树,终于被咆哮的狂风连根拔了出来。
3.
《拉封丹寓言》
43
可编辑
Word
格式
《狮子和猎人》
《一个爱吹牛的猎人
,他刚巧丢失了一只名贵的狗,他怀疑可能是狮子
把它给吃进了肚子。
当他看到一个牧人时就问他说:
“你能否告诉我,
那只偷吃我的狗的狮子
住在哪儿?我非要出了这口恶气不可!
”牧人回答说:
“就在这座山的附近,我每个月都要缴
上一只绵羊作献礼,这样,才能保证自己能够自由自在地在田野中穿行,而且还能保证得到
安宁和休息。
”
正当他俩说着话的时候,
狮子从洞穴里出来了。
它轻松地抖着鬃毛一溜小跑过
来,爱吹牛的猎人见状立刻撒腿便跑,边跑边喊道:
“啊!朱庇特,赶紧告诉我一个藏身之地
吧!
快
让我逃出这鬼地方吧!
”对勇敢的真正考验,
就是处在危险境况时,
有人会大谈自己正
在寻找危险,但只
要感觉到危险的存在,马上不吭一声,并且溜之大吉。
《猫与两只麻雀》
:一只猫和一只小小的麻雀出生在同一天里,
从幼年起它俩就是街坊。
鸟笼和猫舍
都同处一间房里,鸟时常把猫惹得发火,一个用嘴啄,另一个就用爪子挠。但猫
一般对鸟朋友总谦让几分,
往往稍稍惩罚一下就收手。
它十分注意,
尽量不亮出自己的利爪。
而麻雀却很
不懂事,常常用嘴去回敬猫。猫是位聪慧小心的先生,原谅了这些恶作剧,朋友
之间,它想从来不应该为开玩笑而动真格的呀。由于它俩从小在一起长大,长期以来相安无
p>
事,那种打闹也未曾演变成真正的格斗。附近有只麻雀过来串门子
,来看望活泼的麻雀比爱
洛和稳重的猫哈东。它们在一起嬉戏
玩耍后,两只麻雀却吵起了架。猫当然偏袒比爱洛,它
说:“这个
陌生的家伙居然欺负到我
们的头上来了,它嘲弄我的朋友,和比爱洛吵得不可开
交。我以猫的荣誉要狠狠地惩罚它!
”于是它就投入了战斗,
把串门的麻雀给吃掉
了。“真的,”
猫咂巴着嘴品味说,
“这麻雀的味道还真不赖!
”说着话又把与它朝夕相处的老朋友比爱洛也
一口吃了。
习作
2
看图画,写作文
教学目标:
1.
通过引导学生细致的观察,引导学生将一个活动场面写完整。
2.
3.
引导学生。
在写话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主动观察、
乐于表达的欲望。
初步培植学生勇于个性表
44
可编辑
Word
格式
达的心态。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把活动经过写完整写清楚。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留意观察,把活动经过写具体。
教学准备:
请体育老师配合在体育课中让学生进行一场足球比赛。
学生学习足球比赛的专业术语。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
41.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在体育课
上进行了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老师请同学们说一
说,这场足
球比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回忆。教师分别请场上参加比赛的同学和场下的充当
观众的同学谈感受。
42.
师:分别今天我就给大家带来
了一幅图画,让我们一起擦亮我们的眼睛,比一比
看谁的眼睛亮。
【设计意图:谈话导
入,从学生参加过的活动出发,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有话
可说,愿意表达。
】
二、
引出课题:看图说话(板书课题)
67.
68.
观察这幅图,你看到画面上画的是什么?
你觉得画面上是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呢?谁能试着
谁
他们在干什么
?
”这样的句式说一说画面的内容。让我们来比比看说
用“什么时候
的小嘴最棒。
(
指名说
)
【设计意图:初步看图整体说内容
,使学生对画面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这样对要写的作文有一个整体把握。
】
三、局部细致观察
28.
咱们班进行足球比赛时,哪位
同学是场上运动员,请你来说一说当时你的心理活
动?进球时
的心里是怎样的?对方进球时你的队员有什么表情动作,说了什么话?
29.
采访场下啦啦队,当时看到场
上的激烈角逐,观众是怎样的反应?有哪些语言、
45
可编辑
Word
格式
动作和表情?哪个运动员的表现最为突出?说说你看到的。
3.
由现场的球赛转到图画上,抓住
画面中一个或两个人物,说说他们的表情、动作
)(教
是怎样的?可能说了哪些话?
(学生回答,但不一定按照顺序,也没有一定的层次。
师引导学生按照顺序观察图画,从整体到局部。
)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从整体到
局部的过程,是将文章写生动具体的关键所在,有
了这个环节
的设计,作文才不是死板的流水账,而是鲜活的,能够再现场景的好的载体。
四、看一看,谁的本领大
过渡语:
老师发现,
小朋友不仅有双明亮的小眼睛,
还有张能说会道的小嘴呢!
老师想请
小朋友认真思考,把刚才看到的画面用几句话写下来,不知大家有没有信心?
书:想
写
)
出示写话要求:开头空两格,标点符号独立占格。用准词语,写通句子。
生写话,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一、交流学生作文。
了解学生作文情况的基础上,抽典型的在班上交流。
二、指导修改。
69.
让学生明白哪些描写是活动中必须抓住的?
70.
文章是否空洞?内容是否具体?
71.
条理是否清楚,语句是否通顺?
72.
老师指导几篇后,学生自己讨论修改。
三、抄写作文
学生誊写作文。
46
可编辑
】
那么,
(
板
学
Word
格式
语文园地二
教材解析:
本单元语文园地共安排了
4
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的主题
是整理寓言故事,这一板块有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回顾自己学过的
寓言故事,能进行简单的复述。二是明确寓言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三是将寓言故事和自己
< br>
的生活联系起来。
这三个方面层层推进,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寓言故事,
提升语文素养。
“
词句
段运用”包括三部分,一是积累“
A
ABC
”和“
ABAC
”式的词语。二
是积累神态描写和动作描
写的句子。三是学写通知这一应用文
。这一板块从词语到句子,再到段落,体现了学习程度
的由浅入深。
“
书写提示”列举了
4
个上下结构的字和
4
个左右结构的字。揭示了横画或竖
画较多的字,书写时要先考虑好这些笔画的长短比例和距离。
“日积月累”安排了
9
个成语,
全部来源于寓言故事,每个
寓言故事都包含着深刻的道理。与本单元品味寓言的主题遥相呼
应
教学目标:
本次语文园地学习可按照
板块依次进行教学,注意每个版块内容难度方面的梯度上升特
点,注重实践运用。
梯度上升特点:
从整体上看,本次语文园地学习内容按照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
由字到词再到句子,段落这样的一种梯度上升的。从每个版块内容看,其难易程度也是由浅
入深,由表及里。
实践运用:
1.
“
交
流平台”
的第三个环节是
“读了寓言,
我想到了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
,
可以让学生再列举一些与自己生活
相关的事情来说明寓言故事中的道理。
求学生先看后写再对照,给与学生充足的书写时间。
交流平台
1.
回顾自己读过的寓言故事,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单的复述。
2.
结合自身生活说明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2.
“书写提示”要
【设计意图:寓言故事中的道理是在熟读精思的基础上感悟出来的,又是通过自己亲身经历
的事情加以强化的。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概括整理能力,
还能让学生懂得
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
词句段运用
73.
能正确掌握“
AABC
”和“
ABAC
”格式的词语特点,并能进行独立列举,如:
“依依不
舍”、“津津有味”
、
“无法无天”
、
“无影无踪”。
74.
积累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句
子,并能在具体的语境中熟练使用。
47
可编辑
Word
格式
43.
了解通知这一应用文的书写规范,并能根据相关要求进行写作。
书写提示:
75.
< br>了解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即在左右结构的字中,偏旁在左侧,整个
字要写得左窄右宽,
如“艳、
植
、
睛
”。上下结构的字,
偏旁在上方,
整个字要写得上小下大,
如“霜、害、最”
。
76.
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书写时要先考虑好这些笔画的长短比例和距离。
< br>
77.
养成先看后写再对照的写字习惯。
日积月累
30.
能正确认读这
9
个成语,做到读准字音,读熟词语。
31.
了解这些成语背后所隐含的寓言故事。
32.
了解这些寓言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设计意图:
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会读会写这
9
个成语,
还
要帮助学生了解它们所指向的
】
的寓言故事及其道理,这样学生知识的宽度无形中被拓展了。
教学重点:
理解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能正确书写通知。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相关
PPT
。学生回顾自己读过的寓言故事,搜集“日积月累”中
含的寓言故事。
教学时数: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熟读精思,品读寓言
9.
9
个成语所包
布置预习,自主回顾
回想一下自己读过哪些寓言故事,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
从这些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选择其中一两个进行思考。
联系生活实际,这些寓言故事能让你想到哪些生活中的人和事。
10.
复述寓言故事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把寓言故事说清楚。
(
1
)教师先进性示范性复述,学生听。
例:《揠苗助长》
讲述的是一位古代宋人为了使自己田地里的禾苗长得快,
便将禾苗往上
48
可编辑
Word
格式
拔,结果禾苗反而快速
地枯萎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管事物的发展规律,强求速成,
反而把事情弄糟。
(
2
)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示范例子,想一想,要把寓言故事复述完整,需要哪些
要素。
教师点拨:
古代——时间。宋人——人物。拔苗——事情。禾苗枯萎——结果。
如果不管事物的发展规律,强求速成,反而把事情弄糟。——蕴含的道理。
学生归纳,复述寓言故事需要包括五部分:时间,人物,事情,结果,道理。
44.
学生尝试复述故事,教师应给予适当点拨引导
例;《叶公好龙》
:
叶公喜欢龙,家里到处都雕刻着龙,天上的真龙知道后,去拜访他。
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这个故事比喻表面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真正爱好。
《南辕北辙》
:
讲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
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别人的劝告,
< br>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
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买椟还珠》
:
楚国有个珠宝商人到郑国去卖宝珠
.
他用名贵的木材
,
雕了一只盒子
.
又用
,
看到
各种方法
,
把盒子装饰得很美观
,
使盒子散发出香味
,
然后把宝珠装进盒子。有个郑国人
这个装宝珠的盒子那么精美
,
就出高价买了去
.
把盒子留下却把宝珠还给亍那个珠宝商人。这
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应主次分明,不能取舍不当,本末倒置,喧宾夺主。
<
/p>
学生在复述故事过程中,容易遗漏复述的五要素中的某个环节,而且对故事所蕴含的道
p>
理不一定有深刻的感受。因此,教师要进行及时跟进指导。
<
/p>
【设计意图:学生对复述故事并不熟悉,因此教师的示范非常重要,学生从中提取复述
p>
寓言所需要的五大要素,然后按照这五大要素复述自己收集的寓言
故事。这样,学生能掌握
复述故事的基本方法,也能实现本版块的教学目标。
78.
】
联系实际
这些寓言故事能让自己想到生活中哪些人和事。
要完成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首先要对寓言故事所反映的道理有着明确的认识,才能将
其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
二、聚沙成塔,积累词句
33.
预习自学
根据以下词语特点,尝试再写两个。
源源不断
念念不忘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无忧无虑
无边无际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9
可编辑
Word
格式
45.
师生讨论交流自学成果,从中寻找规律
(
1
)类似词语举例
依依不舍
津津有味
恋恋不舍
无法无天
无影无踪
无缘无故
(
2
)观察词语格式,总结规律
诸如“源源不断”
、“念念不忘”之
类的成语,它们的两个字相同,后面是两个不同的字,
这种结构组成的词语或成语叫做
AABC
类成语。
像“无忧无虑”
、“无边无际”之类
的成语,它们的第一、第三字一样,其他两字不一样,
这样的成语叫做
ABAC
式成语。
【设计意图:学生有一定的词语积累,因此再写两个
AABC
和
ABAC
式的成语并不困难,
所以学
生能够在预习自学环节里完成学习任务。但总结这类成语的规律,对它们进行归纳就
需要教师的指导点拨了。
】
46.
感受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
1
)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读熟教材中列举的两段文字,注意“噘”读为“<
/p>
为“
zh
ò<
/p>
u
”。读第二段文字时尝试读出高兴的语气。
指名读第一段文字,提醒学生注意加点短语“噘起了嘴”
指导学生反复观察加点的短语,寻找特点。
嘴,眉头——身体的部位
噘,皱——动作
ju
ē
”
,
“
< br>皱
”
读
,“皱起了眉头”
。
结论:这些短语都是由表示动作的
词和表示身体的部位组成,表现了描写对象的神态。
学生根据师生分析得出的结论,补写句子
急死我了!”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使用
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注意说话人物着急的语气。
例句:他睁大了眼睛,使劲摇了摇头:
“你真是急死我了!
”
【设计意图:
在观察例句时,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加点的短语,
目的是为了从中寻找特点,
从而能够将要求补充的句子填写完整。
】
(
2
p>
)学生自学第二段文字,尝试寻找加点短语的特点。
“真的,一个陶罐!
”其他的人都高兴地叫起来。
教师首
先引导学生仔细读人们说的话,体会人们惊讶,高兴的心情。然后把自己的体会
和“高兴地叫起来”作对比。
总结:
通过读人物的语言描写来推测说话者当时的心情,才能填上合适的词语。
50
可编辑
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你真是
-
-
-
-
-
-
-
-
-
上一篇:爱情如此简单韩语歌词
下一篇:(完整word)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