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答案12547教学文案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3-02 13:30
tags:

-

2021年3月2日发(作者:akama)









< br>学








1


2


5


4


7



第二章



1



3


岁左 右的儿童常常表现出各种反抗行为或执拗现象,不再象以前那样听话了,一有机会便要采取独立的行动。


比如,儿童往往要求自己穿衣、吃饭;爱说“不”或不让动手偏用手去摸,不知什么叫危险,什么 叫不行。如果受到


成人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这个案例 说明此时儿童心理发展处于什么阶段?其主要


的心理特征是什么?






答 :


1


)案例中这个孩子正处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






P25



2


)其主 要的心理特征是:①容


易产生强烈的情绪表现;②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 会行为准则的表现,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产生。


3



正确做法:成人不能够对儿童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注意教育技巧,防止形成对立。否则儿童就会表现 出情绪烦躁或


反抗,容易使儿童形成执拗性格;要么形成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人格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发展其独立性,


并指导其学会正确的方法。





(P43)


2


、最近


,


小华的母亲非常着急


,4


岁的小华出现了口吃的现象


,


尽管母亲多方矫正


,


甚至取笑打骂都无济于事


.


请分析一

< br>下小华出现口吃的原因


,


以及矫正儿童口吃应该遵循的主 要原则。



答:


1


3



4


岁是儿童口吃的常见阶段,口吃的原因有些是生理原因,但是更多的是心理原因所致。心理原因之一是

< p>
说话时过于急噪、激动和紧张。


3



4


岁的儿童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容易出现言语流节奏的障碍。原因之二 是出


于模仿。儿童期是好模仿期,对他人口吃出于好奇,就模仿口吃。

< br>


2


)矫正口吃的重要原则是解除紧张。小华母亲采取取 笑甚至打骂的方法是错误的。这不但不能矫正口吃,反而会加


剧儿童紧张心理,导致儿童 不愿说话甚至形成孤僻等不良个性。



成人在掌握了儿童心理发 展规律的基础上,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孩子可以在和成人的对话中学会慢慢地说话,用手势


辅助语言来表达,问题就能够解决。





P26




第三章



运用幼儿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的发展特点,分析幼儿的心理现象,老师如何组织教学。


(


教材


P68)


1


、无意注意为主:


1


)——刺激物的特点




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注意的选择性



2

)利用:①采用符合儿童注意特点的教学组织方式(教具、语言、活动方式);②内容安排符合儿童注意特点 和兴


趣和需要。要多样化。






活动时间安排不宜过长。




P73



3


)防止无关 因素的干扰。



2


、有意注意初步发展 ,依赖成人的组织和指导。(明确目的,语言组织和引导)把注意对象变成儿童活动的对


象。





组织游戏活动,增加儿童注意的稳定性,防止无关因素的干扰。



第四章







要求幼儿辨别三角形和正方形时< /p>


,


教师往往让幼儿边看边用手沿着三角形和正形的边缘摸它们的轮 廓


,


同时每


次摸到拐角处的时候


,


要求说出角的数量


,


如一个角、二个角等


,


这样的活动安排


,


效果往往比较好


.


请分析这样做的 理




.


答< /p>


:


这样做是合理的。视觉、听觉、动觉等相协同活动有助于儿童对 物体的空间知觉


.


特别是在视觉、手的触觉、动


觉的协同活动中儿童对几何图形的知觉效果是最好的


,


可以多角度地认识物体。单一地用视觉或触觉会造成儿童知觉


错误率的提高。

< p>
(


教材


P100)



第五章







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幼儿 教师花大力气教幼儿记住某首儿歌


,


有时候孩子们不能完全记牢


,


但他们偶


尔听到的某个童谣


,


看到的某个电视广告


,


只需一两次他们就对广告词熟记心中


,


结合幼儿记忆的这一现 象


,


请你分析一


下影响幼儿无意识记忆 的因素。



答:


1

)在整个学前期,幼儿的无意记忆占优势,影响幼儿无意识记忆的因素有:



客观事物的性质;客观事物与幼儿主体的关系;幼儿认知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 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


量以及活动的动机等。


< br>2


)幼儿对看到的某个电视广告的广告词记忆效果较好是因为对广告词的记忆是一 种无意记忆,电视画面具有具体生


动、形象的特点,给予幼儿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刺激 。童谣、广告词的简明的语言,符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很容


易成为儿童无意记忆的对象 ,而教师要求记忆的任务属于有意记忆。



第六章






案例分析


(


根据学前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对所给的例子进行剖析,共


10


分< /p>


)






1


)。某幼儿特别喜欢听古典音乐,他也 很崇拜音乐家。有一天,他跟妈妈说:“今天,肖邦叔叔到我们幼儿


园来了,还给我们弹 钢琴呢!”妈妈听了吓了一跳,以为孩子在说谎。



请根据幼儿 想象的有关原理,对此例加以分析。(


04.10


< p>


答:


1


)幼儿想像具有 夸张性的特点,表现在:






夸大事物的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②混淆假想与真实。



2


)原因:①认知水平的限制;②情绪的影响;③幼儿想象表象能力的 局限。





2



.


案例中的幼儿因为喜欢听古典音 乐,也很崇拜音乐家,所以夸张地跟妈妈说:“今天,肖邦叔叔到我们幼儿


园来了,还给 我们弹钢琴呢!”,



这不是在说谎,而是因为希望能够见到自 己喜欢的人物,混淆了假想与真实。








3



.


幼儿在想象 中常常突出事物的某种特征或某个成分


,


例如

< br>,


画一个小孩放风筝


,


往往小孩 的手给画得很长


,


甚至超出身体的长度


.


幼儿说话也喜欢夸张


,


例如


:


我家花开得可大了


,


象桌子一样大



结合以上现象


,


请你分析一下幼


儿想象夸张的原因


.



:1


)幼儿想象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夸张


,


2


)原因是多方面的


:


①.认知水平的限制


,


例如


,


幼儿在画一个小孩放风筝时


,


由于记 忆中的形象较贫乏


,


对事物的特征


掌握 不完全


,


只感知到其中某些突出的特点


,


即用手放风筝


,


因此手就画得很长< /p>


.


②情绪对想象的影响


.


自己喜欢的事物


往往画得很大


.


③.想象表现能力的局限


.


放风筝的 小孩的手给画得很长的原因也可能是受表现力的局限使画面与事


实不符。



第七章







四、






平平看到老师在倒水:老师把一个矮而宽的杯子里的水,倒入 另一个高而窄的杯子中,平平就认


为水变多了,因为水看起来“长”了。有一次,她想帮 妈妈洗鞋子,就把鞋子放入盆中,用刷子刷起来,却没有放水


和擦肥皂。请根据有关幼儿 思维特点的原理,对此例作出分析。(


06.4




答:


1


)这种现象表明了 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并派生出片面性的特点。



2


)他之所以回答前面的问题说水变多了,是因为他在解决问题中常常只是照顾到事物的一个维度( 因为水看起来


“长”了)



,而不能同 时兼顾到两个维度,不能把握高矮与宽窄两个维度的相互联系。




(分析综合水平较低)


< p>
3


)他想帮妈妈洗鞋子,就把鞋子放入盆中,用刷子刷起来,却没有放水和 擦肥皂。这就是因为他只知其一,不知其


二。幼儿思维的片面性常常使幼儿“好心办坏事 ”。


(


参见


P189)


案例题:教材


P45:


案例分析:< /p>


3-4


岁儿童



拼图活动




画图画




边听故事边做动作



答:


1


)说明


3-4


岁儿童思维 的特点是直观行动思维,思维的特点是先做后想,边做边想。



2


)案例中的儿童是拿到图形后,立即行动,先做后想,



通过自己的行动,创造出一定的具体形象,然后根据所看到


的、直观 感知的现象,回答问题,或作出调整,这是他的思维特点,即直观行动思维。



四、案例题


(


根据学前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对所给 的例子进行剖析,


15



)






佳佳今年


4


岁,是个非常听话的小女孩。可 是有一天吃午饭时,由于心爱的小狗不见了,佳佳哭了很久。起


初妈妈还耐心地劝她,可 后来妈妈有些不耐烦了,就说:“你再哭,小狗就永远也不回来了!”佳佳一听,越哭越


凶,使平时一向认为佳佳是个乖女孩的妈妈觉得无法理解了。







请根据 这一案例分析幼儿理解的特点。(


03.4


< br>


答:


1


)这一案例说明了幼儿 理解的一个特点:儿童对事物的情感态度,常常会影响他们对事物的理解。


< p>
2


)案例中的佳佳由于心爱的小狗不见了,而哭了很久。所以当妈妈耐心地 劝她后并表示了不耐烦的说法后反而越哭


越凶。这正是体现了儿童对对事物的理解的情绪 性。



3


)妈妈的不耐烦说法是没有考 虑到佳佳对对事物的理解受失去小狗后的难过情绪影响,所以会觉得难以理解了。



案例题:教材


P45:


案例分析




1


)说明


3-4


岁儿童只能够理解具体 的事情,不能够理解抽象的词句,只能够做直接推理,不会进行逻辑推理。


2

< p>
)案例中老师对孩子说反话,往往引起不良效果,孩子不理解老师的反话,结果哭的越来越凶。


3


)如果老师从正面


告诉幼儿,孩子听了就 放心了,这时,老师再接着引导,孩子就渐渐不哭了





五、案例分析









一个幼儿能够正确回答这样一个问题:



这里有六个苹果,我们两个人分,两个人要一样多,每个人可以分

到几个苹果



。但是他不会回答:


< /p>


等于几



这样的问题。家长感到很奇怪。在 大人看来,前者属于除法题,后者是


加法,为什么幼儿会回答前者而不会回答后者?请你 分析一下原因。








答:< /p>


1


)这种现象表明了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

< p>


2


)他不是通过算术公式来解决问题的,他之所 以能回答前面的问题,是因为这个问题在他心中形成了直观的形象,


而后一个题目仅仅是 抽象的公式。



26


幼儿教师在幼儿园 教学中要使用大量直观形象的教具,以帮助幼儿理解教学内容,在给孩子讲故事时,讲到“大象

< br>用鼻子把狼卷起来”时,总是用手做出“卷”的动作,说到“大象把狼扔到河里去”,又用手做出扔的样子 ,孩子们


也学着老师的样子做出相应的动作,脸上会露出会议的笑容。

< br>





分析案例中现象回答如下问题:




1









此案例体现了儿童思维发展中的什么特点?




2









根据该特点,教师该如何有针对性的教学?



教材


P45


P177- 178



P186-187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2 13:3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89912.html

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答案12547教学文案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