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拒绝成熟》阅读答案
《拒绝成熟》阅读答案
拒绝成熟
薛涌
一个少年,
若是为了自己的一点想法
,
执拗地与成人争执起来,
总是会被人
们宽容地冠以”不成熟”之名。
大多数人,
也许都体会过在那个
“不成熟”的年
华里渴望“成熟”的心情吧。但,什么是“成熟”呢
?
p>
近读丰子恺几十年前写的一篇文章,题为《作父亲》
,记述了他避居
乡间时
的一段经历。
一日,
门
前过一挑担的小鸡贩子,
被他的几位孩子围住,
异口同声地嚷嚷
着:
“买小鸡
!
买小鸡
!
”那人见孩子们要鸡心切,
便存心抬价,
终于没有成交。
孩子
们哭成一团,对门的大嫂赶忙
来劝:“不要哭,等一会儿还有担子挑来呢!”她
告诉作父亲的,
那贩子要的价比市价高一倍还多。
于是,
孩子的父亲便回家开
导
他们说:“你们大家说‘要买要买’
,那人便不肯让价了。你
们下次……”他说
不下去了。因为下面的话是“看见好的嘴上不可说好,想要的嘴上不可
说要”。
倘再进一步,
就要变成“看见好的嘴上应该说不好,<
/p>
想要的嘴上应该说不要”了。
走笔至此,
作者不禁感慨道:
“在这一片天真烂漫光明正大的春景中,
向哪
里找
这样教导孩子的一个父亲呢?”
大概以我们的看法,
那些吵着要小鸡的孩子是不成熟的,
吃亏上当在所难免,
作者那些将说而未能说出的教导,则与我们一样地成熟,但作者偏偏为此羞愧。
一位从
事过幼儿美术教育的朋友告诉我,
他曾很惊奇为什么儿童在画太阳时
总是用红色,
因为太阳并不是红色的。
如果观察有偏差,<
/p>
为什么这些偏差又如此
一致呢
?
于是,他找了一群未经任何美术训练的孩子,领他们到野外对着真实的
日
出画写生,结果,他们的太阳五彩缤纷……
帕斯卡尔说:
“智慧把我们带回到童年。
”一个幼嫩的花蕾,
比一个成熟
的
果实包含着更多的真理。
成熟的过程,
意味着我们逐渐走进人类世代相传的生活
轨道和习惯。
这些轨
道和习惯之所以如此固定并能赢得众人,
并非是因为它们崇
高伟
大,
而是因为它们是社会的“最大公约数”,
是最平庸低能的人
也能演习的
程式,
是维系着社会最起码的水平的准则。
它们使人们能够彼此相处,
却也可以
掩盖人性中
的光彩。莫奈在大自然中看到了
xuàn
烂辉煌的日出,他画了
下来,
人类终于又拥有了一个不同的太阳。
但结果是举世哗然,
讥嘲与诽谤声四起,
世
代相袭的程式,
分享不了这非凡的感受,
昏花呆滞的老眼,
看不到“太阳每天都
是新的”。对于那些心智麻木、感性迟钝的人来说,作为日出的
色彩,有什么比
大红色更简单、更省得体会、更能令他们接受呢
?
成熟使人懒惰,也使人世故。
记得上大学时,校园里的“交响乐
热”排山倒海。我兴冲冲地跟着听讲座、
听音乐会,第一主题,第二主题……一天到晚琢
磨不完。但越用功,音乐越不入
耳,
越不入耳,
心里越紧张,
越紧张,
越无感觉,
越无感觉,
就越想再多用用功……
如此循环,似乎永难入此
门了。可是,当我给一个孩子听莫扎特时,他竟那样沉
静、愉快
!
我终于
发现,
音乐对于耳朵的最高要求莫过于天真。
我总想通过音乐来
证明
自己属于一个时髦的阶层,
总怕因没有音乐感觉而被这个阶
层遗弃,
这种高雅的
世故,反而把耳朵堵得死死的。如果我像孩
子一样地单纯、坦然、放松,音乐自
己会找上门来。就像不经意时,会被一阵意想不到的
歌声所感动一样。
世故是一道墙,
蛮横地切断了我们与
世界的天然联系。
当你感官塞滞,
性情
干枯之时,最好的办法,便是捉拿心中的世故,把它们完完整整地送走。学识的
渊博需要
积累,
心灵的敏锐却需要回忆
--
回到
你的童年,
接受只有孩子才能得到
的祝福。
所罗门说:
“所有的新鲜事都不过是遗忘了的事而已。
”童
年并非一个
行色匆匆的过客,
在我们身上小住几日,
马上又搬到我们的孩子的躯体里。
对于
每一个人来
说,
童年都是一个真实的人生邀请
--
如果长大成人就意味着走别人安
排好的轨道,我们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
< br>?
如果不去看看前人没有到过的地方,为
什么还要去旅行
?
如果灿烂的幻想发出了召唤,为什么不紧紧跟随,让生活把生
命中的精华吸吮干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