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态、状态、心胸、格局、眼界和境界
我们常常感叹人生苦短,如何在短暂的人生中将自己的才能<
/p>
发挥到最佳状态呢?
庄子告诉我们:一
个人的心态,决定了他的生活状态。怎样
才能有一个好心态?怎样才能活出生命的最佳状
态呢?
“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
,
“<
/p>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
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
流水。
”
< br>人生百年。我们生命里面的这一段光阴,跟整个时间的流
程相比,
是微不足道的。
用庄子的比喻来讲:
“
人生天地之间,
若白驹之过隙,
忽然而已
”
,
好像是一匹白马从门缝隙里跑过
去,那样倏忽一瞬一样。那么,这么短的流光在我们自己的
手里,怎么样才能真
正善待生命?怎么样的生命才是人生最
有效的呢?庄子面对这个问题,给我们提供了一种
态度,那
就是:达生。
p>
面对生命,我们首先要有一种旷达的态度。这种态度会决
定我们生命
的质量。心态决定人的状态。什么是真正的状态
呢?
庄子说:
“
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
不务命之所无大奈何。
”“
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
”
是什么意思呢?真正通达生命真相的人,不去追求生命中不
必要的东西。也就
是说,在生命中没有价值的东西,就不要
用此生的光阴去追逐了
.
大家会反问,既然我认为没有价值,我还会追求吗?当然,
有的时候我们为声名所累,有的时候我们趋同于社会的价值,
为了人生中
“
无以为
”
的事情,我们就为
了一口气,去追求得
还少吗?有时,
一个高考生,
考上了一个他并不喜欢的专业,
仅仅因为这个专业在清华大学。所以,他宁可
服从调剂。家
长骄傲地说:
“
我儿子上
了清华了!
”
孩子说:
“
我戴着清华的
校徽啊!
”
其
实他心中也许会有一种隐痛。
他真正喜欢的专业
可能在他的第二
志愿那个学校。此生,他错过了。
< br>有时候,年轻人,可能为了娶一个绝色的女子,也可能是
为了嫁一个富商,也许会
舍弃真正的爱情,仅仅因为众人的
目光和心里的虚荣。此生,他(她)错过了。如果说真
正做
到
“
达生之情
”
,能够不去追求生命中的
“
无以
为
”
,这并不是
一件容易的事情。
p>
“
达命之情
者,不务命之所无奈何
”
是什么意思呢?通达命
运真相的人,就是不去追求生活中无奈何的东西,命运中达
不到的目标。就是放
掉我们生命中那点较劲的东西,不去跟
有限的时光,计较一种真正达不到的目的。他提醒
我们,入
下我们心中那点较劲儿的、执拗的东西。在艾尔基尔这个地
区,山里的猴子经常跑到农田里祸害庄稼。它们的目的很简
单,无非是为了自己一点
生计,储备一点粮食。所以,这个
地区就发明了一种捕猴子的方法,农民们在家门口放一
点米,
诱使猴子来。其奥妙在于用什么样的容器来装这点米。
这是一种大口的瓶子,却有细细的瓶颈。瓶颈的尺寸有
奥
秘,很细小,恰好可以容纳一个猴子的爪子伸进去。但是,
一
旦猴子抓住一把米,
攥上拳头,
就拔不出来了。
这个时候,
如果
“
达生
”
,那么猴子可以放下来,爪子还能拔出来。但是
没有一只猴子愿意这么做。
在这个瓶子里面,自然有大把大把诱人的白米,猴子们夜
里来偷米的时候,把它细细
的爪子,顺着那个瓶颈但进去。
到了早上,你会看见一只一只猴子在那里跟那个瓶子较劲
儿,
手里紧抓着大把的米,但就是拔不出来。这仅仅是一个群猴
图吗?这是一个世相图呢!
听到这个故事,大家都会哑然失笑。但是,我们有多少人
手中抓着一把米不肯放下,
p>
因此连累了一生呢?庄子说:
“
生
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悲夫!
”
生命这东西
来临的时候,
父母没有征求我们的同意,就把我们带到世界上了,我们是
无法拒绝的。流光要把我们的年华带走的时候,同样不会说
征得我们的同意,我
们阻挡不住,最后,它自然就走了。来
也无奈,走也无助,这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啊!
关键是在
于你心中怎么看待你的生命呢?
人们常感叹人生的短暂,希望在短暂的人生中能够获取成功
的事业。
那么,当我们在确定人生目标时,如何判断
何事可为,何
事不可为呢?庄子用它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见识
和阅历,决定了你的能力和胆识。
庄子曾假托孔子说了这样一件事:
孔子最喜欢的学生颜回对孔子说:
我曾经渡过一个名字叫
觞深的深渊,
看见摆渡的人,
划船技术太高明
了,
简直是
“
操
舟若神
”
,
如有神助一般。
我就很羡慕地问他:
操舟可以学吗?
他回答说:
可以。但是他又透露了一个秘密,说:如果你要
是会游泳的话,你学划船就特别容易;要
是你会潜水的话,
即使你从来没见过船,你也会划船了。我就问他为什么?他
却什么也不说了。
请问老师,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孔子听了,
说:
“
善游者数能,忘水也
。
”
一个真正会游泳的人就不怕水
了,
甚至把水都忘了。这样他划船的时候,他不害怕,因为
即使船翻了,他生命也有保障。为
什么会潜水的人,没见过
船都敢划呢?是因为会潜水的人,他可以把波浪看成是陆地
p>
上的小山丘,把深渊看作是前方的一个高冈,哪怕船翻了,
也看作是
车子后退一样。他连水底都可以潜,还会怕翻船吗?
孔子告诉他的学生,世间的道理就是这样,人如果有大见
识,他
再去学一件技巧,就容易得多;人如果没有阅历,心
中就会忐忑。孔子甚至还给颜回举了
这样的一个例子:你看
看赌博,赌博的时候有下注大的,有下注小的。拿一个瓦片
当赌注的人,他赌得自如潇洒,反正他赌的就是个瓦片;拿
漂亮昂贵的
带钩当赌注的人,他赌起来可能就战战兢兢,他
就施展不开,心存恐惧了,拿黄金当赌注
的人,一定会神志
昏乱
.
为什么?这
是因为他太看重外物了。
技巧都是一样的,
“
< br>凡外
重者内拙
”
,凡是看重外物
的人,内心一定笨拙。其实,在我
们今天的生活里,很多人越是面临重大的抉择,越会失
手。
他并不是失给了对手,而是失给了自己。
有很多人的失败,真正是败给了内心的
“
在乎
”
二字。这种
“
在乎
”
会让我们在面
临大事的时候,战战兢兢,束手束脚,
惊慌失措。因为我们心中过分地患得,所以患失。
所以,庄
子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在有限的生命中,我们可以去
学习很多,
我们可以去经验很多,
但你心底的在乎与不在乎
,
你个人的经验系统,会决定你的生命效率。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决定成败胜负的,不一定是一个人
的技术水平,而是一
个人的心态。
当我们患得患
失时,当我们心有所虑时,你所有的经验和
技巧,都不可能得到最好的表现。
庄子在《田子方》里面说了这样一件故
事:列御寇,就是
那个御风而行的列子,
为伯昏夫人表演射箭。
他射箭的时候,
志满意得,满是骄矜之卸,拉满了弓弦,然后在
自己的胳膊
肘上,放了满满一杯水,弯弓射箭。第一支箭刚射出去,第
< br>二支箭就紧跟着发射出去了,而第三支箭已经在弦上等着呢,
手臂上那杯水纹丝不
动,而列御寇这个人也正像个木头人一
样站在那里,岿然不动。
像列御寇这样的射箭技巧,不可谓不高,但这样的人真
正
达到大境界了吗?伯昏夫人不以为然,说:你这种箭术,只
能
算是有心射箭的射术,
而不是无心射箭的射术。
“
是射之射,
非不射之射也。
”
伯昏夫人说:
我现在要邀请你,我们一同去
“
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
”
,我看看你射得如何?
伯昏夫人就当先走上高高的
山岗,脚上踏着风化的危石,
身临百丈深渊,然后转过身来,倒退着向深渊退步,一直走
到自己的脚掌有一部分已经悬在悬崖之外。站在这个地方,
伯昏
夫人请列御寇上来射箭。而此时此刻,列御寇只能趴在
地上,
“
汗流至踵
”
,汗都流到脚后跟了。
p>
这时,伯昏夫人说:
“
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
挥斥八极,神
气不变。
”
人世间真正高明的人,
向上
可以看透
苍天,向下可以看清黄泉,世界万象了然于心,在任何时刻
都可以神色不变,气定神闲。他对列御寇说:你现在心惊目
眩,再让你射箭,你能射
中的可能性就太小太小了。
这个故事说明,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不要过分相信技
巧。也就是说,没有人可以摆脱
环境而生存。当我们都面对
恶劣环境的时候,就要看我们内心所酝酿的心境如何。当一<
/p>
个人的心境可以抵消外在恐惧的时候,这个人才成为真正的
勇者,
这个人的技巧才有发挥的空间。如果你的心境已经被
环境挫败的时候,你做任何事情都将
一事无成。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一个科学家和十个实验者
参与这个
实验。在一个黑咕隆咚的屋子里面,铺了一条独木桥。科学
家对实验者说:
“
这个屋子很黑,前面是一座独木桥。
p>
现在我
领着你们过桥,你们只要跟着我走就行了。
< br>”
十个人跟着教授,
如履平地,稳稳当当地走过了独木桥,
来到屋子的那一端。这时,教授打开了一盏灯。这
些人定睛
一看,顿时吓得趴下了,原来他们刚才走的,不仅是一根独
木桥,在独木桥下面,是一个巨大的水池,水池里有十几只
鳄鱼,正在来回游着。这
时教授说:
“
来,这就是刚才你们走
过
的桥。现在我再走回去,你们还有几个人愿意跟着我回
-
-
-
-
-
-
-
-
-
上一篇:2016最新可用于食品、婴幼儿、保健品的菌种名单
下一篇:王朔文集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