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顺学院
2011
< br>届本科生论文(设计)
摘
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会接触到各种数字,然而我们都仅仅只
了解和掌握这些数字
的本身,从不以深层次的思维方式去考虑和探究这些数字背后的代表
含义。本文则从不
同的角度和视野较为深刻地阐述和解释了生活中不同数字在不同地理环
境、不同民族风
俗习惯的文化背景下所蕴含的哲理与意义;同时对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比中
存在的数字文
化差异、
形成原因及在翻译过程中所存在的常见问
题和常见的翻译策略与技巧进行概述,
旨在能帮助我们更深层次地了解中西方文化在数字
文化差异中存在的表现形式。
关键词
差异
变迁
实指义虚指义
策略
安顺学院
2011
届本科生论文(设计)
Abstract
In real life, we expose to various
numbers, however, we are only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se
numbers
itself
meaning,
never
to
consider
and
explore
the
deeply
representative
meanings of numbers. This paper is from
different aspects and vision to describe and
explain
the definition under different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ethnic customs and habits of cultural
background; Meanwhile I will simplely
focus on diffirences exsit in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westren digital
culture,what factors make these differences and
what strategies can be used in
translation,so that we can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form of chinese and western digital
culture.
Keywords
Difference;
change;
Real
righteousness;
Implicit
righteousness;
Strategy
安顺学院
2011
< br>届本科生论文(设计)
目
录
1.<
/p>
引言
...........................
..............
1
2.
< br>中
西
方
数
字
文
化
.............
................
2
2.1
数字文化在中国的表现
...
.......................... 2
2.2
数字文化在西方国家的表现
......................
..... 2
3.
对中英数字的文本翻译
< br>...........................
3
1.
英汉数词中量词的翻译
p>
.............................
3
3.1.1
英语表达中无量词的翻译
< br>......................... 3
3.2.2 <
/p>
英语表达中有量词的翻译
..................
....... 4
2.
数字的
实指义与虚指义
..........................
4
3.2.1
数字的实指义
...................................
4
3.2.2
数字的虚指义<
/p>
..................................... 4
4
、数字翻译技巧
.........
........................... 5
4.1.
保留数字直译
...................................
5
4.2.
意译
......
......................................
5
4.3.
改变字数翻译
....
................................
6
结语
.............................
................... 8
参考文献<
/p>
........................................
....... 9
谢辞
............
.......................................... 10
p>
安顺学院
2011
届本科生论文(设计)<
/p>
1.
引言
现
实生活中,无论是科技、教育、经济,还是政治领域都会涉及到数字,比如
人们上街买东
西,论斤称重,卖主就会告诉你几斤几两;
买好东西,买主不可能不向
< br>卖主付钱,所以付钱的时候,又会讲该付好多钱,
钱的多少就涉及到数字。全世界
最
快的智能计算机、卫星的建造与发射也是由数字单位
1
、
2
、
3
组成。所以只要有人类
居住的地方就有数字的出现,
它们既涉及生活领域,
又贯穿到高科技领域,
几乎所有
行业和领域都与数字紧密不可分割。
然而数
字与数字文化是截然不同的,他们的关系就好比政治哲学中质变与量变
的关系,
积累和沉淀的时间越长,
就越能显出特有的效果。
数字只是人类早期社会用
以记录狩猎数目多少的符号,
但随着
千百年来,
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成果与智
慧的不断酝酿和
沉淀,
单一的数字符号逐渐演变成了各民族、
各地域独有的文化
特色
体系,
蕴含着不同的文化,
同时也
代表并象征着不同时代的社会背景和社会现实意义。
安顺学院
2011
< br>届本科生论文(设计)
2
、中西方数字文化
p>
中西文化是两种根本不同类型的文化,
属于平行发展,
互不冲突,各有偏重,
各
具特色的两大文化系统,<
/p>
两种文化的主体内容截然不同,
汉文化以人为主体的内倾向
文化,
西方文化以物为主体的外倾性文化。
而
这两种文化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汉民族的
大陆农耕文化与英美民族的海洋商业文化的不同,
这也就是导致中西方数字文化差异
的根本原因。
【
1
】
民俗与生活密不可分,
实际上,民俗是一种基础文化,又是各种文
化的载体。
在社会生
活中,
民俗文化是最底层的文化,
它孕育了整个民族文化,
p>
因此,
民俗文化是一切文化的母体,
是民族
文化的
“
活化石
”
,
也是民俗形态或民俗事象长期
积淀并在语言中得以反映和
保留而形成的。
2.1
数字文化在中国的表现
易达通信公司有这样一句广告词
:
寻呼
电话
“
5371688
”
,其谐音是
“
我财气一路发
发
”
,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渊源,汉语的谐音、协议文化使单纯
数字的意义改变。主
要是汉民族讲究对称,
注重成双的审美心理
以及讨吉避凶的文化心理,
形成了自觉用
意识利用谐音、
谐义求取吉祥,
去刻意躲避因语音相似或结构相关造成不详意义联想<
/p>
的习惯。比如
“
8
”
谐音发
“
发
”
,故
“
8
”
就成了最走红的明星数字。
“
5
p>
”
发
“
吾
”
,所以数
字
“
58
”
谐音
“
吾(我)发
”
。在汉语中,有一个词语是不被
人们所喜欢的,那就是
“
二
百五
”
,他是形容一个人鲁莽、没有头脑,有人解释
“
二百五
”
在古代为
“
一吊钱一半之
一半
”
,形容其无用,故此得名。再如,现在的年轻人,特别是
80
、
90
后处于恋爱中
年
轻人,很少人不知道
“
520
”
的意思,在他们的理解中,这就成了恋爱中互相表白的
代名词。
2.2
数字文化在西方国家的表现
<
/p>
无论是汉语,
还是英语,
部分词义都随着
社会的发展而出现分化、引申,甚至有
些数字词语出现词义模糊,
其含义已经虚化。
英语国家的人们往往认为单数吉利,
基
p>
督教文化的三位一体确定
“
三
”
的神秘文化内涵,
人们也习惯于把事物存在的量或
者其
发展的过程一分为三,以图吉利。但对于
“
13
”
却唯恐避之不及,视为凶数。
< br>“
4
”
本来
是一个听起来很不吉利的数字,
但在西方有些国家,
有些民
族对
“
四
”
却
极为崇拜,
认
为
“
四
”
是公平、正义、力量的象征。
p>
安顺学院
2011
届本科生论文(设计)<
/p>
3
、对中英数字的文本翻译
3.1
英汉数词中量词的翻译
p>
翻译的标准历来是翻译理论中的核心部分。古今中外的翻译大家都对翻译标准
提出各自的见解,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严复的
“
信、达、
雅
”
三字标准,要求译者所翻译
的文章
要忠实于原文,
并且取信于原文;
钱钟书的
“
化境
”
说,
要求译者在不适合直接
翻译时,
最好是采取遵循原文信息的
文化背景,
进行意译;
英国人泰特勒的三原则和
美国的奈达博士的
“
对等
”<
/p>
标准,
既要要求译者在翻译时做到字面对等,
又要做到文化
对等。数是概念和符号的结合,它的基本功能是计算,
而在人类心灵的语言世界,
许
多数字经过文化的沉淀和
洗礼,
往往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概念。
在现实生活中,
人
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到中英文数字文本材料,
所以对中英文数字文本材料的正确翻译也
越来越迫在眉睫。
在对
数字的文本翻译时,
应根据不同类型、
不同性质的内容严格而<
/p>
又灵活地掌握,
做到既对中文读者及其作者负责,
又对英文及其读者负责。
在英语中,
汉语的数量词可有
可无,翻译时,要根据不同的上下文进行翻译。
3.1.1
英语表达中无量词的翻译
汉语中数字
和名词两用时,
往往离不开两次起桥梁作用,
否则表达时就会不
通顺,
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而英语数字和名词连用时无需量词就可将数量表达得很清
楚,这也是英语的表达习惯,那是因为英语中的量词很有限,如:
bunch,piece
【例】
An airplane
took off one hour ago.
【译】
一架飞机在一小时前起飞了。
上例中
,英语原文并无量词业务,但翻译的时候若不加
“
架
”
就不通顺了。
【
2
p>
】
【例】
p>
万一打碎了眼镜,
我这一千二百度的近视眼如何走路呢。
(杨沫
《青春之歌》
)
【译】
If my glass got broken,I
shan't be able to walk very far with these
near-sighted eyes of mine.
在上例
中,
“
一千二百度
”
< br>说明近视程度之高,无需按字面直译。
【例】
“
泪
添九曲黄河溢,恨压山峰华岳低
”
(王实甫《西厢记》)
【译】
My
tears
would
more
than
fill
the
winding
waters
of
the
Yellow
River;And
the load of my
gerif would weigh down three peaks of the Hua
mountain.
在上例中,
“
三
”
和
“
九
”
在古汉语中通常只言其多,不必照实译成
three paths
和
nine windings
.
【
3
】
【例】
“
那
大王已有七八分醉了
”
【译
1
】
Now the robber
chief was already seven or eight parts drunken. <
/p>
【译
2
】
The
bandit chief was almost drunk.
上面这个例子的英
语翻译,相比之下,第二种翻译比第一种翻译要好,将句子
-
-
-
-
-
-
-
-
-
上一篇:中西方饮食文化对比研究(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下一篇:浅谈中西方文化礼仪差异和融合